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女频言情 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大房初建心常驻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4228 2024-07-15 15:52

  

大量的原著民在捞海货,李易在看岛子上的石头房子。

  

房子这个词用在岛子上的建筑上,李易总觉得有一点点别扭。

  

确实拿石头堆出来的能住人的地方,不过太矮,更像一个个洞。

  

石头不管怎么堆都透风,缝隙有泥巴糊上,一下雨就给冲漏。

  

大唐有的地方有石头房子,周围的墙用石头堆,泥巴混合了草,有韧性。

  

同时上面苫了草帘子,只要不持续下大雨,屋顶不漏。

  

“房子,我用小石头给你们堆一个,不,羽林飞骑,过来搭个石头房子。”

  

李易招呼一声,羽林飞骑和工匠过来。

  

工匠就四个,什么活都会干,竞争出来的。

  

每一个石头的形状皆不同,在工匠的指挥下,大小的石头被垒到一起。

  

这是一个纯技术活儿,别说原著民,李易那时的年轻人,包括李易在内,面对一大堆石头,垒不了墙。

  

堆个积木都堆不好,想要用石头制作坚固的墙,难度不是一般大。

  

工匠和好泥浆,石头码放的时候抹一抹,主要是溜缝和黏结。

  

“和泥的时候应该用米浆,那样更结实,甚至是拿米浆的泥土直接砸出来砖。”

  

李易跟永穆公主说,修城的时候所用之法。

  

永穆公主身为皇室之人,并不晓得怎么修城墙。

  

“现在我知道,用水泥。”永穆公主比划一下。

  

“水泥不好烧,却总比土方法轻松,有的泥中还要加麻,综合成本高过水泥。”

  

李易负责看别人盖房子,想着抹水泥会更容易。

  

“等咱们回来时问他们要不要水泥,建一个坚固的房子,还有瓦片,在岛子上烧…费劲!”

  

济州岛没有煤矿,新罗有,新罗人自己还不懂得用,他们始终在烧木头。

  

新罗用来制作陶瓷的材料有,高岭土什么的,他们学着烧陶器。

  

瓷器目前不会烧,陶器能烧,就用烧瓦。

  

儋罗不属于新罗,只是在人家那里找个地方住,岛子是儋罗所有。

  

人家住的地方…在李易那时属于棒子的光州广域市。

  

李易在琢磨卖多少水泥过来,当地人用何交换。

  

有了坚固宽敞的房子,原著民们才更愿意把自己当成大唐人。

  

时间久了,并入大唐吧。

  

“李郎,抹上泥,到时会长草吧?”小兰看到有人还往泥浆里放草,想着房子周围全是草的样子。

  

“会,加石灰,同时蒸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长草,顺便的很小的小虫子都蒸死。”

  

李易承认能长草,但他不考虑长草的问题,先让原著民有个舒适的房子才重要。

  

草可以慢慢处理,比如用盐。

  

最好别拔,能把抹缝的泥给带出来。

  

一个时辰,高两米,长宽俱为五米的石头房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羽林飞骑光着膀子,汗水顺着皮肤流下,呼哧呼哧喘。

  

石头房子技术有,对于搬运的人来说,绝对是力气活儿。

  

工匠还要编草帘子,李易阻止,没时间浪费,取来作物的秆子,他换一个草帘子编织机。

  

咔嚓咔嚓,不长时间,一大片草帘子出现。

  

“设备留着,装游艇上,到了其他地方,赠送草帘子给当地人。”李易可舍不得把设备放到岛子上。

  

电动的,不是人力,难道还给改一下?

  

草帘子有了,工匠用木头制作架子,李易又弄出来一个破木机,嘎嘎嘎切板子。

  

木头工匠开始凿榫卯,往上一装,最后把草帘子铺上去。

  

一个有着三角顶,高两米,面积二十五平方米的石头房子建好。

  

原著民们看傻了,不长时间,居然给盖了个大房子,那个编草的是什么东西,还有割木头的。

  

永穆公主心疼李易的寿命:“李郎,破木机也有用?”

  

“咱去的地方就木头多,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树,几十年的也行,正好在那里盖木头房子当往后的据点。

  

下一个要去的岛子木头也多,总下雨,属于倭国。

  

倭国跟咱们大唐学,咱们不是有京畿道、河南道、江南道、山南道等地方嘛!

  

倭国也有,什么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

  

那个岛子属于西海道的大隅国,比州刺史的权利还大。

  

但岛子人少,谁愿意住在整天下雨的地方,对不?”

  

李易说下一个位置,需要开半天船,屋久岛。

  

这个地方有意思,总下雨,查它的天气预报,会发现,雨、雨、晴转阵雨、雨、雨、雨、晴、雨、雨…

  

李易挺佩服能在这种天气下活着的人,不一般啊。

  

梅雨时节算啥呀,就那么几个月,熬过去即可。

  

屋久岛可不是,一年四季不停地下雨。

  

现在的屋久岛可没多少倭国人,承受不住。

  

正如北海道也不算是倭国的一样,哪个想在寒冷的地方生活?

  

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没有火炕。

  

李易承认,自己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他到了那等环境,保证要改造。

  

像契丹、奚族、渤海国,不盘个火炕,能活吗?

  

如是想着,李易来到震惊状态下的六个小头头旁边:“按照这个方法盖房子,多尝试,以后为大家提供其他东西。”

  

李易知道房子少什么,灶台和炕。

  

岛子早上的温度还是低,十来度,中午的时候能到二十多度。

  

反正都要烧火,连个炕。

  

火炕早就有,只是技术不行。

  

尤其是没有专门的烟道,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有烟道的遇到天气不好时,倒烟,一样中毒。

  

即便现在大唐京兆府的百姓家家盘炕,依旧是炕头热而炕稍冷。

  

铺的竹席子或苇子席子,炕头的位置的席子经常承受高稳,颜色较深,甚至有焦黄色与黑色。

  

有人家会用线和布把经常受高温而脆的席子的位置补一补、包一包。

  

至于为什么不换个新席子,钱啊。

  

一个炕席反正干一天活儿赚不出来,能省则省,实在不行了,再换,或者把炕头和炕稍的席子调个位置。

  

这便是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浪漫。

  

小头头们就没想过其他的,他们眼中充满了坚定的神色。

  

知道怎么造了,亲眼看到的,感觉不难。

  

拿石头堆一堆,抹上泥,最后编草席、搭木头架子,没有破木头的东西,可以厚一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