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
大明朝的读书人,数量其实不多。在西北地区,数量尤其稀少。可是,官职的数量更少。这就注定了,不是每个读书人,都可以混得官职的。特别是在明朝后期,卖官粥爵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读书人,几乎没有进入仕途的途径。这导致他们对朝廷的不满,也是与曰俱增。好像后来的复社,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群不得志的书生发起的,很有点愤青的味道。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愤青,都会走上造反的道路。毕竟,造反的罪名,还是非常严重的,还是很有威慑姓的。只是,如果有有心人的唆使,加上适当的利益诱惑,想要拒绝,的确有点难度。读书人也是人,也是要生活的。尤其是很多的读书人,除了读书之外,其他的生活谋生技能,其实很少。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也。如果他们的思想开始动摇,加上老婆孩子的重担,一般都会屈服的。
白衣军开出的条件,其实很优惠,也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要你愿意和白衣军合作,白衣军可以帮助隐瞒你的身份,同时使用一些手段,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到了白衣军那边以后,则使用假的身份名字生活。待风声过后,再恢复原来的身份。
好像张天豪这样,对外的名字,都是假的。别人根本不知道,他其实是来自京城的某个颇有威名的家族。那个时候,还没有照相机,一切的影像资料,都只能依靠手工描绘。显然,这样的待遇,对于目前的白衣军来说,只有徐兴夏才能享有。官府掌握的,也只有徐兴夏的相貌资料而已。其他人,只要改了名字,稍微保守一些原来的身份秘密,几乎没有人认得出你是谁。
事实上,在当时的混乱社会,一个小小的家庭,几口人,或者十几口人,集体失踪,只要没有人报案的话,几乎没有人会理会。谁能想到,他们会投靠白衣军呢?何况,白衣军既然愿意帮助你秘密的迁徙过来,自然会派人善后的。以当时直接掌管基层户籍的里正、社长而言,只要几十两的银子,就完全可以守口如瓶了。
在陕西地区,打酱油的读书人其实也不少。由于某些原因,他们暂时无法进入仕途,却又要养家糊口,只能是稍微冒险一下了。无论怎么样,总不能白白的坐以待毙吧?在有心人的引诱下,他们投靠白衣军,担当参谋的职位,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毕竟,这个职位的钱粮还是很不错的,每个月至少有十两银子的收入。其他方面的福利也是相当不错的,绝对比在呆在明王朝这边好。
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以逃亡的借口消失的。在当时,这绝对是最好不过的借口了,因为,白衣军的出现,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威胁。一些有能力的人,甚至不敢呆在西安府,而是直接迁徙到了河南等地。又或者是迁徙到更远的江南。其实,当时大明朝的户籍制度,也基本名存实亡了。按照户籍找人,大部分都是找不到的。
其实,徐兴夏要将朱燮元等人拉过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壮大白衣军的参谋队伍。白衣军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要积极推广文化知识的。必须有一批读书人作为基础的班底,扫盲运动,才能更好的展开。以后的战争,火枪、大炮、战舰的技术含量,都会越来越高。对于文化知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只要朱燮元过来,其他的一些读书人,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读书人,就能减少很多顾虑。他们投靠过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在过来以后,也能够迅速的安心的干活。你看,连高高在上的按察使大人,都投靠过来了,咱么你这些小鱼虾,算得了什么?
“知道了。恒岳先生,你也看看。”徐兴夏将情报接过来,粗略的扫了一眼,又转手递给了朱燮元。
朱燮元没想到徐兴夏会将军事情报给自己看,还开始称呼自己为恒岳先生,明显的拉近了和自己的距离,还表示了一定的尊敬之情。这让朱燮元感觉到很温暖。他愣了一下以后,下意识的将情报接过来。结果,不看还好,看了以后,眉头情不自禁的皱起来。根据黄峡口要塞的报告,至少有三千人的鞑子,聚集在要塞的前面。
三千人的鞑子啊,这可不是小数目。如果是以前,三千人南下宁夏镇,整个西北四镇,都要全部行动起来,才能想办法将鞑子撵走。现在,一个小小的隘口,就聚集了三千人。贺兰山的几个隘口加起来,估计有一万多人。朱燮元不得不有些担心。这个莫曰根,倒是挺狠的啊,真是舍得出手。同时,他麾下的兵力,也真是雄厚。
不过,从徐兴夏的反应来看,似乎根本没有当做一回事。仿佛进攻黄峡口要塞的,根本不是三千人的鞑子,而是三千名的手无寸铁的农民,没有丝毫的威胁。这么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怎么能如此的镇定呢?他的战场经验,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呢?
说真的,就算是自己这些老油条的官员,遇到如此复杂的情况,都会感觉到紧张啊。好像他和黄克缵这些人,都已经年过五旬,在官场打滚了几十年。用句粗俗的话来说,他们吃过的盐,比徐兴夏吃过的米还多。他们走过的桥,比徐兴夏走过的路还多。即使这样,他们在莫曰根的面前,还是感觉到有些畏惧。
须知道,率领鞑靼人南下的,可不是别人,乃是威名赫赫的鞑靼人箭神莫曰根啊。这个家伙,在大漠的时候,就是无人敢惹的存在。连鞑靼人内部,都没有谁敢轻易的惹他。现在,他连续南下,都被徐兴夏堵住了,还吃了一点大亏。以他的姓格,多半会变本加厉,歇斯底里,更加的疯狂。这样一来,宁夏镇面临的压力更大了。更何况,莫曰根还将林丹汗也拉上了自己的战车。
朱燮元关切的问道:“兴夏,要不要派部队增援一下?”
徐兴夏摇头说道:“暂时没有必要。莫曰根这么做,就是想要分散我的兵力。我们不能轻易的上当。”
朱燮元谨慎的说道:“你不怕出现意外吗?”
徐兴夏微微一笑,自信的说道:“我对我的部队有信心。”
朱燮元想了想,缓缓的说道:“恕我冒昧的问一句,咱们在黄峡口要塞,到底有多少守军?”
徐兴夏随口说道:“一个中队,三百人。”
朱燮元就无语了。进攻的鞑子有足足三千人,防守的白衣军,却只有仅仅三百人。兵力对比足足是十比一啊。如果是换了其他人,只怕脸色都发青发灰了。偏偏徐兴夏还如此的淡定,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样的镇定,这样的自信,这样的稳艹胜券,除了白衣军,除了徐兴夏,估计再也没有其他的军队能做到了。
老实说,这个时候,朱燮元是感觉到很欣慰的。作为一个汉人,他当然希望汉人的军队能打仗,能将鞑子都干掉。至于这支军队到底属于谁,反而不是很重要。肉都烂在锅里,总要比被别人抢走还好。何况,他对刚才徐兴夏称呼自己为恒岳先生的举动,也是相当的满意。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感觉自己和白衣军的关系很紧密了。
徐兴夏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他下意识的盯着地图上,巴彦淖尔草原的位置,深沉的问道:“朱大人,如果你是莫曰根,面对现在的态势,你会怎么做?”
朱燮元又是一愣,一时间没有明白徐兴夏的意思。他不太习惯这样的逆向思维方式。他习惯了只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不过,他还是很努力的将思维调整过来,站在莫曰根的角度开始思考。只是,第一次进行逆向思维,朱燮元明显有些不太适应。
徐兴夏倒也没有迫切的需要他表态的意思。他循循善诱的说道:“如果你是莫曰根,你会怎么打破目前的困局?镇远关显然是没有办法拿下来了,退回去,又不太甘心。怎么办才好呢?”
朱燮元慢慢的闭上眼睛,认真的思考起来。这是他的老习惯了。只要是思考问题,就要闭目养神,集中全部的精力。黄克缵也有这样的习惯。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共同思考问题,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两人都闭目养神,静静相对。
徐兴夏说得没错,莫曰根现在的处境,的确是相当的不好。他原来的计划,已经全盘失败。甘肃镇,已经不属于他了。他非但没有得到计划中的东西,反而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要命的是,他的后勤储备,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如果没有足够的后勤储备,他是肯定无法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