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62章 年年岁币污封禅

  

最新网址:ixsw在今天之前,李世民对于魏征并不是很感冒。

  

论贤,秦王府文武哪个不是人中俊杰?

  

不过光幕这短短一上午,李世民反而发现这魏征还是很有意思的。

  

至少骂人这方面,这甘露殿应该是没有比他更强的了。

  

尤其听他骂起来玄宗,那真是倍儿爽。

  

李世民甚至有点后悔,三个月前就应该带这魏征过来的!

  

那小太宗,那懿宗,那僖宗,李世民都不稀得说。

  

要不是定然会被臣子反对,李世民现在就想在太庙立碑,隔空把这三个不肖子孙全都逐出李氏族谱。

  

丢疆土,伤臣心,徒耗民力,就这好意思称自己为巨唐之主?

  

对于魏征的这个问话李世民当然也清楚。

  

离娄章句中的对奏,臣为君手足,则君为臣腹心,君视臣土芥,那臣自然当君为仇寇。

  

因而李世民郑重拍了拍魏征的手背以作勉励:

  

“爱卿乃朕手足耳!”

  

说罢李世民倒是心下大慰,不谈后世,至少他贞观看来应该都是君臣相谐吧。

  

这群臣子被他视为肱骨手足,他们与自己开创盛唐之初,并且还在后世塑像,传唱千年?

  

李世民现在忽然很想看看那个夜长安了。

  

除了他贞观上将,定然还有他的贞观臣子,只要能看到岂不是按名单抓…请人就行?

  

除了谥号和庙号这两个之外,另外一个也避不开同样烂掉了,那就是封禅。

  

华夏史上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合计有七个,不过这里一般只说泰山的六次封禅。

  

这个相对来说很好算,毕竟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不是?

  

刻石封松的始皇帝属于毋庸置疑,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超前目光远贯今古。

  

首次完成大一统,是根本不需要谥号和庙号的皇帝。

  

同时也开创了帝王封禅的先河。

  

武帝八登泰山也基本上没毛病,毕竟打通西域让羌胡分家,兴利开边,加强集权,揍得匈奴不要不要的,这些也都是光耀千古的功绩。

  

这是一个能对匈奴单于喊出“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的皇帝。

  

有人比喻如果华夏是一台机器的话,始皇帝搓出来硬件,汉武帝给装上软件,由此华夏这台机器才运行到咱们现在。

  

虽然总有人说刘彻要是早死个五年十年风评能更好的,但刘彻在晚年也能认识到错误下轮台诏转变国策,在历史上也算是极其罕见了。

  

比起来需要早死二十年才能扭转风评的强了不知道多少,你说是吧玄宗?

  

光武帝就不说了,虽然战绩比不上汉武,但能把已经被人埋土里的汉朝重新扒拉出来,本身就已经挺厉害了。

  

唐高宗虽然有点代父封禅的意思,但好歹成功灭了高句丽,而且还攒了一些家底给玄宗搞开元盛世。

  

玄宗更不说了,早死二十年历史评价能直逼二凤,可见早期封禅确实是够的上格的。

  

真正把封禅搞臭的是宋真宗,签了城下之盟的那位。

  

赵恒在位时萧太后领军南下,当时王钦若都要吓尿了,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建议:咱们迁都南京吧。

  

陈尧叟不同意:我觉得还是学唐朝迁都成都比较好。

  

王钦若是南京人,陈尧叟是成都人。

  

宰相寇准不干了,喊出敢言迁都者斩!随后几乎是逼着赵恒亲征,由此才能让宋军士气大振跟辽军相持。

  

最终宋辽签檀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无条件给10万两银和二十万匹绢,双方罢兵。

  

赵恒沾沾自喜:想当初,朕御驾亲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救国家危难,挽大宋社稷。

  

然后王钦若又跳了出来:城下之盟深以为耻!这寇准真乃奸邪也!该杀!

  

赵恒一想:有道理。于是疏远了寇准并向王钦若请教:怎么才能洗掉耻辱呢?

  

王钦若微微一笑提出了两个计划:

  

御驾亲征夺失地,封禅泰山振民心。

  

赵恒面有难色,不出王钦若之料选择了后者。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之后:

  

天书降临称帝贤名,神人入梦相约泰山。

  

群臣弹冠相贺,百姓冷眼旁观。

  

八百万贯封禅泰山显大宋威仪。

  

城下之盟年年岁币污封禅金台。

  

《宋史》评:一国君臣如病狂!

  

天才一住言情小说s23us肉身堵门避免后世皇帝劳民伤财玩儿封禅,这可能是真宗对百姓唯一的一点贡献。

  

“雉奴竟殄灭高句丽之国?”

  

想起来后世那腌臜之国把他的形象搞成了独眼,李世民倒是开心了一点。

  

李世民眉毛扬了起来,这代表他心情有所宽慰,虽然不多。

  

长孙无忌赶忙道:“皇子治平高句丽全赖大家之功。”

  

“后世还有那棒子,如此可见并未亡国灭种,如何算平?”李世民已经想起来了全部缘由,如此反问。

  

长孙无忌说不出话,他怎么会清楚?

  

甚至心底还有点委屈,这棒子怎么如此多事?若有机会定要亲随陛下出征,出一份力!

  

将此事放在一边,李世民感觉自己此前对于宋朝的评价还是太高了:

  

“城下之盟能夸功,燕云之地为贼所占能封禅。”

  

“交岁币不觉耻辱,耗民力掩耳盗铃显何威仪?”

  

“这宋史说的还真没错,君王腌臜,臣子鬼胎,如此国祚还能数百年?”

  

“真可谓是…”李世民摇摇头,只觉得难以评价。

  

杜如晦则是想起来了光幕此前的诙谐之语:

  

“光着屁股拉磨?”

  

李世民一愣,随即捧腹大笑。

  

侯君集尉迟敬德不解其意,被长孙无忌解释后,冷面如尉迟敬德也挤出一丝笑意。

  

笑过之后便是怒其不争:

  

“这辽军竟是太后领兵,可见内有不安。”

  

“而且其远袭,这宋是据城而守,久持则辽必败,如此竟还签什么兄弟之盟!”

  

房玄龄迟疑:

  

“观这宰相之言行,似是铁血之臣。”

  

“若是宰相反对,这兄弟之盟也定然签不成,或许是这宋辽兵力相差委实悬殊?”

  

“哪有这年年岁币的兄弟?!”李世民鄙夷之色瞎眼可见:

  

“宁肯刮百姓之资污泰山之名,不愿损一厘一毫补贴军费以雪耻。”

  

“朕羞与其为伍!”

  

魏征抗议:

  

“陛下,这宋如此佞臣,臣等亦不屑与之为伍!”

  

群臣一起点头,少言寡语如尉迟敬德更是说道:

  

“若签此盟,臣请先战死沙场。”

  

侯君集也是如此:“名为盟约,实则为耻,臣亦愿战至一兵一卒尽殁。”

  

李世民欣慰不已,还是咱大唐靠谱啊。

  

这宋跟咱唐挨着,怎么没学到巨唐一点尚武之气?

  

即便不说唐初,那晚唐也有如归义军张议潮此等英雄呢。

  

看完这个众人的目光重新回到自己朝代的皇帝身上。

  

房玄龄有点恍然大悟:

  

“此前光幕说太玄盛世,臣不解其意。”

  

“如今看来是以陛下至玄宗这百年盛世称太玄年间。”

  

皇帝点头,他刚才也记起来了这个词儿,但由此也更加好奇:

  

“玄宗究竟使了何等昏庸手段,能让后世感慨恨其不能早死二十年?”

  

谁能想的明白?杜如晦叹道:

  

“许是花了二十年提拔安禄山?”

  

但这话杜如晦自己都不信。

  

刘备听到了咔嚓一声,那是他的梦想破碎的声音。

  

昭烈帝自认素有大志,比如有了光幕之后便寻思着自己是不是有机会改写历史,换个更好的谥号?

  

然后得知匈奴汉不仅有光文帝,还有昭武帝。

  

那庙号不说祖了,称个宗,是不是很大胆?!

  

结果后面皇帝管他当人不当人都是个什么宗,而且曹贼甚是还有脸连着三祖?

  

那就难免刘备想起来养子刘封,与阿斗的大名刘禅。

  

封禅,是不是很大胆?!

  

结果这宋真宗是个什么玩意儿?

  

刘备很绝望:

  

“这后世人更多了,怎么反而武德沦丧至此,君臣厚颜苟全,毫无中国天子之自觉?”

  

张飞倒是比较看得开:

  

“俺记得此前光幕也说过,后世都想远迈汉唐呢,由此可见这君臣再厚颜,那也骗不过百姓啊。”

  

“百姓还是知晓咱汉朝的好的。”

  

别说刘备张飞,厅内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涨了见识。

  

“这宋臣怎么开口便是迁都逃跑?”张松很不解。

  

“这宰相是如何能同意如此之盟约?”刘巴觉得太过离谱。

  

“这赵恒不仅污泰山,还污真宗之庙号!这大宋,臣不臣,君不君,国也不国!”法正冷言冷语。

  

赵云素来少说话,此时仅有一个疑问:

  

“这真宗朝廷内,竟无一铁血武将?”

  

庞统笑嘻嘻道:“定是有的,只不过不能发声吧?”说着还看了孔明一眼。

  

孔明缓缓点头:

  

前朝之鉴,定为后朝警醒,如高祖息秦暴政,如光武体恤民力。

  

这唐武德强盛,那安禄山为唐皇义子,说不得就是手握重兵引乱祸。

  

如此方能解释如张议潮此等义士还受如此猜忌待遇。

  

只不过这些倒是没有必要说出口了。

  

孔明沉沉一叹。

  

真宗之后要说最有资格封禅泰山的应该非朱元璋莫属。

  

不过有鉴于真宗这个先例,并且往往封禅之后还要大赏文武百官,朱八八过日子向来精打细算,你百官还想从他这儿抠钱?做梦!

  

而且咱老朱乞丐出身一个破碗得天下,这功绩不比去泰山旅游硬多了?

  

所以对于上奏建议封禅的奏折,朱八八已读不回。

  

后来永乐大帝judy也被建议封禅,judy的就回应了一下:

  

如今天下水灾旱灾瘟疫还没断绝,算甚么盛世?

  

而且我的偶像李世民都没有封禅,我封什么?

  

不过李世民其实是考虑过封禅的,贞观年间群臣提过六次。

  

前两次在贞观五年,当时突厥被平,百废待兴,二凤自己怕劳民伤财拒绝了。

  

第三次时候贞观六年,本来准备去了,被魏征阻止了。

  

二凤对魏征自夸:你晓得李世民不?

  

他功高、德厚、四夷服、年谷丰、祥瑞至,怎么不能封禅?

  

魏征号称二凤的梳妆镜,奏对很有条理,认为封禅产生的一切费用都会转嫁到百姓身上,劳民伤财。恰巧那年黄河又有水灾,于是就算了。

  

第四次在贞观十一年,这时候魏征也服了,还主动帮忙张罗,但最终礼仪有问题就算了。

  

第五次在贞观十四年,礼仪解决了,天象变化了,星象解释社稷有乱,只能再次放弃,顺便灭高昌国出气。

  

最后一次是贞观二十一年,下诏明年一定封禅!结果八月就再次下诏:土功屡兴,加以河北水灾,停明年封禅。

  

也是因此,后来李治表示:父皇勿慌,我替伱封啦!

  

不过其实回看,二凤自己其实未必有多在意,毕竟他自己都拿始皇帝和汉文帝做对比长篇大论过。

  

魏征总结的言简意赅:帝王在德,不在封禅。称得上李世民最好的注解。

  

欢乐时光又要结束了,那么咱们下一期便聊聊世家的那些事儿:

  

《你们对百姓不体面,百姓便让你们体面》

  

三国也差不多了,下个视频过渡一下就要给李世民拉血压了。

  

(本章完)

  

最新网址:ixsw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