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36章 大洋对岸传来的好消息

1980我的文艺时代 坐望敬亭 6125 2024-07-17 04:54

  

过了两天便到了周末,林为民到市场买了些羊肉卷,来到雍和宫大街26号,身后还跟了个尾巴。

  

“铁生!铁生!”

  

林为民进了院喊着石铁生的名字,晓剑推着他出门。

  

“晓剑来了?”

  

“为民!”

  

两人打了个招呼。

  

林为民又把带来的羊肉送进屋,对石父道:“叔儿,今天中午甭做饭了,吃涮羊肉。”

  

“好。”石父笑着应道。

  

初秋的上午,阳光正好。

  

石铁生的轮椅被推到院里的枣树旁,晓剑随意的倚在枣树旁,韩壮壮拿来了凳子,他却不要,说在屋里坐的久了。

  

几人围着院里的枣树,或坐或站。

  

林为民调侃的问石铁生,“怎么样?成名的滋味如何?”

  

此时距离石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发表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小说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通过这篇作品很多文学爱好者都知道了,在燕京有个身残志坚的作家石铁生。

  

“也就那样。”石铁生的语气随意,接着补了一句,“唯一的好处就是以后的稿费可能涨点。”

  

他又问道:“你上次说的那部小说写的怎么样了?”

  

“写完了,等明年年初发表。”

  

晓剑问道:“为什么要等年初发表?版面有那么紧张吗?”

  

“没办法,社里说我一年占了《人民文学》太多的版面了,不给青年作家机会,让我等发增刊。”

  

林为民用无奈的语气说着装逼的话,听的石铁生想打人。

  

“你不也是青年作家吗?”晓剑很傻很天真的问了一句。

  

石铁生幽幽道:“你没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现在他比我们都高出了一辈儿。”

  

晓剑这才反应过来,“伱真不要脸!”

  

林为民委屈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说的。”

  

玩笑了几句,石铁生才正色说道:“这次发增刊,以后怎么办?也发增刊?”

  

林为民一摊手,“谁知道。反正这份稿费我是要赚的,社里要实在不想收留我的作品,那我就换个地方发呗。《收获》、《十月》、《钟山》、《花城》都不错。”

  

石铁生调侃道:“你小子这是要背叛G命啊,你们领导的血压估计都得上来。”

  

“那也没办法。”

  

石铁生又说道:“对了,你一提《收获》,晓剑还写了一部中篇投给了《收获》呢。”

  

晓剑是燕影的学生不假,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更长,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

  

他写的东西林为民还看过,非要评价的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天赋有限。

  

林为民佯作不高兴,“怎么回事啊?不投给我,投去了《收获》,你小子这也得算背叛G命!”

  

晓剑连忙摆手,“不是没投你们,而是投了《当代》,你们没要,你那个时候还出差呢。”

  

“我们没要,所以你投了《收获》?我们《当代》的标准什么时候这么高了?刷下来的作品才轮到《收获》?”

  

石铁生和晓剑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晓剑道:“我这纯粹是广撒网。”

  

“没事。每个编辑部的风格都不一样,不见得在我们《当代》不行,在别的刊物也不行。”林为民宽慰道。

  

“这么多年投稿都习惯了,被退稿是常态。”

  

聊了一会儿,晓剑又说起毕业的事。他今年实际上已经毕业了,被分配到了海南去。但因为要帮老师谢飞弄剧本,就暂时留在了燕京。

  

林为民一听谢飞来了兴趣,他之前跟谢飞还有过几次接触。

  

“名字叫《我们的田野》,是一部反应…”

  

晓剑给林为民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影的情况,现在剧本已经弄的差不多了,下个月就可以开拍。

  

林为民回想了一下,记忆里没有这部片子,看来质量应该很一般。

  

顺着电影的话题,林为民问起了晓剑他们这一届毕业生的去向,晓剑跟田壮壮、章艺谋他们都是一届的同学。

  

“大家基本都分到了各地的电影制片厂。像我们编辑班和导演班有不少都是燕京本地的,直接就留在了燕影厂,比如程凯歌、田壮壮他们。”

  

这年头实行的是就近分配原则,能回家乡的就回家乡。

  

“章艺谋呢?”

  

“章艺谋?”晓剑想了半天,脑海里才浮现出一张沧桑的面容。

  

章艺谋在学校里专业不错,但为人低调,跟程凯歌这种风云人物比不了,晓剑对他的印象仅限于摄影技巧不错。

  

“他好像是摄影班的吧?我记得好像是去了西影厂。”

  

一切都跟历史一样。

  

几人聊着天,那边石父也准备好了午餐。

  

涮羊肉是石铁生的最爱,林为民来燕京两三年了,现在也很好这一口。

  

再加上有韩壮壮这个大胃王,这顿饭吃的热火朝天,八斤羊肉卷愣是没够吃。

  

十一国庆前,林为民接到了陶慧敏的回信。

  

认真算起来,林为民和她只见了一次面,虽然没有明说,但彼此都确认了对方在心里的地位。

  

陶慧敏的回信没有林为民那么大胆,但字里行间那种少女的娇羞和喜欢确实抑制不住的。

  

尤其是她提起林为民专门为她创作的情诗时,更有一种雀跃的欢喜跃然纸上。

  

陶慧敏还在信中提到了香江的演出已经顺利完成,她们现在回到了杭城,正在排练新的剧目。

  

这次香江演出的反响非常好,下个月开始剧团就准备在之江省内多个城市进行演出,明年可能还会到国内的其他城市演出,还有可能去燕京。

  

说到这里的时候,陶慧敏的语气既兴奋又失落。

  

兴奋的是剧团演出的影响越来越大,明年很有可能来燕京跟林为民见面。

  

失落的是今年跟林为民见面的希望应该不大了,她现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练功和排练占据,紧接着就是演出,除非不干了。

  

陶慧敏的家教森严,作风也很保守,她是决计不敢作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的。

  

林为民想到少女秀眉微蹙满心忧愁的样子,脸上露出几分会心的笑容。

  

铺开信纸给她回信,大意自然是让她安心演出,他又在心里给陶慧敏写了一首肉麻至极的情诗。

  

少女就好这口,林老师必须给安排上。

  

回完了信,林为民感叹了起来。

  

这也就是八十年代,要是搁后世,情侣之间几个月一年时间不见面,平时全靠旬月才能收到一封的信件维系感情,恐怕早就分手了。

  

林为民也不是没有想过跟陶慧敏打电话。

  

可问题是两人谁都没有打电话的条件。

  

林为民单位倒是有电话,他能到老蒙或者老覃的办公室里去跟女朋友煲电话粥吗?狗头都得被人锤爆。

  

至于自己家里安个电话,就更不现实了。这年头电话可不是一般人能安的,正经得需要一定的级别才有资格。

  

陶慧敏在艺校生活,学校也有电话,她肯定用不上。到大街上打公用电话,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姑娘的经济实力不允许。

  

林为民也没办法直接给她钱,他很清楚以陶慧敏的性格,给钱只怕会适得其反。

  

唉,八十年代谈个恋爱不容易啊!

  

国庆放假前最后一天,蒙伟宰把林为民找到了办公室。

  

林为民还以为蒙伟宰要和他谈关于雁冰文学奖的事,可老蒙一开口把他给弄愣了。

  

“米国那边来了消息,说要加印《霸王别姬》。”

  

“加印?这是卖的好了?”

  

兰登书屋那边是六月联系的国文社,因为书稿提前有了翻译,排版付印就变得很快,七月下旬便出现在了米国的书店里,林为民在西湖偶遇的莫利夫妇便是在八月初在米国旅行的时候买到的英文版《霸王别姬》。

  

算算时间,从七月下旬到现在的九月下旬,两个月的时间,首印三万册的《霸王别姬》要加印,这个销量林为民没什么概念。

  

“领导,这个销量算卖很好吗?”

  

蒙伟宰道:“听兰登书屋那边的意思,应该算是挺好的,要是加印再卖一卖,说不定有机会登上他们那边《新村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听蒙伟宰这么一说,林为民有概念了。

  

《新村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历史也有几十年了,属于米国图书界的风向标。

  

排在排行榜上前列的作品,无一不是火爆全米国的作品,其中一些重量级作品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能排进畅销书排行榜,哪怕是垫底,也证明《霸王别姬》在米国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读者,算是小有影响了。

  

想想也对,腐朽又迷人的神秘东方、混乱的政治背景、人性的阴暗与背叛、压抑之下扭曲的同性关系、凄美绝伦的爱情…

  

这么多老米感兴趣的要素放到一起,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算奇怪。

  

事后分析,自然怎么分析都对。

  

林为民问道:“兰登书屋那边准备加印多少册?”

  

“十万册。”

  

林为民吃了一惊,“这步子迈的够大的。”

  

蒙伟宰笑呵呵道:“这证明你的书火了嘛!”

  

“就这点印刷量跟火可不沾边,顶多算是帮着出版社赚到一点钱了。”

  

随即他又喜滋滋的问道:“稿费标准照上次谈好的来是吧?”

  

蒙伟宰笑着调侃道:“就知道你小子忘不了这件事。”

  

“没错。我们这边答复之后,他们那边立刻电汇。”

  

“老规矩,换成外汇券。”

  

“你小子真是到什么时候也不吃亏。”

  

“领导,我还不吃亏啊。您不去外面打听打听,这民间换米刀都什么价了?”

  

蒙伟宰哭笑不得,“行了,知道了,都给你换成外汇券,回头我就跟社长打报告去。”

  

林为民这才嬉皮笑脸道:“谢谢领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