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穿越小说 贞观俗人

第170章 削封减俸渡难关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5611 2024-11-04 12:56

  

武德九年是大灾之年,这已经是朝野共识。春夏大旱,河南诸州几乎颗料无收,全靠江淮一带州县的粮食支撑。可到了此时,逼退突厥入侵大军后,天气转凉,刚征发调动无数府兵、民夫的大唐朝廷,也已经是府库空虚了。

  

就连天子之都的长安城,粮价也依然还是在节节攀高,毫无回落之意。

  

虽然朝廷已经接连下敕,免除受灾百姓的租赋,并继续想办法调集粮食赈灾,但杯水车薪,难缓时局。

  

东宫的皇帝李世民连日来整天与宰相、参政们商议对策,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也不过是开源节流而已,但如今这个季节想开源也变不出粮食来,只能尽量节流。

  

诏令各地停止木土工程建设,要求从中央三省到地方州县各级衙门,一律缩减开支。

  

甚至最后还下诏,各地地方上百姓们的义仓,全都由各级官府接管,统筹调度,以渡过眼下艰难时局。

  

参政魏征进谏,京城五品以上官员禄米减半,月俸停发。

  

紧接着,六位宰相、六位参政,加一位平章事,共同上奏,请求免除今年所有实封功臣封户的租庸调赋,皇帝照准。

  

兵部尚书杜如晦奏请开军仓以赈粮。

  

长孙无忌带头捐献家中粮食,以助救援解燃眉之急,救济灾民。

  

长孙皇后则请求再次放出太极宫、东宫,以及诸行宫之宫人、宦官三千人,并带头开始在宫中织布制衣,请求宫中用度减少一半。

  

朝野上上下下,都在为救灾而忙碌着。

  

朝廷颁下了最严格的禁酒令,不但禁私酿造,连官酿也禁了,连在灾情期间饮酒都不允许了。

  

秦琅和魏征合伙的国公酒坊也已经停产,但秦琅的国公干粮坊却在急速扩充,京畿二十余县,遍地开花,甚至已经往陇右、河南等地扩建新坊。

  

国公干粮坊开始收购各种物资,除一般的稻麦粟等外,高粱大豆,野菜、干果,各种鱼虾昆虫禽兽也在收购之列。

  

连河蚌田螺螃蟹蝗虫都收。

  

这对于灾民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大家纷纷出动,四处寻找能够从国公干粮坊换得钱布的东西。

  

平章事、左卫大将军、太子太傅秦琼不担坦然接受了实封租赋免收一年的旨意,而且主动将府中和各庄园中的存粮,除留下口粮外,全都上缴国家,并捐献黄金千两,绢三万匹。

  

秦琅还写信给正在渭北庄园里调查的秦琅,让他也在这个关键时期,拿出钱粮来一起助朝廷渡过难关。

  

面对老爷子亲自劝捐,秦琅能说什么?

  

刚到手的一千户真封的租赋,今年没的收了。正赚钱的国公酒坊停业了,之前储备酿酒的粮食也被朝廷平价购买了,现在还得捐钱捐粮。

  

不过秦琅倒也没小气,艰难时刻,共渡难关嘛。

  

大锅里吃饭,若是锅都砸了,以后也别想吃了.

  

他当即决定向朝廷捐钱三千贯,绢五千匹,这几乎是秦琅好不容易攒下的大半家业了,剩下的也就是那些不动产的田地庄园,以及这刚建起来的国公干粮作坊了。

  

“三郎不回长安?”阿黄问,眼下长安每天诏敕不断下发,连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时局越来越严峻了。

  

“回长安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既然出来了,顺便调查调查,也好心中有数。”

  

显德殿。

  

李世民对于多数臣子们在这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同舟共济的态度很满意,但也有些人引他不快,这些人就是李孝恭李神通李幼良等宗室皇族们。

  

大臣们都在踊跃捐钱捐粮,主动请求免除今年封户们的租赋,可是百骑报告,长乐王李幼良居然还在忙着跟襄邑王李神符等打马球,甚至私下报怨朝廷给他们的实封太少云云。

  

“朕查看记录,这才发现我大唐立国到如今不过九年,除皇子、兄弟等封王外,这几年朝廷还大封宗室,不论远近旁枝,甚至是始生为孩皆得封王,朕算了下,如今除太上皇嫡系一脉,宗室封王者六十四人,封户共计三万七千五百户。”

  

李世民越说越不满,三万七千五百户啊,这些宗室占了这么多户数不说,都还尽挑的是三丁以上的富户大户为封,导致他们直接占据了朝廷十几万的课丁,抢占了多少朝廷的税赋收入?

  

尤其是在眼下这种艰难时刻,就越发显得惊人了。

  

他之前大封功臣,把武德朝的功臣也算进去了,总共也才封了四十六个实封功臣,最高不过千余户,少的三百户,加起来都不过两万户左右。

  

这些宗室多数是没有什么功劳的,可却比功臣集团拥有更多的封户数量。

  

这不合理。

  

而且这些人本来就多数不是近支。

  

而除了这些宗室,太上皇这一脉下来,李世民的兄弟、儿子、侄子、姐妹、女儿、侄女等按例也是要封爵给食邑实封的,数量可不小。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面对着空空如也的国库,李世民才惊觉这个家是真不好当。之前赏赐起子女、功臣来,李世民可是相当豪爽的。

  

现在李幼良这些人,得了这么多好处,居然还不满足,就更让李世民恼火了。

  

“朕欲修改爵制、食邑等,诸卿以为如何?”

  

魏征一听,立马双手赞成,说封侯们享受的封户租赋过高,实是抢占了朝廷的税赋,使的朝廷无财政可支,民脂民膏最后大多流入了贵族之手,无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他甚至再次旧事重提,说皇帝先前违例赐封长乐公主三千户,后又增赐两千户,实在是开了极坏的头。

  

“既然要调整,臣请先从长乐公主削封开始!”

  

魏征这话一出,惹的李世民很是不满,他是想削那些旁枝宗室的封,可魏征却先冲着他嫡长女来了。

  

但削封的话头已经提起,总不能说自己女儿不能削,就只削宗室吧。

  

“玄成你以为要如何削,削多少?”

  

魏征举着笏板很严肃的道,“臣以为先要制订规矩制度,然后依制而行,这才不会乱,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

  

李世民也来了气,“那好,今日朕就与诸卿好好议一议大唐的爵位制度,诸卿各抒已见。”

  

大唐虽说立国九年,皇帝换了两个了,可之前都是草创阶段,许多制度都还没有定式,比较混乱,就连官爵勋阶制度,也是这两年才勉强统一标准,但依然还有许多细节未清之处。

  

比如室姓怎么封爵,异姓功臣怎么封爵,子孙又如何承袭爵位,实封标准该是多少,封租又该怎么定怎么收等等。

  

历朝有历朝的制度,眼下大唐的封爵制度,核心已经规定下来了的,那就是爵而不土,就是只封爵不裂土,不建国,封侯们虽然封州封户,但比起汉代、晋代时爵位的裂土分封,封建国家,甚至拥有军事、民政、经济等种种大权比起来,已经差远了。

  

是虚爵实名,不过还是能享受不少的经济权力的。

  

只是还没有一个严谨的体系标准。

  

比如公主有的实封三百户,有的六百户,有的五千户,都是皇帝随心所欲。

  

宗室情况也差不多,好多刚出生的一样封王,父亲是郡王,儿子也是郡王,就比如李神通,他是郡王,他弟弟是郡王,李神通十个儿子了也都是郡王,神符的一堆儿子也是郡王。

  

“魏征,你先来。”

  

魏征牢记长乐公主实封过高这事,紧咬着不放。

  

“陛下,臣以为,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等,食邑、实封当各有差减,例皇帝女封公主,食邑三千户,实封三百户。皇帝姑母封大长公主,姐妹加长公主,食邑五千户,实封六百户。而太子女封郡主,食邑千户,实封百户。亲王女封县主,食邑五百户,实封五十户。”

  

“并公主、郡主、县主,赐封号始给虚封食邑,出嫁始给实封真户,身死封除,实封收回。”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每户实封以三丁为限,租调食半,庸入官。”

  

魏征一口气就给李世民把这些皇家金枝玉叶们的封号实邑等全定了,比起之前削减了不少益处,比如实封只食邑的十之一。另外原本公主们实封是租调庸全入,但现在只给一半的租调收入,抵役的庸则改为全归朝廷。

  

更别说,大长公主、长公主最高六百,公主最高三百,郡主才一百,县主更只有五十户的真封,以三丁为上限,长乐公主则最多只能保留三百户真封,最多九百封丁的一半租、调收入。

  

刀砍的有点狠。

  

李世民脸抽了抽,很是不满。

  

“功臣实封可世袭子弟,公主们的食封就不能传给子孙吗?”

  

魏征摇头。

  

“公主们终究是嫁入外姓,子孙也是外姓。”

  

这个理由,让李世民无法反驳。

  

“食半,是否过少?”

  

本来封户就大削,还食半?

  

“陛下,臣以为食半已经是对公主们的恩赏了,至于庸,本来是代役折绢,这个不能给公主们。”

  

争来争去,结果李世民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其它宰相参政们似乎并不愿意跟他一起战斗。

  

“好,那就按这新制削减诸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们食邑实封。”

  

魏征马上打蛇随棍上,“请陛下立即下诏,削减长乐公主四千七百户实封,另长乐公主还未大婚,故只得虚封,其实封三百户也要收回,待大婚后赐给。”

  

“非要如此?”李世民瞪着魏征。

  

可魏征根本不惧皇帝的瞪眼,“既然陛下要做,那就做好,不要虫头蛇尾的。”

  

李世民目光望向长孙无忌,希望他能够支援下火力,“辅机。”

  

“陛下,臣以为魏太监说的有理。”

  

看到长孙无忌不肯接话帮忙,李世民也无法,最后咬了咬牙,只好点头,“好,朕应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