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竹田内治是想多了,他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多伦县防御的问题,他更应该考虑的是第81师团能不能撤回多伦县的问题。牟因为就在竹田内治与上级联系完不久,八路军五十余架“拉5”就像潮水般的涌了上来与鬼子的“飞燕”和“零战”打成一团。
如果只是“拉5”的话,鬼子的战机或许还能保持优势,但这时地面突然又打出几枚防空飞弹将鬼子的“飞燕”战机炸成一团火焰接着在空中解体…空战霎时就发生逆转。
防空系统的确是布设在沙沟镇,这一点竹田内治没猜错,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八路军已经把防空系统这么先进的装备用作辅攻装备。
这场战斗,八路军其实不需要夺取制空权就能获得胜利。
原因是八路军那20辆t44以及23辆“谢尔曼”此时已经成为鬼子无法撼动的硬装备。
鬼子战机没有装备用于反坦克的穿甲弹,它们如果要攻击坦克只能依靠机炮直接攻击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才有可能。
但这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战机必须做大角度俯冲还要命中比脸盆大不了多少的坦克顶部…一个不小心自己就会撞向地面机毁人亡。牟如果说鬼子有什么对付这两款坦克的办法,那就是派出步兵抱着炸药包或刺雷近距离炸,但八路军战士又不会让他们得逞。
所以,战士们只需要在坦克的掩护下追击鬼子就可以了,最终胜利肯定是属于八路军的。
但王学新却不满足于此。
王学新认为,鬼子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不一样,关东军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如果让他们逃回多伦县毫无疑问会给将来的进攻埋下一个定时炸弹。
因此王学新当机立断命令航空队全员出击与鬼子夺取制空权,夺取制空权后三个机械化团就能发挥作用了…坦克虽然不怕鬼子飞机,但机械化团的半履带汽车却经不起飞机打。
所以这一仗的主角其实不是“谢尔曼”也不是“t44”,t44在解决掉“虎式”之后差不多就完成任务了。
真正的主角是半履带汽车。牟制空权一回到八路军手里,藏身在沙沟镇里的三个机械化团就像饿了几天的猛虎似的迫不及待分三个方向朝鬼子溃兵追去。
其中独立团在中间,新一团和新二团分别从两翼包围。
鬼子溃兵虽然已经逃了三里多远,但两条腿又怎么可能快得过半履带汽车的四个轮子?不一会儿就被独立团给追上了。
接着就是一场屠杀…
最先开火的是加装了迫击炮的半履带汽车,它们一边前进一边朝匆忙间回头组织防御的鬼子发射炮弹。
这些炮弹虽然是在颠箥的车上发射的没有多少准头,但鬼子处于没有工事也没有掩体的状态,他们只是回过身往地上一趴,举起枪射击就试图挡住八路军的追杀。
这当然是妄想,炮弹一排排过来当时就把鬼子的防线炸得七零八落的。牟紧接着就是半履带车上的机枪展开射击,机枪的好处在于它的子弹是连续的,射手可以根据弹着点适时调节角度和射向,它们的目标是鬼子的掷弹筒射手和机枪手…重点是鬼子的掷弹筒射手,因为掷弹筒这玩意是能威胁到半履带汽车的装备,它有可能将手榴弹抛进后车厢。
在战士们密集的弹雨下,鬼子掷弹筒射手一个个都惨叫着被打成筛子倒在血泊中,而且附近方圆十几米的鬼子也跟着全都遭了殃被打得非死即伤。
这是机枪手有意为之,他们不让任何鬼子靠近掷弹筒,否则以关东军的素质,任何一个鬼子掌握掷弹筒都有可能发挥作用。
距离再近一些,开打的就是后车厢上端着连发步枪的战士。
他们并非全挤在车头作战…车头空间小得留给机枪手,如果旁边再站一个人机枪很可能就转不动。
步枪手大多是站在后车厢的两侧,分别朝左上方及右上方射击。
他们掩护的不是自己这辆半履带汽车,而是邻近的友军汽车。牟不难想像,如果每辆车都这么做的话,一字排开往前推前的半履带汽车除了两端两辆汽车只有单向掩护外,其余的半履带汽车都有来自两侧的交叉火力掩护。
因此,他们不需要担心自身的安全,战友会保护他们,同时他们也为战车提供保护,于是就完美的解决了前方射界被遮挡的问题。
这就是一种协同,一种互相之间把生命交给战友的协同,它需要战友之间百分百的信任,还需要很高的默契。
比如某辆半履带汽车的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几名鬼子躲藏在弹坑中装备好了手榴弹。
这时司机就会降速使自己落后于两侧友军的半履带汽车。
两侧友军的半履带汽车马上就明白发生什么事,它们会加速前出然后从侧翼或抛手榴弹或从更好的角度将敌人击毙解除危险,之后再降速回到防线。
八路军这种打法使鬼子顾得了这边就顾不了那边,四面八方都是八路军半履带汽车的身影,再加上鬼子对付半履带汽车的装备十分有限速度又没有半履带汽车快,于是被打得溃不成军。牟李云龙也不急,他指挥着半履带汽车跟在鬼子溃军后头不紧不慢的跟着:鬼子要是停下来防御,李云龙就下令加快速度将其防线迅速冲垮,鬼子要是逃跑李云龙就下令减速在后头追杀。
这就像是在赶羊似的把鬼子赶着跑,一路赶一路杀,沿途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
李云龙自己也在一辆半履带汽车上跟着部队前进,他在望远镜里看着鬼子慌不择路到处乱跑的样子,嘴角扬起一丝满意的笑容:“你们这些小鬼子不是老是喜欢玩围三厥一这招吗?今天老子就让你们尝尝真正的围三厥一!”
不过当然,李云龙看得出鬼子是往九连城镇跑。
一旦让鬼子进了城,机械化部队就没法打得这么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