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三百一十八章朱元璋四海之地,任你征讨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他当然不希望老四离开。

  

但身为父亲,也要为老四安排另一条路。

  

免得将来,混账老四,连个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这两年,他也明白了。

  

洪武九年,老四想要一个选择机会,他没给。

  

高炽、玉英出生,老四对两个小家伙上族谱,以及封爵十分抵触,也是想给两个小家伙争一个选择机会。

  

洪武九年的错,他已经犯了。

  

这回就当是弥补老四吧。

  

‘老头子这是怎么了?煽情又肉麻?’

  

朱元璋出神想事,朱棣暗暗观察,默默腹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瞬间冒起浑身鸡皮疙瘩。

  

小动作被朱元璋注意到。

  

朱元璋收敛思绪,没好气瞪眼,“你那是什么鬼表情!”

  

混账东西的眼神,太伤人了!

  

他就不配当个好父亲吗?

  

朱棣忙收敛表情,讪笑,这不是不适应嘛!

  

朱元璋见朱棣讪笑,哭笑不得瞪视之余,又很欣慰。

  

无论这混账骨子里多么冷漠。

  

至少,目前为止,对家人、对朋友没那种冷漠。

  

他也不希望,老四走到那一步。

  

真到了那一步,整个大明,恐怕除了他,没人能压住老四了。

  

收敛思绪,随即说道:“让你去建安县,是有原因的…”

  

蒋进忠是老四死忠。

  

上次去贡院看土桥村孩子们时。

  

蒋进忠提及,要在老家效仿老四搞乡土村社。

  

蒋家是当地大族,蒋进忠协助老四,更容易上手一些。

  

同时。

  

越往南,宗族力量越是强大。

  

土桥村是个安置村。

  

没有强大的宗族关系。

  

可其他大部分村庄,大多有根深蒂固的宗族。

  

乡土村社如何在宗族力量强大之地,排除宗族力量,进行推行,是个十分考验人的难题。

  

让老四去闯一闯,总结经验最合适。

  

别人,没这能耐。

  

“这次除了让你带上亲兵随行,你们出发后,爹也会传令辽东水军,分出五艘水军战船南下福建,归属你…”

  

朱棣眉头微挑,暗暗惊讶。

  

一时间,都搞不懂,老头子到底想干什么。

  

“你肯定好奇,给你五艘水军战船做什么?福建地区禁海后倭寇横行,你除了搞乡土村社外,就是依托建安县,试着剿灭倭寇海盗…”

  

倭寇之患,一直让人十分头疼。

  

打天下时,他直接统帅的兵马,在立国后,除了组建京营禁军外。

  

大部分都直接转化为备倭兵。

  

倭寇的来源,他也清楚。

  

倭国屁大点地方,据说,现在已经打成一锅粥了,拥有相当于大明一个县的地盘,就自封诸侯。

  

彼此间,打的不可开交。

  

频繁的战争,造成倭国十分贫穷,很多什么武士浪人,在倭岛活不下去,纷纷出海做了海盗。

  

战乱也让倭岛至今没个真正能做主的人。

  

洪武三年,大明和‘国王怀良’建立藩属关系。

  

可这个国王怀良也根本管不住倭国大大小小诸侯,更是没几年,就被人推翻了。

  

打吧。

  

倭国算什么东西,根本不是大明主要对手。

  

尚未打残北元的情况下,把百姓从牙缝挤出来的田税,及兵力用于对付一个小小岛国,实在得不偿失。

  

北元游牧民族虽然败退。

  

但成吉思汗给其后人留下的底蕴太深厚了。

  

看看大明陆地四周,团团被成吉思汗的后人包围着。

  

没把成吉思汗父子爷孙,留给元朝后裔的底蕴打残,打没,他不可能耗费精力,对倭国、高丽这种小国浪费宝贵国力。

  

‘老头子有远见啊!’

  

朱棣暗暗惊讶。

  

确实,大明的主要威胁,一直都不是什么倭国、高丽这些小国。

  

而是游牧民族、游牧文化!

  

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给你五艘水军战船,建安县你也可以任由施为,朝廷海禁,也不适用你管辖的建安县…”

  

海禁,只是他想把海盗困死逼走的法子罢了。

  

怎么说呢。

  

有点效果。

  

但效果也并不好。

  

老四去建安当县令,正好把建安当做一个试点,放开所有限制,让老四去折腾。

  

或许,还真能为朝廷,找到另一条,解决倭寇海盗的办法。

  

“东番,你知道吧?”

  

朱棣忙点头。

  

当然知道了。

  

宝岛啊!

  

老头子提此地干什么?

  

朱元璋深深看了眼朱棣,“去了建安后,建设乡土村社,试着解决海盗问题,据朝廷的信报,东番是各路海盗的大本营,你若能拿下东番,将来东番之地,父皇就封给你…”

  

朱棣听的嘴巴张大。

  

“总之,就看你自己的能耐,只要你有能耐,东番、琉球、倭国,总之,没有和朝廷建立邦交的四海小国,今后,你都可以随意征讨!”

  

他想要老四留下来,成为大明靠山柱石。

  

可如果实在事不可为。

  

那就把老四这条老朱家,最优秀的龙子,放到大海里去。

  

陆地上的威胁,标儿这一脉自己解决。

  

来自海上的威胁,让老四去解决吧!

  

为何不把老四安排在陆上。

  

他不敢!

  

他家这个混球老四,太优秀了。

  

他无法判断,把老四安排在陆地上,将来会打出一个多么大的国家。

  

他信老四不会杀回中原。

  

但无法保证,老四的后人,不会杀回中原。

  

洪武九年,老四想当个没实封疆土的藩王。

  

秀英后来责怪他,不冷静,没有好好想想,就断然处置老四。

  

原本,老朱家可以通过没有实封的老四和其他实封孩子,进行对比,选一条最适合老朱家孩子的路。

  

以前错了的,已经错了。

  

他已经吸取教训。

  

现在,他为老朱家,做又一次选择。

  

把最优秀的儿子,放出去。

  

若标儿能容得下老四最好,老四就是大明的柱石靠山。

  

若容不下,就让这个最优秀的儿子,自己出去闯一闯。

  

别的孩子,或许没这个能力。

  

但最像他的老四,有!

  

朱棣已经听麻了!

  

这还是老头子?

  

‘哼!’

  

朱元璋享受着朱棣惊讶注视,心中浮现小小自豪,暗暗微哼,摆手笑骂:“咱要说的都说完了,你敢不敢领这个任务?”

  

思绪被打断。

  

朱棣回神,吧咂嘴,笑道:“儿臣敢!”

  

儿臣敢!

  

声音在御书房回荡。

  

宫女、太监诧异抬头,惊讶看着朱棣…

  

朱元璋微微愣怔,朱棣笑容映入眼中,强烈自信扑面而来…

  

他仿佛看到这个混球脑袋上,长出了峥嵘犄角!

  

瞳孔微微一缩,随即笑骂摆手:“那就去准备吧。”

  

朱棣请安后,转身离开。

  

朱元璋盯着朱棣离开背影,直到朱棣从视线内,消失许久后,才缓缓收回视线。

  

看向伺候在两旁的宫女太监。

  

宫女、太监脸上的惊讶尚未消退。

  

“都说说,刚才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皇爷,婢子感到殿下十分强烈的自信。”

  

“压迫,刚才一瞬间,婢子…婢子…感觉,就像见到了皇爷。”

  

“婢子感到一种豪迈…”

  

宫女、太监一一站出来,汇禀适才感受。

  

朱元璋默默点头。

  

不是他一个人感觉到。

  

是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

  

‘雄英若能学到老四一半,大明三代而治,不是问题!’

  

东宫。

  

朱标早朝结束,回到东宫,就直奔太子妃寝宫。

  

常氏已经十分显怀,距离临产,也只剩三个月。

  

见朱标早朝结束,没去书房处理公务,反而来她这里,不由错愕,“太子爷…”

  

朱标笑着扶住常氏,“老四的去处,父皇决定了。”

  

常氏不由紧张看着朱标。

  

四弟的去处,决定雄英的去处。

  

“四弟要去建宁府建安县担任县令…”朱标说着,看了眼常氏,提议,“你要实在觉太远,我们和父皇说一说,让雄英先在咱们身边待几年,等老四建安县令期满回来后,再…”

  

常氏原本满脸不舍。

  

听闻朱标的话,错愕转头。

  

“太子爷,你是不是还是因为四弟那种霸道作风…”

  

朱标苦笑,什么都瞒不住发妻,点点头,“雄英和四弟不同,雄英将来要继承皇位,想成为一个好皇帝,就要广开言路,听取各种各样声音,从中择优选择…”

  

像老四那样,霸道恫吓,使人不敢说话。

  

他怕雄英将来,养成刚愎自用的性格。

  

常氏反问:“太子爷,为何不亲自找四弟说?”

  

“现在外面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我若是为了雄英之事,大张旗鼓找老四谈,一些人会备受鼓舞,而且,我担心老四多想…”

  

常氏见朱标顾虑颇多,不由默默叹了口气。

  

丈夫做什么事,都想的太多。

  

其实有些事情,根本没那么多顾虑。

  

常氏笑着说:“我来和四弟、妙云说怎么样?”

  

关于雄英,她不能完全交由太子爷做主了!

  

她可不想将来,雄英也像太子爷。

  

朱标略作沉吟,笑着点头:“那好吧。”

  

胡府。

  

“什么!”

  

胡惟庸脸漆黑,右脸狰狞扭曲。

  

刘伯温接替了他的位置。

  

这和朱四郎有什么不同!

  

洪武八年,他想置刘伯温于死地。

  

现在,刘伯温取代了他的位置!

  

简直就是狠狠抽了他一记耳光!

  

李善长担心胡惟庸再次犯病,忙安抚:“事情已成定局,朱皇帝即便不选刘伯温、朱四郎,也不会选我,你现在主要任务,是养好身体,刘伯温都那么大年纪,活不长!”

  

宰相人选,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担任。

  

宰相是皇帝和百官的枢纽。

  

胡惟庸紧紧握拳。

  

他并不乐观。

  

刘伯温年纪大,活不长久。

  

可朱四郎会活很长。

  

几年之后,朱四郎也成长起来了。

  

“恩师,朱皇帝为何派朱四郎去福建建安?”

  

福建本来就不是什么富裕之地。

  

建安更是一个穷困小地方。

  

十分不起眼。

  

朱皇帝为何送朱四郎,去这么一个地方?

  

太令人费解。

  

李善长拧眉…

  

“非大明邦国,四海之地,父皇许诺你任意征讨?”

  

阁楼。

  

徐妙云美眸瞪大,惊呼。

  

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

  

朱棣含笑点头,“说实话,我比你都震惊…”

  

老头子和他从历史了解的,完全不同!

  

朱棣没有意识到,这一切,都是由于他。

  

徐妙云回神,伸手环住朱棣腰,抬头,“我不要什么尊荣,无论如何,你都要平平安安,好嘛?”

  

什么尊荣,她不稀罕。

  

她只想四郎做任何事情,都要平平安安。

  

或许外人听了这话,会笑话她没出息吧。

  

管他呢。

  

只要四郎平平安安,别人爱怎么笑话,怎么笑话。

  

只要他们离开大明,有一处安身之处,四郎不受那些无妄委屈就行。

  

朱棣抬手,含笑刮了刮徐妙云琼鼻,“我可舍不得丢下你和两小家伙,我还想让你给我生一窝小家伙…”

  

徐妙云俏脸瞬间通红,张嘴‘凶巴巴’作咬人状。

  

一窝?

  

她都成什么了!

  

“姑爷、小姐,东宫派人来传话,太子妃启程,马上就要来咱们府。”

  

侍女报讯声,打断朱棣、徐妙云。

  

夫妻二人惊讶对视。

  

徐妙云猜测道:“应该是谈教导雄英之事。”

  

片刻后。

  

常氏抵达。

  

朱棣、徐妙云带着家里众人,在府门外迎接。

  

常氏入徐府后。

  

其他人就离开。

  

小院内。

  

“叫阿哥…”

  

常氏看不远处,朱雄英爬在婴儿床边逗弄小祈婳、小雍鸣,不由笑笑。

  

收回视线,转头,含笑看着朱棣、徐妙云,伸手握住徐妙云的手,轻轻拍拍:“你们肯定猜到,大嫂来找你们的缘由。”

  

“太子爷担心雄英学了四弟的霸道作风…”

  

常氏说着,看向朱棣,“四弟,你不要管外面怎么说,也不要管太子爷怎么想,大嫂今天来,就是想对你说,就按你的想法教导雄英…”

  

朱棣、徐妙云不由诧异。

  

常氏笑笑。

  

她来,可不是替太子爷做说客。

  

或许是将门女子缘故吧。

  

她并不觉四弟的霸道有什么不好。

  

那些心虚不敢说话的人,能提什么有建树的言论?

  

不过是夹杂私欲的龌龊之言罢了。

  

当天。

  

常氏知道傍晚才离开徐府。

  

朱标不知,常氏非但没劝说朱棣、徐妙云,不要教朱雄英霸道作风,反而表示了支持。

  

朱标不知。

  

可锦衣卫却知道了。

  

傍晚。

  

常氏从徐府走后不久。

  

蒋瓛匆匆入宫,边走边嘀咕:“太子妃可真敢,竟然背着太子爷,如此行事!必须告诉皇爷!”

  

最后,月初,大家都有保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