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第一军阀

第255章:挑拨离间

民国第一军阀 落雨流痕 11779 2024-11-04 15:24

  

参战那是不可能的!

  

江渝自然不会答应参战,那只是一场欧洲人的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多少好处,中国在扩张方面不缺乏目标。

  

此时的俄国就是一块大肥肉。

  

打败英法的话,顶多是瓜分了马来西亚、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到时候胜利的德国,未必会和中国继续友好下去。

  

可能德国人会和美国人联合,这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殖民印度,江渝毫无兴趣,武力殖民都是过时的玩意了,要殖民就经济上把印度阿三殖民了。

  

世界主要殖民地也就是在亚洲地区了,美洲地区则有很多国家已经了,因此江渝并不打算和德国佬分赃。

  

当然还有一个非洲地区,不过江渝对非洲更不感兴趣。

  

就算是亚洲的殖民地在英国人手里,实际上中国也能从英国殖民地获得很大的利益,因为亚洲地区已是中国的威慑区域。

  

至于非洲嘛!

  

在大工业时代,殖民利益已经非常小了,非洲那个地方也就是原材料有价值。

  

有俄国这块肥肉在,江渝没必要跑去参加这次战争。

  

当然,江渝突然计上心头。

  

德国人与英法美的战争,本质上是容克财团与罗斯柴尔德财团以及其扶持起来的美国财团的战争。

  

当是战争的结果,并不能改变太大的本质问题。

  

如果德国佬赢了,无非就是罗斯柴尔德财团与容克财团各占半壁江山,可能是容克财团统治欧洲。然后罗斯柴尔德财团与美国财团统治美洲,中国民族资本集团则统治亚洲、大洋洲。

  

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是罗斯柴尔德财团与容克财团的联合,然后把矛头对准中国民族资本。

  

毕竟德国人同样是白种人世界的一员,不可能真正与中国尿到一壶里。

  

“如果让德国人提前屠杀了犹太人,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江渝不由思考了起来,如果德国人屠杀了犹太人。那么容克财团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矛盾将不可调和。

  

在这样的情况,中国可以帮助德国不战败。

  

从而形成容克财团与罗斯柴尔德财团的两大欧洲阵营持续对立的情况。

  

哈哈,哥太聪明了。

  

江渝一拍脑门,又想出一个坏主意的江渝立即拿起笔,拿出信纸,用德文给德皇威廉二世写起信来。

  

“亲爱的德皇陛下。您只看到了战争的表面现象,就算是德国能够战胜协约国又怎么样呢?你不过是获得了一些殖民地,获得了一些赔款。但是这场战争的本质,实际上是德国民族资本向老牌的罗斯柴尔德财团发起的挑战。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场十分伟大的战争,因为没有国界的犹太人就像是病毒一样。他们用宗教愚弄了欧洲人一千年,接着又用资本将欧洲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他们通过各种投机手段控制了欧洲百分之六十的财富,更是在美国控制了大量的财富。唯有推翻这些没有国界的犹太人所构筑的世界经济体系,才能够使我们这些拥有国界的民族发展起来,并和平相处…而此时的德国,早已被犹太人高度渗透。也许您会奇怪,为什么德国的情报部门在美国表现得如此不堪?毫无疑问,就连德国的情报部门都被犹太人用他们的金币渗透了。因此就算德国有比协约国更多的兵力、物资,同样也战胜不了协约国,因为犹太人不希望德国赢得战争,他们可能会像对待您的表弟尼古拉二世一样,发动政变将您拉下皇位。

  

所以您要赢得这场战争,必然要先从上消灭德国和波兰境内的犹太人,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保障德国不被犹太人暗算。而且还能获得大量的资产、财物。这就可以使德国在战争中继续支撑下去。这样即使德国无法赢得战场战争,也不至于输掉这场战争…”

  

“至于中国参战的问题,中国同样也奋斗在与犹太人抗争的战线上,犹太人马克思制造出了惊天的阴谋,妄图再用新的主义主宰整个世界。因此中国不能坐视一个红色俄国出现在中国的身侧。不可否认。中国确实还有多余的力量,但在德国不消灭犹太人的前提下,德国是必然输掉这场战争的,中国的参战也无济于事,毕竟中国与欧洲离得太远了。但如果德国能够摆脱犹太人的控制,那么这场战争是充满希望的,到时中国将加大对德国的援助,必要的时刻甚至可以直接参战…”

  

江渝一通忽悠,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张信纸。

  

他把红色毛熊渲染成了犹太人的阴谋,但实际上犹太人控制不了斯大林。

  

犹太人本身就是喜好投机倒把的,自然不愿意被共产。这只是江渝不参战的一个理由,一个借口。

  

在信中,江渝挑拨着日耳曼人与犹太人的矛盾,同时许下了中国参战的诱惑。

  

现在就看威廉二世收到信之后上不上钩了。

  

本来历史上,这时候威廉二世已经被推翻了,但是由于中国对德国的援助,使德国人在生活物资上并不缺乏,没有德国人饿肚子。同时因为军事上比历史上取得了更大的战果,因此德国也没有爆发起义什么的。

  

历史轨迹已经改变了。

  

如果德国佬能偶对犹太人开刀的话,那么仇恨将被无限放大,只要中国挑拨几下,德国人的容克财团就不可能与罗斯柴尔德财团联合了。

  

江渝写好信,装入信封后,对伊维峻说道:“夫人,把这封信打上火漆,让人用飞机送到德国去。”

  

伊维峻点了点头,接过信走了出去。

  

江渝站起身,看着窗外的秋雨。思索着这一举动可能引发的变数。

  

此时的历史已经改变了,因此后续的变数极大,已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的轨迹演变下去了。

  

崛起的中国,极有可能被白种人世界一致敌对,也就是成为靶子。

  

这就是树大招风。

  

正所谓天下归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本世界只能有一个霸主,否则必然爆发世界大战,特别是在中国民族资本已经崛起的情况下。

  

但是在历史已经面目全非的情况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已经不清晰了。一旦德国佬与英法美联合在一起来对付中国,尽管江渝有信心干掉他们。但是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到了战争时期,不就是拼大兵团、大工厂、大实验室么。

  

中国的随时可以拉出一支庞大的兵团,而且早就有了大实验室。大工厂也有不少了,不过先进生产力还未普及全国。

  

“等哥把整个中国和那些藩属国的基础设施都建设起来了,并研究出足够强大的军用技术,再打爆美国佬。”江渝心里想着。

  

他此时不想参战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力不够强大。同样的,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也不够强大。

  

战争补给拉太长了还是比较困难,因此现在的中国是打不爆美国佬的。

  

在江渝看来,只有打爆美国佬,欧洲弹丸之地完全构不成什么威胁。首先美国面积大、人口多,又存在垄断资本,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威胁。

  

这是一个以资本为主流的时代。美国则是西方资本的大本营,尽管这个大本营目前在欧洲。

  

但罗斯柴尔德财团注定是扑街货,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没看清楚世界局势,把主要的力量都放在了欧洲。

  

当然,罗斯柴尔德财团也有些没办法,因为欧洲力量不能抽调太多去控制美国。

  

罗斯柴尔德财团抽调了资本去控制美国的时候,德国就趁机崛起了,并发动了普法战争,之后又组建了容克财团。

  

以至于罗斯柴尔德财团不能抽调太多力量去完全控制美国,只能通过扶持摩根、洛克菲勒等财团来控制美国。

  

资本越发展。就越强大。因为垄断财团的本质,就是不断的集中财富,攻占一个阵地再攻占一个阵地。

  

这个大时代的国际资本还未彻底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各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大好时机。

  

抓住这个时机的国家就能成为强国。

  

历史上的日本资本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展出了日本的民族资本。

  

历史已经改变了。崛起的变成了中国民族资本,日本人已经被打爆了,现在片板不得下海的日本,只能窝在小岛国上。

  

西方人可以忽略日本的存在,但他们绝对不会忽略中国的存在。

  

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欧美提防的对象,所有国家都很有默契的对中国施行武器禁运,大口径火炮什么的军火都从来不卖给中国。

  

因为西方人感觉日本是一个小岛国,没什么威胁。

  

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拥有庞大人口,战争潜力太大,所以个个都提防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必然会和西方国家走上对立的道路了。

  

因此中国上下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首先在资本对抗上得具备熟练的手法,为此中华民国成立了一个‘债券交易市场’,这个债券交易市场也是财团敛财的一个工具。

  

债券这种玩意,本身就有欺骗性的。

  

首先它的利率,是按照未来某种期望值来确定的,就如英国佬和拿破仑打仗的时候,英国投资者认为可能会打败仗,结果债券价格狂跌。

  

罗斯柴尔德财团派人上战场进行观察,然后以最快速度将信息传回去,接着将债券市场上的低价格债券扫荡一空。

  

罗斯柴尔德财团的崛起,也和他们在欧洲建立了庞大和快速的情报网络有关,而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同样也建立了一个这样的情报网络。

  

任何商品的价格波动都逃不过财团的眼睛,同时在对行情预测方面,财团有大量的观察员进行实地考察。

  

如期货市场。

  

棉花今年产量是多少?

  

财团首先有最正确的本土棉花种植面积数据,同时还会调查其他国家的棉花种植面积,尽管可能不是太准确。

  

除了种植面积。还会随时观察气候变化,什么样的气候能够使棉花减产,什么样的气候能够使棉花增产。

  

哪里又发生了灾害。

  

当灾害一发生,信息立即以最快速度传回,财团立即买如棉花期货。接着等新闻报道了某棉花产地受灾的报道之后,行情立即发生相关变化。

  

这就是情报在商业上的作用。

  

比普通投资者快上半个小时,哪怕是十分钟,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如政府发行债券,这种债券的价值,取决于中华民国某种行为的成功与失败。如战争。

  

战争胜利了,那么债券回报率就高。战争失败了,债券的价值就会大幅度贬值,甚至是成为废纸。

  

同时企业也能发行债券,也是以某种项目的回报预期来决定回报。

  

在经济繁荣时期,债券赚钱很容易。但是在经济萧条时期,这些债券的交易价格将大幅度跳水,因为经济萧条时期,很多人破产,破产时债券就会大量抛售,进而引起市场恐慌,再搞一些谣言出来。抛售的人就更多了。

  

另外经济萧条时期,各种企业的盈利无从谈起,那债券就更不值钱了。

  

这时候财团再低价买入,结果还能在政府还钱的时候赚上一手的差价,并且每年还有利息。

  

债券这玩意,是财团敛财的一种方式。

  

第一批投入市场的中俄战争债券、中日战争债券的回报期望值是对俄国作战的胜利与对日战争的胜利。

  

而这两场战争已经结束了,因此回报率是百分百可以计算的,不会产生什么波动,因此价格走高也是正常的。

  

国家的债券都是比较稳定的,因为要让国家破产很难。

  

但是除了国家之外。财团旗下的那些大公司这一天也发行了债券,五花八门的债券都出来了。

  

其中铁路、公路债券数量很大。

  

其回报预期,是以某一条铁路、某一条公路的盈利多少而定的。

  

这些债券第一天就被涌入证券交易市场的投资者扫荡一空,同时这些债券开始在全国各地兜售。

  

发行债券获得的钱,马上用在了各种盈利工程的建设。

  

这等于是财团在用民间资金进行建设。成本不用财团支付。每年只需要支付一些利息,看起来成本是更高了。

  

但是这些钱如果按照利息来算,得五六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还完。

  

如果经济萧条一来,那么财团可能将以一半,甚至是极为低廉的价格把这些债券收购回来。

  

那么,这些工程的建设成本,实际上财团只付出了一半的钱,甚至是低于三分之一都有可能。

  

对于财团来说,钱的多少是无意义的。

  

说白了,那就是一堆废纸,想印多少有多少。

  

真正的意义是建设起了多少的资产。

  

而财团对钱这种东西,只要调控民间有多少钱就可以了。建设时期,财团可以大量撒钱搞建设。

  

要使经济萧条,则可以掐掉贷款,搞货币紧缩政策。

  

接着再搞贷款,经济就恢复平稳了。

  

此时中华民国的经济就十分繁荣,尽管1918年的军用物资出口开始下降,但是国内建设却是大规模兴起。

  

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繁荣的气氛当中。

  

买股票、买债券在报纸的宣传下,成为了广大民众的一种投资方式。

  

投资观念在持续的宣传,主要原因就是通货膨胀,每年财团的华夏中央银行都会增发钞票。

  

钱发行多了,自然就通货膨胀了。

  

那么每个老百姓都要与时俱进,那么就得不断投资,以求保值。也许没太多钱的老百姓不会感觉太大的问题,本身他们手上的钱在经过消费之后也没有太多剩余下来,毕竟要买房、买车。

  

而买房、买车都是可以分期付款的,分期付款一下,加上生活开销。本身也没什么钱剩下来。通货膨胀的同时,他们的工资也是随着通货膨胀而上涨的,因此通货膨胀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损失。

  

但是对于那些存着很多钱的人来说,通货膨胀就会造成资产缩水,钱越多缩水越严重。

  

如原来一万块钱可能就很多钱了。是一个万元户。结果等工人的工资都提高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人家凭借工资,几年就赚到一万元了,这时候靠存钱吃利息的万元户就不算什么了。

  

但是通货膨胀的同时,工业产品的价格因为技术的不断进步,价格是不会上涨多少的。除非是通膨太厉害了。

  

这也就意味着,外国人持有同样的钱,还是能在中国买到同样的工业产品,那么货币汇率是不降低的。

  

这时候工人的收入水平又不断上涨,时间一长,就上涨到了一种让其他国家的民众感觉十分高的收入水平。

  

就像当前的中华民国百姓。感觉美国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比他们稍高一些,但实际上美国的物价贵,日子过得还不如中国工人。

  

为了提高中国工人的购买力,以培育国内市场,在1918年下半年,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再次提高了。

  

做苦工的,一个月普遍能拿到20元了。最低工资水平也上涨到了10元。而在边疆寒苦地区。做苦工的工资上调到了每月20元。

  

而国家也开始增加税收,那就是铸币税,开始刺激民间资本投资。

  

华夏中央银行虽然是财团拥有的,但是铸币税所发行的钞票不属于财团,而是国家动用的钱。

  

财团虽然有增发钞票的权力,但那只是在搞虚假繁荣的时候,需要到处放款的时候才会大肆发行钞票。

  

此时中华民国民间的资金不少,因为每赚到一美元外汇,就会发行一块炎黄币,加上财团到处投资。导致民间资金不断增多。

  

家家户户存储的钱都不少。

  

政府对存款的税收方式就是铸币税,而不是去查你有多少钱,我不存银行拿回去放着,你总查不到是吧!

  

铸币税直接解决这个问题,管你放了多少钱在家里。放一天就贬值一天。

  

这一年的铸币税是5,同时随着工资水平的增长,物价也随之上涨。其中边疆移民地区的工资上涨得十分厉害,大量工人开始前往边疆地区移民地区工作,那里的条件尽管差了一些,但工资高啊!

  

然而工资最高的还不是边疆地区,而是海外地区。

  

江渝的财团开始有意向澳大利亚塞人,因此把到澳大利亚、缅甸、马来西亚的工资提高到了一月25元。

  

不过在这次涨工资的过程中,技术工人的工资没有上涨太多。

  

本身中华民国的技工工资比美国技工还要高,和英国技工的收入持平,因此没有上涨多少。

  

但经过上涨之后,这些技工的收入水平,也是全球最高的了。

  

如今江渝已经不要什么人口红利了,他要的是培育本土市场,让老百姓都能卖得起房子、车子。

  

高工资,也基本上让那些采用落后生产设备的民营企业陷入亏损,这是逼着他们购买先进生产设备。

  

以中华民国现在的生产力,超过普通英国人100英镑以上的年收入的水准是很轻松的,也就是年收入在500炎黄币以上。

  

英国人尽管号称是100英镑的收入水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低于着水平。

  

但是中华民国只要加大投资,把生产力普及开来,那么把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到500元炎黄币那是非常轻松的。

  

普及更高生产力自然不是靠财团就行的。

  

如果全靠财团来普及,那得花多少钱?而且这么多钱洒下去,老百姓能买多少东西呢?

  

到时候房子、车子都买了,没地方花钱了。

  

结果只会造成多如牛毛的富豪,以及无比剧烈的通货膨胀。

  

因此靠的是民间资本投资和民族资本集团的投资,其中民间资本是半个主力。

  

中华民国通过铸币税、提工资,颁布《农改法》,逼着民间资金去投资,不投资就等着被通膨。

  

至于盖几栋房子租给别人,那就别想了。

  

中华民国的《住宅法》规定,每户人在一城市只能拥有一套房子,至于农村则随便你盖。同时可以在其他城市再拥有一套房子,但总共不能超过两套房子。

  

城市里的租房,可以选择廉租房,也可以选择租公寓。

  

廉租房是国家搞的,公寓是财团盖的。前者装修简单。后者装修比较好,设施比较全,一个月租金达到普通工资水平的20到40。

  

人们如果想要靠收租过日子,市场不是太大,首先便宜比不上廉租房,有钱租公寓的人不太喜欢租个人的房子,首先管理方面就不如公寓来得好,设施也不如公寓完善,除非是工作比较便利。

  

收租,这是最没技术性的致富方式了,如果谁都可以靠收租一本万利的过日子,那么谁还去搞生产投资,而且还会造就一群不事生产又占据不少财富的蛀虫。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可以完全不考虑什么投资。

  

因为工资是不断上涨的,他们过得毫无压力,只要每天去工作就可以了,日子可以过得很舒坦。

  

加上社会上也没有太多发横财的机会,要想发财都得靠头脑去搞生产、搞技术,要投资就得有风险。人们不能靠歪门邪道、坑蒙拐骗来赚钱,所以每个普通民众都是差不多的,而财团垄断情况下,社会上没有多如牛毛的富人,所以民风可以更淳朴,老百姓不会想着我也要去坑蒙拐骗赚点钱。

  

加上生活没太大压力,老百姓对钱也不会那么念想,不会把钱看得太重。

  

对于能赚大钱的人,都是搞正当投资、生产,或者靠自身学历找个好点的工作,靠自己的头脑搞技术发明,这都是正当的收入,普通老百姓只会敬佩,而不会仇视他们所拥有的财富。

  

老百姓的日子可以过得很简单,上班——下班——家庭生活,家里卫生可以找家政公司来做,这方面也是财团成立的公司,有规范的管理。生了小孩也可以请保姆,都是专业培训出来的。

  

尽管收入方面一个月用下来,可能差不多也就没多少钱,但是他们不用担心后面的日子。

  

而对于那些有存款的阶级,他们就得想办法去搞投资了,不然钱会慢慢贬值掉,在刺激经济的而搞大量贷款的时候,甚至会迅速贬值掉。

  

这时候他们就得去买股票,买债券,或者投资产业。

  

这就像是后世美国经济一样,后世流通的美元在9000亿左右,其中三分之二还是在海外地区。

  

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货币流通量连GDP都比不上,而且少非常多。

  

这就是因为美国佬把钱拿来之后消费、投资掉了,而大部分的钱是直接流回财团的口袋,因此财团不用印多少钞票在市面上流通,钱对他们来说就是废纸,他们等于将资金用到了极致。

  

相比后世中国,流通资金是GDP的2.5倍。

  

这就是没有垄断资本,弄出去的钱无法收回来所造成的后果,当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时候,通膨不可避免的急速爆发。

  

中华民国一旦形成了财富资产化的投资习惯,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将无比迅速,因为有了钱就拿去投资,将建设起大量的先进成果。(。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m.qidian阅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