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25章 南海十三郎

1980我的文艺时代 坐望敬亭 5855 2024-07-17 04:54

  

钟楼书店被人砸鸡蛋的小插曲让贾平娃的情绪有些低落,可林为民随口的一句话又让他豁然开朗。

  

连一旁因为这件事而感到心有余悸的小姑娘毓秀都放下了担忧,白天的签售会,她就坐在贾平娃旁边,写个书还要被人砸鸡蛋,差点给小姑娘留下了心理阴影。

  

前往沪上的火车是长途,林为民和几个作家在车厢里聊天,发行部的秦运祥和王红军躲在另一个车厢里。

  

毓秀问林为民,“林总编,为什么我感觉秦叔叔和王大哥那么怕你啊?”

  

“有吗?”

  

“有。每次只要你在,他们的情绪就会很紧绷,而且连话都不太敢说。”

  

毓秀年纪轻,但观察力却很敏锐。

  

旁边的几个人表情微妙,毓秀虽然写了一部,但不在作家圈子混,所以对于有些信息并不清楚。

  

大家对于秦运祥和王红军为什么这么害怕林为民,自然是清楚的。

  

国文社发行部发生了贪腐,包括副社长在内的三个工作人员都被送了进去,据传证据搜集的工作就是林为民干的。

  

所以,秦运祥和王红军能不怕吗?

  

这就是国文社的活阎王啊!

  

“呵呵,我是他们的领导,怕我一点也正常。”林为民说了一句,然后岔开话题说道:“小毓开学就念大学了吧?”

  

“嗯。”一说起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毓秀一脸憧憬。

  

她高考成绩还可以,考上了鹏城大学。

  

在后世,鹏城大学是个很神奇的学校,非985、非211,但学生就业却一个比一个好。

  

有人说是因为培养出了一个小马哥,但这种远非一个小马哥能解释,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特区政府对于本地人才的重视。

  

《花季雨季》出版的这半年里,毓秀见了很多世面,成熟的也很快,她说起了父母想让她留学的事。

  

毓秀家境优越,送她留学并非什么难事。

  

“不过我想用我自己的稿费留学。”毓秀说道。

  

大家闻言纷纷笑了起来,他们并非是嘲笑小姑娘在异想天开,而是欣慰于各自的收获。

  

他们的作品被收录到布老虎丛书,销量不俗,收入已经不能用可观来形容了,是这群作家在写书之前想都没想到的事。

  

贾平娃的《废都》如今码洋销售突破2000万,仅他个人所得的版税收入就多达200万元,这个收入也让他超越陆遥和程忠实,一跃成为陕西文坛首富。

  

除了贾平娃,上半年国文社推出的“陕军东征”和“陕西文坛五虎上将”的概念也广受追捧。

  

不提早已成名的陆遥和程忠实,就是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京扶的《八里情仇》月均销量也超过了15万册,总销量破百万指日可待畅销势头丝毫不逊于布老虎丛书。

  

而毓秀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也同样因为《花季雨季》的畅销收获了近百万元的版税收入。

  

而且现在《花季雨季》才出版不过半年时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都将源源不断的给毓秀带来不菲的收入。

  

她不光是可以用版税收入支撑留学费用,长大成人以后的生活也会因此受益。

  

大家在聊起版税的时候,脸上都是忍不住的笑容,梁晓声坐在边上也是如此。

  

他的笑容有一种憨气,让人很有好感。

  

他原来在燕影厂工作,88年调到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当艺委会副主任。

  

去了儿影厂没别的好处,就是能分套房子,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次他的《泯灭》入选布老虎丛书,梁晓声本来是没指望拿版税的,他想着能拿到千字150块的稿费就已经很好了,几万块的稿费就能帮助家里解决很大的问题。

  

可现实情况却让他大吃一惊,他的书在两个月时间就卖了40万册,根据合同约定,超过了15万册的销量,直接变成了版税结算。

  

虽然版税是三个月一结,他还没有拿到,但国文社在稿酬支付这方面向来守约。

  

梁晓声在家里跟妻子焦丹算了一下,哪怕只按照前两个月的销量来计算,他也能拿到至少25万稿费。

  

仅这一笔收入就超过了梁晓声工作这么多年的所有工资和稿费收入的总和,简直就是一夜暴富。

  

更别说这才只是刚刚开始的两个月而已。

  

夜深了,大家聊着聊着,有人进入了梦乡,其他人见状也止住了话题,各自睡去。

  

武汉、金陵、沪上…

  

西安签售结束之后,众人一路沿着长江南下,然后便是本次全国签售的最后两站地,羊城和鹏城。

  

到达羊城,这里又有别名花城,这也是《花城》杂志名字的由来。

  

得知林为民率队来羊城搞签售,《花城》总编温能特意给林为民安排了点活动。

  

别想歪,就是吃吃饭,看看演出。

  

因为温能是私人邀请,所以林为民没办法带下属和作家们一起赴约,他们在签售完的当天便去了鹏城。

  

反正就剩最后一站了,大家轻车熟路,林为民陪不陪都一样。

  

大家约好了在羊城汇合,林为民便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了温能的安排。

  

吃胡建人这种假传统当然是没有的,但食在羊城也是事实。

  

享受了一天三餐美食,晚上温能请林为民看粤剧。

  

粤剧源自南戏,以明清时期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在清咸丰、道光年间,本地班子在演出中以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地方言,逐渐形成粤剧。

  

建国后粤剧跟其他的地方剧种一样成立了专门的粤剧团和粤剧剧院,民间基础深厚。

  

但受限于语言的关系,粤剧流传多局限于两广、香江以及东南亚等粤语地区,反而在内地没什么市场和受众。

  

今天温能邀请林为民看的剧目是《再世红梅记》,由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创作,改编的是明朝周朝俊的《红梅记》。

  

“画栏风摆竹横斜,如此人间清月夜。

  

愁对萧萧庭院,叠叠层台。

  

黄昏月已上蟾宫,夜来难续桥头梦,飘泊一身,怎分派两重痴爱?

  

不如彩笔写新篇,也胜无聊怀旧燕,谁负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

  

边欣赏着台上优美的唱段,温能边给林为民做一些科普。

  

林为民听到“唐涤生”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转念一想,便想了起来。

  

这不是南海十三郎的徒弟吗?

  

见林为民对唐涤生感兴趣,温能又给他科普了起来,林为民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连戏都顾不上看了。

  

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镠,唐涤生是他的弟子,二人均是粤剧剧作家,这师徒二人所创作的《寒江钓雪》《心声泪影》《梨香院》《七十二铜城》《女儿香》《落霞孤鹜》《紫钗记》《帝女花》等作品均是粤剧当中广受欢迎的热门剧目。

  

相比弟子唐涤生,江誉镠的人生经历更加传奇,而他的生平事迹也在两广和香江等地广为流传。

  

林为民在后世看过谢君豪演的《南海十三郎》,讲的便是南海十三郎江誉镠的传奇一生。

  

江誉镠出身豪门,父亲江孔殷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他虽家世显赫,却是个情种。

  

年少时江誉鏐因为太过调皮捣蛋被学校退学,无奈之下父亲只好将他送到香江读书。在香港,他遇到了令他心动的莉莉。他对莉莉一见钟情,为了她甚至不惜放下香江的一切,与她一同远赴上海。

  

此后,他便销声匿迹了两年。两年后,他重新再出现,却是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家人想知道,他消失的这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可任凭谁问,他都缄口不提。

  

而这段经历便是日后他的成名作《寒江钓雪》的灵感来源。

  

回到香江后,江誉镠沉迷粤剧,但每每听到台上名角唱曲时,他都要摇头,台上的名角薛五哥被他搅得心神不宁,二人却也不打不相识,成为了至交好友。

  

此后,江誉镠凭借《寒江钓雪》一炮而红,成为香江粤剧界的金牌编剧。

  

名声大噪的江誉镠吸引了很多仰慕者,唐涤生便是其中之一。

  

两人的结缘源自于戏剧创作,江誉镠的创作风格与众不同,他在思考词曲时往往需要助手协助,找了很多写手都跟不上他的想法和速度。

  

偏偏唐涤生就能做到,唐涤生因此被江誉镠收作弟子。

  

江誉镠是个戏剧天才,唐涤生也不遑多让,师生相得仅一段时间,江誉镠不想让唐涤生一直活在自己的阴影之下,埋没了才华,对他恶语相向将他撵走。

  

离开江誉镠后,唐涤生果然迅速在粤剧界崭露头角,与江誉镠一时瑜亮。

  

唐涤生的出走,是江誉镠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后半生随之而来的是穷困潦倒与悲剧。

  

时逢战乱,江誉镠一腔热血投身军营,在军营中他试图用励志的故事激起将士们的爱国情怀。

  

可同行却只会用低俗的剧作搅乱军心,江誉鏐看不过去,把同行狠狠地揍了一顿。江誉鏐在军中打人的事情在行业内传开了,没人再敢找他写剧本,认为他这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没有了收入来源,江誉镠生活穷困潦倒,又逢内地政治风云变幻,他家中父亲去世,徒弟唐涤生英年早逝,接连重创之下,江誉镠变成了一个疯癫的乞儿。

  

林为民至今记得疯疯癫癫的江誉镠在面对警察的抓捕时所说的那句台词。

  

“偷我左脚鞋的是英国人,偷我右脚鞋的是日本人,中国人的鞋都叫他们偷光了。无路可走,哪也去不了,走投无路行不得也!”

  

一个典型的旧式知识分子,一个狂放不羁、追求爱情、追求平等的爱国文人,他的人生悲剧不仅是自身的性格造成的,同时也是时代和历史的悲歌。

  

后世总有人将《南海十三郎》这部电影与《霸王别姬》相提并论,在电影技法上林为民不做探讨,但要论情节之跌宕起伏、人物的生动饱满和作品所表现出的史诗气度,林为民认为两者确实不分伯仲。

  

林为民又莫名的想到了破了产的李成儒,和他刚刚被停职的遭遇。

  

你看看这写作素材,不就来了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