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朝工科生

第七十四章 卖方市场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3770 2024-07-16 15:42

  

“认爹流”宛若一股妖风,瞬间在长安城飞沙走石,消息传到洛阳、武汉、襄阳、咸阳等地之后,广大有志青年纷纷“北漂”,以期寻觅一段人间罕见的“舐犊之情”。

  

始作俑者长乐“小公举”却乐的每天都心情愉悦,通过这种简直不可理喻的荒诞行径,她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权力竟然是如此的强大。

  

一个念头,一个决策,竟然调动关洛大地无数男儿为之起舞。

  

“妖姬?呵。”

  

拿到国家认证的隆庆宫宫台之上,凭栏远眺,春明大街之上车水马龙,那些忙碌起来宛若工蚁的人儿,兴许就有当初受了挑唆,鼓吹什么“驱逐妖姬”的。

  

“殿下。”

  

“事情办得如何了?”

  

“已经有巴蜀、荆楚的旧勋,返转乡籍寻求在野逸才。”

  

“哈哈。”

  

李丽质笑的得意,“偏让他们说甚么‘妖姬’…待过阵子,再耍弄一番。”

  

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家致富流派,“认爹流”现在正是火热,自然受关注的地方就多。人们打听消息,也就更加勤力一些。“奖学金库”司库刚刚放了点风声出去,都不用到第二天,半个时辰,全长安只要还算有点体面的人家,就都知道了。

  

于是乎…“假子”行情为之一变。

  

原本“假子”大多数都是出身低,“认爹”怎么说都有点名声上不好听,但为了“上进”,“认爹”的好处足以抵消这种羞臊。毕竟贞观盛世之中,对中低层的人来说,想要爬上去,难度依然大的惊人。

  

阶层上的鸿沟,是难以想象的。上层的特权,更是下层羡慕到无以复加的。

  

所以,哪怕有的“假子”原本相当的自持,可面对这种情况,也不得不低头。甚至,他原本的家族,会逼着他低头。原本的家族,也希望通过“假子”来达到依附权贵,哪怕不能依附,攀附也是好的。

  

纵使因为“假子”不能够让原先家族得到阶层上的飞跃,可在旧有阶层之中,能够减轻压力,就是一种胜利。

  

一代两代之后,同一个地区之中的家族竞争,可能就会因为一个“假子”而胜出。

  

只是万万没想到,公主府传出来的消息,让原先收“假子”的人家,一时间宛若吃了一只绿头苍蝇,还是只留了个脑袋,半截身子仿佛被咬断了一样的。

  

“哥,要个儿么?”

  

“甚么地方的?”

  

“能是甚么地方的?益州本地人,成都人士。”

  

“甚么价?”

  

“哥不看看人?”

  

“看个屁,拉拉手…”

  

西市牙行,客户和掮客散了衣袖,两只手搭在了一起。

  

“哥,再饶点。”

  

“还饶?这都加了一倍了还绕?!”

  

“哥,小弟这回的人可是有些来头的。姓梁,跟勃律梁神箭乃是宗亲,是成都的远支。”

  

“汉人?”

  

“汉人,真真的汉人,要是蛮子,哥你把我脑袋摘下来,拿去球场给‘柳营’操弄,绝无二话。”

  

“梁猛彪的宗亲…嗯,倒也不是不可以。成,要了。”

  

“嗳!哥痛快,小弟先预祝哥哥子孙兴旺,将来大富大贵。”

  

二月里的西市,牙行兴盛到了极点。甚至连拐外人口的,如今也疯了也似的,以往只听说拐卖妇女儿童,如今连青壮都拐卖,越是精壮的越是不放过。

  

“冉氏的有吗?有冉氏的吗?”

  

“有有有,要哪一支的?三房五房的远支,老家普州的,读过书,去年还在湖南土木大使那里当差。”

  

“年岁呢?过了二十五可不要。”

  

“哎,怎会过了二十五?去年才二十三。”

  

“长相周正?”

  

“仪表堂堂,否则也不能受徐大使赏识不是?”

  

“开个价,要是能说合,少不得再包你一封雪花银。”

  

“哎哟这话说的见外了,老哥是开国县子之家,能跟老哥相会,这是缘分啊。谈甚么雪花银,里边请,刚好有蜀地来的雀舌,是要煎的还是泡的?”

  

“废话,当然是泡的!”

  

原本收个干儿子,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可现在不是巴蜀、荆楚的行情见涨吗?

  

卖方市场就是这么的蛋疼,“待价而沽”的巴蜀小哥也是精明,“认爹”怎么地压岁钱也得再添点儿,哪能随随便便就喊爹。

  

“虽楚有才,我实用之!”

  

和大多数“认爹流”选择价钱相对便宜的巴蜀老铁不同,有些端着架子的,表示老子有钱任性,楚地人才我就不能收作“干儿子”了?

  

愿意掏五百贯收巴蜀乡籍俊才作“假子”的,压根就不在乎再多掏五百贯!

  

当然了,嘴上肯定不会这样说,要面子的就表示《左传》早有先见之明,我这是向左丘明老前辈致敬。

  

致敬懂吗?

  

至于楚地小哥哥是不是跑去武汉混过几年学堂,能写能算还能玩管理,仿佛是不重要的。

  

但不管怎么说,原本有些“富余”的武汉“人才”,在这一波牛逼到爆棚的操作之下,年收入当场翻两番。

  

没办法,不全是给人当“假子”,人家还要上班的啊。

  

长乐“小公举”这一波奇葩操作,搞得武汉方面也是闪了腰,连老张都高呼不可战胜。

  

这特么谁能想到啊。

  

在老张看来,“认爹”啊那是,怎么可能成为一种风气?

  

然而老张也高估了自己教育出来的“学生”,固然他们的眼界、精神、道德,都大大迥异于别处。可说到底,寒门乃至庶民的身份,使得他们内心依然是胆怯的、自卑的。当一个机会摆放在面前,并且还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才学”,那么,又怎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跟那些出身“不凡”之辈一样,去拒绝呢?

  

即便是武汉本身,其上升通道,也只不过是比别处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宽敞那么一点点。

  

可这一点点,也不过是从万人争过独木桥,变成八千人或者五千人去争着过。

  

讲白了,两辈子折腾,老张的思维惯性,始终难以扭转适应,他终究只是一条工科狗,而不是社科狗。

  

“他妈的!社科学不是科学——”

  

江汉观察使府中,一条江南土狗,在那里疯狂地咆哮。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