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那本来拿着碗、勺的左右手在听到门口处李西的通报声不由停滞在空中,看着自己面前那冒着热气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心中小声嘀咕一句还要不要人吃饭了,先是低头看了看案几上那卖相极为诱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又抬头看了看那门口正低着头站在那的李西。
就这样纠结了一小会后,曹芳还是有些不舍的放下了手中那已经是蓄势待发的漆碗与银勺。
摸了摸那已经在抗议的肚子,朝着一旁的于季、李牧两人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先把这些刚摆放上了的佳肴给撤下去。
当然,在两人撤下这案几上所有东西之前,曹芳还是眼疾手快的抢救下了一个胡饼。
吃着手中那已然半凉的胡饼,看着案前那一道道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的菜肴被撤下去,曹芳也只好闭上了眼睛开始眼不见心不烦了。
这打着镇护将军亲兵旗号前来求见的想来也就是那位校事官了。
不然,曹芳可不会认为自己拜托那两位舅父的事情能这么快就能解决了。
在想到那校事官的重要性后,曹芳也只好强压住那心中的饥饿拿着那还没啃到一半的胡饼对着门口处的李西说道:“请进来吧!”
而一旁的黄小在放下那手中捧着的水银沁玉匜后,也就躬身踱步回到了曹芳身旁。
不过,在看到正拿着刚刚摆放好的餐具往外撤的李牧、于季后,黄小站在那儿不由感到有些奇怪的向着曹芳问道:“只是虎卫亲兵而已,陛下何须如此郑重?”
正在忙着解决手上胡饼的曹芳在听到黄小问题后,却是想起了刚才郭建临走时同自己所作的郑重嘱咐。
把胡饼放在眼前的朱红漆盘上,先是拿起几案上的柔软的布帛擦了擦嘴,随后曹芳故作玄虚向着轻轻摇了摇头对着黄小说道:“此事事关重大,黄门令带殿中之人暂且先退下去吧!”
听到此言黄小刚想下意识开口的再说几句,后脑勺突然感觉到没来由的一阵疼痛。
显然,这位黄门令却是突然想起了自己在昭阳殿前被董箕扇的那一下。
偷偷抬头打量了一下曹芳脸上那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后,口中道了一声唯后黄小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他其实也没啥其他的想法,就是单纯的有点担心这位陛下饿坏了而已。
向着于季、李牧等人挥了挥手黄小拿起了殿中刚刚才摆放好的餐具就这样退了下去。
看着黄小等人离去的身影,跪坐在殿中的曹芳揉了揉有些泛酸的脖子,正想顺道把自己头上戴着那沉沉的冕冠给摘下了。
这玩意看起来是威严庄重无比,但真戴了这么久曹芳的脖子也有点挺不住了。
头上的冠冕可还是为了自己量身定做而减轻了重量的版本,想来这也是为啥要分朝服和常服的原因了。
但一想到等会自己还要接见那位校事官,曹芳也就渐渐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顺道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脸上的表情看起来颇为严肃。
对于校事官这个职位,可能初听闻之下会有些感到不明所以丝毫没有头绪。
要不是曹芳前世正好看到过有关于这个已然散落在历史长河之中官职的详细介绍。
恐怕现在的曹芳也好不到哪里去,说不定还会认为这校事官是那秘书寺或者是白虎观里挂着的文职呢?
毕竟,光听这名字给人的印象就是校订书籍的,要知道像校事官这种性质的职务能在这衣冠楚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点点蛛丝马迹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是吧,这校事官所要校订的可不是什么书籍,这校事官的职责乃是暗中监察这朝中大大小小之事,比之这可校订书籍什么的那是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说直白点,这校事官就是这大魏的秀衣使者、锦衣卫。
这乃是当初大魏的太祖,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曹老板称魏王时所特意设立的一个间谍机构。
其拥有的职权可是能够窥察群臣的微小过失,随时举报,就是这一个窥察把其与那御史彻底分开开来了。
而曹老板做为一个本来就有些多疑并且威名赫赫的君主再加上这么一个颇为强力的间谍机构。
这两者之间所散发出来的化学反应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当真是使人鬼亏狼嚎,只能撒泼打滚。
而这校事官也就是这间谍机构的领头人了,直达天听随时随地面见弹劾百官。
所以,在设立这个部门没多久后,那朝堂之上就流传出了一个俗语所谓之“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这曹公自然就是指的曹老板了,但这卢洪、赵达两人自然就是新出炉的校事官了。
其实,光听这么一句话就能知道这校事官对于朝堂上的满朝公卿杀伤力有多大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校事官在曹老板死后可没有遭到废弃或者是得到冷遇什么的。
相反的是,在文帝、明帝两朝校事官与其背后的部门已经是作为天子手中的另一个底牌更加发扬光大了其来。
让其用来制衡那愈发庞大的朝堂公卿利益集团的最为关键的措施之一。
在受到相当于是三朝天子青睐的校事官其背后的部门也是愈发庞大,其职权也愈发重要了起来。
甚至在曹芳看来,这校事官都隐隐有着大明朝锦衣卫的影子了,
这也是曹芳为什么对于这位校事官这么看重,甚至都能忍受那饥饿来接见这位校事官的缘故之一了。
对于这位校事官,自己现在这面前十几颗旒珠也不是没有丝毫作用的。
鬼知道这位特务头子掌握了什么技能,有了面前这层旒珠帘的遮挡也能给予自己更多的进退空间不是。
而在黄小作为最后一个手中持着水银沁玉匜躬身离开太极殿东堂,坐在殿中的曹芳正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之时,门口处也出现了李西的身影。
“陛下,镇护将军亲兵现以至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