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1987年的春节
“叮”
陈夏脑子里一下子就清醒了,这个模式其实就是“半承包性质”嘛,干多干少,利润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收入。
这个就来劲了,完全可以消除管理层没有积极性的弊端,
关键是从此这些工厂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也就不怕将来他们翅膀硬了单飞的风险。
至于厂长,什么本钱都不用出,每个月就能拿一笔远高于普通工人的工资,年底还能拿利润的5。
按陈夏的估计,到时一家小工厂,哪怕只有100万的利润,厂长,或者说管理团队就能拿5万。
帮帮忙,这可是80年代的5万,人民币还是很值钱的。更何况万一利润是1000万呢,50万的奖金全国都可以排名第一了。
陈夏一拍大腿:“四爷爷,姜果然是老的辣,如果这20多家小厂能顺利成长,到时恐怕我们庆丰村又要多出20多个厂长经理了。”
陈亦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显得心情非常好。
爷孙俩又商量了半天,这次决定以自我报名的方式,然后再统一安排南瓜藤制药的人事部门进行面试。
年龄也放宽了,不局限于年轻人,哪怕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都可以上,只要你有这个自信和管理能力。
别忘了娃哈哈的宗老板可是43岁开始创业的,在没有上市,玩资本炒作的前提下,登上了全国首富,说明中年人拼起命来也是很厉害的。
至于怎么报名,怎么考核这个陈夏都不管了,全部都扔给了陈亦根老人去操心了,毕竟陈氏子弟哪些堪当大任,他这个族长心里一清二楚。
具体要招多少人,一切等过年后收购了那些工厂再说。
陈夏这种分分钟几百万的大老板哪里会管这些小事?好吧,他就是懒。
不过他也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能力和人品一样重要,如果硬要选,人品第一。
1987年的春节到了。
做为副院长就有这个好,上面有院长顶着,所以他过年期间都没有安排自己值班。
陈家全家,连同香江的大爷爷一家,全部都往首都去过年。
北方过年和南方过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香江过年是中西结合,如果硬要说特点,就是岭南风格明显。
比如舞龙舞狮、逛花市、派利是,但很少有香江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
像之江省,你说他是南方还是北方?
在首都人眼里,之江省就是南方。但对香江人或者东广省的人来说,之江就是典型的北方。
至于风俗方面,最突出的就是除夕的“祝福”,这个在《祥林嫂》里大家都知道,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出之江人对神佛和祖先的重视。
其他,越州好像也没有特别的风俗,就是走走亲戚,大家吃吃喝喝。
是的,1987年的越州经济已经上来了,尤其是香江四季公司陆续投资,解决了越州几万人的就业问题。
于是这个“年”对这些老国企员工来说,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发愁了,除了吃吃喝喝,走走亲戚还能干嘛?
虽说越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可这些家门口的景点天天能见着,谁也没兴趣带着全家去玩玩。
想出门长途旅游,谁有这闲钱闲时间?除了陈副院长这样的“太子爷”以外。
所以陈夏带着一家老小,以及老丈人一家,非常时髦地全部前往首都旅行过年。
要说这年味最重的,当然就是北方了,什么扭秧歌、逛庙会、吃美食,再配上那皑皑白雪,简直就太有感觉了。
北方过年,最热闹的当然非首都莫属了,天子脚下,皇家气派,这可不是别的城市能比拟的。
而且陈家去首都,还有一个极大的便利,别忘了南瓜藤制药董事长总经理是谁?
人家陈德发老人和陈淑琴女士,可是现在著名的爱国港商,光是在内地的投资就超过了5亿港币,并且赚了钱也没有换成外汇跑路,继续在国内投资。
(5亿投资有多少水份就甭管了,官方就需要这样的典型。)
投资涉及的领域从制药业到服装业,还有传统酿酒业,关键还不像别的港商,只要收购内地的优质企业,说白了就是在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上面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些香江商人的真实想法和下流行为?怎么会不知道国家资产流失的弊端?
可是没办法呀,改革开放要吸引外资,吸引港资,哪怕是千金买马,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由此可见,南瓜藤公司的珍贵性,人家只收购那些地方上濒临破产的国营厂,不但为国家减轻了负担,更是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
简直就是“港商好学生”的代表呀。
要不是陈家在香江的根基太浅,没有进入顶级富豪圈,否则早就全国都宣传推广,每次来都是红领巾机场迎接,钓鱼台一号接见了。
这样的好学生,上面当然是要大力鼓励和感谢的。
这不,陈德发和陈淑琴刚到首都,就被有关部门的人接走了,享受的都是“国宾”待遇。
随着“越州旅游团”的到来,全部都被安排进了“首都饭店”接待,出行全部都是专车接送,去景点全部都不用排队。
甚至大伙儿去东来顺吃刷羊肉,门口已经排了老长的队了,陈家人一到,直接被送进了楼上包厢,最好的食材,最客气的服务,还是接待部门买单。
直让外面排队等空位的人直骂娘。
如果陈夏此时有一辆奔驰大G,估计都能去故宫开几圈兜风了,反正这年头也没有微博抖音啥的,关上门儿谁知道呀。
不过陈夏他们最后没有住在宾馆,废话,人家在后海可是有“家”的,梅园,五进的大宅子,还不够一家人住的?
应元岳和几个陈家子弟长期驻扎在这里,就是为了收购古董,连同仁堂的那些安宫牛黄丸和虎骨酒,有相当多一部分就进了这四合院。
目前这院子的装修已经全部完工了,平时也有几个大妈在搞卫生,随时都恭迎主家的到来。
跟陈家“驻京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