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一个死局
官渡之战决战之前,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出现在曹营之中。
那就是许攸。
曹秀按照时间推算,想着此人差不多也该是时候投奔曹操了。
果不其然,就在曹秀睡下后不久,风尘仆仆的许攸出现在了曹营大门外。
而曹操也按照历史所载,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跑了出来迎接,可见其对许攸的重视。
至于他们商谈了什么,许攸又为曹操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报,曹秀并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做了一个十分模糊的梦,他无法记起梦里发生的一切,但是心中却隐隐有一种十分忐忑的感觉。
而这种事,他早就习以为常。
醒来后的他正在洗漱,准备吃点东西就去看看这个许攸。
不料曹操听到曹秀醒来,当即命人前来召唤。
穿戴好衣冠,曹秀这才与郭嘉一道来到中军营帐,而此时刘备也已经就座其中。
看起来,曹操是打算利用许攸,再给刘备一剂猛药。
“袁绍昏庸,竟将十万大军所需粮草尽皆藏于乌巢,此乃我军大败袁军的唯一机会!”
“诸位有什么看法?”
曹操从许攸嘴里得知了袁绍安放粮草的地点,当然不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显然在曹秀脸上停留的时间更长。
因为当然很简单,当初乃是曹秀主张放弃的白马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袁绍能够放心大胆的将十万大军的粮食全部运往南岸。
所以说,这个机会,可以说是曹秀一手创造出来的。
而今知道了袁绍粮草的安放之地,接下来该怎么办,曹操当然要听取曹秀的意见。
刘备坐在这里,一时间觉得有些多余。
一来他知道曹操不相信自己,而他自己也并非真心实意的投降于曹操,曹军这么重要的计划,他坐在这里听,又不能插手干预,不是多余是什么?
而且曹操当着他的面研究这么重要的计划,显然没把他放在眼里,更有一种故意让他参与的感觉,好似在向他炫耀什么。
这让刘备心里十分不舒服。
只不过这种不舒服,他只能暂时忍受了,毕竟现在他是既不能再反曹,也不能独立为王,更不能投靠袁绍,可谓除了跟随曹操,其他全是绝路。
面对曹操的问题,在场的荀彧,程昱等人自然是主张偷袭乌巢的,只要能把乌巢的粮食给烧了,袁绍没了粮草补给,士气必定崩溃,届时就算他有二十万大军,在曹军锐不可当的兵锋面前,也只能是不堪一击。
但问题是,袁绍既然将所有粮草都堆放在乌巢,又岂会不严加防守呢?
曹操必不可能倾巢而出的去偷袭乌巢,可如果为了掩人耳目,人数自然不能太多,而人数不能太多,又不能突破袁绍的防守,更别提偷袭了。
如此一来,这倒成了一件相当麻烦的事。
即便是荀彧,程昱等聪明人,一时之间也难以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
曹操正打算问计于曹秀,却不料门外亲卫进来禀报,说是贾诩到了。
曹操闻声大喜,急忙命人将贾诩叫了进来。
而当曹秀看到贾诩的时候,这才想起张绣已经投靠了曹操,而贾诩就是力劝张绣投靠曹操拒绝袁绍的人。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曹秀正在忙着搞自己的茶叶和新酒,所以没太在意,毕竟每天前来许都投靠曹操的人不计其数,曹秀自不可能每一个都关注。
故此即便贾诩在司空府已经干了许久的司空参事,他也没见过贾诩几面,甚至此时回想起来,竟没什么印象。
但有一点曹秀心中很清楚,当初曹操兵败宛城,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这个贾诩。
因为他的计谋,导致曹操兵败如山倒,自己父亲曹昂死在了宛城。
而此时贾诩已经投靠了曹操,曹秀虽然对他不喜,但也拿他没办法。
贾诩进来后,众人又是一阵寒暄。
而到了曹秀这里时,贾诩显得格外的敬重,甚至不惜给曹秀行了一个大礼。
“文和听闻少公子勇放白马,计收刘备,心中敬仰难以言表,还请少公子受老夫一拜!”
聪明人对聪明人的佩服在这个时代显得异常的突出。
就好比是后来的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战场上厮杀了十数年,谁也奈何不得谁,惺惺相惜,可谓一段美谈。
当然,这其中也难免不乏鸟尽弓藏的意思,可无论如何,一个聪明人遇到另外一个聪明人,心中敬仰肯定是不用说的。
不然的话,郭嘉也不会这般跟随曹秀身侧了。
贾诩原本在许都为曹操提供粮草补给,他此次赶来的目的,就是来力劝曹操与袁绍决战。
原因是许都的粮食已然不够了,最多只能支持曹军十五日。
一旦粮草尽绝,这场仗便是输了。
曹秀对贾诩的敬仰没什么感觉,客套了一番,但对粮草之事却十分关注。
他当然也知道曹军的粮食不多,不能再继续跟袁绍大军耗下去,必须要速战速决。
可曹操随之就将刚才的问题抛给了贾诩,他们打算偷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可问题是现在他们被袁绍挡在官渡,大军出动无法做到悄无声息,小规模偷袭又很难取得成效,而且还不能继续拖下去,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若是如此,主公为何不放弃其他计谋,放手与袁绍一搏?”
“乌巢既然去不得,那便正面与袁军一战,他们十万大军所需粮草远比我们要多得多,我们耗不起,他们也耗不起,想必此时袁绍也在急于寻求战机,与我军决战。”
“只要主公抓住袁绍用兵之上的破绽,必能将其一举击溃!”
这是要让曹操与袁绍比用兵啊。
但这话却也并非刻意恭维,毕竟在场的人都清楚,曹操用兵绝对比袁绍要精明,只要曹操能在战场上抓住袁绍的破绽,这一场正面决战,未尝不能赢。
可此言出口,在场同意的人却很少。
荀彧,程昱等人都是顾全大局之人,这种十分冒险的做法,他们不是很赞同。
曹操当即把目光转向了曹秀,想看看他有什么奇谋妙计。
“秀儿,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