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室内,来自永夜号飞船天文台的简向明台长,正在向庞学林汇报最新的观测结果。
简向明的神色看起来很奇怪,感觉有些茫然无措的同时,又有些激动。
“舰长,目前我们已经分别通过紫外、红外、射电、可见光等不同波段,对卡冈图雅以及它附近的星球进行观测,其中,围绕一号恒星运行的行星有二十多颗,处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超过五颗,围绕二号恒星运行的行星超过十五颗,处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有三颗。此外,我们还发现围绕卡冈图雅运行的行星竟然有上百颗,由于卡冈图雅强大的辐射,初步推算,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至少有十几颗…但是…”
“但是什么?”
庞学林脸上的表情很淡然,并没有因为发现这么多有可能存在多颗适合人类生存的宜居星球而感到兴奋,也没有因为简向明的一个但是而感到紧张。
简向明咽了咽口水道:“但是,除了这些天体,以及附近游荡的一些小行星和尘埃云外,我们没有观测到宇宙中的任何其他天体。这片区域周围好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幕布,将我们与宇宙中的一切都隔离了开来。”
庞学林皱了皱眉,又问道:“有没有通过射电望远镜观察这片空间内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简向明道:“这正是我接下来想要跟您汇报的,我们通过射电天文台进行了观测,在大于00厘米的射电波段,卡冈图雅本身的超高频辐射掩盖了来自河外空间的辐射,因而不能直接测到,然后我们从0.054厘米直到数十厘米波段进行了测量,排除卡冈图雅的干扰,各个波段的测量结果表明,我们所在的区域,微波背景辐射温度近于27K的黑体辐射,是我们在太阳系测得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十倍。”
庞学林不由得为之一愣。
宇宙背景辐射是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向同性的微波辐射,也称为微波背景辐射。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宇宙的形成方式。
哈勃通过星系红移的规律发现了宇宙空间正处于不断膨胀的过程,既然如此,宇宙空间的过去会比现在更小。
如果时间倒退到一定久远之时,宇宙将会变成一个没有空间尺度的奇点,那时一切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后来,天文学家基于此提出了目前最被认可的宇宙起源理论——宇宙大爆炸。
根据宇宙大爆炸,宇宙诞生之后,空间开始膨胀,宇宙中的物质不断从来自最初奇点的能量中创造出来。
但由于早期的宇宙空间还很小,温度很高,物质密度很大,光子与其他带电粒子相互耦合,所以那时的宇宙并不存在自由的光子。
宇宙大爆炸刚发生的时候,其实是不发光的,这是一次异常黑暗的爆炸。
这个爆炸之后才了光子与电子,但因为一开始宇宙太小,温度太高,电子与光子的碰撞很激烈,光子是不可能自由传播的。
到了宇宙3万岁的时候,宇宙已经冷却的,这个时候电子与光子的碰撞没那么激励了。
光子作为自由粒子才可以在宇宙中传播,这就是宇宙中最早的光。
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些光子的波长被拉长,到了目前来说,这些最早的光的光子波长主要是在微波波段了。
这是一个远古时代的遗迹,就好像是宇宙大爆炸的灰烬一样。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携带了宇宙早期的信息,它可以告诉我们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
当空间经过了3万年的不断膨胀之后,宇宙的平均温度下降到大约3000开氏度,光子才与其他带电粒子脱耦,它们可以在宇宙空间中自由运动,产生了宇宙中最早的光。
自那之后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大约3亿年,宇宙空间也已经膨胀到巨大的范围,这会导致宇宙中最早的光的频率降低,波长变长,现在已经衰变成了微波,宇宙的平均温度也降到了只有大约2.73开氏度。
由于这种微波是最早的光,并且它们在各个方向上是非常均匀的,所以它们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由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波长已经远大于可见光,它们无法被光学望远镜探测到,只能利用射电望远镜或者专门的微波望远镜进行探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R..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
964年,他们用它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为了降低噪音,他们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
他们认为,这些来自宇宙的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
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为此获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又经过物理学家们不断精确测量,最终,物理学家们将数值精确到了2.7260±0.003K。
但是现在,简向明他们测得的微波背景辐射,高达27K。
如果他们的测量没有任何错误,再结合刚才简向明所说,除了肉眼可见的那两颗恒星,在这个空间内没观察到任何其他恒星以及河外星系的存在。
那么这就只剩下一种可能。
这个空间独立于大宇宙之外,这是一个小宇宙!
如果再考虑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剧情。
电影中。
人类濒临灭亡之际,在土星附近发现了一个通往未知空间的虫洞。
于是人类费尽心血造出飞船通过该虫洞前去冒险,结果发现虫洞另一头的空间,存在一个质量为太阳质量一亿倍的超级黑洞卡冈图雅。
而在这黑洞附近,竟然存在有不少可供生命生存的类地行星。
首批十名前去探险的宇航员抱着必死的决心,为人类传回了这个空间内存在可供人类生存的生命星球的消息。
于是以库珀为首的拉撒路计划第二批宇航员出发,穿越虫洞前往卡冈图雅。
库珀跌入黑洞,意外进入了一个五维时空,然后通过这个五维时空,向地球传回了关于引力的重要情报。
最终,库珀从年迈的女儿口中得知,虫洞和五维时空,都来自未来高维人类的馈赠。
可假若虫洞和五维时空都来自未来高维人类的馈赠的话,那么凭什么卡冈图雅和这些星球就不是未来人类的馈赠呢?
其实半年前,刚穿越黑洞的时候,庞学林就察觉到异常了。
上一次在第九区世界,他通过虫洞跨越三百光年的距离,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而这一次,穿越虫洞仅用了几分钟。
银河系内不可能存在质量达到一亿倍太阳质量的超级黑洞,甚至连距离银河系三十万光年的仙女系大星云,也只有它的中心黑洞达到了这种水平。
可是在接近一个河系如此中心的地方,恒星密度同样高的吓人,不可能呈现出庞学林他们所观察到的状态。
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个高维人类专门为人类文明搞出的一个小宇宙。
甚至连那个所谓的黑洞卡冈图雅,很可能都是维持这个高维宇宙正常运行的心脏。
“也不知道,高维人类文明和系统到底是那个厉害?他们能发现自己身上所绑定的系统吗?”
庞学林心中暗忖。
沉吟片刻,庞学林转过身,对简向明道:“通知所有二级部门的领导人,来舰长室开会。你们的发现仅限于天文台内部的人知道,不能让消息扩散。另外,准备一下你所发现的那些行星的资料,待会儿的会议中,我们会讨论后续的探测计划。”
简向明微微一愣,点头道:“是!”
十分钟后,墨菲、埃蒙德、比利、曼恩、小布兰德、安东尼、卡里克、卡茜等人相继来到了会议室现场。
他们这些都是第一期拉撒路计划航天员,后来庞学林,让整个拉撒路计划有了重大改变,需要的航天员人数也扩充了十倍。
而且新加入的航天员,大多数都是飞船内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为主,在航天基础训练上反而没有墨菲他们来的扎实。
因此,墨菲他们自然而然被选为了各个部门的领导者。
比如墨菲,她是通信部门的主管,除了负责与地球的通讯外,还负责接下来在这个小宇宙内通讯系统的搭建工作。
埃蒙德,则是机电部负责人,负责飞船内各种故障维修以及一些太空行走任务。
比利,是一位计算机专家,塔斯和飞船内的操作系统都由他来维护。
曼恩博士,生物学家,飞船内的四个植物舱都是他来主管,由他负责整艘飞船生态循环系统的维护工作。
众人到齐之后,庞学林让简向明将天文台的发现向众人通报了一遍。
会议室内众人顿时惊骇莫名。
这些人虽然各有各的专业,但基础物理学以及天文知识都非常扎实,自然明白简向明所说的到底代表着什么。
“好了,大家有什么意见?都说说吧。”
小布兰德率先出声道:“简台长,会不会是卡冈图雅的辐射对射电天文台造成影响?”
简向明道:“这不可能,我们检查了好几遍,完全排除卡冈图雅辐射影响,计算出的结果还是27k。”
天体物理学博士出身的安东尼道:“那会不会是射电望远镜本身出了问题,亦或是控制系统哪里出了毛病。”
简向明道:“我们考虑过硬件设备问题,为此我们换了一个小型射天望远镜,甚至还通过一颗小型探测卫星进行了测量,得到的结果和之前一模一样…”
安东尼耸了耸肩道:“如果这些问题都全部排除,再加上我们观测不到其他星系和恒星的存在,我觉得,至少卡冈图雅所在的空间,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畴。”
这时,墨菲将目光转向庞学林,说道:“舰长,你怎么看?”
墨菲话音落下,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都聚焦到了庞学林的身上。
毕竟,庞学林可不仅仅是永夜号飞船的舰长,更是拉撒路计划的副总指挥以及前线总指挥。
他的意见和想法,最为重要。
庞学林淡淡笑道:“我觉得眼下没必要考虑这些情况,虫洞的出现本来就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而且以卡冈图雅的质量,周围竟然只存在两颗恒星,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认知范围。所以我们探讨这个完全没有意义,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如何在目前已经观测到的这些行星中,找到可移居的星球。另外,关于今天的讨论议题,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能保密。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非常繁重,我不希望有任何其他方面的问题影响道大家的工作情绪。”
这时,小布兰德同样出声道:“我觉得庞舰长说的有道理。”
埃蒙德也跟着说道:“我也同意庞舰长的意见。”
很快,众人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
庞学林道:“好,那我们接下来就进入下一个议题,首先让简向明台长通报一下天文台过去几个月观测到的行星的情况吧。”
众人将目光转向简向明,简向明干咳一声,说道:“过去几个月,我们发现,处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围绕一号恒星运转的行星有五颗,围绕二号恒星运转的行星有三颗,而围绕卡冈图雅运转,超过了十颗。而且通过对这些宜居带内类地行星的光谱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其中十颗行星存在水分。”
“为此,我们将这十颗行星按照距离远近,分别进行了排列,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号行星,就在卡冈图雅的引力圈范围内,距离卡冈图雅大约三十亿公里,永夜号飞船全力飞行的话,三年内就可以抵达。而且通过光学望远镜观察以及各种光谱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颗行星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