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不死,修昆仑?!!”
洪康重复了一句。
他看过不少道家典籍,明白这“昆仑”可不是指昆仑山,而是指人的头脑。
按照现代科学原理,脑为人之神经中枢。
道家有修昆仑的法诀,为不传之秘,以现代语言来说,即为头脑锻炼法或脑神经锻炼法。
洪康目光灼灼的看向宋忠谦。
“《黄庭经》里说:“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相传是还精补脑的秘法。”
宋忠谦略有自得说道:“洪先生说的没错。”
“发宜多栉,面宜有工,齿宜常叩,津宜常咽,气宜朝元,精宜还顶,三关宜透,任督宜通,灵珠宜固。此九者,所谓修昆仑法也。”
洪康说道:“莫非…”
宋忠谦说道:“我门中的《上元功》,主修督脉之气,结合圆满的《中元功》,贯通任督,即可还精补脑是也!”
洪康正色拱手道:“还请宋道长不吝赐教。”
宋忠谦朗声吟来:“第一段,神宜随手,心不外驰…第二段……”
“…第八段,两手结三昧印,澄心默坐,存神泥丸…”
“第九段,默坐澄心,凝神寂照气穴,片时便觉气透尾闾,上夹脊,循玉枕而达泥丸,使元气氤氲满顶…”
寥寥不过千余字,但其中涉及到的精奧窍诀让洪康喜不自禁。
同时,洪康心里也颇为感动。
虽然宋忠谦说了,自己现在没有能传衣钵的徒弟,这是怕自家的传承断在自己手里,还不如碰到合适的人多交流,多传播。
这放到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是当今世界急剧发展,各种新兴思想不断交流碰撞,许多接受快的人纷纷意识到需要打破以往的樊笼,以新眼光去看待各种事物。
有些行业不能再死守着老旧的规矩不放,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眼光,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对于宋忠谦来说,就是不再严防死守着自家的传承。
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会拿出来探讨交流。
看到宋忠谦如此高风亮节,洪康也不是小气的人。
当下拿出了《洗髓经》说与宋忠谦听,还附带了自己多年修行的心得体会。
“这洗髓经的“洗髓”,主要指的不是肉身上的伐毛洗髓,而是一门修行精神的奇功。”
“结禅定印,通过“入静凝神”不断的淬炼精神,使自己的精神达到婴儿时期的纯净无暇的状态;”
“再进行精神质变升华,达到“内视己身”的地步,精神入微甚至可见身中之神。”
宋忠谦没想到洪康还有这种压箱底的奇功。
见得他也愿意交流分享,自然也是认真听讲起来。
洪康述说精奧:“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气。幻出诸形相……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
这次交流谈玄,两人都大有收获。
宋忠谦得到了开发肉身潜能的秘法,可以大大增强他的气血,保持肉身活力;还得到了凝练精神的奇功,隐隐间和他的《上元功》似乎可以相辅相成。
而洪康看起来貌似有点吃亏。
因为《中元功》对他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是《上元功》。
也就是说他用两门秘法才换到一门对自己有用的。
可就是这一门,洪康就觉得不亏了!
原因就是,洪康心里有种感觉,这宋道长《上元功》的“还精补脑”部分,应该能够有益于自己的《洗髓经》进展。
从上一世到现在,洪康的精神力量一直卡在了“见神”层次,始终无法凝聚出“明镜台”。
他猜测,要么是少了某种窍门,要么是世界缺少某种神秘物质。
为了方便,
洪康决定暂住在常道观这里,把两徒弟也从许府接了出来。
有的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还好,两徒弟都不是那种耽于享受之人。
到了常道观,洪康让两人在练功之余,也帮着做些简单的农活。
静室。
洪康双手相对,仰放在膝上至脐下一带,两拇指指端相接,右手置于左上之上。
这是禅定印。
能够以清净压制不净。
收摄精神,摄心拂尘。
然后左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食指直向地面,指尖触地。
这是以触地印去除杂念,降服外魔。
待到自己的精神变得极微敏锐时,洪康开始了《上元功》的修行。
他的内气的运行线路顿时改变了,不再是按照《太和功》的运功路线。
这乍一改,顿时变得有点生涩。
不过,以洪康对内气的极微控制力,几息功夫就适应了新的运功路线。
内气行走督脉,自小腹而起。
出于曲骨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过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诸穴位,到脖颈后部至风府穴。
按照《上元功》记载,接下来就是运行内气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过脑户、强间、后顶诸穴位、上行至巅顶百会穴;
经前顶、囟会、上星、神庭、印堂诸穴位,沿着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水沟、兑端、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可是,
在内气入脑的时候,洪康就遇到了问题。
之前的《太和功》可没有“还精补脑”的部分。
先前交流的时候,宋忠谦就说过对于这门功夫,要慎之又慎。
自己修行十几年,才敢让内气运行到强间穴,连百会穴都没到。
“怪不得,宋道长对于这门功夫也只是止于小成!”洪康自语道。
人的大脑,是何等重要的部位。
乃是“六阳魁首”的位置。
自然要小心再小心。
“以自己的精神境界,入微级别的控制力,应该可以加快这个进程。”
“就是不知道完成这个“还精补脑”的修行后,会产生什么变化?!!”
洪康由衷遐想着。
八个月后。
秋季的青城山,满山葱翠之间渐渐掺杂了一丝亮黄。
更深处的山林里,那抹黄色衍生出更多的色彩,黄绿、嫩黄、金黄、亮红。
一道小小的身影,在山间快速的奔跑着。
正是王巧婷。
宛若山间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