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大文豪

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公足壮海军威

民国大文豪 薪越 3949 2024-07-16 16:49

  

因为是《乱世佳人》原著作者的关系,林子轩从派拉蒙电影公司获得了这部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权,林晓玲亲自把电影拷贝带回来。言情这样可以缩短和美国国内首映时间的差距。

  

虽然价格不菲,但林晓玲在美国看过电影,非常震撼,认为绝对是物超所值。

  

林子轩召集明星电影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包括郑证秋和洪慎等导演,演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像是周瘦绢这样的电影爱好者。

  

一起在影院先睹为快。

  

这既是员工福利,也是为了让他们看看美国的大片,学习一番。

  

在中国电影圈,投资十万元就是大制作了,这部《乱世佳人》投资上百万美元。

  

虽然有美国明星高额的片酬因素,但一分钱一分货,要看看美国人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

  

电影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毕竟是林子轩写的小说,在中国也有中文版的《乱世佳人》。

  

大幕拉开,放映开始。

  

一幅幅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林子轩一边看一边作比较,他脑海里还有一版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

  

不愧是大电影公司的精良制作,无论是道具还是场景都相当逼真,没有糊弄观众的地方。

  

最为震憾的还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光是群众演员就需要上千人,在这个没有电脑特技的时代,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两位演员的演技可圈可点,配角也各有特色,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

  

电影采用彩色胶片拍摄,增强了画面的可观赏性,让观众有更为真实的感觉。

  

林子轩觉得中国电影也要进入彩色时代了,否则和好莱坞电影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三个小时的放映结束,明星电影公司内部的人员颇为沉默。

  

他们在中国电影圈或许是顶尖人才,但和好莱坞电影圈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周瘦绢是林子轩特意邀请来的。

  

作为《申报》的编辑。周瘦绢算是职业影评人,写的影评对上海的观众有很大影响力。

  

他看了电影后感慨不已,原本以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差距不大,但看了《乱世佳人》才发现美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根本区别。

  

那就是格局太小。至少在中国就拍摄不出那么宏大的战争场面。

  

林子轩认同这个说法,中国的电影市场的确太小了。

  

要是投资上百万拍摄一部电影,根本收不回成本,现在中国最卖座的电影还是《大闹天宫》,只有不到三十万的票房。这还是持续放映的结果。

  

在美国,全国各地都有电影院,观众进影院看电影成了习惯。

  

一部好电影收获数百万票房是正常现象,加上海外的票房,赚钱不成问题。

  

没有大投资就没有大场面,也就没有大制作,和美国电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林子轩感觉从《乱世佳人》开始,美国电影将会迎来一个大片时代。

  

所谓大片,就是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的现象级大电影。

  

在后世,中国的大片时代是从那部《英雄》开始的。虽然对电影剧情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开启了国产大片的先河。

  

作为穿越者,看了《乱世佳人》,林子轩也想拍摄一部国产大片。

  

在这个没有电脑特技的时代,拍摄《英雄》类的武侠片不太靠谱,仙侠类的更不行了,不如拍摄场面宏大的战争片。

  

明星电影公司的人员还在讨论不休,这部电影对中国电影行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林子轩召集主要人员开会,讨论拍摄中国式大片的可行性。

  

他想到了几个题材。一个是中日甲午海战。

  

这个发生在1894年的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海战对中国意义深远,此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而让中国的有识之士清醒过来,原来以前的近邻日本已经那么强大了。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一部讲述这场海战的电影。

  

记忆最深的画面就是邓世昌指挥军舰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最终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如果在这个时代拍摄甲午海战,一定能够激起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恨意。

  

另一个题材是八国联军攻陷京城,这里也有大场面。

  

可以展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暴行,激发民众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情怀。

  

但很难找到那么多的外国人愿意出演,只能让中国人假扮外国人。

  

第三个题材是辛亥革命。这是中国人推翻数千年的帝制皇朝,建立民国的大事件。

  

这部电影配合眼下的北伐战争,比较应景。

  

唯一的问题是不少当事人还活着,拍摄的时候恐怕会很麻烦。

  

林子轩提出这三个题材,供大家讨论,要是谁有其他好的想法也可以说出来。

  

对于拍摄中国式大片,明星电影公司的高层非常亢奋,他们受到《乱世佳人》的激发,自然有和美国电影公司一较高下的心思。

  

他们相信,只要有投资,他们也能拍摄出中国的大片。

  

八国联军的题材首先被否决了,这件事发生在北平,还有火烧圆明园的场景,不好复制。

  

对于甲午海战和辛亥革命,大家意见不一。

  

甲午海战的难点是需要在水上拍摄,至少要有一艘军舰,就算不是军舰,也要有一艘大船做做样子,这种大场面在如今的上海可不好拍摄。

  

由于北伐战争打响,黄埔江上停靠着不少艘外舰。

  

你要是突然搞一艘军舰出来,容易引起误会,还要向租界当局报备。

  

辛亥革命的难度相对小一点,不过牵涉到还活着的人,不少都是广州国民政府的要员,一旦电影中有丑化某个人的情节,容易引起争议。

  

这就是在中国拍摄电影的难处。

  

顾及这个,考虑那个,最终拍摄出一部让各方满意,唯独观众不满意的电影。

  

林子轩想了想,暂时放下了辛亥革命这个题材,等过两年再说。

  

他的本意也是想拍摄甲午海战,这是近代中日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他要借助这部电影揭露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通过丁汝昌和邓世昌等人来展现中国人永不屈服,奋战到底的决心。

  

邓世昌死后,光绪曾经写过两句话: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林子轩预备投资二十万拍摄《甲午风云》,再现三十年前那场悲壮的海上战争。

  

这将是他和日本人的又一次交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