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成锦让何能把信举起来,凑近看了眼。
一只鹤飞到一座山上,确切地说,是飞到一个金元宝上,被一根绳子拴着。
画技差到极致,但也能猜出寓意。
岛国有一座银矿,在大明时期,供给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
矿产底蕴,丰富到令人发指。
名为石见银矿!
张家兄弟跑到石见银矿去了?
既然是张家兄弟的求救信,那么…严成锦对着何能道:“看不懂,烧了。”
何能小跑着端来火盆,连信纸一起烧了。
翌日,大清早。
严成锦坐进轿子里,到了小巷口时,看见一倭人蹲守在墙根。
倭人打量着轿子,似乎不敢过来,瞥了轿子一眼就走了。
严成锦从午门的偏门入宫,跟着早朝的官员人流,来到奉天殿。
黄册清算后,弘治皇帝对户部的算学,颇为不满。
朝中大事,若年年请外人来清算,成何体统?
况且,他想缩短清查的年限。
“十年太长,朕想三年清算一次黄册,作为定例。”
百官左右相互看了一眼。
清算一次,就要几个月的时间,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韩文为难道:“陛下,黄册清算颇为复杂,需几个主簿校对清算,此外,还有请乞、军饷、赈银和税赋等多项账目,户部实在力不从心。”
宫中修缮和藩王用度,也要清算,光靠户部,三六五加零零七也算不过来。
并且,大明用的是珠算,远不如计算器来得快。
严成锦陷入沉思,陛下的用意明显,短期清查,防止水田再次缩减。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望着张升:“户部和翰苑的官员,算学一窍不通,朕觉得,问题出在礼部,礼部打算如何整饬?”
礼部掌管科举,便是掌管大明的教育。
选拔出来的官员,竟算学还不如坊间的商贾,他当然要追问。
张升压力大增:“臣会加强算学的教导。”
乡试和会试,只考三场。
首场,八股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五经各一篇。
第三场,策问五道。
大明科举,以及历朝科举,并不考算学。
这才导致了在朝廷的官员,算数不如坊间做买卖的商贾。
宋朝和元朝,天元术的发展繁盛,若推广延承下来,大明或将成为世界第一数学大国。
可偏偏在明朝,遭受了断层。
严成锦站在都察院队列前,一言不发。
改制之事,需要慎言。
礼部值房,
张升拿起镇纸,苦思许久,不知该如何整饬。
“国子监和天下书生,皆轻视算学,陛下真是难为本官。”
“若只是为了清算黄册,实在大费周章。”一个礼部主簿叹息道。
大明科举的根本,还是八股文,是读圣贤书。
与圣贤书无关的,都是旁门左道。
若礼部下旨,令天下书生特意学珠算,会动摇大明的读书风气。
所以,张升这封旨意,写得慎之又慎,想了许久,还未落笔。
下了值,回到府上。
张升换上儒裳,坐在锦凳上,不由嗟叹几声。
“爹,民以食为天,先用膳,吃完再叹气也不迟。”
张元锡眼巴巴地望着糖醋鲤鱼。
老爹是礼部尚书,故讲究礼节,长者不动筷,他也不能动筷子。
“爹吃不下!”
“那孩儿…还吃不吃?”
张升不管他,自顾地道:“陛下让爹整饬算学,可算学又非科举的学问,且该教的都教了,还能如何整饬?诶。”
“爹,谢玉的算学,也是从良乡学来的,良乡有理学院的院试,爹不妨问问王世伯。”张元锡常去青山藏书馆会友,略知一二。
张升眼睛放出光来,连忙喊人备轿。
不多时,便到了王府。
王越从良乡回京,听闻张升来了,哈哈大笑从后堂走来。
“启昭兄,平日对老夫避之不及,今日,怎么主动上门拜访,真是让老夫,受宠若惊啊,哈哈哈”
张升老脸一红,以前王越名声臭,少有官员愿同他来往。
“实不相瞒,是有事相求,陛下要整饬户部和礼部,我想要良乡的讲义。”
官员在朝中,每月皆有考核,若出一张算题的卷子,算数就提上来了。
张升是这么想的。
王越沉吟:“这…是保密之物,本官也不能泄露啊。”
翌日,严成锦在午门的月洞,被人堵住了去路。
“张大人为何堵住本官?”
这小子虽不讨人喜欢,可却懂礼数。
张升拉着严成锦到广庭上,急道:“陛下命本官整饬算学,听闻谢玉的算学,习于良乡,良乡的讲义和算卷,你给本官一份。”
手里还拿着一百两银子,在眼前晃了晃。
严成锦看了许久,吐出四个字:“下官拒绝。”
“你!”张升气急败坏。
朱厚照去詹事府上学,瞧见张升和严成锦鬼鬼祟祟,便走过来:“老高,张师傅把你挟持了?”
“殿下休要胡说,本官与严大人,在谈正事!”张升没好气地强调。
严成锦正色道:“下官不卖。”
说罢,头也不回地去左掖门排队,准备上早朝。
张升叹息一声,摇摇头,也跟着往左掖门走去。
金钟响起,百官陆续走进东暖阁。
内阁和六部,各自上奏后,轮到都察院了。
“严卿家,朕看你有话要说。”
弘治皇帝上了十五年早朝,谁有话藏着,透过神态看得一清二楚。
这家伙站在御史最前列,更是看得真切。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以为,推行珠算,不如推行天元术,让谢玉任国子监的博士,教导算学。”
虽不帮张升,却能借机推动算学。
大明出现繁茂的商业,导致算盘,在商贾间流传,就是珠算。
天元术的根本是筹算,也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三次方程。
在宋元时,老祖宗就已经懂得解方程。
这是一项巨大的进步,可惜,在明朝时,没得到传承和推广。
不仅使大明落后于西方,也使大明没有盛世到来。
算学,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甚至比四书五经还重要。
若将天元术推广出去,在史上的震撼,堪称东方的文艺复兴。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不知道严成锦在想什么,在他们看来,算学只不过,是一门用在户部的鸡肋学科,并不在意。
马文升直言反驳:“博士乃是国子监的官职,岂能让商贾担任?”
陛下和百官,并无重视天元术的意思。
严成锦理解他们,谁没事解一元二次方程玩?
科举不考,当商贾是不光彩的行当。
如此大环境下,注定算学无法像八股文那样,推行开来。
要想推行,就必须要改变大环境,也就是改科举的考法。
此举,无异难如登天。
若不推行,算学在大明出现断层。
眼下是个机会,张升迫于陛下的旨意,礼部需改制。
“吏部所言甚是,朕虽然欣赏谢玉的算学,可谢玉是商贾,不能直接提拔为官。”
大明当官只有科举一条路,这是祖制。
你举荐的人再好,终究是草民,朕也不能为了一个商贾,破例废除祖制。
百官深以为然。
可严成锦却接着道:“不必提拔为官,将谢玉,设为国子监的客座博士,不算违反祖制。”
弘治皇帝听不明白,难道是朕孤陋寡闻了?
他看向博学多闻的李东阳,李东阳同样红脸懵然。
“何谓…何谓客座博士?”
在刘健等人看来,历朝并未听过有这样的博士。
“客座博士无官职,不受朝廷的俸禄,在讲学时,只需付谢玉几文钱报酬。
谢玉虽是商贾,可圣人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学无先后,达者为先。
若陛下想提升算学,何必拘泥于一个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