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三百二十三章等朱棣回归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姐夫,我们能不能去军中效力?”

  

队伍行进中。

  

徐增寿、徐膺绪骑马跑到朱棣身边,舔着脸,眼巴巴看着朱棣。

  

陛下竟准许姐夫组建两万规模军队!

  

要知道,这可是姐夫的私兵!

  

朱棣微微皱眉,“你们怎么知道的?”

  

当时就他、父皇、大哥三人。

  

“姐夫,我们偷听到的,不光我们,还有其他人肯定也偷听到了。”徐增寿讪笑。

  

他十分肯定。

  

李善长也偷听到了。

  

因为他注意到,当时李善长脸色,短时间变了又变。

  

朱棣也没纠结此事。

  

这种事瞒不住。

  

很多人都会盯着他在福建的一举一动。

  

两万人的军队,根本不可能瞒得住。

  

父皇,恐怕也没想过瞒着吧?

  

想通后,收敛思绪,瞥了眼两个小混蛋,“到福建后,你们就去村子里,跟着搞乡土村社建设,什么时候乡土村社建成了,我什么时候,让你们领兵,如果和百姓打交道,都干不好,那就老老实实回家,混吃等死吧!”

  

这次离开,泰山让他把这两小子带上。

  

泰山也是没办法。

  

这两混账不是读书的料。

  

待在金陵城,每天想着法往外跑。

  

和一群同龄人混在一起,去城外做些赛马之类的意气之争。

  

而年龄又小,现在送到军队中,也不合规矩。

  

既然没有在书本上学知识的毅力和耐心,索性就去实践中学习。

  

反正,他们需要的是能力,有能力,就不愁前程。

  

对泰山的想法。

  

他倒是比较认同。

  

这两混蛋小子,脸皮厚,能说会道,和周浪一个德行。

  

这种人一般比较好动,很难坐下来钻研学问,适合在实践中学习。

  

带兵机会,他也会给。

  

但绝不是现在。

  

先让他们去农村,搞乡土村社,切身感受百姓疾苦。

  

对他们往后人生,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徐膺绪、徐增寿傻眼了。

  

旁边,徐辉祖笑笑,没好气道:“我当初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别一天到晚,总想着一步登天!”

  

姐夫是为这两小混蛋好!

  

以前,父亲让他回凤阳老家种地,他也不乐意。

  

父亲也没坚持。

  

后来去土桥村。

  

起初,完全就是因姐夫和阿姐在土桥村,去的次数多了,慢慢喜欢上土桥村。

  

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

  

徐膺绪、徐增寿相互对视,无奈点头。

  

朱棣瞥了眼二人,也不搭理,放慢马速。

  

等徐妙云娘三的马车跟上来后,翻身下马,钻入马车。

  

两小家伙躺在厚厚的被子上,睡的正香,徐妙云拿着一本书,独自看着。

  

听到动静,扭头,莞尔笑着低语,“这么快就想两个小家伙了?”

  

“想谁,你不知道?”

  

徐妙云闻声,俏脸瞬间变红,扭头,假装给两个小家伙盖小被子,“幸亏雍鸣、祈婳现在听不懂,不然会很伤心。”

  

朱棣含笑环臂,靠着车厢,转移话题:“知道父皇和我说了什么吗?”

  

徐妙云好奇转头…

  

“老头子说,准许我组建两万私兵…”

  

徐妙云惊的微微张嘴。

  

两万私兵!

  

相当于三个藩王亲卫了!

  

“还给我下了命令,大哥北征灭元时,必须带一万精锐回来。”

  

天才一住言情小说s23us

  

朱棣话落,徐妙云感慨道:“父皇真的在为我们以后做安排…”

  

她有种感觉。

  

父皇似乎对大哥包容四郎,和四郎能磨合好的期许,越来越低了。

  

是什么让父皇,突然发生这种转变?

  

当然,无论是什么原因让父皇发生转变,对他们而言,都是件好事。

  

至于下死命令,让四郎带一万兵马回来,帮助大哥灭北元。

  

这道命令中,父皇的一些考量,没必要深究。

  

父皇的位置,这些考量,都是应该的。

  

洪武门。

  

马车缓缓驶入。

  

马秀英微微皱眉,看向朱元璋,“为什么突然给老四这么大权限?”

  

朱元璋缓缓睁开眼,“还记不记得,咱和你说过,咱看到老四头上长犄角…”

  

他这个儿子,身上具备,成为一条真龙的潜质。

  

也有能力,开拓、开创一个江山。

  

如此,还愿屈居标儿之下?

  

这回就当是一次考验。

  

如果老四再回来,表现出不愿臣服标儿的苗头。

  

他就不再谋划什么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对标儿磨刀结束,他和秀英走之前,就彻底放老四离开。

  

让老四带一万精锐回来,就是想看看老四练兵、带兵的能力。

  

决定对老四的支持力度。

  

老四是他喜爱的儿子,把儿子送出大明境外闯荡,不支持,不配为人父。

  

但支持力度也必须掌握好。

  

不能让老四建立的势力,压过大明。

  

最好是老四弱于大明。

  

标儿这一脉,和老四这一脉,相互依靠。

  

标儿这一脉,掌握丰富资源。

  

老四这一脉,依靠大明的棉布、瓷器等资源,获取商贸利益。

  

他倒不是担心老四。

  

是担心,老四发展太好,朝中有人眼红,等他和秀英不在了,借口老四当初创业,受了大明恩惠,要求老四割地之类。

  

这类事,有没有可能发生?

  

所以,如果老四的军队很精锐,不需要他支持,他就不会支持。

  

这次让老四带兵回来帮标儿北征灭元。

  

也等于是还账。

  

“当然,这只是咱的设想,未来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朱元璋无奈笑笑,他对老四的期许,都变多少次了?

  

马秀英默默松了口气。

  

胡府。

  

“什么!”

  

胡惟庸浑身绷紧,瞪大眼,看着李善长。

  

李善长点点头:“朱皇帝亲口许诺,朱四郎占据东番后,准其建立一支,上限两万人精锐!”

  

朱四郎统帅两万精锐。

  

足可以扫平四海之地,任何一个蛮夷小国了!

  

海盗陈祖义,都能称霸海面。

  

朱四郎若是去了。

  

且拥兵两万,极有可能成为大明四海之王!

  

“朱皇帝还说了,等太子北征灭元时,要朱四郎带一万精锐回来助战。”

  

胡惟庸惊呆了。

  

朱皇帝就不怕,太子和朱四郎反目成仇,朱四郎势大,夺了太子的皇位?

  

朱四郎再回金陵,就会带一万私兵,耀武扬威,锦衣回归?

  

一个个问题,接连不断冒出。

  

他却一个答案也没有。

  

许久后。

  

胡惟庸回神,咬牙道:“我就不信,他们老朱家能避免祸起萧墙!”

  

朱四郎发展的好,朝中百官不眼红?太子系不眼红?

  

大明境内的地方豪强不眼红?

  

他太了解人的贪欲了!

  

这些人,都会为了利益,推动太子对朱四郎动手!

  

胡惟庸越想心情越好,笑道:“恩师,这大海和陆地也不同,朱四郎在陆地善战,到了海里可未必了…”

  

大海盗陈祖义,那是一个祖辈,就背离中原,去南洋蛮夷小国谋生之人。

  

朱四郎或许还晕船呢!

  

海里的战争,如果真这么容易。

  

大明又岂会,被动禁海,设立海防。

  

不止大明。

  

从元朝开始,就在沿海设立海防。

  

说白了,就是水上力量薄弱。

  

元朝攻打倭国和占城过程中,继承南宋的水军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

  

自此之后,元朝就终止对水军投入,一百年,等朱皇帝取代元朝,建立大明后。

  

接受最强大的一支水军,还是朱四郎、徐达这对翁婿,辽东大捷,归顺的这支水军。

  

造船技术、善水战的将士,一百年的荒废。

  

朱皇帝厉害,也变不出来。

  

至于朱皇帝和陈友谅的潘阳湖水战,这种江河湖泊上的战斗,实践证明,在海上不适用!

  

大明一国之力,尚且做不到的事情,朱四郎就能做成?

  

“或许,朱四郎还会陨落在大海上!”

  

就在胡惟庸、李善长议论之际。

  

朱元璋对朱棣的交代,也被很多去送行之人,传开。

  

并且,在有心人刻意推动下。

  

迅速在金陵城蔓延。

  

“燕王走了!”

  

“啊!俺一直在洪武大道盯着,怎么没发现!”

  

“定是天一亮,甚至宵禁刚结束,燕王就出城了,听说陛下准许燕王组建两万精锐!”

  

“太子爷要北征灭元?”

  

“这个不重要,到时候,燕王将带一万精锐回来,到底真的假的?”

  

朱标将在未来北征灭元的消息。

  

也在不经意间,‘巧妙’在民间流传开来。

  

左相官房。

  

宋濂焦急道:“伯温,我知燕王对你有救命之恩,但陛下如此纵容燕王,你身为左相必须劝谏!”

  

“两万精锐!”

  

“燕王带一千精锐,就能纵横草原,给他两万精锐,他极有可能,从福建出发,打下半个中原!”

  

刘伯温哭笑不得看着宋濂。

  

这位大儒,倒是真敢说。

  

也足可以看出,燕王的优秀,的确给很多人十分大压力。

  

“景廉兄,陛下这样安排,肯定有深意。”

  

刘伯温打断宋濂,压声道:“若我没猜错,陛下是想把东番封给燕王,让燕王成为大明四海藩屏,镇压四海盗贼,将来时机合适,会放开海禁…”

  

更深的内容,关乎陛下的磨刀计划,就不能透露给宋濂了。

  

所有人都没注意到。

  

就在有关燕王的议论中。

  

还出现了太子北征的消息。

  

此事,即便在朝廷中枢,也只有少数人知晓。

  

不出意外,是陛下趁所有人都关注燕王,把消息,混于其中,捅出去的。

  

其实,就是趁机向外界吹风。

  

免得将来突然宣布,民间震动,朝中百官也闹腾。

  

眼下,所有人关注重点都是燕王。

  

且燕王眼下势头太盛。

  

百官听闻太子不久将来,将挂帅北征灭元,内心也是期盼的。

  

若是换个环境。

  

没有燕王,百官若是听闻太子挂帅北征,恐怕早去御书房跪着请愿了。

  

大部分文官,都希望,陛下之后的大明皇帝,都不要操刀了。

  

操刀皇帝太强势!

  

宋濂从震惊中回神,抚须点头:“这么安排好,这么安排好!燕王这等太过优秀的皇子,就应该安排去大明之外!”

  

朱四郎,就算是封藩。

  

都无法让人放心!

  

打发去东番,远离大明,恰恰好!

  

刘伯温瞥了眼宋濂,提醒:“景廉兄,现在说好,将来若燕王发展的好,你们这些太子的支持者可不要眼红…”

  

他得提前给宋濂打个铺垫。

  

今天送行,有种强烈预感。

  

燕王这一走,就是龙归大海。

  

燕王在外,发展不好倒也罢,就怕太好,被人眼红。

  

别人眼红没什么。

  

就怕太子系眼红,撺掇太子,或者背着太子做什么蠢事。

  

别说燕王对他有救命之恩。

  

身为左相,就是为大明。

  

他都希望,这种事永远不要发生。

  

宋濂是太子老师。

  

且在读书人中威望很高。

  

若是将来,宋濂能劝说太子系众人,或许可以把风险降低很多。

  

宋濂狐疑看着刘伯温,“可能吗?咱们大明,天朝上国,富有四海,至于眼红燕王在外闯出的一点基业?”

  

“伯温放心,若真有人,如此不要脸,我第一个站住来反对!”

  

或许,燕王真有这种本事吧。

  

即便有。

  

那也是人家燕王自己拼搏来的。

  

若是有人眼红,他就算是太子的老师、支持者。

  

也会第一个站出来,指着眼红的同僚,大骂!

  

刘伯温看了眼宋濂,无奈摇头…

  

这位大儒,谦谦君子,又岂会明白,俗人的贪欲和无耻!

  

十数日后。

  

北平。

  

秦王府。

  

书房。

  

朱樉呆滞看着前后脚,接连收到的两份信报。

  

嗒嗒嗒…

  

急促脚步声传入。

  

朱樉回神。

  

循声看去…

  

姚广孝身影出现在书房外,一只脚踏入书房,便迫不及待问:“殿下,可是朱四郎动身南下的消息?”

  

朱樉点点头,又摇头,“不止,除了老四去福建的消息,紧随其后,还有一份信报…”

  

老四去福建,并且还肩负剿灭福建倭寇之事。

  

之前就传来了。

  

这次只是更加详细。

  

比如,老四的五百亲兵也跟着南下等等…

  

这些都不算什么。

  

最后一份信报,才最令人震惊。

  

父皇竟然把东番许诺给老四。

  

并且准许组建两万私兵!

  

不久将来,大哥还要亲自挂帅北征灭元。

  

彼时,老四还必须带一万精锐回来助战!

  

姚广孝听闻后,也惊呆了。

  

朱樉对此一点儿都不奇怪,抬头,“姚先生,我父皇到底想干什么?对老四的喜爱,已经不设防了?”

  

说实话,他都有些嫉妒羡慕。

  

老四的能力,统兵两万!

  

若真有反意。

  

大明沿海省份,就是老四囊中之物!

  

姚广孝拧眉摇头,也看不清了。

  

琢磨片刻,又自信笑道:“殿下,不管陛下什么想法,但太子挂帅北征,至关重要!”

  

朱四郎领一万精锐回来助战。

  

太子爷、太子系、朝臣是什么反应,都能在这次北征灭元之战中反映出来!

  

其实,皇帝怎么想根本不重要,无论皇帝做什么安排,肯定都是想朱家和和睦睦。

  

可其他人,会让皇帝如愿吗?

  

“而且,北征灭元,对殿下而言,也是一个机会,殿下从现在开始,就要准备了!”

  

“辽东送回朱四郎的兵法操典后,殿下就想办法搞一本,在亲卫中推行训练!”

  

朱棣并不知。

  

他走了。

  

但关于他的议论并未平息。

  

相反很多人已经开始议论他到福建后如何如何,将来领兵回来,又如何如何?

  

数月后。

  

一行人,终于进入福建境内。

  

此刻,已是夏末秋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