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皇兄何故造反?

第四百八十四章:举朝欢腾

皇兄何故造反? 月麒麟 4145 2024-07-16 21:22

  

天色刚蒙蒙亮,城门缓缓被推开,远处一路烟尘腾起,数个背负信袋,帽插红翎的骑士狂奔而来。

  

隔着远远的,守城的官军便急忙搬开城门前的路障,几个骑士呼啸而过,从正阳门直冲入京,片刻不曾停留…

  

文华殿中,正在举行早朝。

  

随着许彬等人被斩首示众,朝廷总算是平静了一段时间,不仅如此,而且传来了不少的好消息。

  

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工部修了近八个月的大渠,终于是顺利完工了。

  

奔波了大半年的时间,几乎是事必躬亲,让陈循这个清流出身的文臣,着实是瘦了一大圈,原本合身的官袍穿在身上,都有些宽大。

  

不过,在这文华殿中,陈老大人手捧着笏板,整个人却格外的意气风发。

  

“陛下,此次广济渠工程,动用京军五万,历时数月,建成大渠长六百余里,中有水闸七座,沟通黄河,沁水。”

  

“此渠一成,可解沙湾多年决口,除此之外,更可保障明岁的漕粮转运。”

  

“臣幸不辱命,特来向陛下复旨,呈上详细奏报。”

  

说罢,陈循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本,递了上去。

  

内侍下了御阶,将奏本递到御前,朱祁钰翻开瞧了瞧,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将奏本搁下,随后道。

  

“陈尚书此行辛苦了,广济渠乃利国利民之事,短短数月,便能建成六百里长渠,实赖陈尚书及随行官员,官军,民夫竭力配合。”

  

“成敬,传旨,凡参与修渠官军,俱赏银五两,布一匹,准休沐七日。”

  

“陈尚书也辛苦了,朕也准你七日休沐,之后再回头吏部,将其他参与的官员依功劳大小,递个奏本上来给朕。”

  

成敬点了点头,俯身领旨,陈循也下跪谢恩,朝廷上下都充满了和乐的气氛。

  

虽然说,刚开始天子要修渠的时候,朝廷上下有不少人反对,但是渠修成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明年的漕运粮食,可以有保障了,如此一来,大家的俸禄也就能安安稳稳的领到手了,自然高兴。

  

对于参与修渠的一干人等来说,普通的官军领了实打实的赏赐,出力的官员天子也说了要叙功。

  

虽然说作为领头人,忙了大半年的陈循,看似什么都没得着,之得了七日休沐。

  

但是对于他老人家来说,到了这种层次,什么赏赐都是身外之物。

  

这座大渠存在的本身,就是对他最好的奖赏。

  

要知道,陈循毕竟是清流出身,一直在翰林院流转,很少接触什么实务,所以他能跻身位列七卿的工部尚书,朝廷上下一直有所非议。

  

但是,广济渠一成,这些议论的声音,通通都会消失,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政治资源。

  

所有人都皆大欢喜,唯有户部的沈尚书,暗暗的心疼国库的银子,盘算着下了朝,要不要去磨一磨天子,从内承运库诓出点银子来。

  

唔,至少官军的赏赐,得让天子出一半,对,至少一半!

  

沈尚书一边打着小九九,一边跟着其他大臣一块喊万岁,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

  

这也是得益于互市重开,就在月前,皇店和五大部落派来的使节,完成了第一次的交易。

  

虽然说首次互市,双方都相对克制谨慎,交易的物品种类都不算特别多。

  

但是户部总算是开始有了额外的收益,让一直只出不进的沈尚书稍感安慰。

  

于是,在一片圣明万岁的恭维当中,殿外忽急匆匆的进了来了一个内侍,在掌印太监成敬的耳边说了两句。

  

接着,成敬回到御阶上,低声向天子禀报后,众臣便见到,天子原本轻松的神色,顿时变得肃然起来。

  

“宣!”

  

随着纶音降下,殿外进来两个风尘仆仆的急递军士,背负着牛皮制成的信袋,来到殿中,拜倒在地,道。

  

“吾皇万岁万万岁,启奏陛下,于尚书在大同传来紧急军报,请陛下御览。”

  

这副装扮,身份本就不需赘言,那军士也不多废话,摘下背上的信袋,小心的拆开,从中拿出一份包裹完好的信封,双手举过头顶。

  

众目睽睽之下,有内侍下来接过军报,递到御前,朝臣们也隐约有几分骚动起来。

  

于谦,大同,紧急军报…

  

沙窝一役,瓦剌新败,鞑靼这边,互市又刚刚开始,所以边境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直送御前的军报,而且还是于谦亲自传来的。

  

能够有这样的份量,如果不是边境又重起大战,那就只能是…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定格在了天子的手中。

  

下一刻,他们便瞧见,天子脸上绽出一丝笑容,颇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

  

接着,天子随手将军报递给一旁的成敬,淡淡的道:“宣。”

  

成敬躬身接过,随即便将军报展开,在众人期待的目光当中,高声读道。

  

“臣少保兵部尚书总督两边军务大臣于谦谨奏,臣奉圣命彻查靖远伯王骥,左副都御史罗通倒卖军器一案至大同,于八月十三日获使团急报。”

  

“朱鉴等人幸不辱命,已和敌酋也先完成和谈,太上皇将于七日之后起行,九月初一至大同府,为防虏诈,臣已命大同,宣府各处收束官军,严阵以待。”

  

“为迎上皇故,臣请命暂驻大同,并请礼部尽快俱仪,另遣得力大臣前来迎复,以全社稷之礼。”

  

军报读完,殿中顿时“嗡”的一声。

  

不少的大臣顿时涕泪横流,口中不住的喃喃着“祖宗保佑”“社稷之福”。

  

同时,亦有不少大臣站了出来,道。

  

“恭贺陛下,太上皇复归之日可期,天家终得圆满,此乃社稷之幸,万民之幸也。”

  

一时之间,满朝皆是恭贺的声音。

  

说到底,太上皇北狩虏营,始终是压在所有人心中的一块大石。

  

纵然土木一役,太上皇有大过,但是身为人君,却被虏所挟,这种耻辱,深深的印刻在每一个朝臣的心中。

  

直到这一刻,迎复的消息真正确定下来,所有人才如释重负。

  

还是最初的那句话,无论紫荆关大胜的多么漂亮,沙窝大捷有多么激动人心。

  

但是太上皇还在迤北一日,这场仗,就不能说是赢了。

  

唯有太上皇真正回到京师,大明才能彻底的给这场大战,画上一个真正的句号。

  

或许是因为这股气氛压抑的时间太久,朝堂上足足欢呼了近半刻钟,才慢慢的停了下来。

  

朱祁钰望着手里使团发来的详细和谈文书,在群臣欢呼之时,也差不多将谈判的整个过程看了一遍。

  

只看完之后,心中颇为复杂。

  

和谈之事,终究不易,哪怕是在大明已然具有优势的情况下,还是如此一波三折。

  

当然,更让他心绪有些难平的是。

  

太上皇,他久违的哥哥,终于要回来了…

  

地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