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上安城群体事件
楚温婷悟性惊人,不光一举悟出了神魂魔音,更是悟出了一首神曲。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楚温婷以后使用神魂魔音,都要用哼这首神曲。她只是以此为契机入道,找到了那种神魂和音律的共鸣之处,以后发出的任何声响,都可施展魔音之道。
张南又指导了一下,楚温婷越发的熟络。虽然还远远到达不了鬼伯那种随心所欲的境界,但已经可以正常施展魔音。
若是换成林青青乃至冷漠雪,只怕现在就得去衙门把马小春揪出来。可是楚温婷这小家伙却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冷静,美美的休息一晚睡上一觉,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才精神饱满的走去衙门。
张南问楚温婷,不怕马小春跑了吗?
小萝莉很有信心的告诉张南,衙门的人很凶,马小春有恃无恐,肯定会找她报复。时间长了可能会有变化,但两三天内肯定没事。
看似是睿智的思维,但实际上在小孩子世界观里,远没有大人想那么复杂。在楚温婷的概念里,马小春就是一个坏透了熊孩子,家里很宠着他。这样的熊孩子肯定不喜欢吃亏,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了,肯定要报复回来。
不过现在马小春肯定是报复不回来了,而是楚温婷要去打上门。
“太守之子,马氏小春。残害幼童,丧尽天良。交出凶手,血债血偿…”
楚温婷在街头找人做了一个白帆,拿个竹竿挑着招摇过市,奶声奶气的大喊口号。
虽然已经领悟了神魂魔音,但楚温婷并没有抛弃智慧的力量,觉得这种事仍然需要发动群众。尽管口号用词上还需要斟酌一二,但从思想高度来看,绝对比张南有觉悟的多。
马小春的事情这两日已经在城里有了很多风言风语,只是在官府的强力压制下才没有爆发出来。可经楚温婷这么一嚷嚷,人们都坐不住了。
连一个孩子都知道走上街头伸张正义,大人却一点作为都没有。况且这次事件的性质太过恶劣,已经突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先是那些受害者的亲朋好友,然后是有正义感的路人,再加上一大票吃瓜群众,渐渐聚拢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嘴里喊着口号,前往衙门去讨说法。
这么大的动静,衙门那边自然早已经得到消息。没等示威人群走到衙门口,便被大堆的县兵和衙役堵在了街道上。
“干什么?干什么?没收到知县大人的戒严令吗?”
“聚集这么多人,你们一个个想造反吗?!”
伴随着一声声凶神恶煞似的喝斥,示威队伍一阵骚动不安。
百姓们聚拢起来很容易,脑袋热起来也敢和官兵动手,但这要建立在官府不强硬的基础上。只要官府不计后果的强硬,无组织的平民百姓怎么也不可能是权力机构的对手。
县兵们刀枪命令,衙役们也抡起水火棍,显然是要动真格的。只要百姓不散开,他们很快便会冲上去打。整体看起来,似乎马上就要重蹈昨日的覆辙。
“太守之子,马氏小春。残害幼童,丧尽天良。交出凶手,血债血偿…”
在所有人都一片惶恐的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显得颇为突兀,一如既往的呐喊着。
“谁他妈还这么不知死?”带队的捕头大怒,在人群中一扫,很快看到了楚温婷,顿时一怔。
马小春和马五等人被一个孩子设计擒获,这件事在衙门里已经不是秘密。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背后肯定有其他人设计,但楚温婷这个关键人物肯定也不能漏过。即便没有马小春的交代,衙门也一直在那个传说中的妖孽孩子。此时看到楚温婷,很容易就对上了号。
“是抓了马少爷那孩子吗?”
“管她是是不是,抓了回去一问便知。”
伴随着简短的对话,如狼似虎的县兵和衙役立刻便往上冲。准备将人群打散,顺便再抓楚温婷。
可就在县兵和衙役们扑上去的一刹那,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当啷,当啷,当啷…
县兵和衙役们突然感觉身子一麻,手里的武器不约而同的掉到地上。
有人想捡起来,可刚刚弯下腰,就如同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一样,一下瘫倒在地。即便还站立的,也感觉四肢一阵无力,好像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怎么回事?
县兵和衙役们都是一阵恐慌,百姓们也是满头雾水。
唯有张南和楚温婷,知道怎么回事。
之前楚温婷喊的口号,只是单纯的喊口号。而在县兵和衙役们冲出来的时候,楚温婷用上了神魂魔音。
此时楚温婷刚刚入门,也没有使用武决,做不到鬼伯那种仅凭声音便能撕裂身体的恐怖威能。但是仅仅让一群普通人肢体麻痹,楚温婷还是能做到的。
在楚温婷发出的魔音之下,那些县兵和衙役的肌肉根本不听使唤。
楚温婷举着白帆继续往前走,县兵和衙役们身体发软,本能的向后或者向两边退去。有武道在身的县兵和衙役好一些,但眼见同僚们都退,单单几个人又哪里敢与这一大群愤怒的百姓对峙,便也都跟着往后退。
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见到县兵和衙役们后退,顿感勇气爆棚,也呼呼啦啦的往前挤。
楚温婷的魔音尚不能操控自如,只能控制大概的方位。为了防止误伤自己的队伍,楚温婷都是把魔音范围控制在前方。随着队伍前进,被挤到两边的衙役和县兵又恢复了体力。
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被挤散了,而且心中那种未知的恐惧,让他们也不敢乱动。
就这样,在楚温婷的带领一下,示威队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上安县衙之前。
“太守之子,马氏小春。残害幼童,丧尽天良。交出凶手,血债血偿…”
这次都不用楚温婷带头了,百姓们已经把她那几句话背了下来,此起彼伏的呐喊。
官府这一软,开始不敢加入游行队伍的百姓也胆大了起来。附近的马上加入,远处的也闻风而来,队伍越发壮大。
原本小规模的游行示威,彻底发展成了遍及全场的群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