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第475章这是在刮咱的肉啊

  

官员提薪的事情,是朱英一直在实行推荐的。

  

朱元璋这次能够一口答应,自然也是因为国库充盈,还有之前朱英从各方面的暗示,且也说过多次了。

  

到了今天,才算是真正的落实下来。

  

有道是洪武年间,官民皆苦。

  

在这个时期的官员,俸禄可谓是真就在温饱线的边缘徘徊。

  

有些官说两天没上饭,还真不是跟你开玩笑。

  

饿死和贪,自己选吧。

  

所以朱元璋杀贪官总是杀不绝。

  

你想啊,这人饿了两天,而后实在忍不住动了一点权力,不仅吃上了饱饭,还大鱼大肉,傻子都知道怎么选了。

  

按照现在的俸禄,一个从九品的官员,一年的薪水也不过六十石大米,折合成银子三十两,而正一品官员,一年的薪水有一千零四十四石,折合成银子有五百二十二两,似乎也不算太少。

  

可朱元璋是谁,说出身贫寒,何止是贫寒,他根本就是个叫花子,一无所有,越是底层的人,越是要为生活苦苦挣扎,于是看到的黑暗面更为残酷。

  

网址.9ique

  

他亲眼看到元末,贪腐横行,鱼肉百姓,他把官员的贪污问题归结于官员奢侈,如果官员没法奢侈了,每个人勉强吃饱肚子,那还想什么贪腐呢?

  

因而他说:“治国家以德贤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养其廉耻然后可责其成功。”

  

如此也就罢了。

  

明初的俸禄制度标准是按照禄米来计算的,但问题并不是用的全部大米,其中还有把大米折算成钱、绢布、苏木、胡椒等物品。

  

至于一石大米换多少绢这全看朝廷的意思,朝廷说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而不看市场的意思。

  

且在洪武十年到洪武二十年间,因为灾荒的事情,还有过拖欠俸禄的情况不断发生。

  

本来就是在饿死的边缘挣扎,现在钱粮都不发了,那就是要直接饿死啊。

  

不贪,就只能饿死了。

  

在这一点上,确实是朝廷对不起官员的地方,无可厚非。

  

朱英打算怎么去改呢。

  

他准备将之前的禄米制度,改成宝钞制度。

  

也就是说,往后的俸禄,就不发大米,绢布等等物品了,而是全免改发宝钞。

  

这样便是把官员,也绑定在国家信用体系之上。

  

因为现在的大明宝钞,经过大半年的发展,还有群英商会不断的拿出钱财填补空缺的情况下,已经和银子的价值相差无几了。

  

其中最大的事情,便就是朱英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准备金。

  

当一个商会,在大明形成垄断,还有朱英这种有着前世记忆,相同于作弊手段的指引后,收刮银子的速度,真可谓是超乎想象的快。

  

单单就京师这边,每天大量的货物吞吐,依仗着太孙殿下令旨,下层的官员对于群英商会完全是大开绿灯。

  

别说什么卡扣了,连拦截都没那面子,反而还要满脸堆笑的讨好,偶尔也能得些赏钱。

  

在京师的货物卖得便宜,可利润还是有的,越是便宜,这购买的人就越多,把整体的经济全部都给拉上来了。

  

之前的百姓,有点钱的,都是存着,吃也舍不得,用也舍不得。

  

然而贪小便宜的情况,是一种自古以来的普遍现象,像是大米,今天九折你不买,明天八折优惠你抢不抢?

  

废话,傻子才不抢呢,这可是吃的。

  

行吧。

  

今天布也打折了,明天油盐也打折了。

  

那还说什么呢,买买买啊,买到就是赚到。

  

便就是像狄玉森的妻子,流落江湖多年的秦立雪,恨不得一枚铜钱掰成两半花的人,只是出了一趟街,就把狄玉森半个月的俸禄给花光了。

  

足以说明群英商会在京师目前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不断的收敛钱财,这也就让朱英有了足够多的准备金,而不管是民众还是官员,对于大明宝钞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的。

  

再说了,纸币确实是比银子要更加方便的携带。

  

一斤十两,百两十斤。

  

几百两银子,那可就是几十斤啊。

  

这做稍微大点的买卖,天天背着几十斤跑,累都给你累够呛了。

  

大明宝钞有百贯面额,几百两,几张纸揣兜里,轻飘飘的,别提多舒服了。

  

两相比较下,自然都知道如何选择。

  

关于发多少宝钞的事情,这个就是朱英和朱元璋商量着来了。

  

说起来,这大明天下,就是老朱家的天下,每个月发多少钱财,爷孙俩商量好了,这事也就成了。

  

什么召集官员开会这些,属实没有什么必要。

  

当初制定官员俸禄制度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朱元璋一个人合计着来,然后就是马皇后在旁边出点主意,等大致的内容框架定好了,便就给官员给填补一下,便就算是可以了。

  

“大孙,你这定得也太高了吧,不行不行,区区从九品的官员,怎么能拿这么多的宝钞,得改一下,改一下。”

  

“大孙,你这食堂的标准也不得行,还每餐有荤腥,不行,吃这么多,岂不是成了饭桶了,改一下,得改一下。”

  

“大孙,你这年底正旦还给发放这么多的赏赐,这可不行,每月咱都给他们发了那么多的宝钞了,这逢年过节的,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改一下。”

  

“大孙,这吏员怎得也能享受如此多的福利,还有那巡捕衙役,太多了,不行,得改,饭菜的标准都要降一降,这都是咱的宝钞啊。”

  

“这宫里的支出用度怎么也跟着提了这么多,大孙,你..哎呀,真的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这是在刮咱的肉啊!”

  

这几天里,乾清宫天天传出朱元璋的惊呼声,呵斥声,还有面红耳赤的争辩声。

  

爷孙俩真就是跟打仗一样。

  

弄得这宫里头那叫一个人心惶惶。

  

每次朱英回到坤宁宫的时候,叶月清都会规劝几句:“殿下,你便是让着点陛下呀,我在坤宁宫都听到声响呢。”

  

“便是宁妃娘娘都来跟我说好几次了,不要跟陛下对着干,得顺着心意去。”

  

朱英表面上答应得好,到了第二天,又是同样如此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一下子出这么多钱财,那就等于是在刮身上的肉啊,这要怎么舍得。

  

爷孙俩争辩的事情,很快就在宫里头传开了,便是朝廷上的大臣们,也都知道现如今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可是紧着听呢,不少大臣甚至在下了早朝后,故意多停留,为的就是提前知道一些消息。

  

这可是关于他们俸禄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便是官员也是人,那也离不开一日两餐,财迷油盐。

  

“据说是太孙殿下,要把咱们的俸禄给提上来,现在正跟陛下争执呢,吵得整个宫里头都知道了。”

  

“我跟你说,我可是得到了宫里头太监的消息,这次太孙殿下要改革,把咱们的俸禄,不发大米还有其他了,全部都改放宝钞。”

  

“能确定吗,这可是个好消息,每月领取完,现在还得去兑宝钞,这市面上的价格你是知道,大米这些因为太孙殿下的商会,越发低了,兑换起来是真麻烦。”

  

“我看发宝钞好,如今京师里,还有什么东西是宝钞买不到的,直接了当。”

  

“这宝钞在京师自然是没问题,可是其他地界,就不知如何了,有些地方缺粮,这宝钞过去了也没办法啊。”

  

“那还不简单,宝钞发过去的事情,直接给换成粮食不就行了。”

  

“这一招说得在理,咱们大明朝,有高产作物,如今也不怎么缺粮,今年呐,还真有点不习惯,我在户部,连灾荒的消息都没怎么收到过了。”

  

“往年到了这个时候,那还不是遍地灾荒,现在有了群英商会担保,灾荒的苗子这才出现,那边就已经出现大量的平价粮了,根本不用操心,真是舒坦多了。”

  

乾清宫的消息,可不仅影响的是官员们,便是宦官,宫女,嫔妃,包括诸多皇子皇孙,都在想着法子去打听。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这段时间也变得非常的忙碌起来。

  

没办法,爷孙俩在殿里谈事的时候,可都是他在守着殿门,里头的消息,怎么能也都可以听到一些吧。

  

其实大多数的消息,还就是刘和给露出来的,这倒不是他自个管不住嘴,且是暗中的得到了朱元璋和太孙殿下的授意。

  

也算是对于官员,宦官,还有宫里头一种试探。

  

这一段拉扯,可算是牵扯到了京师所有人的身上。

  

上早朝的时候吧,大家都心照不宣,不谈及此事,下了朝会基本上就不谈早朝的事情,均是在谈论俸禄的问题。

  

没办法,这可是关乎自己吃饭的事情。

  

每当刘和给下边的小官宦传话,说今天太孙殿下赢了,顿时就是满朝欢喜。

  

明天说陛下赢了,顿时就是哀声遍野。

  

可以说往来大明立国二十六年里,还没有说像是现在这么闹心过。

  

硬是把所有官员的情绪,都给摩擦了起来,真就是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

  

终于,是来到了第七天的早朝。

  

今天的早朝,格外的宁静,在行礼之后,满堂文武,没有一个吱声的,连呼吸声都不怎么听到。

  

就因为昨天,爷孙俩的议论算是结束了,根据司礼监太监刘和的最新消息,这事当已经定夺下来。

  

朱元璋在龙椅上,朱英站在旁边。

  

环顾一周后,朱元璋开口说道:“今日的早朝,咱要宣布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想来这么多天,诸位爱卿多少都是知道一些风声。”

  

“没错,便就是关于咱大明朝官员俸禄的问题。”

  

听到这话,下边的文武官员们,眼睛都开始亮起来了。

  

现在大明的效益越来越好,户部的同僚都在说,国库的粮食都已经快堆满了,现在各地都忙着建粮仓,搞储备。

  

赋税也是立国以来的新高,这官员的俸禄,当然是涨了。

  

在众多官员翘首以盼的眼神中,朱元璋轻轻咳嗽两声说道:“便就让太孙跟大伙说说吧。”

  

朱英侧身作揖,而后向前几步,站在金銮殿的中间。

  

“首先,我先跟诸位说一下咱们大明的情况。”

  

“自洪武二十五年底至今,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因高产作物的种植,目前咱大明各省,均是高产,在不耽误稻米,小麦种植的情况下,所收到的高产作物,是往年粮食赋税的三倍有余。”

  

“各地灾荒基本上在发生之际便已解决,高产作物的特点,耐寒,耐旱,于北方各地大规模种植,大面积解决了百姓吃饭的问题。”

  

“不说家家户户吧,但饿死的现象,可以说在咱们大明,基本上已经开始逐渐消失。”

  

“按照估计,在未来三年后,我大明的百姓,将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此话一出,奉天殿内无不顿首,所有文武官员,侍卫宦官,尽皆是伏地而拜。

  

山呼:“大明万岁万万岁,陛下万岁万万岁!!!”

  

声音之激昂,情绪之真切,是历来之最。

  

响彻整个奉天殿,以至于殿外都能听得清楚,随着朝堂里的大呼,外边的所有禁卫都在跪地大呼。

  

山呼的声音,不断的从远处传来,响彻宫廷,响彻云霄。

  

余音延绵不断。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切,脸上洋溢着明显的高兴,眼角都笑出了皱纹。

  

待声音结束后,朱英继续道:

  

“大明百姓的生活富足了,自然不能忘记了咱们大明的臣工们,能够有今日之盛世,离不开每一位臣子在个人的官位上辛勤的付出。”

  

“朝廷是绝不会忘记每一个臣子的,也不会亏待每一位臣子。”

  

“尤其是两袖清风的好官,更是要着重的对待。”

  

“因此,我和爷爷通过七日以来的商议,决定全面提高诸位臣子的俸禄,对此进行改革。”

  

“改革的第一条,便是往后所有官员的俸禄,全部改由宝钞发放,其另立下各项福利,奖赏,及各品级待遇。”

  

“自然,具体关于各品级的发放详细,便就不在朝堂上一一说明了。”

  

“今日朝会过后,由翰林院各学士,工部尚书沈溍,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等人,至华盖殿商议详细。”

  

“于明日早朝公布,下月开始正式实行。”

  

说到这里,朱英微微一笑道:“大家自不必担心,新的俸禄制度,当然不会让诸位失望。”

  

“在往后的日子里,还须诸位不辞辛劳,恳请诸位臣工,为我大明朝效力,为我大明百姓效力。”

  

说完,朱英作为皇明太孙,鞠躬作揖,遥遥对拜。

  

顿时,朝堂上下,无不生出国士之心。

  

为首者詹徽,跪地磕首道:“臣必当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满朝文武,尽皆跟随,高呼:“臣必当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这一切的朱元璋,把目光转到了大孙鞠躬作揖的身影上。

  

这一拜,当真是文武归心。

  

他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大孙的权威,人心,是真正的把控住了。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官员们的真心拥护。

  

奉天殿的官员,本质上就是皇帝权力的延伸,只有完全的掌控了朝廷。

  

皇帝,才是皇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