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穿越小说 靖明

第90章、御书房的十八把交椅

靖明 冬三十娘 5316 2024-07-17 04:54

  

五月二十一,传胪大殿。

  

奉天殿前,文武百官全部站好,在承天门外等候的新科进士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走入紫禁城。

  

此时此刻,他们还并不知道自己的名次。

  

皇帝为大行皇帝服丧二十七日已过,礼乐可以既设且作。

  

五拜三叩礼毕,奉天殿内鸿胪寺官开始宣读制诰。

  

随后就是喜闻乐见的唱名了,从状元开始。

  

“一甲第一,江西铅山费懋中!”

  

“一甲第一,江西铅山费懋中!”

  

“一甲第一,江西铅山费懋中!”

  

从殿内到殿外,鸿胪寺官员依次接力着将这个结果传达到殿外,直达丹墀之旁的新科进士们耳中。

  

费懋中听到自己的名字没有惊喜,他的眼里反倒满是震惊忐忑甚至恐惧。

  

为什么是他?凭他那份答卷,又如何能做状元?状元的答卷,该会被多少人细细评点?

  

费懋中知道自己这次的答卷绝对不配,那就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费宏要还朝了。

  

他还没进京,就要身陷一桩指责:他的侄子何德何能可以成为状元?到底是天子故意钦点,还是阁臣们给费宏穿小鞋?背后有着怎样的用意?

  

容不得费懋中发呆,鸿胪寺官员已经前来笑着说道:“状元公,入殿拜见谢恩吧。”

  

费懋中心神不宁,也没敢好好看看皇帝的相貌。

  

朱厚熜微笑着:无所谓,朕会出手。

  

状元和三甲同进士甚至是举人,在朱厚熜眼里并无太大的区别。

  

门敲开了只是第一步而已。

  

“一甲第二,广东香山黄佐!”

  

“一甲第二,广东香山黄佐!”

  

“一甲第二,广东香山黄佐!”

  

声音传出,黄佐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怎么可能?

  

他同样觉得自己不配,难道是梁储一力提携?难道陛下不觉得他是个粗心大意之人?

  

前两天还很丧的他顿时心情激动不已,入殿拜见时想起一路坎坷,眼睛都湿润了。

  

“你就是黄佐?”

  

非常意外,皇帝居然开口问了这么一句。

  

“…臣是,臣还要叩谢陛下准臣应试之恩,臣…必肝脑涂地,细心用事。”

  

他不担心自己的才华被人挑刺,毕竟曾有连中三元之可能。

  

他只是对自己的运道太没信心了。

  

现在难道转运了?

  

“是要细心。”

  

听到皇帝带着笑意的话,黄佐汗颜无比。

  

粗心大意之名果然简在帝心了。

  

殿外的丹墀旁,剩下的新科进士们全都眼巴巴地盼望起来。

  

三鼎甲只剩一個探花郎了。

  

其后,就只有二甲、三甲的头名会被念到名字,而其余人,都只是那个名字后面的一个“等”字。

  

“一甲第三,浙江永嘉张璁!”

  

“一甲第三,浙江永嘉张璁!”

  

“一甲第三,浙江永嘉张璁!”

  

张璁用力握着拳,情难自已。

  

一甲第三!

  

他出身普通良家,不是望族,家里也不富裕。

  

同科之中,他不像费懋中有个做过阁臣的伯父,不像黄佐有个做过首辅还正在内阁的同乡。

  

是谁识他之才,让他得以跻身三鼎甲?

  

张璁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三鼎甲要过皇帝这道关。

  

到了御前下拜后,四十七的张璁额头触地说道:“臣蒙陛下钦点一甲第三,斗胆求个恩典。”

  

他想表现得大胆一点,哪怕此时正被无数人注视着。

  

如果陛下真有变法之意,应当欣赏气魄与勇气吧?

  

朱厚熜笑了起来:“哦?什么恩典?”

  

“既为天子门生,臣请陛下另赐他名,避圣天子名讳。”

  

他这一说,王琼微笑着出列说道:“确应避这一讳,臣愿同请。”

  

张璁明白了,他是王琼点入上一等卷的。

  

但王琼饱受攻讦,居然可以从杨廷和手中抢下一个三鼎甲名额来?

  

那就还是皇帝调过顺序的!

  

张璁思量间,朱厚熜点了点头,像是不假思索一般:“你之策论,读来令众读卷官既服且敬。既如此…笔墨伺候!”

  

张璁期待地抬起头,看见了正低头挥毫的少年天子。

  

眉宇间的英气,沉稳的仪态,神光内敛的双眸,都落入他眼中。

  

四十七岁的他,既不会再桀骜飞扬,又不会心怯忐忑,所以他敢抬头好好看看皇帝。

  

“张孚敬,字茂恭,如何?”朱厚熜抬头,微笑着看他。

  

“臣张孚敬,谢陛下赐名、赐字!”张璁激动不已地叩谢圣恩。

  

孚,信服;敬,谨慎。茂,才德;恭,肃敬。

  

不光有了新的名,还被赐了字。

  

看着四个御书大字,探花郎的风头还盖过了状元、榜眼。

  

但谁让人家也叫cong,还敢在这个场合请皇帝赐名呢?

  

梁储再次看了看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杨廷和,又看了看笑得温和的皇帝。

  

多喜庆的日子,为什么总觉得会有一场新风波呢?

  

明天礼部赐宴、后天入宫谢恩受朝服冠带、再后天拜谒孔庙题名立碑,新科进士们功成名就的日子开始了。

  

但脑筋清楚的朝臣们都知道,他们只是刚在这个舞台晃了一圈暖个场就要退到最外围的新人。

  

陛下的策题,还问了全体在京朝参官。

  

这恐怕是一场有黜落的殿试!

  

正在“进京赶考”的费宏,能像他侄子一样“做状元”?

  

登基满月了。

  

乾清宫外有寂静中的喧闹:重建日精门的工作过程中,没人敢大声喧哗,但终究是个工地。

  

不需要人催促,人人都只想快点把活干完。在皇帝眼皮底下干活,压力太大了。

  

不是有句话吗?伴君如伴虎,他们这是给老虎修窝。

  

二十二日的经筵之后,朱厚熜回到了这里,身后跟着黄锦、严嵩、刘龙。

  

日精门旁忙碌的众人顿时停了下来,齐齐跪倒在原地。

  

“去中圆殿。”朱厚熜往那边看了一眼,“天热,多给他们备些水。”

  

“奴婢领旨。”守在这边监督的高忠低声应答,随后羡慕地看着黄锦的背影。

  

“陛下宽仁爱民。”严嵩笑着拍了一句马屁,一行人直接到了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这座方殿。

  

将来以交泰殿闻名的它现在还名叫中圆殿,本来是皇后在某些礼仪场合接见外命妇的地方,它还有一个功能:存放天子的各方宝印。

  

现在宫中没有现任皇后,养心殿也还没改建出来,朱厚熜把这里暂时用做书房了。

  

因为乾清宫的东西暖阁不够大。

  

严嵩和刘龙属于最先知道这里陈设的外臣。

  

正殿之中,挂上了一幅很大的大明舆图。

  

御座前的御案前面放了三面椅子围成一圈,计有十八张,面前各有一张小案桌。

  

除了门口那排,另外两排椅子后面就都是书架,上面已经堆满了不少书卷。

  

从昨天传胪大典后,所有考生的策论就都送到了这里。

  

朱厚熜还是每个人的都看了看。

  

严嵩和刘龙今天已经不用吩咐了,在御案前两侧各找了一个椅子就坐上去继续帮皇帝提炼考卷中的论点、论据。

  

简单来说:剔除废话,摘录重点。

  

这哪是日讲?

  

从他们五月初八开始能到这边日侍左右之后,做的一直就都是秘书的活。

  

除非皇帝有疑问,而问的,也往往都是具体的事。

  

严嵩自不会义正言辞地劝谏皇帝应该多学四书五经、读史讲史,刘龙更是准备不出错不冒头就好。

  

但就是有一点严嵩很不明白:这里摆着十八张椅子,是什么讲究?

  

联想到那正在筹划改建的养心殿御书房…这个地方现在岂非正是御书房?

  

他不敢多嘴问,但他知道皇帝绝对不可能就为了日讲在这里摆足足十八张椅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