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4260 2024-07-16 21:32

  

端方是一位酷爱文物的人,他在1906年,出洋考察西洋政治的任务即的回国途中,短暂逗留埃及开罗。

  

由于埃及历史十分悠久,当时的政府又没能力。

  

所以也没意识去保护文物,大量珍贵文物被拉到文物市场上,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被摆上货架。

  

端方随即出手购买了一大批埃及文物,其中就包括古埃及第19王朝的彩绘棺木。

  

此棺长185公分,宽63公分,高47公分,其中存放的是一具贵族女子的木乃尹。

  

棺盖上绘有这名贵族女子的生前相貌,人物两边还各绘一头牛。

  

在埃及文化中,两头牛为冥世圣牛,能起到保护死者的意义。

  

这样的东西,只要看一眼,就绝对不可能会忘。

  

所以,刚刚想到过这件宝物的陈文哲,一看到那块棺材板上的画面,就好事有印象。

  

随手掀起棺材板,陈文哲看向其他地方,果然,这里还压着不少拓片。

  

当年的端方,除了那具棺材之外,还购买了包括大量古埃及的石碑、石刻、拓片等。

  

但很可惜,这些文物大多都被端方的后人变卖干净。

  

只有这尊彩绘棺木,有幸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起来。

  

很可能,就是因为都知道端方当年买了很多古埃及的文物,而且除了棺木,其他都散失在外,所以才会有人彷制!

  

至于这里的东西是真品,还是不要有这种奢望了。

  

看到陈文哲一边观看东西,一边摇头,旁边一直跟着的陈星辰,已经要笑岔气了。

  

他虽然不太懂古董、书画、碑帖这些东西,但是,这里的东西都太有名了,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些不可能是真的。

  

所以,在看到陈文哲摇头之后,陈星辰已经开始鄙夷李天强。

  

而李天强却不是太过在意,不过,眼看陈文哲已经失去兴趣,不在认真查看,他反而凑到了陈文哲跟前。

  

“老板,其他不用看,看看这块孔子庙堂碑吧!”

  

陈文哲一愣:“怎么?有人告诉你,这一块石碑是真品?”

  

陈文哲自然不会认为李天强多此一举,所以很快就意识到什么。

  

能够收集这么多高彷,绝对不简单。

  

既然有高人指点,李天强说的话就有点可信。

  

所以,陈文哲还真就看向不远处的一摞碑帖,还是那句话,不管这里的什么东西,只要有一件是真的,那陈文哲做梦都能笑醒。

  

又翻腾了一下,那些碑帖下面,还真有一块石碑。

  

陈文哲有点哭笑不得,如果真是孔子庙堂碑,就算是后人翻刻的,只要不是现代人翻刻的,都是珍品。

  

孔子庙堂碑可是很出名的,陈文哲是知道,它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损毁。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唐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

  

这一块石碑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

  

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

  

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所以,这块碑是唐碑,正书,虞世南撰并书。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明代王世贞曾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

  

其间曾为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大为赞扬。

  

虞世南书此碑成,以墨本进呈唐太宗。

  

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赐给虞世南。

  

虞世南亲笔写的谢表,宋时曾刻入《群玉堂帖》,已佚。

  

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

  

此碑刻成之后,“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火尽”。

  

可惜这块碑早就失传,找不到了。

  

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

  

这一块碑,正书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

  

额篆书“孔子庙堂之碑”六字,为李旦所书。

  

而这块重刻之石,今亦不传。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了。

  

所以说,不要说这块石碑,就算是古代拓本,也是十分珍贵的。

  

现在所存精品古拓,仅有清人李宗瀚得元康里于山旧藏本,誉为唐拓本。

  

究竟为何时所拓,难以确定。

  

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其漫漶、损泐之字多是唐本。

  

李宗瀚本有翁方纲考释文字。

  

此拓本有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以及大海古籍书店、霓虹二玄社等影印行世,原拓本则已流入霓虹,藏三井家。

  

当然,不是说现在就没有这种石碑了,其实到现在,《孔子庙堂碑》的刻石,还存有两块。

  

一块在长安碑林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

  

宋王彦超重刻于长安,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

  

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碑石断为三截。

  

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

  

碑的背面刻宋敦《兴颂砰》,宋唐英篆书,天禧三年(1019)五月刻。

  

另一块在齐鲁成武,俗称《东庙堂碑》。

  

这一块石碑身高2.08米,宽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满格33字。

  

所书正楷,外柔内刚,圆融遒劲。

  

明拓本首行“中舍人”之“人”字和“相王旦”之“旦”字皆完好。

  

元至元(1335一1340)年间,定陶河岸崩决时出土,摹刻年代不明。

  

可惜这一块石质不坚,明拓本字漫漶且瘦。

  

清李宗瀚得康里氏本,多处有用“成武本”移补的字。

  

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西庙堂碑》。

  

此碑,现存成武县文物馆。

  

其他还有“曲阜刻本”,在齐鲁曲阜县学,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翁方纲摹刻;

  

有饶州(今西江波阳县)“锦江书院刻本”;

  

有南海(今粤省南海县)潘氏“海山仙馆本”等。

  

如果说眼前的东西,有可能是真品,那么陈文哲更看好那些拓本,而不是那块石碑。

  

“这些拓本,听说也是真品!”

  

就在此时,李天强得意的指着另外一边几本拓本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