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章选择性执行省教育厅终于出.台了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只要在本地有租房证明,就可以就近入学的政策,这个政策出.台以后,便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把子女弄到省城来读书。
历水区教育局一下子感到吃不消了,便是向区政府反映,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太多,学校一下子接受不了,让区政府来决定,是否暂时不再接外来务工子女。
区政府领导听了这事,心想外来务工人员总不能都到历水区来,其他区也要去一些吧,想了想,便是同意了历水区教育局的要求,让他们不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历水区一这么干,外来务工人员一下子恼火了,政策朝令夕改,怎么能这样呢,有的人就到区政府市政府甚至是省政府上访,最后终于传到了陈功的耳朵里。
政策朝令夕改,肯定是不行的,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因此,陈功立刻给华州市市长打电话,这一次他没有给教育厅打了,因为这牵扯到地方政府的事情,给华州市长打电话,让华州市长下令,区政府不敢不服从。
与华州市长一联系,华州市长虽然是市长,但是与他一样是副省级,而且副省级的时间比他长,因此陈功与他说起这事时非常客气。华州市长听了,也是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过问此事。
在华州市市长的过问下,历水区政府才改变这种做法,重新让外来务工子女到历下区所辖小学上学。
但是没想到的是,其中历下区第一小学校长新太痕却是不乐意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一小的教学质量好,在此之前,一小每年都有很多的关系户进来,而这些关系户没少给他好处,然而现在,一下子涌来那么多的农民工子女,关系户都没法进来了,学校里一个班级六七十人,根本没法再接纳其他人了。
新太痕心里头便很不满意,因此,在区教育局没有下达不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前,他就以各种理由拒绝外来务工子女到一小读书了,所用的理由各种各样,反正符合了这样,那样就有可能不符合,所以导致外来务工子女无法来到一小读书。
新太痕的这个做法虽然不符合省里的政策精神,可是与历下区教育局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历下区教育局便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后来历下区教育局一下禁止令,新太痕就不需要找理由,直接拒绝外来务工子女进来读书了。
而等到华州市下令,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时,新太痕依然不为所动,以一小特殊为由,控制着外来务工子女进到里面读书。
历下区教育局仍然采取纵容的态度,不加以制止,因为他们也不想接纳这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但是如果新太痕能一视同仁,不再接收关系户,这个事情也不会出来,但是新太痕没有这么做,在拒绝外来务工子女上学的同时,却是把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关系户招进来上学了。
他这么一干,激怒了一些人,这些人不只是外来务工人员,而且还有本地的学生,因为本地的学生也想着到一小读书,可是有的人关系不够硬,新太痕就没有理会,这样一来,就把本地家长也给得罪了。
好多人联名向上面告新太痕,此时不但告他不遵守省市里的政策,而且还告他有腐败行为,收别人钱财,谁给他送钱,就让谁到一小上学。
这么一举报,省里市里就都知道了,陈功也知道了此事,一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头就比较恼火了,已经重新下令让他们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了,为什么还不严格服从?
陈功心里头想了一下,觉得这个事情主要还是既得利益者人员在阻碍着这个事情,像一小校长还有其他一些人员,都属于既得利益者,一小里面的学生,真的是非常则贵,教育局里面职工的子女都是到一小上学的,新太痕每年都为他们预留名额,首先要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教育局里面的职工对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事,不持积极态度,因为学生一多,对他们孩子的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他们便对新太痕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以纵容。
而其他人员的子女,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他们肯定也有这种想法,所以这样一来,政策就贯彻不到底了,对一些人有利的事情,政策肯定很容易贯彻到底,而对一些人不利的事情,则会能拖就拖,不愿意执行,这种选择性执行的做法,很是危害社会公信力。
如果不打破这种既得利益者的藩篱,政策就无法推行下去,陈功身为副省长,如果治不了这个问题,那他这个副省长还真是白当了。
不拿出来当个典型,政策也就推行不下去了。想到这里,陈功想了一想,再一次给华州市长打电话,力度恐怕还是不够,既然要想抓典型,就必须杀鸡用牛刀,由省里出面来查这个事情,让其他学校不再敢和新太痕这样乱搞,只有这样,才能让省里的政策推行到位。
陈功也没有再向严正和汇报这个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对于严正和来说太小,他是分管副省长,在他的权力范围内就可以作主了,他就直接与王东苗进行了联系,让省纪委出面调查这个事情,虽然新太痕的级别怎么也到不了省纪委这里,但是从案件的典型性来看,省纪委出面指导一下,督促市区纪委来调查一下,是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陈功再一次批示给省教育厅和华州市政府,让他们重视这个事情,严禁各个学校搞选择性执行,在省里和市里政策之外,设立不合理条件,妨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
陈百战接到他的批示,虽然他也有着保留意见,但是他也只有再次转发,向下面的教育局下达指示,要求他们必须要按照省市要求,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