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唐再起

第四百零五章科举

大唐再起 兰彻二世 3304 2024-07-16 15:57

  

四月的科举,是极为隆重的,以前偷偷摸摸参与的湖南和南平考生,这次也光明正大的来到广州,千里迢迢,不畏艰难,就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做官。

  

与后世千里做官只为发财不同,唐宋时期的做官,对于一个家族而言,是最重要的崛起之势。

  

何也?唐朝除了科举之外,还有恩荫,以及扎色入流,三种。

  

“杂色入流”主要是六品以下官员的子孙,通过轮流担任三品以上亲贵的侍从,亲事,帐内,或交纳品子课钱,十年期满后,再通过“铨试”,授予官职。

  

门荫制度就不用说了,基本上五品以上官员都可荫及后代,六七品也有些许照顾。

  

唐朝的牛李党争的由来。

  

据新旧《唐书》人物列传粗略统计,除少数入仕途径不明者外,门荫出身共177人以上,其中位至宰辅的48人,占唐宰相总数369人的13。

  

高官子弟靠荫庇入仕,极易使他们躺在祖宗功劳簿上吃老本,不思进取,惰性成癖。门荫制度造成了多数子弟平庸无能。更有品行恶劣者,为官一方,倚仗权势“纵欲而不顾法”,造成“州遂疮痍”。

  

例如,高祖时交州总管丘和,有15个儿子,多至大官。高宗时的丞相李义府“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

  

宋朝就不必说了,门荫制度已经泛滥了,一个官员,不只是亲属可以门荫,亲朋好友门客都可以,一人可以夸张到数十人之多。

  

据统计北宋一代平均每年以各种恩萌补官者,超过500人.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平均每年由科举入仕者。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流行榜下捉婿的缘故。

  

只要逮住一个进士女婿,自己家族就可以门荫入官,不用辛苦的考进士,就可以当官了,岂不美哉?

  

人群熙熙攘攘,操持着各种方言的读书人点头评价,对于广州城有着各种的意见,赞叹的有之,不满的也有之,人之常情。

  

虽然来自于各地,但大多数都读书人,还是会洛音的,交流起来也算是比较方便了。

  

洛音,即东都洛阳之音,从隋文帝时,经过激烈的争论,制定了一套官方语言,就是:金陵洛下音,并被唐朝沿用。

  

《颜氏家训·音辞篇》:“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中。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

  

说洛音不标准,是会被嘲笑的,观政两年,又何尝不是让洛音不正的人,认真学习呢!

  

读书人又难免书生意气。

  

而唐朝读书人则并不文弱,在这乱世,提刀上马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对于承天府而言,这些打架斗殴的场面,着实有些忙不过来。

  

按照规矩,以次相赵诚为首的考官们,在考试三日前才公布,然后就入了考场,进行封闭,以防有人贿赂,索求。

  

那些不懂规矩的人,还以为去唐时一般,拿着自己的行卷进行兜售,岂料那些达官贵人们一个个避之不及,生怕沾染上了。

  

这时才有人过来,解释道,新唐的科举,不需要行卷,而且进行糊名和誊抄。

  

随后又云,尔新进而来,不懂规矩,来,这是去年位居进士前列的诸多文章,流畅优美,只需一百钱,即可参考,里面还有许多科举事项,绝对不亏。

  

又有多人,纠缠一起,开始讨论榜单公布后,如今尽快地来到进士老爷门前,领取赏钱…

  

各种客栈,旅馆,开始好吃好喝地供应着,夜里也自觉巡逻,以防打扰到这些读书人。

  

而见到京城屋舍寡少,不少身家富裕的,眼光长远的,准备在科考后,动员家人,在京城修建会管,捞取名声,从而为家族添砖加瓦。

  

因新唐国势上升,许多商贾之家的目光,正对准那些新科进士,准备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将其收入囊中,振兴家族。

  

因科举一道,不知多少人心思动荡,冒出来不少的生意。

  

穷文富武,也不大准确,科举中式之前,付出也是不少的,不是中产之家,是负担不起的。

  

却说,广州,城西,一处较为衰败的院落中,一个中年人,脸红须长,正在不断地练字,书写的极为规范。

  

“彭老弟,今日与你一个大生意,你这个院子,早就应该换了。”这时,一个同样衣着的中年人走了进来,声音洪亮,整个院子都震三震。

  

“咱不过是个落魄书生,除了一手好字,还有甚的生意,如今这个院子,还是先辈传下来的…”彭献摇摇头,心中已经安之若素了。

  

“嘿嘿,进去说话!”中年人笑着很神秘,拽着他,直接进了房间。

  

“你瞧,这又是什么!”中年人随手从袖子中,掏出一张张票子,彭献睁目一看,这一张字面是十贯,这一下,桌子上已经有了五张。

  

“这又是为何?”彭献吞了口唾沫,他自然知晓如今这流传的钱票,方便的很,随时可以兑换,五十贯钱,买下他这个院子,绰绰有余。

  

若是去往城外,一亩地也不过两三贯钱,五十贯可以买十数亩地,真是大手笔。

  

“嘿嘿,你的字体端正,极具观瞻,去年就被选入举院,进行誊抄,今年想必也是如此了…”

  

“我不过是小时寄居佛寺,抄录经书多了罢了!”彭献谦虚道,但眼睛却直愣愣地盯着这五张钱票,不肯挪移。

  

“您的字体,我是极为佩服的,今日来,不过是求一件事,您只需…这般,就能得这些钱票,若是完成,之后必有重谢。”

  

“可是,誊抄之人有数十人之多,又怎会到我?”彭献疑惑道。

  

“嘿嘿,我们自有安排,你直要如此这般就好了,待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中年人成竹在胸地说道,十分的自信。

  

彭献犹豫片刻,就在五十贯钱的巨大诱惑下,应承下来,只不过是做个记号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哈哈哈,彭兄,此时你知我知,不可有第三人知晓,若是成了,另有五十贯送到,还有一座宅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