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四百二十九章一人震天下,朱棣不肯回朝

  

就当朱棣统帅六十五万兵马。

  

其中更有将近四十万牧民青壮南下,以及陕西布政使司三百六十八人被血洗的消息,传往金陵时。

  

捕鱼儿海,原北元王城。

  

沐英统帅数万精锐骑兵驻守。

  

整个王城,在沐英的管理下,井然有序运行。

  

生活在王城内的普通蒙古百姓,也渐渐安定下来。

  

城头。

  

沐英冷眼看着跪在面前的千户。

  

身边将领纷纷求情。

  

“西平侯,再给他一个机会吧。”

  

“对啊,他就是喝醉了,所以才没有付钱,钱我们也已经替他付了。”

  

“至于他睡了的那个女子,让他带回去,娶回家就算了。”

  

“西平侯,这一战咱们死了太多老兄弟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咱们可是胜利者!”

  

沐英冷眼看着求情的将领。

  

余光瞥视,跪着,冷汗涔涔的千户。

  

说实话,此战损失了这么多老兄弟,他也想给这个老兄弟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且,千户这种级别的将领。

  

即便在大明,虽然多。

  

可真正善战能打仗的也并非一抓一大把。

  

这名千户,恰恰是一名十分悍勇,且讲义气的将领。

  

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为其求情。

  

“燕王离开时,对你们的告诫,这才多久,是不是觉得燕王不在了,就不需要遵守!脑子里绷着的弦可以松,裤腰带也可以松!”

  

沐英瞪视诸将,指着城下进进出出的牧民,怒斥道:“知道我们控制北元王城,为何能这么快安定北元王城吗?”

  

“以为这些见惯生死的牧民怕你们!”

  

“这些牧民是敬重燕王的威严!”

  

“对我们入城后,秋毫无犯的纪律产生了信心!信任!”

  

今天他不杀这名千户。

  

明天、后天…

  

就会有更多人的腰带松懈!

  

难道要等激起城内民怨,引发动荡,影响太子治疗养伤时在处理?

  

以前他领兵,还真不在意大胜后,将士们手脚不干净这些事情。

  

毕竟,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胜利者就拥有对失败者的支配权。

  

直到此番目睹老四在草原上的一系列行为。

  

该杀时,老四是毫不手软,据悉,在西线北上和林,战争进行时,老四手段凶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可一旦到了战后。

  

西线偏师一路就会被老四派出陆军第一镇进行严厉约束。

  

几位藩王麾下,都有人因为犯了老四的规矩,被直接执行军纪。

  

看看现在。

  

老四的事迹传遍草原。

  

整个草原都十分敬佩推崇老四,老四一声令下,就集结了数百个大小部落。

  

青壮牧民兵四十万!

  

总人口接近百万,赶着牛羊,带着帐篷跟着老四南下!

  

这种胜利者之威。

  

他从未见过。

  

朝廷若是还不改变。

  

若是继续延续老一套,此战,即便打赢北元,彻底灭了北元小朝廷。

  

北元方面敬重的也只有老四。

  

而没有大明!

  

“去,带着他,去他祸害的那家牧民家里,当着人家的面,给我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传缴告诉城内所有人,我们大明是煌煌之师!”

  

嗒嗒嗒…

  

急促脚步声响起。

  

沐英的亲兵满脸激动跑来,远远大喊:“侯爷,侯爷,太子爷醒了,太子爷醒了!”

  

诸将听闻,顿时面露激动。

  

“太子爷醒了!太好了!”

  

“西平侯咱们先去看太子爷吧!”

  

沐英也顾不上其他,忙转身往王庭走去。

  

来到朱标养伤的寝宫,就见朱标脸苍白,虚弱靠坐在床头。

  

“拜见太子爷!”

  

“不必拘礼…”

  

朱标虚弱声响起,询问了一下战况,勉励将领几句,就把诸将支走了。

  

屋内只剩沐英,以及双腿截肢,被人抬来的吕本。

  

朱标看着吕本的双腿,“没事吧?”

  

“臣谢太子爷关心,臣没事,太子爷没事,咱们大明才无恙!”吕本顿时哽咽,低头,捏着袖子抹眼泪。

  

他这两条腿失去的不可惜!

  

左右都是一把老骨头。

  

能换来太子爷的可怜,乃至一点愧疚,千值万值!

  

朱标虚弱点点头,看向沐英,“老四呢?怎么不见老四和蓝玉他们?”

  

沐英微微愣怔,急思转念琢磨,该怎么向朱标汇报。

  

“太子爷,燕王把四镇新军将领赶回朝,率领六十五万大军,正在南下,或许已经到了长城沿线。”吕本迫不及待说道。

  

沐英余光瞥视吕本,顿时皱眉。

  

朱标更是眉头紧皱,却没看吕本,紧盯沐英,询问:“大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不相信吕本说的话。

  

沐英和吕本两人。

  

他更想从沐英口中知晓,昏迷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沐英已经十分后悔,刚才被吕本抢先了,自然不可能让吕本去添油加醋,挑拨离间,“太子,你重伤昏迷的消息传回朝中,据太医带来的消息,金陵城内,一群官员、士绅、读书人对妙云小妹母子喊打喊杀,甚至都在朱府府门,使用了火药…”

  

朱标脸色瞬变,“他们怎敢…咳咳…”

  

怒而开口,情绪激动,顿时连连咳嗽。

  

沐英忙停下来,去搀扶朱标。

  

朱标平缓情绪后,抬手,制止沐英帮忙。

  

那群人为何在他昏迷期间,难为妙云、雍鸣他们,他很清楚。

  

无非就是担心他出事,父皇把老四立为储君。

  

“老四听闻消息后,生气之下,就集结兵马南下…”

  

老四此举用意,他明白,兵威恫吓那些蠢蠢欲动、盲动者。

  

询问中,朱标话音突然止顿,拧眉反问:“六十五万兵马?咱们出塞北征总计兵力也才五十万,老四从哪儿变出六十五万兵马?”

  

沐英暗暗苦笑,如实回答道:“此番跟随老四南下的,除了朝廷的二十五万兵马,剩下的四十万,都是老四征召北元降军,以及部落牧民兵,跟随老四南下的部落就有数百个,总人数更是超过百万,牛羊、帐篷无数…”

  

吕本见朱标震惊一闪而逝,瞥了眼沐英,‘沐英竟敢隐藏最关键的信息!’

  

随即,补充道:“太子爷,燕王并非听闻金陵的消息后,才把四镇新军将领赶回朝,也并不是这个时候,才领兵南下,打垮北元当晚,燕王就在为领兵南下做准备,两天后,就开始南下…”

  

朱标微微皱眉,沉默…

  

沐英捏了捏拳头,恨不得一刀宰了吕本。

  

吕本余光瞥视沐英,目睹朱标沉默,得意暗哼。

  

时间顺序不对。

  

朱四郎所作所为,就不合理!

  

朱四郎仅凭预测金陵可能发生的事态,就敢做出夺兵权这般大逆不道之事。

  

脑后生反骨,桀骜不驯已经表露无疑!

  

许久后,朱标回神,看向沐英,吩咐道:“沐英大哥,马上派人南下向老四,向朝廷报讯,我已经醒来的消息,让老四不要做糊涂事情!”

  

沐英看了眼吕本,不想此时离开。

  

可这个消息,的确应该尽快报于朝廷。

  

有助于平息金陵局势。

  

只要妙云母子不出事。

  

老四就不会冲动。

  

“是!”话罢,转身匆匆离开。

  

交代好一切,等他折返后,发现吕本已经不在了,微微松了口气。

  

朱标把药碗递给御医,微微摆手,遣退御医后,指了指床边的凳子。

  

等沐英坐下,询问:“听说,孤体内还留着一颗弹丸?”

  

话中,小心抬手,指了指胸口。

  

见沐英点头,询问:“老四军中郎中,最擅长取卡在骨头中的弹丸,老四抵达后,没有让陆军第一镇的郎中帮孤治疗?”

  

咯噔!

  

沐英心脏咯噔一下,略微沉吟,委婉道:“太子,当时老四已经预测到金陵可能发生之事,不敢让陆军第一镇郎中插手也情有可原,而且,太子当时的伤口已经处于愈合中,再次进行外科术,对太子元气损害太大,更不利于太子和邪寒作斗争…”

  

“这些孤都知道。”朱标苦笑摇摇头,“孤只是伤感,老四没有任何表示,终究和孤疏远了…”

  

沐英瞬间沉默。

  

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可这能怨老四吗?

  

即便他支持的是太子,也无法对老四的选择,指摘、埋怨什么。

  

而且,他有预感。

  

此番,或许是老四最后一次回大明了!

  

不,下一次再回大明,一定是陛下,或者娘娘百年之时。

  

此间,再不会回大明了。

  

金陵。

  

喊打喊杀,经过数日的低潮后。

  

一大批人紧急联络,再次反弹演变为高潮。

  

读书人撒小纸片的行为愈发热烈。

  

甚至有读书人集结起来,冲到朱紫巷朱府外面,大喊‘燕藩滚出大明,大明不欢迎燕藩’之类的口号。

  

百姓议论纷纷。

  

“燕王真的要造反?”

  

“不可能!俺不信王爷会造反,王爷搞乡土村社,搞雇工身股制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大明变好?造反打仗,大明已经取得的成就,就会打烂…”

  

“对,俺也不信!俺就是穷、俺就是不识字,可俺又不是傻!”

  

“听说,这几天又有读书人去冲击燕王的朱府了!”

  

“可不嘛,这段时间,就连土桥村粮油铺子都关门了,金陵城的粮食价格,短短一个月,涨了一成!”

  

“咱们绝不能让燕王妃和世子在金陵城出事,不然,燕王真的会对咱们大明寒心的,到时候,恐怕再也不管大明的事情了!”

  

“可不,像这样,换俺,俺也心寒!伱说,这次若是没有燕王救援,恐怕就是一场大败,哪有现在酣畅淋漓的大胜!”

  

“走走走,咱们去燕王府看看,咱们做不了什么,和那些读书人反驳几句,人家就一口一个愚民,更甚者,还要摆出秀才老爷的架子,压咱们,可咱们能用行动,表明对燕王的支持!”

  

百姓议论中,有人开始行动。

  

朱府。

  

“大丫,这是刚刚一群百姓送来的,俺替你和四郎使劲儿拒绝了,可这些百姓,丢下东西就跑了…”

  

寝殿院内凉亭。

  

八叔指着地上的一小筐鸡蛋,几匹粗布…

  

满脸无奈。

  

徐达抱着金豆子坐在旁边,笑道:“收下吧,等你们走后,阿爹以你们的名义,在金陵城开一个敬善院,扶助那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孩子,回报金陵百姓,在这个困难时期,对你们的支持…”

  

这次,妙云母子能在这种凶险波涛中,始终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金陵百姓功劳很大!

  

之前,他们没有被蛊惑。

  

现在,又纷纷来朱府外看望,表明态度。

  

别看百姓无权无钱。

  

可这种态度。

  

对于百官、读书人、士绅、商贾的震慑作用十分大!

  

“当然,这些东西你们也不要食用,阿爹不是怀疑百姓别有用心,只是百姓送来的这些东西,太容易让人动手脚了,你们母子若是因此出点事情,很多本来关心你们的百姓,不但被人当枪使,还要遭殃。”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看向八叔。

  

金陵局势不稳。

  

她把世显打发回去了。

  

在府门爆炸的第二天傍晚,世显就带着八叔等人赶来了。

  

一直守在王府。

  

“八叔,这次闹得这么大,我们走了,那些人计划落空,怨恨无处发泄,极有可能针对乡亲们…”

  

去岁回来。

  

他们回村,就和乡亲们说了此事。

  

不过,原来没想过土桥村这么快就跟着他们离开。

  

局势发展到现在,乡亲们不跟着他们走,已经不行了。

  

“我和四郎已经给咱们土桥村,在东番选好了一块地,临海、有河流经过,有一片适合开垦的沃野,村子里也有一座山,虽然不如咱们土桥村,可也差不多,咱们在东番重新建一个土桥村吧。”

  

当初建设鸡笼屿时。

  

四郎就罕见利用自己的权力。

  

留下了一块地。

  

距港口不远。

  

自然条件很好。

  

可农耕,可从事商贸。

  

“成!”八叔乐呵呵道:“反正,咱们土桥村本来就是安置村,没什么不舍的…”

  

要说有什么不舍。

  

恐怕就是土桥村发展起来的家业吧。

  

新盖的房子、碾米作坊、酿酒作坊、饲养场、粮仓…

  

这些都是乡亲们,一点点奋斗来的。

  

不过没关系。

  

大家伙儿能在土桥村奋斗出这样一片家业。

  

现在家家户户本钱更足。

  

去东番还怕不能重头再来?

  

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

  

而且,往后离孩子们也近。

  

八叔说着,略微犹豫,“大丫,咱们村的建起的各种家当,还有咱们村开设的雇工身股制商行,俺们原本商量了,等离开时,要是太孙和咱们采绿成了一对,就当做采绿的嫁妆,送给太孙,可现在…”

  

徐妙云微微诧异。

  

没想到,乡亲们竟然能做出这样的取舍。

  

土桥村的雇工身股制商号,遍布金陵,并且在整个直隶开始蔓延。

  

好好经营下去,未来可不可小觑!

  

这样一份产业。

  

乡亲们没想过出售。

  

而是送给采绿和雄英。

  

这里面有感情。

  

也有乡亲们的智慧!

  

出售的确能换一大笔财富。

  

可当做采绿的嫁妆,送给雄英,产生的这份联系,比金钱价值更重!

  

不得不说,这些年,乡亲们的眼光见识,真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徐妙云收敛思绪,笑笑,说道:“采绿要留在皇后娘娘身边,这回不能跟咱们走了,这样吧,咱们土桥村的商号就交给采绿打理吧,至于土桥村的土地,就交给朝廷进行处置,八叔,你说怎么样?”

  

“成,这个安排好!”

  

八叔话音刚落,徐府的管家脸色苍白,小跑着,匆匆而来,气喘吁吁道:“老爷、大小姐刚刚宫内传出消息,咱们小姐和姑爷的学生被陕西布政使孟公麟抓了,姑爷派出骑兵标周标统,带兵冲到西安…”

  

“整个布政使司,连带陕西大族族长、及读书人,三百六十八人尽数被姑爷杀了!”

  

“小人来时,已经有大批读书人,激动往洪武门方向而去,还有些读书人,往朱紫巷这边赶来…”

  

三百六十八人!

  

徐达脸色变变。

  

扭头,见自家大丫头,竟然毫不紧张,反而露出笑容。

  

不由苦笑。

  

“你还笑得出来!”徐达没好气苦笑,“布政使是从二品!四郎说杀就给杀了!”

  

‘我们家四郎,这些年受了多少委屈,杀几个该死之人,有什么大不了。’

  

徐妙云腹语,同时说道:“阿爹,四郎杀得都是该死之人。”

  

徐达无奈。

  

夫唱妇随的让人有些无奈。

  

起身,把金豆子塞给徐妙云,叮嘱道:“你们就待在府里…”

  

他得去宫内,看看情况。

  

“严惩杀人凶手!”

  

“请陛下,严惩杀人凶手!”

  

“西安血案,丧心病狂,天理难容!”

  

徐达一路骑马匆匆赶到皇城广场。

  

目视所及。

  

洪武门外,一群读书人聚集,义愤填膺大声呼喊。

  

徐达靠近,读书人看到后,瞬间转身,一拥而上,把徐达团团围在中间。

  

“魏国公,朱四郎是你女婿!”

  

“他在西安造出如此丧心病狂,天理难容的血案,是不是该杀!”

  

“魏国公入宫,是要维护自己的女婿吗?”

  

“让开!”

  

值守洪武门的禁军冲过来,护着徐达通过洪武门。

  

进入洪武门后,徐达脸瞬间变黑。

  

这些混账东西,竟然还敢闹事。

  

四郎连从二品布政使都敢杀,难道不敢杀他们?

  

徐达一路压抑着愤怒,来到御书房外。

  

御书房外台阶下的阔地,已经跪满了朝臣,一个个如同死了爹娘,大声哭喊疾呼。

  

“陛下,燕王无法无天,善杀朝廷命官,把臣等当什么了?”

  

“陛下若不惩处燕王,会寒了天下百官人心!”

  

这群官员,倒是比读书人聪明,见到徐达,也没敢找徐达麻烦。

  

徐达径直来到紧闭的御书房门外,抱拳大声道:“臣徐达,求见陛下!”

  

“进!”

  

声音传出。

  

徐达推门而入。

  

汤和、刘伯温、李善长以及六部尚书已经在里面了。

  

“稀客啊!”

  

朱元璋瞧着徐达,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个混账!

  

自从回来后,许是替老四生气,竟然一直没有入宫!

  

徐达讪笑,作揖行礼。

  

“行了,坐下来听听。”朱元璋瞪了眼,摆手制止。

  

徐达谢恩后,轻松坐下,陛下还能笑骂他,和他开玩笑,就证明四郎这件事做到陛下心坎了。

  

至少陛下对四郎此举,并不生气。

  

朱元璋看着徐达落座,说道:“你女婿,咱那个混球儿子,发现陕西布政使司很多人和北元暗通款曲,走私,那个孟公麟虽然只是贪污,可更是该死!老四他们在前方为朝廷作战,孟公麟在后方贪腐也就罢了,还无故拘拿老四的学生,给前方将士捅刀子,这种人,咱都得杀…”

  

“老四就是太冲动了,不过也能理解,大战之后,还没从战争状态中走出来,情有可原…”

  

众人听闻,顿时哭笑不得。

  

有些人想反驳,也不敢反驳。

  

陛下摆明了是纵容燕王。

  

“你们都说说,此事该如何解决?”

  

朱元璋看向众人。

  

众人也全明白了,所谓解决,是要他们思考,如何压下外面的反对声浪。

  

不是让他们思考,如何惩罚燕王。

  

不能错误领会陛下的意图。

  

“让开!让开!”

  

于此同时,洪武门外,纪纲满脸苍白,策马奔冲而来,同时大喊:“燕王演练,六十五万大军抵达张北!”

  

纪纲从读书人让开的通道,疾驰入皇宫。

  

留下一群读书人愣怔。

  

有人率先回神,声音颤抖:“刚才锦衣卫纪纲说多少万?”

  

“六十五万!”

  

“朝廷北征总兵力五十万,损失了十六七万,燕王即便夺取兵权,也小于五十万吧?”

  

“怎么有六十五万!”

  

“是不是搞错了?”

  

一群读书人眼神闪烁,脸微微发白,面面相觑。

  

御书房外。

  

跪着的百官,目睹纪纲小跑进入御书房,消失在视线中。

  

顿时面面相觑。

  

“六十五万?”

  

“朱四郎哪来这么多兵马?”

  

御书房内的众人,也被震惊了。

  

朱元璋眯眼看着信报,可他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了,震惊、好奇,直接急切询问:“四郎哪来六十五万兵马?”

  

其他人,也眼巴巴盯着纪纲。

  

纪纲匍匐跪地,闻言,身子微微颤抖。

  

他害怕!

  

更敢恐惧!

  

燕王朱棣竟然能号召百万牧民相随!

  

“禀皇爷,其中朝廷兵马二十五万,跟随燕王南下的北元降军、牧民兵总计四十万,除此之外,还有数百部落跟随燕王南下,据说,牧民人数多达百万之巨,牛羊、帐篷无数…”

  

倒吸凉气声响起。

  

所有人都被朱棣在草原的号召力震惊了。

  

整个草原人口,也就七八百万吧?

  

燕王朱棣仅凭自己威望,就能领一百多万草原人跟随效忠?

  

这可将近草原两成人口了!

  

“陛下…”

  

赵翥突然起身,声音有些慌乱,“燕王麾下有四十万牧民兵,这部分兵马太不稳定了,臣恳请陛下传令燕王,行军演练足够了,不要进行进攻长城的模拟演练了…”

  

百万牧民。

  

四十万牧民兵!

  

全靠燕王的个人威望领导。

  

太凶险了。

  

若是燕王在此期间出什么意外,极有可能引发难以收拾的乱局。

  

比如,这群牧民兵冲过长城,冲入中原。

  

而且,这场由仇视燕王者引发的震荡,也必须尽快收场。

  

燕王妃母子出点问题。

  

即便燕王控制的二十五万朝廷兵马不跟随燕王。

  

四十万牧民军也会追随燕王。

  

陆军第一镇的强大战斗力,只要突破长城关隘,燕王就能率领四十万骑兵冲入大明!

  

若再加上燕王的领兵能力…

  

赵翥越想,浑身越发寒冷,“此番,燕王劳苦功高,陆军第一镇牺牲颇大,朝廷理应派出官员,去嘉奖燕王,臣以为,应该给燕王恢复爵位了,同时,陆军第一镇为朝廷损失这么大,功劳如此卓著,抚恤、军饷都应该加倍补偿…”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其他几部尚书纷纷声音颤抖附议。

  

朱元璋看着赵翥几人。

  

赵翥最为中立派,此刻提出厚赏老四,倒也不习惯。

  

只是没想到,就连敌视派,听闻老四在草原上的号召力,以及四十万牧民兵,百万牧民,也胆寒了。

  

收敛思绪,看向刘伯温几人:“你们呢?以为赵翥提议如何?”

  

刘伯温苦笑。

  

制造西安血案。

  

动员四十万牧民兵陈兵长城以北。

  

燕王这些事情做得,一环扣一环。

  

回神,抱拳:“臣以为这些奖赏对燕王来说,理所应当!”

  

“臣同意!”

  

“臣同意!”

  

李善长、汤和等人纷纷表示赞同。

  

朱元璋又深深看了眼,尚书中,几个敌视朱棣的,眼中冷意一闪而逝,吩咐,“如此,你们就去和外面跪着的百官讨论一下,若是他们都同意,咱就派锦衣卫去传讯,让老四回朝受赏。”

  

“遵命!”

  

刘伯温领旨后,和李善长,带着六部尚书离开。

  

去御书房外,和百官讲清楚朱棣的六十五万兵马由来。

  

“四十万?”

  

“朱四…燕王竟然能动员四十万牧民兵,百万牧民?这怎么可能!”

  

刘伯温瞧着百官满脸震惊,眼中,无法遮掩的恐惧。

  

成了!

  

暗道一句。

  

不紧不慢道:“赵尚书认为,此战燕王以及陆军第一镇劳苦功高,燕王应该恢复爵位了,同时,应当数倍补偿陆军第一镇军饷、抚恤,你们呢?以为如何,若是同意,陛下才会派遣锦衣卫去给燕王传讯。”

  

“至于关中之事,锦衣卫汇报中提及,有人向北元走私,布政使孟公麟在燕王北征期间,不但贪腐,在燕王为朝廷流血北征期间,背后捅刀子…”

  

百官顿时如同吃了苍蝇般难受。

  

西安那么大的惨案。

  

对待他们这些官员,如同奴才般宰杀。

  

难道就这么算了?

  

可不算如何?

  

朱四郎…燕王现在控制的大军中,四十万都是受其个人威望影响的草原人!

  

原本大家不害怕燕王。

  

是认为,只要逼反燕王,朝廷兵马中,肯定不会有太多丘八,跟随燕王造反。

  

可现在,人家根本不需要依靠朝廷兵马。

  

以其统兵能力。

  

四十万草原牧民兵。

  

这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百万…百万牧民…’

  

百官想到这个数字,就不由寒气直冒。

  

“赵大人提议甚好!”

  

“没想到陕西布政使孟公麟及陕西官员如此恶劣,该杀!”

  

“燕王是为国锄奸,理应受到嘉奖!”

  

有人开头后,瞬间,百官纷纷转变口风。

  

李善长站在后面,看着这滑稽一幕,不由笑着摇摇头,转身离开。

  

燕王朱棣,手段高明啊!

  

百官胆寒,不敢再闹了。

  

外面的士绅、读书人还敢继续闹?

  

朱元璋听闻刘伯温汇禀后,冷哼一声,看着一直跪在地上的纪纲:“派出锦衣卫,去给朱棣传讯,让他统帅陆军第一镇回朝受赏。”

  

‘燕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夺兵权,屠戮布政使司血案,震惊天下,这等大逆不道,非但没有处罚,还要受赏?’

  

纪纲顿时傻眼。

  

更可笑,过去一段时间,喊打喊杀的人。

  

现在竟然支持厚赏燕王。

  

‘一群贱骨头!’

  

纪纲暗骂一句,大声领命:“遵旨!”

  

随即,匆匆离开。

  

消息很快在金陵城内传开。

  

“燕王六十五万大军演练!”

  

“其中四十万都是草原牧民兵!”

  

“听说,跟随燕王南下的部落牧民,就有百万之巨!”

  

“朝廷要厚赏燕王,陛下英明啊!”

  

“诸位同窗,今年的秋闱,我不准备参加了。”

  

“我要去游历天下求学。”

  

“同去、同去…”

  

当天,无数云集金陵,等待秋闱开考的读书人,仓皇收拾东西离开金陵。

  

同时离开金陵的,还有士绅、商人…

  

朱元璋很快收到消息。

  

冷哼一声,看向刘伯温,“离开的考生多吗?”

  

这些人,分明就是害怕老四回来秋后算账!

  

刘伯温苦笑,“恐怕今年秋闱得取消,据估算,至少走了九成读书人,士绅、商贾也找各种理由离开金陵,整个金陵城,一天时间内,少了将近数万人!”

  

权贵、将领、士绅、商贾,今天几乎是拖家带口离开金陵。

  

当官的走不了。

  

也把家人安排走了。

  

这分明是怕燕王回来后,按照西安方式,一一清算!

  

以一人之威,而震天下!

  

没想到,他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如此一幕。

  

刘伯温唏嘘感慨之际。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那就对外宣布,今年战争虽然结束,后续事情还很多,秋闱取消。”

  

待刘伯温离开后。

  

哈哈…

  

朱元璋仰头爽朗大笑。

  

经此事之后。

  

只要老四活着一天,就无人敢造大明的反!

  

数日后。

  

蒋瓛亲自来到张北城。

  

再见到朱棣。

  

蒋瓛感慨万千。

  

他虽然在北平,可也知道金陵的消息。

  

随着西安血案以及燕王六十五万大军南下的消息传到金陵,不但喊打喊杀声没有了。

  

喊打喊杀的人,都开始给燕王请功了。

  

多可笑,多滑稽!

  

据说,随着读书人、士绅、商贾纷纷心虚恐慌出走,整个金陵城一下子都冷清了。

  

此番,金陵的闹剧,不但没给燕王造成任何实质性损害。

  

相反,还检验了天下百姓对燕王的态度。

  

更让整个大明精英层,全都亲眼目睹了,燕王朱棣的手段和威压!

  

蒋瓛强行收敛思绪,抱拳恭恭敬敬道:“王爷,陛下及满朝文武,请您率领陆军第一镇回朝受赏。”

  

长长吐气声,顿时接连响起。

  

蓝玉、朱樉等人听闻这个消息,纷纷松了口气,齐齐看向朱棣。

  

朱棣看着蒋瓛,略作沉吟,吩咐:“转告朝廷,百万部落民,尚未安置,我需要时间,暂时无法回朝。”

  

蒋瓛面色微微凝重。

  

这是干什么!

  

不愿收手?

  

唇角动动,劝说的话刚到嘴边,见朱棣微微皱眉,心头一紧,忙改口道:“是,卑职马上派人将王爷的请求,转告朝廷。”

  

攻守突然翻转。

  

朱棣不肯回朝,继续领兵屯扎长城外的消息传开后。

  

金陵百官慌了。

  

开始不停上奏,为朱棣请功。

  

奖赏也越来越丰厚。

  

消息传到张北,朱棣依然不为所动。

  

只是告诉朝廷,尚未安置好百万牧民,无法回朝。

  

而朱标清醒的消息传来后。

  

朱棣更是不着急了。

  

直接带着四十万牧民骑兵,从张北出发,一路向西,跑到河套地区。

  

吓得延安府、大同府边境大明守军战战兢兢。

  

鸡笼屿。

  

冶铁工坊。

  

俞靖刚刚带着一群俘虏返回东番,就被蒋进忠带到冶铁工坊。

  

俞靖看着差不多两丈高,由好几节铁皮卷成,直径约一丈的巨型‘铁桶’,铁桶周围,还搭建了铁制的梯子!

  

这不是浪费嘛!

  

知不知道,王爷治下,铁的消耗多么大!

  

没好气,扭头,“老蒋,你就是要给我看这个东西,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热?”

  

嘿嘿…

  

蒋进忠得意一笑,冲冶铁师傅点了点头。

  

工匠拿着一根铁钩子,勾住‘铁桶’底部一个拳头大小的小门。

  

俞靖目视中,匠人用一根铁棍,不停往小门内捅…

  

某刻,俞靖眼睛顿时瞪大。

  

红色高温的粘稠液体,从捅开的小洞中,缓缓流出来。

  

顺着下面的引流槽,流入一个个定型槽内。

  

距离近,高温烫的俞靖脸皮微微刺痛,满面通红扭头,激动大喊:“铁!老蒋这是炼铁的东西?”

  

蒋进忠点头,得意笑道:“这是咱们冶铁坊在原本泥炉基础上,新搞出来的炼铁炉子,一次性,可以炼铁一千市斤!而且,这种炉子,不会像泥炉炼铁一样,频繁损坏,能用很长时间!”

  

他们东番到处要用到铁。

  

冶铁坊建设的泥炉子,都赶不上烧坏的。

  

“这种炉子,里面有一层陶土坩埚,十分耐高温,工匠预估,这样的高炉,用十几年都坏不了,以后,咱们需要多少铁,只要建更大、更高,更多这样的高炉就可以了!”

  

“等陛下南巡的时候,来看看咱们的高炉,一定能惊呆!”

  

俞靖顿时笑了。

  

“蒋大人,俞统制…”

  

就当俞靖要说话时,身后传来急促声。

  

俞靖二人转身,就见叶茂匆匆而来。

  

两人不由惊讶。

  

叶茂在福建,怎么跑东番来了。

  

叶茂靠近后,就气喘吁吁道:“快!王爷出事了…”

  

听闻叶茂介绍福建以外,各地士绅、读书人对朱棣喊打喊杀的事情。

  

蒋进忠、俞靖脸色顿时难堪。

  

当天。

  

三百艘海军战船,又加第一混成协,半个协兵力启程。

  

同行启程的,还有毛骧统帅的军情司成员。

  

在俞靖启程时。

  

同时以朱棣的名义,请求福建海商同行。

  

将近六百艘大小船只,不装任何货物,以最快的速度,沿海岸线驶向北方。

  

金陵。

  

皇宫。

  

坤宁宫。

  

朱元璋坐在榻边,揉着膝盖,说道:“准备准备,咱带你去北平看看…”

  

马秀英微微愣怔,放下手中书,“去看标儿,还是去看老四?”

  

“都看!主要是老四。”朱元璋苦笑,“咱有感觉,老四肯定不会回金陵,会从河北战俘营直接出海,离开咱们大明。”

  

他也是在老四第三次推辞回朝,才意识到的。

  

“这一次,咱们大明有些该死的东西,真的让老四寒心了!”朱元璋手紧紧攥住,眼中寒光一闪。

  

许久后,默默叹了口气,“这一走,往后恐怕再想见一面就难了!”

  

老四这一走,除非他和秀英病危,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马秀英拿书的手,不由微微攥紧…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或许,除了生老病死,再能见老四,只能是重八去福建南巡时了。

  

翌日。

  

朱元璋南巡前,要率先北巡的消息便在金陵传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