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珠、文甲、通犀盈于后宫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3994 2024-07-16 21:32

  

据统计,此次马山一号墓出土的丝制品衣物共有35件之多,且品类极多。

  

不要说,这一次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服饰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

  

除了衣物,马山一号墓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刺绣品。

  

其针法均匀、线条流畅,各种动植物纹样,端庄典雅,极具楚文化的特色。

  

这是我国先秦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不仅是对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研究,还是楚国贵族的服饰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些衣物和丝织品,无论是造型还是手工,都极为细致,堪称巧夺天工。

  

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我国古人的智慧,他们是如何完成如此高超的技艺活的呢?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还有更多宝贵的文化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重新回到根雕,毕竟陈文哲还不想着学习丝质技术,他喜欢的还是雕刻手艺。

  

在根雕之上,雕刻加上独具匠心,往往能够创造奇迹。

  

根雕艺术,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根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

  

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就刚才提到的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

  

先说马山一号楚墓,它出土的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

  

这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

  

再就是战国角形器,它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根雕作品。

  

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它居然和牛角形态一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当时发现的这两件木雕,根本就是两件不起眼的奇怪木制品。

  

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专家的注意,其中一件是桉树根雕是辟邪木雕。

  

它体积虽然不大,但是雕刻工艺却极为精美。

  

作为镇墓兽的辟邪被雕刻得栩栩如生,一眼看上去,都有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

  

所以它不仅被称为珍宝,在世界范围内,也收获了许多的赞叹。

  

还有一件文物也很奇怪,很难让人将它与木头联系到一起。

  

它下部内控外撇,呈喇叭状,底部折直,也是用树根制作。

  

这件木器就像盘口一样,整体看起来就像犀牛角一样,所以学术界给它起名为“角形器”。

  

它确实为木制品,也是根雕制品。

  

这件根雕文物使用的,还是较为名贵的香樟木。

  

这件作品的下径达5.8厘米,高12.5厘米。

  

那么古人为何在墓中放置一件,形态如此奇怪的东西呢?

  

几十年来,关于角形器的研究也有很多。

  

关于它的用途也有很多种说法,一般来说有三种比较有依据的看法。

  

第一种说法是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就是完全象征着犀牛角。

  

《周礼注疏》记载道:“犀角,角中之贵。”

  

《汉书·西域传》更是记载:“明珠、文甲、通犀盈于后宫。”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犀角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墓中存在犀牛角状的根雕,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彰显墓主高贵的身份。

  

但是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种东西是用来解绳结的。

  

因为当时的绳索不结实,马匹拉车,绳索很容易断裂,为了接绳索,结开绳索上的死节,马车车夫就非常需要这个角形器。

  

关于这个角形器的用法,还有一种拥有许多支持者的说法,那就是祭祀时的祭品。

  

因为角形器和“雅”太像了,《周礼·春官·笙师》记载道:“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组(纽)疏画。”

  

这个记载和出土的角形器基本吻合,专家甚至检测出其表面有皮革覆盖过的痕迹,这就使它更加符合“雅”的样子。

  

甚至还有人说,墓中还有一件虎座鸟架鼓,它与角形器一同出土,这就暗示了它是一类乐器。

  

虽然角形器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至今仍无法确定。

  

但是经过专家们难易程度的比对,这件角形器存在的时间,应该比辟邪根雕还要早些年。

  

这真是文物“不可貌相”呀,由此可见,这件角形器,才是根雕之祖,天下第一。

  

战国之后,就是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

  

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

  

其次就是在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

  

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

  

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

  

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

  

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

  

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

  

这肯定是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

  

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

  

这个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

  

在我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

  

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

  

《伯牙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

  

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

  

至今在神都的故宫、颐和园及大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本章完)

  

请:m.yetianlian.org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