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三百六十章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兵

  

张武有些诧异。

  

明霞一直把娘娘和陛下当父母看待,嫁给他,出宫也两三年了。

  

这种感情也并未变淡。

  

只是,明霞到底只是娘娘身边的宫女。

  

离宫后,为了不给娘娘抹黑,很少在外人面前提及娘娘,只有在家里,逢年过节替娘娘祈福。

  

这回观摩团要来。

  

明霞早些时候,听闻消息就十分高兴。

  

可怎么从福建回来,却让他亮亮拳头?

  

明霞微微生气道:“观摩团里面有些人,表现的有些得寸进尺颐指气使,好像殿下欠朝廷好多…”

  

她是个女人。

  

虽然懂得不多。

  

但也懂得人与人交往。

  

两个人交往相处,如果一方付出一点点,却总觉对方亏欠自己很多。

  

就理所应当得寸进尺,颐指气使,索要各种回报,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贪婪。

  

那么这两人绝对要闹掰。

  

“我觉,这人和人相处,与殿下和朝廷相处也是一样,其实咱们在殿下身边,看的清楚,朝廷并没有给殿下多少帮扶支持,即便有,殿下给朝廷的回报也足够了。

  

可现在,观摩团中有个别人,就理所应当觉得,殿下的回报远远不够,得寸进尺…”

  

朝廷给了殿下什么?

  

一个海贸权罢了!

  

殿下回报朝廷一个日渐活跃,富有色彩的福建。

  

帮朝廷剿灭海盗。

  

这买卖,朝廷可以说,早赚翻了!

  

那些总想着让殿下回报更多的人,怎么不扪心自问。

  

若是朝廷把他们派来,就算给相同的支持,他们能给朝廷这么大回报吗?

  

“殿下和朝廷的关系,皇爷在,那是父子、君臣关系,将来皇爷和娘娘百年之后,就只是手足关系,连君臣关系都算不上,殿下的东番封地,不是朝廷封的,和其他王爷不一样,是殿下自己打下来的…”

  

“我想着,或许你们帮着殿下亮一亮拳头,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就不敢了,若是止不住这些人的念头…”

  

明霞不说了。

  

张武端着酒杯沉默。

  

他当然知道,明霞没说的话。

  

若是不能让这些人,止住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念头。

  

将来,双方也势必闹掰。

  

殿下就是再忍让,也不可能无限度忍让。

  

因为殿下身后,也有一大批人。

  

殿下是个负责任的人。

  

他自己可以不在乎自身利益,可为了身边这么多人利益。

  

到时候,还能退让?

  

至于明霞。

  

生气这些人贪得无厌,替殿下和王妃不忿。

  

同时,也是在乎大明。

  

或许,皇宫内,除了皇爷和娘娘把明霞当家人,其他皇室之人,只是把明霞当做一个宫女。

  

可明霞因为陛下和娘娘,始终把大明,把皇族看成自己的娘家人。

  

并不希望,太子、朝中其他王爷,因为百官的影响,做出错误决定。

  

张武好奇问:“你认为,若是朝廷和殿下发生冲突,殿下成为最后赢家的可能性更大?”

  

明霞嗔目瞪了眼张武,给张武倒满酒,“当然了,殿下和王妃的能力,我们作为身边亲近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看看来福建才多长时间。

  

不到三年!

  

他们作为殿下、王妃身边的亲近人。

  

在当初来福建路上,就知道殿下的设想。

  

殿下原来的设想中,都没想过,这么短时间内,做出这么大成就。

  

可来了福建后。

  

倭寇海盗袭扰闽县,引发了一系列变化。

  

破坏了殿下原本计划。

  

也促成殿下修改计划。

  

“娘娘以前就说,殿下是那种,越是逆境,压力越大,在保持目标定力同时,随机应变力越强的人。”

  

知子莫若母。

  

福建这几年发生的事情。

  

无疑应征了娘娘的判断。

  

“所以,一旦将来大明和殿下发生矛盾冲突,即便大明占据优势,我都十分不看好。”

  

张武默默点头。

  

跟随王爷转进草原。

  

他太清楚,王爷在强大压力下,迸发出的反弹力,多么惊人。

  

随即笑道:“放心吧,我们第一镇将士,绝不会给王爷丢脸,这段时间,我第一协第一标已经全部完成长管身火铳列装,镇属炮营,十八门铜炮也终于配置完成…”

  

长管身火铳,无非就是工坊多锻炼点铁,匠人们多花点时间,钻铁管。

  

第一镇为了配置这十八门铜炮,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儿。

  

铜可是钱!

  

沈家帮忙,花大价钱让梁道明从三佛齐搜罗。

  

蒋胖子为了给他们陆军第一镇,尽快配属炮营,几乎把东番最后一个铜钱,扔到炼铜炉。

  

王爷绝对比他们这些人穷。

  

没办法,海军那种奇丑无比的矮黑粗铁炮,他们陆军根本用不了。

  

相比海军的傻大黑粗。

  

他们陆军的铜炮,绝对是像明霞一样的温柔美女。

  

俞靖看到后,肯定要一边流口水,一边骂娘了。

  

如果这还不能给王爷争口气。

  

兄弟们就只能抹脖子了!

  

相较于观摩团的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跟随而来的豪强商贾们,却睡的十分满足。

  

翌日。

  

朱棣带着众人来到造船厂。

  

蓝玉看着已经围起来的百亩土地,好奇询问:“这块地,都要用来造船?”

  

众人余光齐齐看向朱棣。

  

太大了点吧?

  

目测,这块土地至少百亩!

  

燕王想要造多少战船?

  

武装这么多军队,到底想干什么?

  

朱棣笑着点头:“将来,海贸发展迅速,对造船的需求一定更高…”

  

许多人松了口气。

  

原来是造商船。

  

不过,紧接着,朱棣的话,就让许多人的心又提起来。

  

“民用造船的发展,也能促进战船发展,现在的战船,即便经过改造,其实也并不适合海战,战船不够大,火炮不够多。”

  

沐英好奇问:“老四,你想造多大的战船,安装多少门火炮?”

  

今天他们就是要去看,装有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

  

这或许是四海之上,最先进的战船了!

  

老四还不满足?

  

朱棣扭头看看沐英,“大哥,咱们现在使用的海船太小,抗风浪性太差…”

  

将来,他肯定要把海军战船,民运海船,发展到历史上,宝船的规模。

  

那才是远洋海船。

  

不过,宝船也有很大的缺点。

  

宝船是风帆动力船。

  

可宝船的发展中,也延续了原本中原传统造船理念。

  

比如,甲板上,住人比较舒适的船楼。

  

这绝对是对战船有限空间的极大浪费。

  

用于战争的船只,首先是保证武力输出,绝非什么舒适。

  

在技术没有达到二者兼得的情况下,战船肯定要首先削减舒适性。

  

在保障将士们正常生活情况下。

  

最大限度提升战船武力。

  

这才是一件武器发展的理念。

  

现在,鸡笼屿改装的战船,就坚持这个理念。

  

“未来的战船,普通中小型战船,至少要配置数十门火炮,而大型,特大型战船,至少要配置一百门以上火炮…”

  

这个时代的火炮命中率太差了。

  

只能靠数量来凑。

  

朱棣还不知足。

  

却未注意到,身边人已经惊呆了。

  

离开福建出海后,朱四郎麾下五十艘战船,一百六十门火炮齐射,已经让他们十分震撼了。

  

朱四郎还不满足?

  

疯了!

  

竟然还要搞,一艘船,就装配一百门的!

  

丧心病狂!

  

十艘,五十艘这样的大型战船齐射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很多人在脑海中想想,就不寒而栗。

  

那可是上千门火炮啊!

  

一次齐射,一千颗铁弹,一颗打中一人,都是一千条人命!

  

朱四郎想干什么?

  

想杀多少人?

  

相比观摩团中的文官。

  

沐英、蓝玉惊讶对视同时,想的却是其他。

  

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识千门火炮齐射的震撼场景。

  

朝廷陆上压力很大。

  

不可能砸巨资发展水师。

  

可朱老四有了,只要双方关系维护好,来向朱老四学习,朱老四肯定愿意。

  

众人心思各异。

  

随朱棣走入忙碌的船坞。

  

一艘已经完成改装,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赫然停在露天船坞内。

  

尽管已经听朱棣说,将来要发展拥有数十门、上百门火炮的战船。

  

可此刻,众人还是被配置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震惊了。

  

傻大黑粗的火炮。

  

冰冷黝黑。

  

给人直透灵魂的震慑。

  

蓝玉站在舰首,摸着冰冷有些粗糙的铁炮,询问:“春节去南海剿灭海盗,把这艘船带上如何,给我们看看,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战船的神威。”

  

“行。”朱棣笑笑。

  

这类船配置二十四门火炮,是付出一艘同类战船,试验出来的结果。

  

只要让俞靖趁着过年这段时间,让将士们登船,拉出鸡笼屿外进行简单海试熟悉就行。

  

从船坞出来后。

  

朱棣又带着众人去观摩了火器工坊,冶铁工坊…

  

众人午饭都在火器工坊和匠人们一起吃的。

  

临近傍晚。

  

从冶铁工坊出来。

  

方孝孺、铁铉、盛庸几人小声嘀咕几句,快走几步,来到朱棣身边,好奇问:“殿下,一天参观,我们发现鸡笼屿工坊匠人的地位都很高…”

  

他们竟然看到,蒋进忠对这些匠人赔笑脸说话。

  

甚至这些匠人见了燕王,也只是尊重,并未诚惶诚恐。

  

这可着实令人惊讶。

  

要知道,在大明,匠人地位并不高。

  

他们很多人也去过匠作监。

  

匠作监的上官,对下面的匠人,那是拥有生杀大权的!

  

哪像蒋进忠,还得赔笑脸。

  

朱棣看着这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大明年轻官员。

  

无疑,这几人很优秀。

  

观察很仔细。

  

就连泰山、沐英大哥、蓝玉等人都疏忽的地方,他们却发现了。

  

“没办法,鸡笼屿实在太缺匠人了,这些工匠对鸡笼屿来说就是宝贝…”

  

“而且,在提高匠人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十分有助于激发匠人的创造性,加工铁管的螺纹钻头、战船改造,都是这些匠人在短时间内发明出来的。”

  

劳动不分贵贱。

  

一定要配合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推行出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分贵贱的理念,可以进一步活跃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下,民间创造力,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只有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营造的较为均富的民间环境中,这一理念才有生存扎根的基础。

  

像大明现在的现状。

  

提出来,百姓会笑他是个疯子。

  

士绅们会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为了维护和大明未来的关系融洽。

  

他也不会直接把这种事情搬到明面上。

  

不过,会在实际行动中,提高匠人的地位。

  

农民在乡土村社建成后,财富和政治地位都会相应增加。

  

雇工也是如此。

  

对方孝孺等人说。

  

是希望让他们接受点新鲜东西,最好能争取他们的认同。

  

等将来他们身处高位,有权力有能力时,推动大明进步。

  

彼此理念差距不大,双方才能合得来。

  

同时,他也希望,大明更进一步,民间更繁荣活跃。

  

当农民、雇工不对自己从事职业感到绝望,打心底里想逃离,想摆脱时。

  

才能刺激产生更大创造力。

  

否则,大家只是麻木为了生存、生计忙碌,所求所想,只是想逃离、摆脱这个职业时。

  

那么,一定不可能产生创造力。

  

创造力产生的动力,来源于热爱、专注、以及昂扬的精神。

  

大明这艘船太大了。

  

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可他已经种下了种子。

  

乡土村社建成后。

  

只要大明朝廷能坚定不移坚持下去。

  

百姓依靠乡土村社,依靠土地产出的原料,可以把一个个村庄发展成小型经济体。

  

从中致富。

  

有钱了,政治地位提高了,官僚不敢随意欺压了。

  

绝大多数百姓,会喜欢上农民这份职业。

  

并且,一定愿意为自己身处的农村,更加繁荣,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八叔他们自发搞出玉米秸秆酿酒,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棣看方孝孺几人全都陷入沉思,便不说了。

  

腊月二十四。

  

小年当天。

  

大清早。

  

众人吃过早饭后。

  

朱棣带着观摩团众人以及豪强商贾,动身前往陆军大营。

  

一路上,除了朱棣这边的人。

  

其他人都十分激动。

  

“王爷愿意给匠人更高地位,是不是也愿意给咱们商人更高地位?”

  

“只要你肯搞雇工身股制,多半差不多!”

  

“这几日参观太震撼了,终于,重头戏来了!”

  

“可不嘛,今早五更天我就睡不着了。”

  

激动紧张议论中。

  

朱棣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进入大营。

  

直奔观摩台。

  

这回,观摩台比上次更大。

  

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八百多人!

  

同时,还邀请了东番许多村落的主事之人,村民。

  

这个安排,自然是为了接下来,逐步统治东番做准备。

  

众人看着空荡荡的校场,面面相觑。

  

蓝玉猜到了什么,好奇询问:“殿下是准备从集结开始吗?”

  

见朱棣点头。

  

蓝玉看着摆放在观摩台东侧的鼓,主动请缨,“不知殿下可否让我擂鼓聚将?”

  

朱棣见蓝玉跃跃欲试,笑道:“当然可以,将士们知道近期要演练,但并不知具体时间,就连谭渊、张武等高级将领都不知。”

  

他也想真正检验这一年训练成果。

  

至于会不会出纰漏丢脸之类,他并不在意。

  

要展示,就展示最真实的陆军第一镇!

  

蓝玉、沐英诧异。

  

这话,别人说他们不信。

  

朱四郎,他们信!

  

无他。

  

抵达福建后,朱四郎毫无保留的坦诚!

  

蓝玉当即起身,在众人注视下,快步走到鼓前。

  

咚咚咚!

  

一通鼓响起。

  

统制帅帐内。

  

谭渊正和两个协统、五个标统,十六个营管带商量演练之事。

  

突然听闻鼓声。

  

所有人均都一愣。

  

第二协协统温栋,朱棣原五百亲兵中一名把总,和张武一起转任陆军协统,闻声,皱眉问:“统制,是不是殿下搞突袭?”

  

咚咚咚…

  

温栋话音刚落,二通鼓响起。

  

哗啦!

  

谭渊猛地起身,当即吩咐:“所有人,马上返回各自营内,吹哨聚兵!”

  

肯定是殿下搞突袭。

  

“遵命!”

  

众将领命后匆匆离开。

  

嘟嘟嘟…

  

很快,直接隶属镇统制管辖的炮营,骑兵标就传来哨声。

  

哨声越来越密集。

  

校场观摩台众人都能听到。

  

蓝玉、沐英、徐达作为知兵人,全都侧耳倾听。

  

渐渐皱眉。

  

除了哨音,他们竟然听不到一点其他声音。

  

在大明军中,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很乱,各种打骂声不绝于耳。

  

嗒嗒嗒…

  

好奇倾听中,步点声响起。

  

众人循声看去。

  

就见一个黑色方阵,踩着整齐步点,从远处成片大营后方跑步而来。

  

为首领兵将领,他们都见过。

  

管带孙元楚。

  

对于孙元楚先出现,朱棣微微点头,唇角笑意一闪而逝,并不惊讶。

  

步军十三个营管带中。

  

其他都是老兵悍将。

  

只有孙元楚以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爷。

  

论勇武,孙元楚很清楚这辈子都不可能和其他管带相比。

  

即便再努力也很难追上。

  

但孙元楚知道自己的长处。

  

利用学识,第一个在营中,偷偷搞识字,便于向麾下将士灌输陆军操典中内容,狠抓训练。

  

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论悍勇,不是步军十三个营中最出类拔萃的。

  

但却是各方面最均衡的。

  

所有士卒的素质都十分均衡。

  

配合度最出色。

  

当初回福建,之所以带孙元楚,就是对孙元楚的一种奖励。

  

当然,他也不要求每个管带,都把兵带成孙元楚这样。

  

不现实。

  

每个人带兵,都有每个人的风格。

  

“全体都有!”

  

“立正!”

  

“原地踏步走!”

  

“一二一!”

  

“立正!”

  

“禀标统,我营集结完毕!”

  

“禀标统,第三营集结完毕!”

  

“禀协统,第一标、第二标集结完毕!”

  

随着一个个营出现在观摩台前方,嘈杂的号令声响起。

  

片刻后,声音渐渐息落。

  

将近一万三千人,穿着黑色分体式军服,肩扛着明黄军衔,抬头挺胸,肃然而立。

  

目视所及。

  

无论从哪个方向,所有人只能看到一条直线。

  

众人惊的下意识起身。

  

“这!这…”

  

“这也太整齐了!”

  

“朝廷的军队能做到吗?”

  

蓝玉听着身后商贾豪强震惊私语内容,余光略带一丝震惊看向站在观摩台边缘的朱棣。

  

三通鼓时间内集结,很优秀!

  

而且,朱老四的军服,设计的太好看了!

  

只一个人,少数人穿上还好。

  

可成千上万穿上,站在一起,压迫感太强烈了!

  

“禀殿下,东番陆军第一镇集结完毕!”

  

谭渊小跑到朱棣面前,铿锵汇报声,惊醒众人。

  

朱棣肃然道:“按照演练科目,开始进行吧,今天由你全权指挥!”

  

“末将遵命!”

  

谭渊领命后离开,折返阵列前。

  

“第一协第一标…”

  

一道道命令下达。

  

第一标将士们很快行动起来,迅速在观摩台左侧,开阔的空地上,搬来数千个稻草人。

  

排列成阵列。

  

即便是不懂军事的商贾豪强也都知道,这些稻草人肯定代表‘敌军’。

  

‘敌军’阵列与陆军第一镇相距五百步。

  

第一标归队,重新列队后。

  

谭渊骑马而立,大声喝令,“全体都有,向左转!”

  

传令兵开始在校场策马狂奔。

  

命令传达,以营为单位,一个个营整齐划一向左转。

  

“炮兵准备!”

  

“第一协第一标,第二标进攻!第二协刀盾兵跟进!骑兵标侧翼掩护!”

  

张武的第一协完全列装火器。

  

第一标列装长管身火铳,第二标列装大明式火铳。

  

随着谭渊命令下达。

  

第一协率先行动。

  

嗒嗒嗒…

  

整齐步点中。

  

两标将士一边装填火铳,一边迫近‘敌军’。

  

沐英注意到,在迫近过程中,第一标、第二标并未齐头并进,而是向敌军左右两翼分开。

  

第二协刀盾兵则相隔百步,在第一协两标向左右移动时,直面敌军阵列。

  

周浪率领的五百骑兵,扮作一个建制完整的骑兵标,在步军两翼后方游动。

  

“老四,第一协第一标、第二标为何要向敌军左右两翼分别移动,把正面让给刀盾兵…”

  

砰砰砰…

  

沐英话音刚响起,猛烈的炮击声突然传来。

  

所有人都被惊了一跳。

  

只见,布置在后方的火炮率先发起攻击。

  

十八颗铁弹越过将士们头顶,狠狠砸在地面。

  

然后又高高弹起,冲入‘敌军’阵列中。

  

一颗铁弹撕碎了数十个稻草人后,才失去动能停下。

  

“即便是击中真人,恐怕也能撕碎十几个人的身体吧?”

  

“两军交战,先来这么一下,敌军恐怕就先胆怯了!”

  

后怕的议论声响起。

  

砰砰砰…

  

当火炮开始向两千人‘敌军’阵列后方延伸射击时。

  

第一协第一标从左侧已经开始排枪射击。

  

砰砰砰…

  

紧接着,突入敌军阵列五十步距离的第一协第二标,也从右侧发起了排枪射击。

  

朱棣解释道:“大哥,这是交叉火力,火铳的准头太差,从左右两翼发起射击,弹幕会交叉集中在敌军密集的阵列,比直接宽正面射击杀伤威力更大…”

  

这是他们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

  

他知道交叉火力。

  

但火铳排枪使用交叉火力,是否有效果,他并不清楚。

  

实践后,才证明,在火铳排枪中使用,也比直接在敌军阵列,宽正面排枪射击,效果更好。

  

其实,已经不需朱棣解释了。

  

沐英等人视线所及,两标从左右斜侧面交叉排枪射击下,两千多个稻草人瞬间支离破碎。

  

即便是相同兵力,乃至数倍兵力。

  

在交战之前,突然遭受如此猛烈打击,损失前锋两千多人。

  

再悍勇的敌人,恐怕阵型也要混乱。

  

“杀!”

  

就当徐达、蓝玉、沐英等人设想接下来的战局发展时。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突然响起。

  

徐达等人惊醒,循声看去。

  

只见第二协刀盾兵,直接从第一标、二标中间杀入敌军阵列中。

  

五个人为一组,相互配合,瞄准几个‘敌军’,冲上去就是一通砍杀。

  

盛庸满脸苍白,看着相互配合砍杀的陆军第一镇将士,凑到蓝玉身边,“永昌侯,朝廷步军和陆军第一镇这般相遇,能赢吗?”

  

蓝玉回神。

  

瞥了眼盛庸。

  

满嘴苦涩。

  

想多了?

  

就算是朝廷步军,在火炮以及两个标火铳,劈头盖脸密集攒射下,首先损失一两千人,阵型也得混乱。

  

然后被第二标刀盾兵乘机掩杀。

  

制造更大的混乱。

  

第一协两个标,在射击结束,完全可以从左右两翼倒卷冲击。

  

只是演练场只有两千个稻草人,不方便施展,所以朱老四没有安排。

  

但战阵布局,分明就是为此做准备。

  

何况,还有一个标骑兵。

  

可以说,东番陆军第一镇,即便遇到一支两三万余人步军。

  

都能稳占战场优势!

  

尤其五人一组配合近战的打法。

  

在战场上,局部小区域内,优势十分明显!

  

十分有利于近战凿阵!

  

沐英、蓝玉相互对视,‘学!一定要学!回去后,一定要按照陆军第一镇改造太子卫率,还要杀了匠作监那几个混蛋!’

  

如果说,朱老四演练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一定是第一协两个标火铳不统一,第二标由于有效射程只有五十步,只能突进敌军五十步范围内排枪射击。

  

不过,等朱老四率领第一镇回朝助战,第二标肯定换装了。

  

还有骑兵标,根本就不满员!

  

彼时,肯定也满员了!

  

彼时,朱老四的陆军第一镇,恐怕就是天下第一强兵!

  

不!现在已经是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