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青铜器命名中,最独特的一例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3945 2024-07-16 21:32

  

一件青铜器的命名,自然不会严格按照学术规定的来确定。

  

就比如这大小盂鼎,就属于阴差阳错被确定的名字。

  

而事实上,不管当时命名的对错,学术界却沿用了最初的定名。

  

当然,这也是有规则的,因为后来用的规则就是:即用大小来区别同一个盂所做的两尊青铜鼎。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

  

常见的说法是,“廿三年”盂鼎体量较“廿五年”盂鼎更大,正如大克鼎与小克鼎那样。

  

体量的大小,成为命名大小盂鼎的标准。

  

但是,出土后不久,小盂鼎便在利欲熏心的猎奇者手中消失了,至今下落不明。

  

《剑来》

  

现在有记录的铭文,只是当时只留下了几幅漫漶不清的铭文拓片。

  

据陈梦家先生的研究,见于着录的小盂鼎拓片,出自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

  

私人收藏原拓者有陈介祺、于省吾以及齐鲁发现的两拓。

  

而最初的着录者,也没有记录小盂鼎的尺寸和器型、纹样,使得现代一些专家,无从比较大小盂鼎的体量。

  

然而,就目前所能见到的两器铭文拓片来看,大盂鼎铭文共计291字。

  

小盂鼎因为锈蚀太重,人们仅能够辨认释读100余字,但推测原铭有400余字。

  

从来看,小盂鼎铭文远多于大盂鼎。

  

尽管前者字体较小,但其庞大的数量,必然需要更大的腹壁空间。

  

因此不由得使我们对两器大小,充满疑惑。

  

近来有学者发现,清末齐鲁潍城收藏家陈介祺,在一封写给另一位着名藏家吴云的信札中,有这样的语句:“大盂鼎容八石,小盂鼎容十二石。”

  

如前所述,陈介祺藏有小盂鼎原拓,而作为海内闻名的藏家,陈氏应当见过原器,甚至可能亲自测量过其容积。

  

根据两器容积可以想见,小盂鼎实际上要大于大盂鼎。

  

因此,最接近事实的是,大盂鼎因铭文字体较大,而得名为“大”,小盂鼎则相反。

  

这也成为青铜器命名中,最独特的一例。

  

当然,名字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东西在哪!

  

可以说,大小盂鼎的经历都十分坎坷。

  

对于这样的宝贝,是个人都想要,这也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时的岐山县令周赓盛仗势欺人,他以借鼎欣赏的名义,将宋家的大盂鼎骗走,其实是悄悄地将其卖到京城。

  

事情就是这么巧,在当时宋兆奎的孙子宋金鉴,就在京城做翰林。

  

他在琉璃厂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尊大盂鼎。

  

自己家的东西,他焉有不认识的道理?

  

他就用3000两白银,又将这尊大盂鼎赎回。

  

然后不远千里,又将其送回西陕郿县的家中。

  

我国有句谚语,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这句话的意思是,富裕的家庭,一般超不过五代,就会变得贫穷。

  

我的系统不正经当时宋家的后代有个官迷,他花钱捐了一个后补知县。

  

为了将知县落实,他就不惜将小盂鼎,送给了当时的西陕巡抚,那个巡抚就让他成了东阿的知县。

  

大盂鼎被另一个抽福寿膏的宋家子弟卖掉,解放后,大盂鼎被大海一个大收藏家献给了国家。

  

接着说小盂鼎的下落,根据史学家研究,这个宋家的官迷子弟,将小盂鼎送给的西陕巡抚应该名叫升允。

  

随着清政府在1912年灭亡,升允的好日子也到了尽头。

  

虽然他也折腾过,先后在津和岛青联络宗社党人,图谋复辟,可最后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饱受打击,并于1931年病故于津城。

  

升允手里握有一件西周的青铜重器,他始终是秘而不宣的。

  

可是他去世后这个小盂鼎,又成了升允后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这里是推测,因为当时社会环境混乱,只能按照世俗的处事方法,来推断一下小盂鼎的下落。

  

当然,这不是平白乱推测的。

  

因为之后还有记载小盂鼎的着作,比如张扶万曾经在1938年《西北史地》杂志发文,里面就有相关小盂鼎下落的记录。

  

《商周铜器多出于今西陕凤翔岐山宝鸡眉县扶风各县说》之中,曾经提到过这个西周的传世重器。

  

小盂鼎,或云亦宋金鉴家物,民国初年,陆建章为西陕督军,得之。

  

陆去陕时,为朝邑王飞虎(即王银喜)截获于省垣东关,载归朝邑。

  

王死后,为部下傅振甲所得,以后下落不明。

  

如果将上面的记载通俗一下翻译过来,就是小盂鼎在民国时代流传的次序。

  

西陕巡抚升允→西陕督军陆建章→西陕军阀王飞虎→王飞虎手下傅振甲→接下来小盂鼎就真正地不知所踪了。

  

但也有传说,西周的重器小盂鼎,就藏在大荔西的柿子村。

  

因为这里是王飞虎等,很多西陕军阀的老家…

  

其实看到这里,陈文哲已经差不多百分百确定,那件被推入江中,沉入江底的木箱之内,装的应该就是小盂鼎。

  

刚开始他就看到,那只箱子很大,而且内部就装了一件青铜器。

  

如果说小盂鼎,比大盂鼎要小,那么就对不上。

  

可是,只是稍微熟悉小盂鼎的记载就清楚,这件小盂鼎只是因为内部铭文小,才被这么命名。

  

要是真币重量,他可是比大盂鼎重多了,最重要的是还要高差不多十厘米。

  

这么大的青铜器,被推下船之后,很快就沉入江水之中了,根本连个浪花都没有泛起。

  

一般人哪里能够知道,大盂鼎小于小盂鼎呢?

  

更加巧合的是,大盂鼎可就藏在大海市。

  

2021年6月19日,国家博物馆与大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鼎盛千秋——大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大海博物馆开幕之上,此次展览最大亮点,无疑是“海内三宝”之二。

  

“海内三宝”是晚清收藏界,对于当时所见体量最大的三尊大鼎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的美称。

  

而大海市一次展出的两件,就是大盂鼎和大克鼎。

  

现在陈文哲又发现了小盂鼎的下落,那么国内五大宝鼎之三,不就全都落在了大海市之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