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迁都邺城
曹秀已经能够确定的事是,在许都之中,一直有一个人在暗中与他作对,从曹洪抢攻邺城,到刘协给他传信,这个人虽只出了两招,可却招招致命,险些置他于死地。
对于这样的人,曹秀不敢掉以轻心,他传信给郭嘉,让他加派人手在续读城内暗中调查一番,即便找不到有关线索,那至少也要在让那人感到已经被自己盯上,只有这样,曹秀才能争取到时间。
而他自己,在解决了酿酒厂的相关问题后,便带着许攸一起来到了邺城北外的一座小山上。
山头不高,类似丘陵,而且没有什么大面积的树林灌木,与邺城也相距甚近,是一个十分适合茶园种植的地方。
香煞树的移植工作曹秀一直都在做,但因为之前的兴龙茶庄大面积种植,现在他能找到的香煞树已经十分少,所以想要复刻兴龙茶庄,显然已经不可能。
可老天就是这样古怪,往往在你失望的时候又给予你惊喜。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徐州的李典派人送来了不少的香樟树树苗。
这些都是之前曹秀传信让他在江东寻找到的,而且都是带着泥土一起移植过来,树苗的保存状况十分完好,只要直接栽种即可。
这让曹秀不得不感慨当初提拔李典乃是一个明智之举,李典帮他解决了太多问题,这笔买卖,可能是曹秀迄今为止最为划算的交易。
有了香煞树,接下来便是种植和培育,这又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而且这也让曹秀不得不继续去寻找农夫进行种茶培训,毕竟这年头真没几个懂得种茶的人。
于是又出现了让曹秀意想不到的一幕。
之前他的酿酒厂招工时,自愿前来参加应聘的可谓寥寥几人,导致曹秀不得不去让袁尚帮忙招工,这才解决了酿酒厂的工人问题。
可现在,当他贴出告示,打算招聘一百个农夫时,前来应聘的农夫瞬间挤满了他的住所大门,简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
曹秀什么时候见过这么热切的民众?
可短暂的惊讶之后,他的思绪一转,瞬间又释然了。
这年头,吃饭穿暖一直都是一种奢侈的愿望,酿酒厂的工薪待遇已经为广大邺城民众所知,再加上有袁尚担保,邺城民众对曹秀的认知也被刷新,而对于酿酒厂的工薪待遇,民众的反应可谓相当热烈。
于是当他再度招工,邺城民众自然蜂拥而至,谁不想拥有曹秀这样一个老板呢?不仅包吃包住,工资待遇还十分不错,甚至一年三节还有带薪假期。
这恐怕比在汉廷内当官还要吃香吧?
便是许攸也对曹秀开车的工薪待遇感到眼红,心道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跟着曹秀混必然吃香喝辣。
茶庄的建设是一个体力活,光靠农夫显然是不成的,索性曹秀在邺城也还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军队,当初曹操许给他的那一万骑兵的指挥权始终是他的,徐晃和乐进并没有带走北征。
所以曹秀再次动用骑兵来进行茶庄建设,从整个茶庄的布局到正片茶园的种植工作,基本上都由骑兵来完成,当然他们的报酬也十分的丰厚,这对曹秀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接着便是曹秀对这些农夫的茶树种植培训。
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未曾接触过香煞树的培育,所以在这方面曹秀不得不从头教起,从茶树的种植,到灌溉,再到采摘,最后到炒茶,晾晒等等,曹秀可谓做到了细节上的极致。
而当他完成这些工作的时候,他还来不及去进行砂糖提炼,曹操便到了。
建安六年秋,曹操正式迁都邺城。
这是比较官方的说法,但实际上曹操迁来的只是他的丞相府,汉献帝刘协被他留在了许都,而且派了不少人进行监视。
这与历史所载提前了两到三年。
而曹秀却是了然。
他知道,正是因为自己提前结束了北征,解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所以才让曹操提前迁都。
此刻徐晃,乐进还在幽州与支持袁绍残余势力的乌桓进行战争,而南面的孙策刚死,刘表又是乌合之众,对他完全起不到任何威胁,所以他当然毫无顾忌的将都城迁来了邺城。
曹操的抵达,曹秀自然是要去迎接的。
而且他按照曹操的吩咐,已经将邺城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在这段时间内,他不止在忙着自己的产业。
邺城南门,曹操的车驾抵达时已经是傍晚,可依然挡不住前来围观的民众热情。
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在曹秀看来。
因为曹操无论怎么说,也是击败他们老主人袁绍的第一人。
说到底他们跟曹操并没有什么渊源,而且按照这时候的门客观念,他们对曹操应该感到憎恶才是,可此时看来,他们却没有这方面的感觉,甚至对曹操的到来十分的欢迎。
曹秀一时之间没怎么反应过来,心道这帮人几个月前还口口声声的大骂曹操乃是汉贼,现在怎么就趋之若鹜,感觉跟定曹操了似的?
难不成这年头的人就已经只有三分钟热度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释然。
毕竟对于这些民众而言,跟随谁,拥戴谁其实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跟随的,他们拥戴的这个人能够让他们吃饱穿暖,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袁绍当初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所以他们对袁绍感激,对曹操厌恶,大骂曹操汉贼。
可是现在袁绍已死,曹操已经成为整个河南河北的主人,他们除了跟随曹操,拥戴曹操之外,已然没有第二个选择,除非造反。
然而这些连最基本的兵器都无的人,拿什么去造反呢?
既然不能造反,那转而支持迎合曹操显然是他们为了继续生存下去不二的选择。
于是,眼前的这一幕就得到了最好的解释。
他们只想跟随曹操,因为只有曹操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这是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曹秀想到此处,不由为这时代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