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北宋振兴攻略

第二百九十三章 赵构为何把皇位传给太祖一系?

北宋振兴攻略 吾谁与归 4383 2024-11-04 14:03

  

“官家,眼下最重要的事,乃是定国本,以安民心。”汪博彦站出来说道,他是赵构册封的左丞相,尚书左仆射。

  

“汪太宰所言有理。”赵构点头说道。

  

国本是什么,就是太子。

  

但是赵构目前,没有儿子,他之前有一子,早早夭折。

  

现在赵构的王妃还在汴京城里,肚子里有个娃娃,还未降生。

  

所以,赵构必须赶紧生一个儿子出来。

  

否则汴京那边万一是个儿子,那就是正统,万一汴京皇帝给未出生的娃,册封一个吴王世子出来。

  

赵构图谋的一切,都给汴京做了嫁衣。所以,生一个娃,是赵构迫在眉睫之事。

  

对于太子之位,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现在毕竟没有称帝,所以只能选世子过度一下。

  

“汪太宰以为如何是好?”赵构问道。

  

汪博彦沉吟了半天说道:“此事,臣不敢多言。”

  

现在赵构没有世子,但是在汴京的王妃,肚子里有个娃,如果让汪博彦说,那就是等孩子出生,如果是男丁,就立汴京王妃肚子里的孩子,做世子。

  

赵构笑道:“开选秀,择良人入宫。在未有男丁时,朕欲先择两个赵氏宗亲,以继承国家社稷。以防不测。”

  

“不知汪太宰以为如何?”

  

汪博彦沉默,正统性上,肯定是选择汴京肚子里的孩子最为合适。

  

但是看赵构的意思,现在是必须马上定下来,以防止汴京掌握主动。

  

但是他实在是不想如此。

  

大宋仁宗皇帝无后,然后从濮王赵允让的孩子中,选了赵曙为养子,并定了赵曙为太子。

  

仁宗皇帝仁义一生,崩后传位给了赵曙,赵曙也就是宋英宗。

  

但是赵曙在仁宗死的时候,就直接称病,连仁宗下葬,都未曾亲去。

  

结果在仁宗皇帝刚刚死了十四个月的时候,宋英宗,也就是仁宗的养子赵曙,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朝议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

  

朝廷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称仁宗皇帝为皇考,而称濮王为皇伯。

  

一派认为应该称仁宗皇帝为皇伯。

  

也就是说宋英宗这个养子,不想认仁宗皇帝当自己爹了。

  

这场政治事件,被称之为濮议。

  

把当时的曹太后,也就是仁宗的皇后,曹彬的孙女,给气的七窍生烟,决议要废了宋英宗的皇帝之位。

  

两宫不和,给当时的朝堂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而韩琦之所以被称为两朝顾命定册元勋,也是因为当时韩琦周旋于两宫之间,不断的左边劝劝,右边劝劝,让曹太后认了宋英宗这个不孝子。

  

最后,宋英宗成功的认了自己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也就是父亲。

  

认了自己的养父仁宗皇帝为皇伯,也就是伯父。

  

宋英宗这个不孝子干的这些事,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一样,随时都可能让想要过继兄弟之子的无后君王,时时警惕,防止养子不孝这种事端。

  

所以,汪博彦一听要选一个赵氏宗亲继承大统,心中警兆陡升。

  

“不知道官家,要怎么选?”汪博彦小心谨慎的问道。

  

赵构不可能不知道宋英宗皇帝干的那些事,所以他到底要如何选择?

  

这个时候,赵构神秘一笑说道:“朕前些日子,收到了孟太后的书信,言: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

  

“孟太后说是梦见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说帝位该回到他这一系了。所以朕决议,在太祖皇帝一系中,选出养子来。”

  

汪博彦心服口服。

  

宋英宗皇帝,之所以可以完成濮议,当上皇帝,立刻不认仁宗这个爹,而是认了自己生父做爹。

  

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濮王势力庞大,本家势力强大,则有可能干出英宗皇帝,这种孝子孝孙干的事。

  

而且当时韩琦最开始也是想让英宗皇帝认仁宗皇帝当爹,到最后选择了妥协。

  

濮王一家本家势力极为强大,连曹太后这种角色,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不孝子干的事。

  

可想而知,本家强大,对于过继为帝这种事,很有很能再出一个英宗皇帝来。

  

赵构是太宗皇帝一系,而选择太祖皇帝一系,则没有这么多负担。

  

好控制,不听话就换掉。

  

果然是赵构啊。

  

“朕从秀州青杉闸的官舍里选了个孩子,名叫赵伯琮,乃是太祖皇帝的七世孙,是太祖皇帝四子秦王德芳之后。”赵构信心满满的说道。

  

汪博彦点头,说道:“臣无异议。”

  

他当然没有异议,这个赵伯琮出生在秀州青杉闸的官舍里,一听就知道,已经是接近平头老百姓了。

  

所以,他当然没有异议。

  

如果赵构生了娃,再废黜这个赵伯琮,易如反掌,也没有人会反对,毕竟本家也是个普通人家。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不能让汴京册封了康王妃的肚子里的孩子为世子。

  

特别是这个孩子还未出生,不知道是男是女,所以,先领养一个,定了国本再说其他的事。

  

否则汴京一道旨意下来,这赵构处心积虑,岂不是尽数白费了?

  

赵构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至于孟太后到底有没有做梦梦到太祖皇帝,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赵构自己还有其他的打算。

  

养子不用心疼啊。

  

他在临安的行宫里,准备了一千副的扁担,这一千副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

  

逃跑。

  

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随时可以准备南逃。

  

这一点上,赵构准备的非常的充分。

  

所以,如果有突变之事,他也可以学自己的父亲,宋徽宗一样。

  

选择禅让,然后果断跑路。

  

毕竟太上皇的目标小,皇帝的目标大。

  

如果他还是皇帝,那自然会被人追着满世界跑,但是如果他是太上皇,那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所以,他选的这个赵伯琮,就是关键时刻抛出的诱饵,诱导大兵前去追击。

  

他在防备谁?

  

有可能是在防备汴京皇帝,毕竟汴京的皇帝那可是御驾亲征,在北方打了几次大仗、硬仗,才确定了自己的皇位的稳固。

  

虽然汴京皇帝不是个武人,但是其武功是他皇位的基础。

  

而且金人可是渔牧民族,可是有不少大船,甚至连倭国都被金人揍过,所以,万一金人乘船来袭呢?

  

要知道现在完颜宗望已经认定了,他和汴京皇帝联手坑了他。

  

所以,大兵压境那一天必然会到来!

  

那亲儿子顶缸,会心疼。养子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心理负担。

  

所以赵构,为自己的一箭多雕非常的满意,显然精通此道的汪博彦,也只是考虑大统继承,而未考虑长远之事。

  

朕果然是皇帝啊,眼光都比大臣们长远!

  

赵构如此想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