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湾仔,三板街,一间茶餐厅内。
邹怀文风尘仆仆,刚刚过海来到港岛,见到老板大方的替他点了饮料点心,出声汇报:“大老板,最新的三台造纸机已经进入工厂,经过技工可以调试可以投入使用。”
“新的一台印刷机也正在作业,造纸厂每天可以产纸一万两千刀,由于我们价格便宜,《星岛日报》已经全部用我们的纸。”
何定贤拿着服务员递来的柠檬水,吸了一口点头道:“《工商报》和《华商报》是不是已经搞定?”
“看你最近天天都往港岛区跑,应该不会浪费轮渡的票钱吧?”这些钱可都是公司出!
邹怀文也早在《星岛日报》辞职,专门负责东方纸业运营,生产销售一手抓,此时笑道:“《工商报》的合同已经敲定,《华商报》一直在谈,因为《华商报》同四海纸业的关系很好…..就算我们的价格低,别人也不一定买。”
“算了,《华商报》一个月才卖多少份?一周也就发行一期,在港岛没什么销量,我看他迟早倒闭。”何定贤端着一份云吞面,拿着一双木筷,吸溜着大快朵颐。
邹怀文面前则是一份猪扒饭,一大块猪扒带着骨头,油滋滋的香气扑鼻。
“是,拿到《工商报》的合约之后,纸厂每个月利润就达到五万以上,市面上也总有些公司不看产品,只看人。”邹怀文其实也没把《华商报》放在心上,说完就补充道:“工厂多招了五个工人,让阿仔出面招的。”
“行,人还是阿杰管。”何定贤爽快点头,邹怀文继续说道:“我在《大公报》有点关系,想要拉拢《大公报》的单子,但是《大公报》的社长狮子大开口,要这个数。”
他举起一个手掌。
何定贤随口答应:“如果是五千就给他,如果是五万就给他一巴掌。”
邹怀文低下头表情悻悻,专心吃饭,《大公报》作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一张中文报纸,发展历史是与革命史息息相关的…
最早是在津港创刊立报,靠着与当权军阀“袁大头”对喷火爆全国,一向以“敢言”著称。
而后,随着战乱《大公报》在上沪、汉口、港岛、桂林、川渝多个城市建立分社,报纸股权也几经转手,一度还沦落到受鬼子控制。
1926年9月,吴定昌、张继鸾、胡正之接办《大公报》,成立“新记大公报”公司,寓意为新的大公报。
这阶段的大公报奉行“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成为全国公信力最强的报纸,迎来了一段最辉煌的时期。
《大公报》不仅坚定抗日,作爱国宣传,还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斗士”。
而在国内战争结束之后,津版《大公报》已经改组为《进步报》,沪版大公报则继续发刊,港版则伴随溃兵而停刊,直到三年前才在内地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复刊,与《工商报》,《文汇报》一起组成中资背景左派文化阵线…
目前《大公报》还是全港排名前三的报纸,每期销售都达五千多份,不过报纸定位跟负责人是两个概念。
《大公报》大公无私,负责人却是要吃饭的呀…
东方纸业草创没有半年,确实缺少报业的大主顾光临,但是依靠价格优势的情况下,白报纸还是不愁销量的。
港岛有大量的字画报,马报,小姐报….这些多如牛毛的报社加在一起,很容易就能消耗掉纸厂的产量。
邹怀文是为纸厂未来的发展考虑,才在想办法搭上《大公报》,可是何定贤也有他的考虑,吃到半饱时,哈出口热气,提议道:“阿文,有没有考虑自己办一间报社?”
“何生。”邹怀文顺口答应一句,下一秒就面色了然,好似早有预料:“你真打算办报纸?”
他在负责起纸厂之后,对何定贤的了解愈加深入,大致猜到何定贤是一个做生意有眼见的人。
生意人的眼见,不是预知未来,而是走一步,看三步,立足眼下,展望未来。
以纸厂为事业根基的话,下一步就是办报!
一旦报社成功立起来,销量好的话,纸厂也能水涨船高,不愁销路,形成压制其他纸厂的产业链优势。
未来不说做成全港最大的纸业公司,但也是财有流水,源源不断啊!
何定贤笑着问道:“办报社不好吗?”
不邹怀文苦笑道:“办报社当然好,但是报纸想要打开销量很难,管是《马报》,《商报》,还是《风月报》,《日报》,每个报纸都有不同的客户群体,否则客人为什么要在报亭上百份报纸里选你?”
“就连英文报纸,中文报纸,乃至于华侨商报,其实也是在针对不同的客人,办报纸利润虽然高,但是难度更大,甚至还需要点运气。”
何定贤点点头:“有道理,往前推十年,办报纸还是文人专属,从来没有商人办报一说,何况我还是差人办报!办的又不是鬼佬《警讯》!”
“就算商人办报也不是个个都办得成的,倒是文人办报有号召力,但一个个打嘴仗不专心揾水,”
“但如果我说自有办法打开报纸销量,想请伱替我操办报社,担任总编,你有没有兴趣?”
邹怀文下意识心里就有所意动,他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猜到大老板有心要用他,但是又没把握将报社办好。
虽然,他是学新闻专业毕业,又在《星岛日报》担任过主编,但是编辑一个板块和操持一张报纸是两种概念,历史上的邹怀文直到发家成为富豪之后,也没有单独管理过一张报纸。
可以说,这是他完全没有涉足过的领域,但又是那么的合适,让他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想到大老板会解决打开销路的麻烦,如果主要是负责报社组织和编辑的话,却很渴望试一试。
他稍显犹豫便立即点头:“单纯负责编辑新闻和排刊出版的话没问题!”
“要是大老板答应给够经费的话,我还可以拉几个适合的编辑,记者一起创刊,至于注册报社的手续就更简单,对于业内人士而言基本是没有门槛的。”
何定贤面露喜色,果断的道:“好!我特意让人从帐取了一万块钱,先作为组建报社的经费。”
“你把报社的架子搭起来之后,纸厂就可以换一个人来管,到时候再给你两万块的初期经费。”
办报社有三万块作为启动成本已经完全足够,一个轻资产行业初创就只需要场地、人工和一些手续费的成本,何况,他还有自己的纸厂可以供纸、印刷。
邹怀文见老板早有准备地拿出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沉甸甸一万港币,接过时心情还有些复杂:“老板,你做事真是雷厉风行呀。”
何定贤略带自嘲的说道:“我同你不一样,屋村仔出身的嘛…从小肚子饿怕了,看准机会就要上去抢食,来不及想太多的,抢不到大不了给人打一顿,但是得先上去抢才可能有饭吃。”
“放心,报社办亏本,不干你的事,继续回来纸厂做我的总经理,报社要是办起来,我给你百分之十的股份。”
邹怀文眼前一亮,本以为等来的会是对赌协议,没想到抠搜的老板大方起来了。
“多谢老板。”
“不用谢我。”何定贤很是诚恳的道:“谁让办社是一个人文为本的行业?就算是商人办报也得看总编辑的本事,有些报社一换总编就没销量,我不给你股份,你怎么帮我把报社搞好?”
邹怀文对大老板的诚实感到无奈,好不容易心里对你有点好感,你非要把好感给败光?
合着找一直都是工具人,赚不到钱就一文不值呀?好吧,看在牛皮纸袋份量十足的面子上,也就不跟你计较了。
“何先生您请放心,我一定尽最大努力把报社办好,对了,你作为老板,想给报社取一个乜名?”
一间报社的名字非常重要,最好简洁明了,主旨清晰,有记忆点,按照业内的话讲,名字叫起来要“脆”,听起来要“亮”,说出来要“响”!
如果能够再兼顾些特点、风格,针对好用户群体就绝佳了。
所以,很多报社的名字就极其相近,往往都在四字以内,不同类型的报纸名也各有特点。
何定贤根本不用思索,显然是早有腹稿,当即说道:“东方日报!”
“行!”邹怀文也很干脆的开口应下:“下个月,东方日报的第一刊就会面市,老板你且看着。”
至于报纸该侧重新闻,时事、还是工商方面,他便没有再过问何老板,因为,这是作为拿股份总编应该思考的事情,邹怀文个人还是偏向于办时事新闻,因为这一类是最受普罗大众欢迎的报纸。
你要说娱乐报、花边报更受欢迎,那邹怀文可就不服气了,嘉禾公司都还没成立,娱乐圈都没有!
《风月报》是召妓的!
哪里来的娱乐报!
另外,光从何老板的定名里就能看出两个意思,一是何老板打算把“东方”二字招牌发扬光大,目前看来是一脉相承,未来搞个“东方集团”出来都不奇怪,二是何老板有心要做一日一刊,发行量最大,收益最高的“日报”,挑战性不可谓不大。
(本章完)
请:wap.ishuqu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