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刻意引导下,燕国掀起了一场疯狂地出海潮。
出海的百姓与日俱增,富商大贾、豪门大户、官宦人家,凡是有实力出海的,没有一个不参与到出海潮里。
港城码头已经不能满足百姓们出海的需要,百姓们纷纷请命,让朝廷多增加出海的码头。
杨七在派人了解了具体情况以后,大手一挥,开启了登州码头、洞头岛码头、海港城码头。
四大码头开启,贯穿了燕国海岸线。
勉强满足了百姓们出海的需求。
而百姓们疯狂地出海,也拉动了造船业的繁荣。
四大码头上,除了朝廷建立的八座造船厂外,先后又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造船厂一百多家。
同时,四大码头临近的城市的商业,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荣了起来。
几乎可以说是一天一变。
最直观的就是四大码头的商税,在直线攀升。
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四大码头的商税,就稳稳当当的超过了以前宋国一年秋税。
总而言之,在出海潮的推动下,一切都在飞速的增长。
然而。
大燕国最大的船队,还没有出海。
曹琳四女一起筹备了近三个月,花了上千万两银钱,可见船队有多庞大。
光船工,就雇佣了上万人。
就这,四女似乎还觉得不满足。
一大清早的,曹琳就找上了杨七打秋风。
“陛下”
一袭红装的曹琳,声音打着旋儿,进入到了御书房。
她手里端着一盏茶,淡淡的稻花香从杯盏内飘荡而出。
显然,那是杨七最喜欢的稻花香。
杨七放下了手里的奏折,揉了揉眉心,叹气道:“你怎么又来了?”
杨七觉得,曹琳越活越想是个妖精,正在玩命的榨干自己。
曹琳走到了杨七面前,幽怨地道:“臣妾可是您的正宫娘娘,过来看看您难道不应该吗?”
杨七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你是来看朕的?分明是过来打秋风。从二月低到现在,你前前后后找了朕好几次。
第一次,你过来告诉朕,说民间的造船厂,造不出你想要的大船,非要让朝廷的造船厂帮你造船。
朕应允了你。
第二次,你过来告诉朕,民间的船工都跟着那些富商大贾跑了,你空有大船,却没有人手,非要征调朝廷的船工。
朕也应允了你。
第三次,你又跑过来告诉朕,说你没出过海,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帮你调教舵手,非要征兆黄谷、王岩两个人给你做事。
朕还是应允了你。
如今大船、船工、舵手,你全部都有,你还想要啥?”
曹琳听闻此言,一点儿也不觉得尴尬,她觉得,杨七是他相公,他问杨七要东西,那是应该的。
她低身放下了手里的杯盏,扑进了杨七怀里,娇滴滴地道:“臣妾是有了大船、有了船工、有了舵手,可是臣妾昨天听黄谷说,海外的那些蛮人很凶残。
您也知道,我们姐妹四个在里面投了多少钱。
要是大船出海以后,碰上了蛮人,到时候弄的血本无归,我们姐妹四个可就活不下去了。”
杨七嘴角抽搐了一下,他心里大概猜到了曹琳要什么,但是他脸上不动声色地问道:“所以,你还想要什么?”
曹琳趴在杨七怀里,羸弱地道:“臣妾也不要什么…臣妾就是听说,落叶、赵廸二人,近些日完成了您交代给他们的差事,正在返程的路上。
臣妾还听说,他们二人手下领的那一万人,皆是跟随着韩琼出过海的好手。
反正他们回京以后,也没有其他的差事,您看看能不能把他们调给我们?”
杨七瞥了她一眼,嘴角抽抽着道:“他们确实是出海的不错的人选,你眼光还真毒。”
“还有啊…”
“还有?!”
杨七瞪着眼睛。
曹琳委屈地道:“臣妾可是准备了上千的大船,出海的人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万,均分到每个船上,还不到二十个人呢。
所以臣妾想着,您看看能不能把那些寄居在各地寺庙里的罪囚也给臣妾。
反正如今佛家已经离开了燕国,他们待在寺庙里,终日里无所事事的,一个个惹事生非的惹您心烦,您还不如把他们给臣妾。”
不等杨七发话,曹琳自顾自的继续道:“这些人上船了以后,总不能闲着吧?碰到了蛮人袭击,总得保护自己吧?
多少得给他们发一些武器防身吧?
每一个人发一套盔甲,一刀一枪。
每只船上,再配备十尊火炮。
勉强可以自保。”
杨七瞪大了眼睛,又惊又怒。
不论是落叶、赵廸手里的那一万人,还是至今还待在各地寺庙里囚禁的罪囚,那可都是经历过南征北战的老兵,甚至其中有很多身上还背着功勋。
他们装备起来,战斗力不低于朝廷的正规军,再加上火炮助阵,战斗力更是翻倍。
他们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居然还说只是为了自保?
杨七可以肯定,曹琳把这些人装备的如此凶悍,绝对不是像她说的自保那么简单。
八成又要效仿黄谷、王岩二人。
而且,很有可能就是这两个货给曹琳出的主意。
杨七心思急转,不知道应不应该答应曹琳。
曹琳看出了杨七犹豫,她也不说话,只是可怜巴巴的看着杨七。
半晌以后。
杨七长叹了一口气,“哎!人手派给你可以,也可以给他们装备兵甲,但是一艘船上装十尊火炮,坚决不行。”
杨七认真的看着曹琳,道:“一艘船装十尊火炮,加起来有多少?一万尊,足以把燕京城炸得粉碎。这么多火炮流出去,一旦不受控制,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
所以,朕最多只批给你一百尊火炮,只用于应急。”
曹琳闻言,重重的点头。
通过杨七的解释,她也意识到了火炮流出去以后,对燕国有多大伤害,她知道轻重,所以并没有在这件事上跟杨七纠缠。
根据黄谷、王岩二人讲述,两三万兵甲齐全的悍卒,足以在海外横行无忌,根本不用火炮。
火炮是曹琳自己加上的,她也是希望自己的船队能有大收获。
所以在火炮这件事上,曹琳也只是顺嘴一提。
杨七能批一百尊火炮,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朕的话还没说完!你们要用朝廷的人,要用朝廷的兵甲,就必须答应朕两个条件。”
“那两个条件?”
“第一,船队出了燕国境内,如果是去往孔雀王朝,那朕就不管。因为黄谷、王岩二人已经将航线趟平。但是你们要去别的地方的话,就必须走朕给你们拟定的航线。
第二,此番船队出海的收获,五成上缴国库。”
对于杨七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曹琳并没有太多异议,毕竟如今盛传的那些地图都是出自于杨七之手,没有人比杨七更了解地图上的地方。
有杨七把关航线,曹琳反而放心。
可是杨七的第二个条件,曹琳有些接受不了。
她撇嘴道:“我们姐妹忙死忙活的想赚一点体己钱,您一张嘴,就拿走一半,您让臣妾怎么跟姐妹们交代啊。”
杨七瞥了曹琳一眼,没好气地道:“还好意思提交代,别以为朕不知道你跟黄谷他们打的什么算盘。你们让朝廷的兵马去拼命帮你们敛财,难道不应该给朝廷上缴一部分吗?
还有,给你手底下的人交代清楚。
出了海,金银是最不值钱的。
金银越多就越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海外的那些农作物、树木花草。
这些东西要是能活着弄到我燕国,足以让后世的子子孙孙都受益。
回头找几个精通草木的人跟着,凡是我大燕国没有的草木,全部弄回来。
记住,关键的时候,宁舍金银,也别舍草木。”
曹琳闻言,不满的瘪瘪嘴。
旋即,她又不解的皱起眉头道:“陛下,您既然这么在意那些草木,为何不自己组织船队出去,偏偏要压着臣妾姐妹四个。”
杨七一愣,摇头笑道:“不一样的,你们这些人出海,是为了金银珠宝。朕要是派人出海,只能是征服。眼下我大燕尚且没治理稳妥,再去占地方,不过是徒增消耗罢了。”
曹琳沉吟道:“臣妾一直不解,当年您为了让百姓过的好一点,不惜让手下的兵马出去劫掠。如今大把大把的财富放在眼前,您又为何无动于衷呢?”
杨七脸上浮现出一丝莫名的笑意,悠悠地道:“因为朕赚钱,不需要出海。”
曹琳更加疑惑,杨七却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诚如杨七所言,作为一个大国主宰,他赚钱根本不需要出海。
因为那些出海的人在出海之前,杨七就已经开始从他们身上赚钱了。
单是地图一项,杨七就敛财巨万。
不得不承认,苏易简理政是一把好手,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
奇货可居的手段,苏易简很精通。
地图卖出的钱财,比杨七预计的要翻了一番。
除了地图外,朝廷的八大船厂,也是日进斗金。
还有被雇佣去守卫财货的士兵,进出码头的税金。
总之,林林总总数百项的收入,让燕国国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
根据已经调任到了户部的吕蒙正统计,四大港口的各种收入加起来,相当于大燕国八年的税负。
由此可见。
在所有人出海寻求暴富梦的时候,杨七已经悄无声息的在背后赚走了大笔的金钱。
曹琳从杨七手里扣出来了自己想要的以后,就风风火火的离开了御书房。
经过了近一个月调兵遣将,配备人手。
全副武装的一千艘大船,正是开始起航。
曹琳四女在提前七日到了港城。
她们为这一次起航组织了一个盛大了仪式。
这一场标志着大航海时代开启的盛会,杨七并没有参加。
当所有人目光聚集在港城的时候。
一辆又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入燕京城内。
马车入了燕京城以后,没有任何阻拦的一路驶进了皇宫内。
一直到黄昏的时候,皇宫大门缓缓关上以后,再也没有马车出现。
皇宫内。
御书房。
书房里除了书架外,剩下的能挪动的东西基本被搬到了外面。
在书房正中,摆着一张大圆桌,桌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公文。
杨七面南而坐,居于正中。
左右两侧分别是苏易简、吕端、向敏中、寇准、吕蒙正、陈耀、赵普。
燕国举足轻重的七位文臣,全部聚在了一起。
杨七一脸严肃地道:“诸位,朕特地把你们聚在一起,是有一项重任要交给诸位,事关燕国百年大计。”
不需要杨七提醒,苏易简七人也知道此次杨七把他们聚在一起,必然事关重大。
所以当杨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苏易简七人一言不发的郑重地点点头。
杨七缓缓道:“诸位应该知道,在半年前,百官逼迫朕重开科举的事情。若不是海外有宝藏的消息出现,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恐怕朕现在已经被逼到墙角了。
科举,乃是论才大典,是为了给国家挑选有用的,可用之人。
并不是某一家、某一派晋升的工具,更不是结党营私的利器。
两百多年的发展,科举已经变的畸形。
它已经不再是寒门崛起的途径,反而成了少数人把控朝廷言论的途径,甚至成了一些人腐蚀朝廷的利器,更是为一些心怀叵测的人提供了结党营私的便利。
甚至有些人,一人当官,三代富贵。
朕不需要这样的官员,不需要这样的蛀虫。
他们不是来为百姓作主的,他们是来捞钱的。
还有一些官员,仗着自己有文采,整日里吟诗作对、喝酒押妓,却对政务不闻不问。
就这,还能升迁?
你们告诉朕,由这样的官员治理国家,国家何愁不亡?
所以,朕决定改革这个弊政。
先从选官开始。”
杨七扫视了七人一眼,郑重道:“召集诸位过来,就是为了商讨一下选官的事宜,朕有一些想法,朕先说说,你们听完以后,补充纠正。”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