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三百九十七章分兵朱棣下决心

  

“北征首战大捷!”

  

“北征首战大捷!”

  

“朝廷一战击溃三万元军,夺取张北城!”

  

八百里加急报捷的传令兵,在两天后,策马直冲通过北平城。

  

整个北平瞬间沸腾。

  

“太子北征,首战就大捷了啊!俺原先还担心太子第一次做统帅…”

  

“这一战,应该是燕王陆军第一镇打的吧?”

  

“对啊,俺记得北元可汗脱古思帖木儿,给燕王下战书。”

  

“怎么都没提燕王?”

  

“陆军第一镇只有一万三千余人吧?攻城战中,竟然从三万人防守的北元军手中,夺取张北城?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军的名头,果然不是吹嘘的!”

  

“可惜了,燕王本来应该是咱们北平之主,这份荣耀,本来应该全都属于咱们!”

  

“哼!一群愚民,若是燕王在大明境内做一位藩王,就凭他做的那些离经叛道之事,早被圈禁了!”

  

“对!此战就算是陆军第一镇打的,那也是在太子的指挥下!”

  

北平大街小巷热闹议论中,形成两个派别。

  

一派是百姓。

  

一派是士绅商贾。

  

朱樉在北平治下,推动乡土村社,触犯了很多士绅商贾的利益。

  

这群人到不特别恨朱樉。

  

也不敢。

  

毕竟朱樉是北平之主。

  

可北平利益受损的士绅商贾,十分痛恨抵触朱棣。

  

八百里加急令兵还在快马加鞭向南奔赴。

  

张北大捷的消息,迅速在沿途传开。

  

于此同时。

  

张北大捷后,云集北平的数十万大军,接到出塞命令后,全数开赴关外。

  

整个北方,四通八达的官道上。

  

尽是昂首挺胸,披甲执锐,行进中的骄兵悍将。

  

役夫队,赶着一辆辆马车跟在后面。

  

军中、民夫中,都在窃窃私语议论张北大捷。

  

“燕王陆军第一镇太厉害了,听说,此番进攻张北,还是陆军第一镇第一次大规模实战。”

  

“听上面将军说,陆军第一镇发挥如此好,是因太子指挥有方。”

  

“燕王的领兵能力也很强啊,这一战,真是太子爷指挥?”

  

“应该是吧,上面将军都这么说,就肯定没错。”

  

“没想到,咱们太子爷的领兵能力,竟然比燕王都强,这些年,俺尽听燕王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都很少听太子爷做出什么亮眼事情…”

  

“太子爷这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李景隆和常茂骑马在官道旁侧,伴随大军缓缓行进。

  

将士们议论声蜂拥入耳,李景隆眼底担忧一闪而逝,扭头,“郑国公,我们这么做会不会出事?”

  

他现在才明白。

  

太子命人回来协助大军北上时。

  

常茂为何拉着他,积极请命。

  

原来是为了此事!

  

向天下宣扬捷报的传令兵,本来就是太子爷的亲兵。

  

东宫卫率的兄弟。

  

这些将士离开时,东宫卫率的将领肯定就交代过了。

  

要不然,沿途传达捷报的内容,也不会这般模糊。

  

只说‘首战大捷’、‘击溃三万元军,夺取张北’芸芸,丝毫不提有关燕王、有关陆军第一镇半个字。

  

民间百姓还好。

  

事先知道脱古思帖木儿挑战朱老四陆军第一镇。

  

即便是朝廷,也无法控制民间议论什么。

  

百姓通过事先知道约战详情,已经开始议论陆军第一镇,强无敌芸芸。

  

军中和民间不同。

  

军中更加封闭。

  

将士们虽然也知道,此战是陆军第一镇打的。

  

但常茂暗示各军将校,让各军将校统一口径,信誓旦旦,反复向将士们宣扬。

  

此战虽然是陆军第一镇打的。

  

但是太子指挥。

  

太子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事实证明。

  

常茂这一招很管用。

  

军中封闭性,再加将领在士卒心中的威望、威严。

  

当将领纷纷站出来,信誓旦旦,反复宣扬。

  

士卒果真相信,此战陆军第一镇,一群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能打赢。

  

太子爷的英明指挥,产生了更大作用。

  

效果是很好。

  

可到了张北城后。

  

朱老四知晓,会有什么反应?

  

几天前,陆军第一镇进攻张北的一幕幕,历历在目。

  

这群冷酷的杀神闹起来,恐怕会惹出很大麻烦。

  

其次,太子爷呢?

  

太子爷会不会不高兴?

  

他要知道常茂干这事,说什么都不会随同回来。

  

虽然他也不喜朱四郎。

  

可彼此间,并无恩怨,他不想招惹得罪朱四郎。

  

常茂余光瞥视李景隆,唇角浮现笑意。

  

此番,他就是要拉李景隆下水!

  

“怕什么!”

  

常茂含笑看着李景隆,信誓旦旦笃定道:“朱老四即便知道了,我猜他也不会闹情绪,此番北征,本来就是给太子树立绝对威望,他既然回朝,就应该很清楚这个目的。”

  

“你觉他,为何要答应脱古思帖木儿约战?”

  

“他就是要想要给所有人做表率,大家团结一心嘛,既然他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点委屈,总应该忍吧?”

  

李景隆瞪大眼看着常茂的嘴脸。

  

这不是蹬鼻子上脸,得寸进尺吗?

  

朱老四接下战书,率领陆军第一镇打一场艰难的攻城战。

  

人家是做表率。

  

可不能看清楚人家想团结人心,就得寸进尺吧?

  

这么搞下去。

  

往后,朝廷真要遇到过不去的坎儿。

  

朱老四还会这么不计利益,回来帮忙吗?

  

他虽然打心底里,不喜朱老四,但也觉,做人不能如此。

  

这样做,路会越来越窄的!

  

常茂并未觉有什么不对,继续自顾自侃侃而谈,“至于太子爷,无非就是当着众人的面,狠狠骂我一顿罢了!”

  

太子爷是上位者。

  

难道他愿意看到,未来治下的大明军民,上上下下都尊崇朱老四?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这些事,太子姐夫不方便做。

  

为了向世人展现兄弟躬亲,也不能做。

  

但他可以!

  

抵达张北后。

  

姐夫最大可能,就是当着朱老四的面,狠狠责骂他一顿,表明态度罢了。

  

还能如何?

  

李景隆看着常茂,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常茂此番,把太子、朱老四的反应全都考虑的十分详细。

  

算计也十分精明。

  

这番阴谋,算得上是极大利于太子。

  

利太子,其实就是利常家。

  

利整个太子系。

  

可怎么想都觉别扭。

  

常茂更多考虑中短期利益。

  

大明长远利益呢?

  

这么做,若是彻底寒了朱老四的心,对大明长远利益,会有什么影响?

  

他无法判断。

  

此举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四日后。

  

捷报还在快马加鞭赶往金陵时。

  

数十万民夫,随同数十万北征大军,抵达张北城。

  

朱标,朱棣带着将领们,在张北城城头迎接北上集结的将士。

  

数十万大军,一队队在城外列阵而立。

  

“首战大捷,太子威武!”

  

“太子威武!”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某刻,阵列中有士卒轻声呼喊,不到半柱香时间,数十万人的山呼千岁声,凝聚成一股声浪,冲霄而起。

  

朱标微微愣怔。

  

随即,向城下阵列方向招手示意。

  

山呼声顿时更加热烈。

  

李景隆瞪大眼,惊诧扭头。

  

底层士卒也太好糊弄了吧?

  

竟然真的相信,此战是太子英明神武指挥的结果?

  

视线看向常茂。

  

常茂满脸得意笑道,“别这么看我,这可不是我安排的,都是将士们发自内心,自发的!”

  

李景隆挤出一丝笑容。

  

眼底担忧一闪而逝。

  

抬头,寻找朱棣身影。

  

只见朱棣站在朱标身边,正和朱樉等皇子不知说着什么。

  

谈笑风生。

  

似乎并未因此而恼怒。

  

是顾全大局?

  

城府深?

  

还是根本不在乎?

  

他无法判断。

  

人群边缘。

  

汤和与徐达站在一起,见徐达视线从朱棣身上收回,脸色微黑。

  

默默叹了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肯定是下面人擅自做主。”

  

徐达微哼,余光瞥视汤和,“二哥,这样会寒了人心的,你看看谭渊为首陆军第一镇将领!”

  

汤和余光看去。

  

谭渊、张武等出身丘福卫的将领,和丘福、朱能等人站在一起。

  

虽然没有露出恼怒之色。

  

可满脸肃然,看不到一丝笑意。

  

徐达继续低语道:“四郎可以不介意,可他是东番之主,陆军第一镇最高统帅,他现在为朝廷考虑的同时,也要为自己麾下的兄弟、百姓考虑,二哥,你说今后朝廷真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四郎还能不计较个人利益回来帮忙吗?”

  

即便四郎傻乎乎愿意。

  

也得考虑下面兄弟愿不愿意!

  

这就好比一个男人成家立业。

  

就不能像未成家时,只考虑父母的感受。

  

还得考虑妻儿的感受。

  

太子系这些人,为了中短期的利益,已经把四郎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上了。

  

汤和默默叹了口气。

  

其实,刚才安慰老三时。

  

他就已经明白。

  

此番北征,恐怕是老四最后一次为朝廷出力了!

  

一场欢迎盛会,军中上层,所有人表面都喜笑颜开。

  

可内心却各有所思。

  

数十万大军有序向着已经建好的大营驶去。

  

朱标率领所有指挥使以上将领,折返城内临时设立的帅府。

  

将领落座,数百人,济济一堂。

  

朱标目光环视诸将,说道:“张北已经攻克,此番召集伱们军议,就是议一议,接下来该如何打。”

  

诸将相互对视,交头接耳,小声讨论。

  

朱标耐心等着。

  

他第一次,统领指挥数十万兵马,临行前,父皇就说过,要多听听各级将领的意见。

  

并且,二叔、三叔虽然不直接统兵。

  

但被父皇派到他身边,参谋军事。

  

朱棣坐在左侧首位,比徐达、汤和的位置都高,看了眼众人,当即起身。

  

动作惊动所有人。

  

前前后后,数百双眼睛,唰一下投射到朱棣身上。

  

朱棣抱拳笑道:“大哥,我有点想法,我来抛砖引玉如何?”

  

朱标含笑点头。

  

老四谦虚了。

  

要说战争理念。

  

在座诸将。

  

恐怕也就实战经验十分丰富的二叔、三叔能和老四相比。

  

朱棣得到首肯,转身,径直走到挂在左侧的草原全图前。

  

桌椅挪动声响起。

  

朱标带着众人,跟着走来,围成一圈,看着朱棣。

  

朱棣手持指挥棒,在图上点了点,“和林是北元以往的统治中枢,脱古思帖木儿继承汗位后,才把统治中枢迁徙到自己传统领地捕鱼儿海。”

  

“虽然统治中心迁徙,但我们不能忽略,和林从蒙古人发迹开始,就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元朝期间,更是蒙古人草原疆域的中心…

  

所以,此战我们除了要捣毁北元捕鱼儿海的王庭,也要攻克和林。”

  

朱棣还在说。

  

吕本和胡惟庸站在诸将后面,相互对视,眼神激动交流:朱四郎这是瞌睡送枕头!

  

朱四郎提出,此战同时攻打和林和捕鱼儿海。

  

两个目标,势必就要分兵。

  

进攻捕鱼儿海,捣毁北元王庭这一路,肯定是主力,也必须由太子统帅。

  

进攻和林一路偏师呢?

  

看样子,朱四郎想自己领兵。

  

好啊!

  

这不正是他们想看到的结果吗?

  

朱四郎将遭受,脱古思帖木儿最厚重兵力的打击!

  

朱棣放下指挥棒,看向朱标,“大哥,想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分兵,我想独领一军,去攻打和林,为主力大军牵制部分兵力,还望大哥批准我的建议。”

  

朱标沉默不语。

  

蓝玉、沐英对视后,看向朱棣。

  

朱老四想吸引北元重兵的意图,他们都很清楚。

  

可答应朱老四的提议。

  

等于把朱老四置于十分艰险的环境。

  

依着脱古思帖木儿对朱老四的恨意。

  

进攻和林这一路偏师,恐怕不好打!

  

这样做,对朱老四太不公平了。

  

但抛开内疚的情绪。

  

站在一个为将者的角度。

  

这个提议,的确是对此战,最为有利,最有可能取得前所未有大胜的方案。

  

徐达看了眼朱标,站出来,说道:“我们不要考虑其他,只要好好考虑,这个进攻方案,是否最有利于战局即可,我支持这个方案。”

  

四郎早和他商量了。

  

并且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汤和看了眼朱棣,莫名的有些失落。

  

老四为大明这样不计个人利益的付出。

  

此战后,恐怕再也不会了!

  

这是大明的损失!

  

汤和遗憾闭眼,再睁眼,支持道:“我也同意!”

  

“末将支持!”

  

“末将支持!”

  

随着徐达、汤和表态后,怀着顾虑,不想贸然表态的诸将纷纷表态。

  

朱樉、朱棡兄弟们相互对视,看了眼朱标,也纷纷表示支持。

  

众人视线,齐齐落在朱标身上。

  

‘为将者,当果决!’

  

朱标感受着众人征求眼神,想到了朱棣标注的孙子兵法中,反复提及的这句话。

  

收敛思绪。

  

回神,看向朱棣,点头,“好,大哥批准你的方案,你要哪些兵马,都可以随意挑选!”

  

丘福、朱能隐晦看向朱棣。

  

鬼老四这次要是忘了兄弟们。

  

就等着兄弟们和他好好理论吧!

  

朱棣察觉二人眼神,暗暗一笑,随即说道:“大哥,除了我的陆军第一镇外,我还想要二哥、三哥…”

  

朱棣一连点了所有兄弟的藩王卫。

  

藩王卫的兵都是精锐。

  

可就是兄弟们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实战的领兵经验。

  

父皇让他带带兄弟们。

  

是一方面原因。

  

另外,大哥这一路主力,需要真正的精锐。

  

最后,兄弟们肯定对他没有抵触、敌意,他的命令,也能贯彻到全军。

  

朱棣说话时,姚广孝隐晦给朱棡、朱樉示意眼神。

  

他希望朱棡、朱樉能拒绝。

  

太子这次,大概率才会遭遇北元重兵打击。

  

秦王、晋王跟在太子身边。

  

哪怕把藩王卫拼光了也没什么。

  

能用一个藩王卫,换来誓死保护太子的功劳。

  

太子战死。

  

可凭此表现,赢得太子系好感,为笼络太子系打下基础。

  

太子无恙也有好处。

  

能赢得太子的无限信任和好感。

  

有利于两位王爷,扩充力量!

  

不过是牺牲一卫人马罢了。

  

这些将士,为两位王爷的未来,死得其所!

  

“另外,大哥再把大辽河卫给我如何?我与大辽河卫也算有一段共事经历,我指挥他们比较顺手。”

  

话罢,朱棣看向朱标。

  

朱标看着朱棣。

  

计算着朱棣的兵力。

  

皇弟们的藩王卫,总兵力差不多十二万,加上大辽河卫、陆军第一镇。

  

老四统帅的偏师,勉强只有十五万兵力。

  

“老四,兵力是不是太单薄了?”

  

蓝玉点头道:“燕王,十五万兵力,是有些太单薄了,依着脱古思帖木儿对你的恨意,可以预见,你这一路偏师所要面对的元军兵力不会太少。”

  

朱棣含笑摇头,“偏师吸引元军兵力,就是要用最少的兵力,吸引最多的敌军,若非如此,就无法发挥偏师为主力创造机会的目的,何况,兵力太雄厚,也不利于我们迅速机动。”

  

“其实,在我的计划中,十五万兵力也太多了。”

  

“燕王。”

  

朱棣话音刚落,就有声音从后面响起,众人纷纷循声看去。

  

姚广孝双手合十道:“燕王所说的确很有道理,而且,贫僧以为,让秦王、晋王跟在太子爷身边更好。”

  

他其实不想站出来。

  

奈何,秦王、晋王把他的暗示当成耳旁风,根本不理会。

  

众人看着姚广孝。

  

朱棣也看着姚广孝,琢磨姚广孝此举用意。

  

担心二哥跟着他危险?

  

亦或,不想二哥受他指挥,去打和林?

  

毕竟,他知道,姚广孝撺掇二哥争储夺嫡。

  

捣毁捕鱼儿海北元王庭的功劳和荣耀,肯定是偏师比不上的。

  

甚至能不能攻克和林,他都没有把握。

  

至于三哥也被姚广孝拉上。

  

应该是为了掩饰,让二哥跟随大哥攻打捕鱼儿海的目的。

  

两位兄长,跟着他不合适,就是暗示所有将领:他这个做弟弟的,指挥兄长不合适!在战争中产生矛盾不和,二哥、三哥凭借兄长身份压人,有可能造成指挥不畅。

  

在大哥身边,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大哥不但是主帅。

  

还是长兄。

  

两个身份,都能压着二哥、三哥。

  

这死和尚,真是有八百个心眼儿!

  

当初让他尿遁跑了。

  

是个很大失误!

  

蓝玉不知朱樉想争储夺嫡。

  

还真以为,姚广孝是担心,兄弟间产生矛盾,给偏师指挥造成不畅。

  

在他看来。

  

朱棣独领一军偏师,吸引北元兵力。

  

还把指挥能力没有得到实战检验的诸皇子带走。

  

不能再给朱棣统帅的偏师,增加困难了。

  

当即抱拳道:“秦王、晋王跟随燕王偏师的确不合适,王爷还是另外挑选两卫兵马吧。”

  

沐英跟着点头。

  

众人齐齐点头。

  

朱标看向朱棣,“老四,让老二、老三跟着我吧,兄弟们北征,不能你把所有兄弟们都带走,我这个当大哥的…”

  

朱标没有继续说。

  

经姚广孝提醒。

  

他也觉,老二、老三跟着老四不合适。

  

尤其是老二。

  

乖张脾气犯了。

  

老四未必能压得住。

  

朱棣哭笑不得,含笑道:“道衍大师,我们之间还有拳脚之约没有履行,此战结束,找个机会。”

  

姚广孝双手合十,含笑躬身。

  

暗暗头皮发麻。

  

他知道,燕王对他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又一次动了杀意。

  

只是大战在即,此王十分理智罢了。

  

朱棣收回视线,对朱标笑道:“大哥,我刚才就说兵力有些多,让二哥、三哥跟着你,我这边留十二三万兵马足够了。”

  

朱标微微皱眉,“这点兵力就够了?再从中选几卫,你善于指挥新军,我把京营三镇新军中两镇配属你…”

  

“大哥,真的足够了。”朱棣打断朱标的话。

  

他很清楚,恐怕指挥不动京营新军。

  

朝廷的将领。

  

即便不抵触他的。

  

哪怕心里敬重他。

  

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量,都不想靠近他。

  

除了丘老二、朱老三两个傻子。

  

其他人,可不想落得一个,和朱四郎交好的名声!

  

现在没什么。

  

将来这种交好关系,会产生什么后果。

  

谁都无法预料。

  

在朱棣坚持下。

  

此事就这样决定了。

  

朱标遣退诸将时,叫住了朱棣和常茂。

  

帅府前宅院子里。

  

朱樉黑着脸,一边往府门外走,一边冷冷道:“谁让你替我做主!”

  

当时若不是人太多,他就教训姚广孝了。

  

老大不地道。

  

老四提议独领偏师,老大竟然一直保持沉默,根本没有试着挽留阻止!

  

姚广孝为了让他捞攻打北元王庭的功劳。

  

竟然替他做主,舍弃了老四!

  

“王爷,燕王那样能力出众,他既然敢如此,肯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贫僧一点儿都不担心燕王会有危险。”

  

朱四郎就不爱护麾下陆军第一镇将士?

  

这可是他的私兵!

  

打没了,朝廷不会给他补充!

  

何况,还把诸皇子带在身边。

  

朱四郎不关心兄弟死活?

  

朱樉听着姚广孝分析,怒气渐渐减弱,冷冷瞪了眼,“我看你是因小失大,跟着老四学习打仗本领,和捞取攻克北元王庭的功劳,孰轻孰重!”

  

话落,甩袖,快步离开。

  

姚广孝微微愣怔。

  

他只是想着,让秦王、晋王跟在太子身边,等太子遇到凶险时,表现忠心,争取皇帝以朝中百官好感。

  

还真忽略了,跟随燕王,秦王可以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

  

某刻,姚广孝摇了摇头。

  

领兵打仗,派兵布局,运筹帷幄,他也会!

  

秦王不必跟着燕王学!

  

议事厅。

  

朱棣从中出来。

  

一直在外等着的蓝玉,看到朱棣后,忙迎上,“燕王,常茂在军中刻意压陆军第一镇功劳的行为,我可以十分肯定,与太子无关。”

  

当时在城头时,他就想和朱老四谈谈此事。

  

可时机不合适。

  

朱棣笑着点头,“我知道…”

  

话中,略作沉吟…

  

“永昌侯…”他决定和蓝玉开诚布公,“这是我率兵,最后一次,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回朝了,此战结束后,无论父皇态度如何,我也不会经常回朝了…”

  

蓝玉听着,一颗心不断往谷底沉。

  

急切开口,“燕王…”

  

朱棣抬手制止,笑道:“我并非因此番之事而心生怨恨…”

  

边说边往前走。

  

蓝玉默默跟着。

  

“永昌侯现在也是一个极其理智的聪明人,应当看出,我率领陆军第一镇首战攻城的目的。”

  

蓝玉默默点头。

  

朱老四就是想以自身表率,团结人心。

  

可没想到,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还让常茂为首,太子麾下一些人觉得朱老四好欺负,可以蹬鼻子上脸。

  

“我原以为,只要我表现出,不威胁大哥地位,也没想从大明获取什么,不属于我的利益,大家可以放下对我的成见,事实证明,成见这东西…”

  

朱棣含笑摇头。

  

“此番之事,可以看清未来,将来,若我继续频繁回朝,出现在父皇身边,很多人的小动作就会更多,只会让我和大哥的关系变得更糟糕。”

  

“而且,我现在也要对我麾下兄弟负责,这就是我所说,此战之后,我不会再不计个人利益的原因。”

  

蓝玉只觉堵得慌。

  

他完全能理解朱老四。

  

不计个人利益,朝廷这边有些人蹬鼻子上脸。

  

若朱老四继续如此。

  

只会让这些人更加有恃无恐。

  

另外,朱老四也需要对麾下兄弟负责。

  

朱老四可以因孝顺陛下,受这些委屈。

  

可朱老四不能让麾下将士跟着受委屈。

  

朱棣顿足,转身,笑看蓝玉,“永昌侯,洪武九年、洪武十年、乃至十一年时,我都没想过,我们能如此推心置腹交谈,那时的永昌侯,就好像一柄时时都出鞘的剑。”

  

“不瞒永昌侯,我甚至和妙云断言,你这种不懂养锋的人,迟早会死无葬身之地,没料到,后来你的转变如此之大。”

  

蓝玉脸微红,讪笑,坦然道:“说起来,你朱老四算是我的半个先生。”

  

他的转变,全因朱老四。

  

两人相视一笑。

  

朱棣继续往前走,边走边说:“今天与永昌侯推心置腹,就是想告诉永昌侯,我永远不希望和大哥,和大明反目成仇,永远不想刀兵相见,但想要维护彼此间和睦,就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我要努力,大明这边,也要有人努力,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一件事情才能做成。”

  

“我觉,永昌侯就能肩负起这个重担。”

  

话罢,朱棣抬手,头也没回,制止蓝玉继续跟着。

  

大踏步离开。

  

蓝玉目视朱棣挺拔背影。

  

‘此王身上这等万千气象…’

  

说实话,已经超远了皇帝。

  

若非他是太子的妻舅。

  

他会选择追随朱老四。

  

朱老四虽然明言,此战之后,再不会不计个人利益,帮太子、帮大明了。

  

但他毫无半点不满。

  

蓝玉冲着朱棣背影,郑重一拜。

  

‘沙沙’脚步声传来。

  

“如何?”

  

蓝玉直起身,看着沐英,苦笑:“朱老四没有因此事心生怨恨,依旧想与太子爷、与大明保持亲亲相爱的和睦,但也言明,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帮太子、帮大明,这是最后一次了,并且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

  

沐英听闻全部对谈内容后。

  

长长松了口气。

  

拍了拍蓝玉肩膀,“不是最糟糕的结果,老四说你能肩负起,大明内部与他和睦友好的重任,这话也不假,今后,这件事,也只能你来挑头。”

  

“我、辉祖、耿炳文、方孝孺、铁铉、盛庸,我们这股希望和老四搞好关系的力量,团结起来,才能压制敌视老四,恨不得,挑拨太子和老四反目成仇这股力量!”

  

蓝玉含笑点头,“朱老四是个做大事的人,这人的气象,说句大不敬的话,已经超过皇爷了,我心中,大明渐渐被朱老四甩在身后的预感,如今,越来越强烈了。”

  

沐英望着朱棣离开方向,不可知否点头。

  

那些敌视老四的人。

  

很多人就是看不明白这一点。

  

可只要多和老四近距离打交道,类似蓝玉这种预感,就会越发强烈。

  

沐英回神,笑道:“将来,我们怕是会被很多人骂为心向老四的反贼、逆臣,你这个最大的反贼头头,可要做好被人攻讦的准备。”

  

哈哈…

  

蓝玉顿时爽朗一笑。

  

“舅舅,有什么好事?”

  

突然传来的声音,顿时点燃蓝玉心头火苗。

  

循着声音看去…

  

常茂满脸笑容走来。

  

就如他判断的,姐夫充其量,就是把他狠狠训斥一顿。

  

常茂刚靠近,一个耳光就抽来。

  

常茂瞬间被打蒙,捂着脸,抬头,愤怒瞪视蓝玉。

  

“你知不知道,你做了什么蠢事!你姐姐是太子妃,你外甥是太孙!太孙是燕王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叔侄、师徒、还胜似父子!”

  

蓝玉都快气炸了。

  

他可以百分百肯定。

  

雄英知道此事。

  

定然恨极了常茂这个舅舅!

  

他常茂这个舅舅,在雄英心中,恐怕连朱老四一成分量也没有!

  

常茂捂着脸,嘴硬道:“我是为了太子!此战是太子树立威望之战,朱四郎既然回朝助战,就应该做好了付出的准备!事实不也证明了,朱老四忍了…”

  

“闭嘴!”

  

蓝玉怒叱。

  

如果不是常茂以及其他将领,对朱老四的抵触、排斥。

  

朱老四绝不会这么快,就果断决定和大明拉开距离!

  

现在,陛下还在世啊!

  

原本,以前的关系,还可以维持下去。

  

至少陛下驾崩前,不会变。

  

就因朱老四努力了,无法改变常茂等人的抵触、敌视成见。

  

朱老四看清,这种成见无法改变,甚至无法缓和,所以才毅然决然,下定决心,拉开和大明的距离。

  

再不拉开。

  

走的太近。

  

必然会因常茂这群人,让彼此关系更糟糕!

  

“你觉得这样做,有利于太子?那你有没有考虑以后!以后朝廷遇到过不去的坎儿,需要寻求燕王的助力时,就你们这般混蛋表现,燕王还会出手吗!”

  

常茂不服气小声嘟囔,“此战打赢,北元灭亡,草原人苟延残喘,大明地大物博,人力物力无数,还需要朱四郎帮忙?”

  

朱四郎这个穷亲戚,到时候,别厚着脸皮,向大明寻求帮助,让陛下资助他,就不错了!

  

蓝玉气的咬牙。

  

与沐英对视一眼。

  

现在,他们终于搞明白常茂这类人的心态。

  

他们始终认为,大明地大物博。

  

根本不需要朱老四。

  

甚至,这群混蛋,自信以为,借助大明的雄厚底蕴,完全可以轻松碾压铲除朱老四。

  

这是十分危险的想法!

  

“你以为,你这点小聪明,能压朱老四的声望?朱老四这等人物,也是你能压的?”

  

蓝玉狠狠瞪了眼。

  

懒得再说。

  

朱老四这等人物。

  

他早看明白了。

  

压根本压不住。

  

不信等着瞧!

  

接下来,朱老四难道就再打不出精彩胜仗了?

  

能压一次。

  

还能次次都压着?

  

此时。

  

朱棣已经出城,回到陆军第一镇大营内。

  

帅帐。

  

朱棣含笑看着谭渊等人,“这次让兄弟们受委屈了,我和兄弟们在此许诺,只此一次,此战之后,我就带着兄弟们回东番,咱们打下吕宋后,就自立为国!”

  

谭渊等人,闻言,全都激动笑了,相互对视。

  

其实,他们主要是替王爷感到不值。

  

至于自己。

  

以前就是小人物。

  

习惯了受委屈。

  

就连孙元楚,以前都是个被家里人瞧不上,处处受委屈的二世祖罢了。

  

谭渊起身。

  

哗啦!

  

所有人整齐划一跟着起身。

  

“是!王爷!”

  

昂扬铿锵声,从帐内冲出。

  

朱樉、朱棡带着朱桂等兄弟,听闻朱棣回来,匆匆而来,恰巧听到帐内传出的昂扬声。

  

瞬间面面相觑。

  

临近中午。

  

皇宫。

  

蒋瓛捏着一封信报,步履匆匆往御书房赶去。

  

六部官员注意后,纷纷侧目,第一时间想到张北之战,议论中,翘首以盼等着消息。

  

一路来到御书房。

  

“皇爷,捷报!”

  

“进!”

  

迫不及待声传出。

  

蒋瓛提步入内。

  

御书房只朱元璋一人。

  

蒋瓛暗暗松了口气。

  

幸亏,这几日,太孙、朱高炽、朱玉英都被太子妃接到东宫小住了。

  

要不然,这份捷报内容,有些事情,他还没法儿直接汇报。

  

“把信报给咱!”

  

不等蒋瓛行礼,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催促。

  

接过信报后。

  

朱元璋看着看着,脸却渐渐微黑。

  

摆了摆手,遣退宫女,待殿门关上,只剩两人时,寒声问:“信报中提及,八百里加急报捷中,忽略陆军第一镇是什么意思?”

  

皇爷难道没猜到吗?

  

蒋瓛腹语。

  

其实,他想把此事压下去。

  

朱四郎被压。

  

这种事,他喜闻乐见。

  

可此事太大了。

  

他不敢。

  

“禀皇爷,根据锦衣卫调查,此战完全由燕王指挥…”

  

“应该是太子身边一些人,希望帮太子塑造威望,所以才这样做,皇爷,现在报捷的令兵尚未抵达金陵,朝廷该如何在金陵宣传?”

  

他的消息,是锦衣卫系统,飞鸽配战马传递。

  

比报捷的令兵更快一些。

  

朱元璋黑着脸,冷哼一声,“对外宣布,燕王朱棣指挥陆军第一镇攻克张北,同时,派出锦衣卫,拦截报捷令兵,让他们进入直隶后,老老实实报捷,别耍花样!”

  

“臣遵旨!”

  

蒋瓛领命后,匆匆离开,去安排。

  

此事,必须要快。

  

朱元璋猛地把信报扔在桌案上,烦躁起身,踱步来到窗前。

  

手微微蜷曲握紧。

  

下面有这样一群混账。

  

老四如何还能留在大明!

  

恐怕,老四已经彻底下定决心了吧?

  

“大捷!”

  

“王爷陆军第一镇以微小伤亡,攻克张北城!”

  

消息在皇宫内传开。

  

插上翅膀,迅速飞向东宫,飞向宫外。

  

百官沉默。

  

却又不敢做什么。

  

之前有人耍小聪明上折子,左相刘伯温,很快就奉旨,将谏言战后如何对待草原的几名同僚,拔了官服,赶出六部。

  

前车之鉴啊!

  

东宫。

  

常氏正带着三个孩子吃午膳。

  

小祈婳听闻消息后,瞬间激动放下筷子,跳下凳子,就往外跑:“我阿爹打赢了!我阿爹打赢了…”

  

“祈婳!”

  

雍鸣想要制止,却被常氏含笑按住手。

  

常氏伸手揉了揉雍鸣小脑袋,笑道:“雄英,你和雍鸣去,带着咱们家祈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四婶儿。”

  

“孩儿遵命!”朱雄英笑着夸张领命,拉着雍鸣就往外跑。

  

太子侧妃寝宫。

  

吕氏、朱允炆母子也在用午膳。

  

“娘娘,婢子亲眼见,太孙带着朱雍鸣、朱祈婳出东宫,去给徐妙云报捷…”

  

侍女汇报完许久。

  

吕氏都没有回声。

  

“娘…”

  

直到朱允炆开口,吕氏才回神,看去。

  

朱允炆问道:“之前很多人都说四叔肯定会输,这么多人不看好,四叔怎么还能赢?四叔就这么厉害,比父亲都厉害吗?”

  

“你这个四叔的确很厉害,不过比起你父亲,还差点,等着吧,很快,就会有你父亲大捷消息传来,而且是更大的胜利!”

  

吕氏笑着摸了摸朱允炆小脑袋。

  

朱允炆认真点头。

  

到时候,他一定要去朱祈婳、朱雍鸣面前炫耀!

  

这一日,整个金陵沸腾!

  

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军之名,被金陵百姓津津乐道不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