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穿越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第1080章 皇帝皇后的决心

侯门医妃有点毒 我吃元宝 6607 2024-11-04 14:07

  

景明八年,盛夏。

  

南方战事如火如荼。

  

大周军队长驱直入,一口气拿下五十座城池。

  

杨季的声望,一时间风头无两,无人能及。

  

为了配合海外开拓计划,在皇帝同皇后的强力推行下,朝廷颁布了一些列关于土地买卖的制度。

  

在过去,土地买卖,只要有钱有权,可以肆意购买。

  

也就是常说的土地兼并。

  

朝廷几乎是没有有效的手段防止。

  

那些逼良为奴,逼良为娼,逼出人命的种种事件,九成以上根子都在土地。

  

比如,天灾年间,豪族哄抬粮价,打压土地价格,并且搞什么粮食饥饿营销。

  

虽然他们不懂饥饿营销理论,却不妨碍地方豪族采取此类手段。

  

而且,天灾通常伴随着疫病。

  

一边是田地绝收,饿肚子,一边又是各种病,万一还要缴纳赋税完成徭役,其惨烈程度,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间惨剧。

  

结果就是,大富变小富,小富成穷人,穷人就只能卖儿卖女。

  

只要天灾持续半年以上,卖完儿女就该卖土地。

  

而且价格极为低廉。

  

地方豪族,就会趁机大肆购入田地。一个村,一个亭,一个乡镇,甚至一个县,大半土地全都落入一个家族的手中。

  

豪族恒强,小民破产。

  

破产的小民,好一点做佃户,替大户人家耕种,求个活命。

  

次一点,卖身为奴,或是逃荒做流民。

  

只要不回到户籍地,官府就没办法从他们身上收取赋税,征发徭役。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逃荒。

  

至于卖身,不是你想卖就有人买。

  

大户人家买人,通常只买小孩,培养几年,就能干活还忠诚。

  

少男少女也行,买来就能用。

  

上了年纪的人,比如三四十岁男男女女,没有哪个大户人家会要。

  

就算不要身价银子,只求一碗饭吃,白干活,大户人家都不乐意要。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不一定要等到天灾。

  

天灾不是年年都有。

  

但是每一年都有购买土地的需要。

  

豪族发家之初,通常是这里买几十亩田,那边买几顷土地。

  

越买越多,但都是东一片,西一片。

  

这个时候,豪族就想着将名下的土地连成一片。

  

想想那个场面,有客人来,自己指着一大片土地,说一句:“这里的土地全都是我的。”

  

听听,多豪气。

  

阻挡在各片土地中间的别人家的土地,就显得格外碍眼。

  

怎么办?

  

买啊!

  

可是没人愿意卖。

  

家里没困难到吃不起饭,大部分人都不会卖土地。

  

即便有困难,也会先想别的办法。不得万不得已,没人会轻易卖掉手中的田地。

  

祖上攒下来的土地,精心侍弄几十年的土地,好不容易把瘦田养成了肥田,凭什么因为你想买我就得卖。

  

这个时候,一个想买,一个不想卖,矛盾产生。

  

怎么办?

  

豪族养的混混流氓,就派上了用场。

  

各种阴私手段齐上阵,逼得人不得不卖土地。

  

类似这种强买强卖,千百年来,每天都在上演。

  

仇恨,贫穷,宗族冲突,各种天灾,很多时候根子都在土地。

  

景明八年,皇帝和皇后酝酿多年的新土地制,冲破重重难关,经过各方妥协,条款进行了补充修改,终于出炉。

  

从景明八年八月初一开始,凡是大周良民,不分农工商,每个人名下最多只能有一百亩土地。

  

奴仆名下,一个人只能有十亩土地。

  

在这个标准内,十税一。

  

过去购买的土地,只要个人名下没超过一百亩,皆可享受此税率。

  

凡是超过亩数,在一倍范围内,统统课税十税五。

  

超出一倍,税率递增。

  

比如一个人良民,名下有一百二十亩土地。其中一百亩,十税一。

  

多出的二十亩,十税五。收获一百斤小麦,就得缴纳五十斤粮税。

  

读书人另有规定。

  

秀才功名,名下土地上限是一百五十亩,萌二人。

  

也就是说,除秀才本人外,家里有三个人可以同时享受拥有一百五十亩土地,十税一的福利。

  

举人,进士,逐步递增。

  

做了官,比如中书令陆大人,百官之首,他名下最多可以拥有二十五顷土地,十税一,萌二十五人。

  

伴随着土地法的颁布,还有新出炉的奴仆法。

  

条条框框甚多,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公告一出,瞬间让整个天下都沸腾起来。

  

大街小巷,秦楼楚馆,茶楼酒肆,全都在讨论新的土地法。

  

报业司第一次大规模出动,要求天下所有报纸刊登土地法和奴仆法条例,并且刊登条例释义。

  

同时三和快递,少府钱庄,四海肉菜店,等等商业机构,也加入了这场宣传大战。

  

他们深入穷乡僻壤,深入山沟沟,同当地村民解释新的土地法。

  

以免有人借着信息差,浑水摸鱼,胡搞瞎搞。

  

各家报纸都推出专题报告,连做三个月的专题不成问题。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三个月,所有的新闻都要为土地律法让道。

  

千百年来,人们最最珍惜的是什么?

  

不是生命,而是土地。

  

上至皇帝,朝廷高官,下至乡农小民,都在为了土地奋斗。

  

皇帝要开疆拓土,占领更多的土地,或是守住祖宗打下的疆土。

  

朝廷高官要为家族背书,大肆购买土地,越多越好。

  

小家族变大家族,大家族变豪族,豪族变世家,世家影响朝廷…

  

这是一条无限上升的通道,没有人愿意舍弃。

  

乡农小民,早出晚归,辛辛苦苦,无非就是想买几亩土地,为孩子们攒下一点家业。

  

就连大商贾们,赚不完的钱,还不是一直买买买,买进足够多的土地。摇身一变,从商人变成地主士绅。

  

现在,大周不限制商人子弟科举。

  

只要身份是良民,别管士农工商,都可以参加科举。

  

甚至连宗室子弟都可以参加科举。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考出了七八个秀才。过几年说不定还能考出几个举人进士。

  

也就是说,商人已经没必要改变自己身份。商人的身份不影响孩子科举。

  

但是依旧有很多商人沿着祖宗的习俗,在买买买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这么多人买入土地,必然要有同等面积的土地卖出。

  

土地哪里来?

  

只能从小民手中卖来,夺来,或是侵占,或是逼迫…

  

总之,每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避免不了土地从小民手中脱离,集中到权贵富人阶层。

  

如今朝廷突然颁布一个土地律法,伴随着奴仆法,一下子就掐住了肆无忌惮购买土地的口子。

  

买啊!

  

尽管买!

  

新的土地律法,不好意思,不是户部在执行。

  

买了大量土地,想要免税,不好意思,找错人了。出门右拐找少府。

  

户部一群弱鸡,利益勾结,同地方豪族牵扯不清。让他们课税,丈量土地,等于是新的土地律法刚刚颁布,就被废掉了一半。

  

皇帝和皇后,通过各种手段,加上一定的利益妥协,新的土地律法职责,全归少府。金吾卫和内侍省配合。

  

过去那个只限于后宫的内侍监,摇身一变,成了内侍省。

  

规格提高,编制增加,内侍省已经提前招了一大批待业的举人进士,还有术数突出的秀才。

  

除了秀才,招进来的举人进士,统统给了朝廷正式编制,拿着朝廷薪俸。

  

问一问招进内侍省的举人进士的心情。

  

心情就是痛并快乐着,时不时很美好。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权力!

  

配合如此大的项目,牵涉各方利益,可想而知,内侍省将背负天下最大的骂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背锅侠。

  

皇帝和皇后推出内侍省,估摸着就是用来背锅的,真是深谋远虑啊。

  

内侍省的人,心甘情愿背锅。

  

替皇帝皇后背锅,那可不是一般人,得入得了皇帝皇后的眼,得手中有权才有资格背锅。

  

内侍省背着这么大的锅,权力可想而知,也是蹭蹭蹭,少说上涨了三成。都敢朝少府伸伸手指头。

  

少府的邓存礼,二话没说,提着砍刀,就把内侍省伸出来的手指头给砍了回去。

  

胆肥了!

  

还敢朝少府伸手。

  

叫你知道点好歹。

  

内侍省捂着被砍的手指头,哎呦哎呦叫痛,还只能偷偷叫痛,不能当着人叫痛。

  

憋屈啊!

  

那也得忍着。

  

跟在少府屁股后面,指那打那。

  

新的土地律法最难的就是一件事,课税!

  

户部和地方官府,面对地方豪强,世家大族,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群弱鸡。

  

新的土地律法,用猪脑子想都知道,主要是限制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

  

小民根本没实力购买一百亩土地。

  

让地方官府找豪族课税,怕是还没上门,就被打了出去。

  

所以,皇帝和皇后,特意将推行新土地律法的任务交给少府,让内侍省和金吾卫配合。

  

这个配置,代表了皇帝和皇后推行新土地律法的决心。

  

再想肆意购买土地,区区十人的小家族,就拥有几百顷的土地,甚至几千顷土地。行啊,加倍课税,一直加倍到十税九。

  

当土地不能带来利润,反而成了负担的时候,倒是要看看,谁还敢肆意买进土地。

  

不服?

  

放金吾卫!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