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说哪里的话,奴婢可不敢,天下可别冤枉好人。”
这是在私下,殿中也没有别人,所以赵明珠又露出了娇憨憨的一面。
“不过殿下,奴婢要是过去,就不能在您身旁伺候了…”
朱允熥赶紧道:“那怎么能行!去学规矩就把孤王忘了?你要知道学成之后还要回来的,逃不出孤王的手掌心!”
赵明珠脸上一红,撅起红唇道:“忘不了,奴婢怎么敢忘呢,奴婢的意思后宫来人说让奴婢白天去学规矩,剩下的时间还在东宫伺候…”
“哦,是吗…”
朱允熥露出了解的神情,这样安排才合理嘛。
毕竟现在离大婚还有一段时间,身边没人暖床,寝被寒凉,万一受了风寒那怎么能行!
“孤王的腿麻了,你来给我捶捶腿…肚子有些受凉,先暖暖吧…”
“殿下…”
朱允熥掀开搭在肚子上的簿被,体贴的盖在她的头发上,天凉,要注意保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入冬了。
在大婚之前,需要告庙。
储君娶妃这么重大的事,是要给祖先禀告一下的,这样才名正言顺,另外,也祈求先辈能护佑子孙开枝散叶。
接着就要举行醮戒礼,醮,就是以酒祭天;戒,是要听从长辈的训导,
说白了,这个其实是向长辈敬礼的一种方式。
朱允熥要行醮戒礼,徐妙锦也同样要行。
在成亲的这天,徐家先要到祠堂里面陈设祭物,然后徐妙锦燕居冠服,前往祠堂向祖宗行礼,祭奠,宣读祝词。
行过这些礼之后,有人会端着酒菜入内,请她食用,这个时候只要象征性的吃一点儿就行了,接着就会前往正堂,向自己的父母跪拜。
不过因为她的父母都不在了,所以面对的就是两把空椅子。
拜了四拜之后,由徐辉祖代替说道:“尔往大内,务必夙夜勤勉慎重,孝敬勿违…”
徐妙锦听完告诫训导,回礼再拜,如此才算完成了。
徐辉祖说道:“妹妹,一会儿陈大人回来迎接,妹妹请到前堂。”
“是,兄长。”
此时在东宫里,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每个宫女太监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皇太孙成亲,他们能得不少的赏钱呢!
朱允熥身为皇太孙,就是大明的储君,一切礼仪规矩都是按照太子的规制进行的。
此时他就身上穿戴衮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手里的玉圭长九寸五分。
朱允熥问道:“接下来该干嘛了?”
李福在旁边躬身答道:“回禀殿下,按照寻常人家的礼节,应该亲迎,可殿下身份尊贵,不宜远赴,所以朝廷派了陈迪代迎接,殿下待会儿只要去承天门,也算亲迎…”
“嗯,知道了…”朱允熥道。
前边五礼后,重头戏是亲迎。
如果是寻常百姓家,一般是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去岳父家中接新娘,到了朱允熥身上,由于他是储君,地位至尊,便没有亲迎。
改成派一个有儿有女的大臣做代表去迎亲,而这个官员就是陈迪了。
皇宫中早已张灯结彩,各主要宫殿都备足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儿,还有大蜡烛,御路上都铺了红毡子。
此时在皇宫外面,礼部侍郎任亨泰宣读了一番贺文,宣布吉时到了,仪仗队、鼓乐队便走在迎亲队伍前。
陈迪作为迎亲使者,居于当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
出了午门之后,会同准备好的太孙妃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魏国公府。
徐辉祖要率全家老少,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
徐妙锦身着太孙妃礼服,戴凤冠霞帔,跪受金册、金宝,吉时到后,一行人吹吹打打回到皇城。
此时在东宫,有宫女禀报道:“启禀殿下,倚仗已经回程。”
李福道:“殿下,迎亲队伍已经回来,殿下应该按照礼制,前往亲迎,以示隆重。”
“走吧,前面带路!”
朱允熥便到承天门那里前去迎接,因为亲迎是非常重要的,这表现出对于女子的尊重。
这项礼节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今,若不举行迎亲之礼,那就不算是完整的婚礼,这项婚礼也就不符合礼制的规定。
朱允熥来到承天门的时候,就远远的看到迎亲队伍即将来到。
之后降轿,宫女迎出轿子里面的徐妙锦,朱允熥上去,二人并排而立。
此时礼器响了起来,礼部官员宣读祝词…
傧相用红色的布匹挽了两朵红花,中间用红布相接连着,二人各自牵着一朵红花。
徐妙锦头上盖着盖头,虽然朱允熥看不就来情形,可是从她微微颤抖的双手,就知道她肯定非常紧张!
于是便轻声说道:“轻松一些,不必紧张…”
徐妙锦没有说话,只是轻嗯了一声,声音几不可闻。
虽然是冬季,可红盖头下的新人,琼鼻上却冒出了细汗,不过听到这安慰的话,紧张的情绪顿时舒缓了许多。
之后二人登上轿撵,一直来到午门,在宫人的簇拥之下,前往奉天殿举行仪式。
朱允熥居左,徐妙锦居右,在行礼的时候,二人都守着这个等次。
在古代,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和差异。
周、秦、西汉时期,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
官场座次讲究的是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在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至于李白写的有关的一首诗,名字就叫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当时王昌龄因为生活上的小事被贬官,李白之所以采用“左迁”,可能是为了在诗文上效法古人。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推翻元朝,恢复旧制,所以此时是以左为尊的。
在众人注视之下,两位新人缓缓迈步进入奉天殿,在羽扇的映照之下,两个人脸上都泛起红晕,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的最大之事,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若不是有羽扇遮住脸面,又有红布盖头,否则在这么多的人的注视之下,恐怕真的要手足无措了。
外人虽然不知道,但是那张俏脸上,怎么忍难以掩盖紧张和喜悦的笑容…
作为“抛头露面”的新郎,朱允熥除了刚开始的紧张之外,渐渐的就平和了下来,只觉得此时非常的幸福。
紧张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这是他穿越以来所举行的第一次婚礼…
当然了,能够多有几次更好…
男人的理想嘛…
不过也只能想想罢了,如此娶妻,今生只能这一次。
这个时期的婚礼制度可比现在要麻烦太多了!
就从第一项新人入场开始,由手捧红烛的宫女女成双成对的入场,然后才是新郎新娘一起入场且站立。
之后夫妻相互鞠躬,男子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女子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且手藏在衣袖里鞠躬九十度。
接着就是亲醮子礼,父母将会在现场亲自为亲人赐酒,并告诫婚后要承担的责任。
此时朱允熥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便由朱元璋这位长辈补上。
在朱元璋赐酒之后,新人并没有立即饮下,而是各自跪地,手举酒杯。
朱元璋开口说道:“你们今日结成夫妻,由天地作证,日月做媒,重宾相贺,日后务必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诺!谨遵皇祖父教诲。”朱允熥谦逊的说道,这才将酒饮下。
一旁的徐妙锦,也跟着喝下。
然后就是行沃盥礼。
新人需要自己把手和脸洗干净,然后为媳妇用湿毛巾擦干净脸与手,婚礼的沃盥之礼象征着新郎新娘怀着单纯的心开始融入新的生活。
再然后行同牢礼。
新郎新娘可以一起吃一种动物的肉,这样象征的是从此有福同享,以后能够一起吃苦一起享福。
再行合卺礼,由新婿为其倒酒,新人各喝一半然后交换喝掉,夫妻共饮后愿夫妻二人从此能够相互扶持及照顾,夫妇双方一体永不分离。
还要行解缨结发礼大婚的最后,新郎新娘还应该行解缨结发礼。
新郎会在定情之时赠与心上人一缕红缨,在两人圣洁的大婚中由新郎将红缨解下,再各取自己一缕发丝,结在一起,作为爱情永远的美好与纪念。
两位新人分别割下一撮头发,用红绳带绑在一起,意味着将两人牢牢结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所谓的结发妻子,就是由此而来。
宫女早就准备好了盒子,朱允熥便将两个人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放入盒子里面,好保存起来。
接下来是重头戏,拜堂礼了。
------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