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秋瓷炫
秋瓷炫和于晓光,相信大家都还记得。
秋瓷炫,中国最受欢迎的韩国女演员之一,第一次认识她,也是因为《回家的诱惑》,而且当年也是曾经的国民爆剧。
于晓光,秋瓷炫的老公,中国男演员。
因为和秋瓷炫一起登上韩国综艺《同床异梦》,以宠妻形象走红。
曾经,他们两个的婚姻被认为是秋瓷炫缺乏家庭温暖的前半生的救赎。
然而如今,完美婚姻的泡沫,破了。
今天,秋瓷炫的丈夫于晓光被曝出深夜与年轻女子出游,一同上车后举止亲昵,后来干脆让女人坐在了自己大腿上。
事后,热搜降了,解释来了。
“只是邻居。”
一个旁观者都无法相信的解释。
网友调侃:于晓光的大腿是公园的公共长椅吗?随便坐?
有人替秋瓷炫委屈:
明明已经那么辛苦了,以为结了婚会有爱她的人,还是被辜负。
秋瓷炫,让我看到很多重男轻女家庭女孩的缩影。
她们自卑,又无力的少女时代。
奶奶讨厌她,因为她是女孩。
妈妈讨厌她,因为她是女孩,而让自己遭受了婆婆的责难。
妹妹去世后,情况更糟。
“为什么死的不是你?”妈妈时常在发怒时对秋瓷炫说这句话。
后来,家没了。
父母分别再婚,有了家庭和自己的孩子。
秋瓷炫开始一个人生活。
或许是从未被人爱过,所以秋瓷炫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
她兼职赚取大学学费,一边在剧组演一些小角色。
没有人可以撒娇,更没有人让她依靠,但她一个人长成了很好的大人。
“我不会求他们,他们也不会帮帮我的不是吗?”
秋瓷炫的破防,来自一个深夜。
热闹的颁奖礼上,她捧回了奖杯。
可是推开家门,无人响应。
她的快乐突然就不值钱了。
于是她下定决心,前往中国发展。
一部《回家的诱惑》让人们认识了这个韩国女孩。
她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片约。
因为孤独而选择打拼事业,因为无人依靠所以全力以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她在事业上的收获颇丰。
在异国他乡的片场,她和同为演员的于晓光相识。
本来秋瓷炫没有打算结婚。
但是于晓光做了很多承诺,并且一直攻势猛烈。
她终于被打动了。
“我如果结婚,就是跟这个人了。”
大概因为一个人太久了,秋瓷炫爱上一个人时单纯又热烈。
她在公开场合写给于晓光的每一句话,都显示她爱得毫无保留。
也很信任丈夫。
甚至能说出:下辈子也在一起。
应该是真的有感受到幸福。
结婚后,秋瓷炫没那么拼了。
这几年比较多的工作是和丈夫一起上了韩国的综艺。
也是这档节目,让他们的婚姻,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节目里,秋瓷炫的每一次感动都是真的。
于晓光为她准备惊喜,她会幸福到哭出来。
日常打打闹闹,她的笑毫不掩饰。
于晓光的家人,也让一直缺少父母疼爱的秋瓷炫,突然有了爸爸妈妈。
2017年,这对相爱的小夫妻迎来了他们的孩子。
为此,刚刚回到韩国发展事业的秋瓷炫,在差不多2年的时间里,没有再演戏。
生孩子让秋瓷炫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孩子出生后,秋瓷炫却因为产后痉挛导致吸入性肺炎被送进特护病房,一度靠氧气罩呼吸。
九死一生后,秋瓷炫在恢复健康后第一次对公众说的话是:
我很幸福。
她希望大家不要为她担心,更不要因此埋怨于晓光。
自然,婚姻的得失不能只以纯粹的利益作为衡量。
但秋瓷炫的确为这段婚姻付出更多。
以功利的方式算一笔账:
在结婚、生子前,秋瓷炫是大众十分熟悉的女演员,仅《回家的诱惑》就常看常新。
于晓光的名气是比不上秋瓷炫的。
当时,秋瓷炫正计划回到韩国,继续发展。
但是结婚生子这件事拖慢了她事业的进度。
相反,凭借着和秋瓷炫的夫妻综艺,于晓光从韩国无人知晓,到获得高人气。
还接到了韩国品牌的代言。
他在韩国和中国国内名气提升明显。
更不用说,秋瓷炫因为生产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事业暂停…
无疑,秋瓷炫在婚姻中是做了“亏本买卖”的。
但女人,即使独立如秋瓷炫,也很少会在婚姻中考虑利益最大化,她会考虑的只有爱情最大化。
因为疫情和工作,两个人最近一直两地分居。
秋瓷炫提到于晓光时,满心是思念。
可惜,婚姻不像事业,不像考试,不是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
人心难测,爱意善变。
短短5年,于晓光就辜负了她,也违背了诺言。
很难想象,秋瓷炫在异国他乡看到新闻时的心情。
或许她还在计划完成工作,赶快回到丈夫身边。就像他们刚结婚时,她会拼命赶飞机,飞去他工作的地方,只为见一面。
她会不会再次失去对爱情和忠诚的信任?
又或许,会不会质疑自己,永远得不到独一份的爱?
秋瓷炫会如何回应,还未可知。
当然所有人都希望她远离渣男,但是秋瓷炫看来比谁都清醒。
婚姻,不是现在应该纠结的事情。
诅咒渣男,是最浪费生命的存在;女人的悲伤并不能让失去的真心回心转意。
与其与渣男纠结,不如搞事业。
今天渣男忙着抱女人坐大腿时,秋瓷炫官宣了下一部作品。
作品阵容,包括韩国多位影帝级演员,还有张震加盟。
一个几乎全影帝的阵容里面,唯一的女性主角。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爽的逆袭。
婚姻于她不可信赖。
唯有事业,她验证过多次:努力就会有回报。
从前,她全新信赖丈夫,信赖婚姻,为此她改变了不婚的原则。
她放下了心防,像个孩子一样去爱。
现在,她要重新变回大人,去成年人的世界里披荆斩棘了。
让我们提前恭喜秋瓷炫,再拿影后,远离渣男。
可能会很辛苦,却能把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这样的女人,余生,不会因为男人,在婚姻里落难。
很多人发现,一个女孩的生活竟然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除了是一名演员、歌手,脱下华服,欧阳娜娜生活的精彩似乎不需要明星光环去映衬。
最近她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条下厨vlog。在我们看来充满烟火气最浓的厨房里,她的生活依旧看起来足够质感。
现代人,生活因为工作的挤压越来越单一。
很多人的日常感受是:好像自己被困住了,没劲,没意思。
这其中,就包括网络上的你我。
每当这种时候,就会想打开欧阳娜娜的vlog,看看用心生活,身份多元到好像永远不受限的女孩是什么样子。
松浦弥太郎曾说:忙得喘不过气、心情烦躁、工作难缠——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应该去挖掘乐趣所在。
转眼间,2021年下半年已经拉开序幕。这半年,你过得怎么样?
忙碌奔波的日子,是否也曾停下来思考,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得更好?
或许每个人都曾与生活缠斗,但在披荆斩棘的路上,我发现那些成功跨过坎坷的人,身上都有着殊途同归的共性。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爱了。
不管平时多么大大咧咧的人,一旦遇见喜欢的人就变得很怂。
看到喜欢的人,就好像患上了失语症,什么都不敢说。只会小心翼翼地试探,偷偷看ta的朋友圈几百遍。
可是,爱情里更需要勇敢。
如果总是害怕未知的结局,那么最后一定是没有结局。
最近正好看了一部大热剧《千古玦尘》,影片中的爱情正好也告诉我们一个现实道理——
爱情可以有不同的模样,但至少在遇到喜欢的人时,试着勇敢一点。
因为只有勇敢,才会没有遗憾。
《爱在》三部曲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我转开头的时候,我能感觉到ta的目光。遇到爱情,如果我们都勇敢一点,也许就不会有遗憾。”
深以为然。
爱情里,也许我们勇敢踏出一步,就有不一样的结局。
现在,《千古玦尘》还在热播,他们的爱情故事还在继续。
不管是失落亦或是圆满的结局,至少在爱情里,他们都曾勇敢过,努力过,坚持过。
而在我们自己的爱情故事里,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勇敢去爱,在爱与被爱的路上双向奔赴。
纪录片《人间世·第6集:笼中鸟》中导演问受访者:你觉得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几乎没有犹豫,这位受访者答道:
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答,
不过这集纪录片的标题还有后半句,
完整标题是:
《笼中鸟:揭秘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况》
这些受访者也是精神病人但是,整个纪录片中,
他们对一些普通问题抛出的答案,
反而透出一份对世界万物的犀利审视与超脱。
“什么是幸福?”导演问浦老先生。
“你觉得责任和自由,哪个重要呢?”
本以为,
单老先生口中的自由是天地间的自由。
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
“回到家里,对吧,
最自由。”
另外一部纪录片《囚》
也是拍摄精神病患的真实生活情境导演是马莉虽然拍摄时间、地点都不同,导演也不同但,巧合的是两部片子的名字,
有着意义颇为相像的两个字眼:
「囚」「笼」
影片中,同样不时迸发的金句常常让人对「精神病」的定义产生疑问“奔财,奔色,是病。不奔,也是病。”
“他们医生有病吗?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不正常的。”
“科学解释不了,就说你有精神病。”
《笼中鸟》那集的弹幕一度被“他们的精神世界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得多”刷屏有人问“精神病人真的比一般人有更高明的哲思吗?”
若是以精神病学里“天才多是精神病人”的理论,
这个结论似乎可以成立。
但是马莉导演非常排斥这种说法“不是他得了精神分裂症或者什么,
就变得更加聪明,或者变得像个思考家一样。
还是因为当我们听见说这话的人,
是一个分裂症患者,
他就显得高级了,
或者这事儿因此反讽起来。”
无论是《囚》,还是《笼中鸟》
两位导演都旨在还原真实,吹散刻板迷雾两部片子中,
病人发病后张狂状态的素材用得都很少因为那些,并不是他们的常态。
即便是重症精神病,在药物和合理治疗下,
是可以恢复理性的状态的,
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生病了,
然后好好吃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包括去读书、写字、跳舞,
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现实中,大部分人对这些病人的偏见都来自“听说”、片面的解读以及误以为正确的常识“小心点,精神病人杀人不犯法”
“离他远点,他疯起来会打人的”
实际上,精神病患者更多的状态是,
怕事、畏缩、自我封闭,
只有极少数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表现出暴力倾向,
而这些暴力倾向的症状,
目前已经可以通过药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且,精神病患伤人犯罪的比例远低于正常人。
大多数时候,
他们处在正常和不正常的模糊地带。
《笼中鸟》中有一位周智玲奶奶,
18岁因双相情感障碍入院,
目前基本痊愈,
但因哥哥重度眼疾,无法照料,
迄今住院34年(纪录片拍摄时)。
无人照料这不仅是一个周奶奶的困境也是很多符合出院条件患者的困境前几年,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
曾对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其中150多人是符合出院条件的,
医院召开家属座谈会却发现,
家属全都坚决反对患者出院。
一方面,
家里很难能有专人拿出时间和精力照料他们,
另一方面,
也很难有工作岗位肯接纳他们。
一位精神科医生说他们最大的麻烦就是「在家无事可做,只能天天睡觉」
这当然不能简单地怪责到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某一个社区的问题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另外一个困境,
是医院的困境:「招不上医生」
《囚》的导演马莉在拍摄的一年半时间里发现:
“病区那么大,他们只有四个主治医生,
但实际上那个名额根本招不上来。
你看到片子里的护士也不太粗暴,
但他们也没有经过特别的培训。
往往是因为,
一般卫校毕业的孩子要进公立医院很难,
精神病院比较好进。”
精神科医生曾奇峰说过这样一段话:
「精神分裂的自救是整个人类寻求自救的一部分,
而且一定是最惨烈、辉煌的那部分。
当我们满怀泪水观看的时候,
也别忘了施以援手,
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他们,
他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无论对待哪一类「少数群体」
还原真实,去掉刻板成见,
少一些没必要的优越感,
再说了,谁又比谁看得透呢?
请:m.yqb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