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唐不良人 庚新 26021 2024-07-16 20:18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然而又必须在这大殿上,给新帝李弘,太后武媚娘,左右宰相,三省六部重臣,以及十二卫大将军,及一众将军明确的答案。

  

辽东之事,以高侃为行军总管,以程务挺为副。

  

以娄师德和王孝杰为偏师。

  

以黑齿常之和沙吒忠义去征召百济旧部。

  

再以大唐皇帝诏书,令李辩等靺鞨族、契丹族将领,去辽东征召各自族人,为大唐仆从。

  

无论从战略、战术,人员配置,解决方案。

  

将领人选,都十分妥帖。

  

朝廷上下,自武媚娘到李弘,到阎立本无不认同。

  

但是相比辽东,对大唐威胁更大,也更重要的西域这里。

  

统兵之人选,出了麻烦。

  

固然,按苏大为的战略,征召吐蕃和吐谷浑等部做仆从,再以蜀中府兵为骨干,听上去是可行之策。

  

但是细细对比辽东和西域,两边的军略。

  

会发现,苏大为在辽东的布局,十分详细,十分直观,从黑齿常之这些百济本地将领。

  

到李辩等辽东靺鞨族将领。

  

到娄师德这种曾经有过征百济和倭国经历。

  

又出身自荆扬的大将。

  

既解决了大军沿路向荆扬调拨粮草的问题,又有着丰富的对辽东作战经验。

  

而大总管人选,高侃。

  

本身既是大唐一员老将,名将。

  

又出身渤海高氏。

  

也是辽东本地大族。

  

再加上副手程务挺。

  

其父程名振正是如今的安东都护。

  

这番人员配置和兵力资源设计。

  

可谓丝丝入扣。

  

纵然穷尽朝廷各重臣所有的智谋,殚精竭虑,也难提出更好的方案。

  

更难得的是,这个方案,不但设计精巧。

  

而且极具可行性。

  

但反观对西域的攻略。

  

除了调蜀中府兵为骨干。

  

征吐蕃和吐谷浑仆从为犄角,互为牵制。

  

还有别的策略吗?

  

没了。

  

相比辽东的战略,这个策略实在太过简单。

  

甚至是简陋。

  

但是,此刻朝中无论是左相阎立本,又或者是大唐皇帝李弘。

  

天后武媚娘都清楚。

  

不是苏大为不想做出更完善的策略。

  

而是之前关中灾情,关中府兵大损,没有任何牌面留给苏大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纵是大唐如今唯二名将的苏大为,也只能提出这一个看似可行,实则简陋的策略。

  

既然简陋,就更需依赖主将的能力。

  

若是能力强者,或许能顺利推行。

  

若是一个能力弱者,只怕连吐蕃和吐谷浑那些仆从军都弹压不住。

  

更惶论要远征怛罗斯,扫平大食人和叛乱的胡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苏大为身上。

  

心知苏大为其实是最佳的人选。

  

但偏偏所有人都没开这个口。

  

就连皇帝李弘都不敢出声。

  

苏大为若走,朝中眼下看似平静的局面立时就被打破。

  

到时谁能保证,太后与新帝这两者,不会发生激烈的政争?

  

毕竟,不惜一切攥夺权力的种子,自魏晋南北朝起。

  

自曹氏协天子以令诸侯。

  

自司马氏篡魏立晋。

  

自五胡乱华,城头变幻大王旗。

  

自隋,自大唐玄武门。

  

这血腥的种子,便已经种下了。

  

权力斗争,便是这般赤.裸.裸的,毫无亲情可言。

  

武媚娘能迫害被贬的王皇后及族人,对萧淑妃下手。

  

对长孙无忌一族赶尽杀绝。

  

她的底线操守到底有多少?

  

这个时候,恐怕连李弘都不敢相信。

  

不会以为,对方是自己母亲,就会容忍自己分享权力。

  

不久前,驾崩的李治…其死因,疑窦丛丛。

  

已经在李弘心中埋下一个疙瘩。

  

沉默,大殿上一片沉默。

  

直到,有一个声音打破了难言的沉默。

  

一员大将主动站出,叉手向武媚娘及李弘行礼道:“天后,陛下,臣愿自荐为总管,统驭征西兵马。”

  

说话者,一身龟背鱼鳞甲,头戴凤翅吞天盔。

  

双肩乃狮子兽吞口。

  

左腕护盾,右腕鱼鳞甲翼。

  

腰下护裙片片折叠,随着动作,如荷摆涟漪。

  

双脚铁胎,脚尖做狮型兽吞状。

  

正是如今大唐邢国公,苏庆节。

  

苏庆节去岁被苏大为的事连累,已经去掉实权军职。

  

直到如今才调回中枢。

  

在兵部下行走。

  

以文职居多。

  

但他此次上殿,竟穿着征战沙场的战甲。

  

可见来之前,苏庆节已经有了毛遂自荐,主动请撄的念头。

  

这一次站出来,声音锵铿有力,气吞万里如虎。

  

殿上群臣微微吃惊。

  

发出一片低声议论。

  

将军队列里,各卫大将军,及军中将领也忍不住窃窃私语。

  

显然,苏庆节主动请撄,大出所有人的意料。

  

甚至包括苏大为都向他看过去。

  

眼中有一丝意外。

  

武媚娘不动声色,先是眸光扫过太子李弘。

  

再看向苏庆节。

  

最后投向苏大为。

  

她要确定。

  

苏庆节主动站出来,究竟是苏大为的指使,还是太子的想法。

  

至于苏庆节本人的想法…

  

武媚娘对苏庆节过去并未太过关注。

  

此人本事是有的。

  

大唐如他这般本次的人不多。

  

却也不少。

  

苏庆节或许可为方面之将。

  

但是距离统帅,还差了一层。

  

武媚娘虽然不懂战阵之事,但是她懂看人。

  

在她眼里,如今环顾大唐,能为一方帅才的人,只有裴行俭与苏大为。

  

程名振与高侃勉强算半个。

  

余者皆为将才。

  

可为方面之将。

  

但是不足以将兵十万,统慑大局。

  

也就是说,只有像苏大为和裴行俭这样的帅才,才能主持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役。

  

才能推动灭国级别的战争。

  

而高侃和程名振,比他们就稍逊半筹。

  

但是做为都护,镇守一方,他们还是称职的。

  

能稳住当地都护府的局面。

  

剩下的人里,像薛仁贵、苏庆节、黑齿常之等,虽然也参加过不少战阵。

  

也被称之为“名将”。

  

但名将与名将不同。

  

名将,也有含金量的差别。

  

似苏大为与裴行俭这种,能灭敌国,能打大战役,能镇守方面,做一方统帅的帅才。

  

是名将金字塔的顶级。

  

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短板。

  

像高侃、程名振、刘仁轨这种,除了有名将之姿,能攻坚执锐,有高明的战术素养。

  

能独领一军之外。

  

还有独自镇守一方的能力。

  

但是缺了统慑十万人以上级数,灭国大战的能力。

  

所以要次一等。

  

而像薛仁贵和苏庆节这种,有极高战术素养,有独领一军的能力,有临阵破敌的威势。

  

但战略眼光上还未至大成。

  

镇守一方的文治上,仍有短板。

  

更别提灭国级别的统帅能力。

  

所以更次之。

  

而这次大唐要摆平西域叛乱,抵挡入侵至碎叶水的大食军。

  

算是什么级别的战役?

  

此前,唐军在西域已经两次大败。

  

损兵折将。

  

兵员损失多达十几万人。

  

叫得上名字的将领,多达数百人。

  

以后预备接替薛仁贵和娄师德、阿师那道真等二代将领的第三代名将种子,战死数十人。

  

更不提为了支援这十几万大军,在后方动员所消耗的数十万民夫。

  

海量的粮草、财赋、以及各类资源。

  

那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接连两战,这些投入,全都覆没。

  

相当于大唐对西域的投资,连续两次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也就是大唐帝国家底厚。

  

换当世任何一个大国,哪怕是突厥和大食、波斯。

  

一次损兵超过十万。

  

也绝对无力再控制西域。

  

势力必然极度萎靡。

  

不得不将西域这块肥肉吐出来。

  

而如今大唐不但不退,还要再出兵争夺。

  

若让突厥人和大食人知道,只怕会红了眼睛,骂一句唐人太富庶,这群败家的玩意。

  

物质、资源、财赋和人力的损失,只是明面上看得见的。

  

看不见的还有对唐军掌控西域合法性的动摇。

  

各族对大唐威望的怀疑、观望。

  

甚至失去对大唐的信心,或者是以为大唐已经老了,不能打仗了。

  

因而催生更多的野心家和叛乱。

  

这只是西域诸多复杂环境的冰山一角。

  

再加上,复叛的突厥人。

  

还有能灭掉波斯的大食人。

  

以及,无数跟随大食人和突厥人叛乱的西域胡族。

  

此次征西域之战。

  

其战争的难度,敌人的强大程度。

  

环境的不利程度。

  

不亚于灭国之战。

  

甚至更加复杂。

  

需要一边平叛,粉碎强敌。

  

一边还要马上建立秩序,稳定地方,增强大唐统治力量。

  

这是双线,甚至多线作战。

  

而且比起正面战场。

  

对西域各族的征召动员。

  

对平叛后地方重建秩序,将西域各胡族重新纳入大唐朝贡体系。

  

种种政治手段,更加意义重大。

  

环顾大唐,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

  

只有苏大为一人。

  

裴行俭都差了半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大唐此战以有投入的力量极其微小。

  

小到只能从蜀中抽调一万府兵。

  

蜀中兵本就不及关中兵精锐。

  

数量又少。

  

剩下能从吐蕃、吐谷浑人那里,征召多少仆从军,还是未知之数。

  

叛乱的胡人加上大食人的兵马,至少是十几万人。

  

这仗,怎么算,都是一场近乎绝望的,地狱级难度!

  

殿上香烟袅娜。

  

白气浮空。

  

似种种珍禽异兽漫天飞舞。

  

高高的梁柱之上,盘舞绕柱的金龙俯视着下方大唐群臣,龙眼微微发光,似在好奇这些人怎么全都沉默下来。

  

不知过去多久,李弘脸庞微红,讷讷道:“邢国公…忠勇可嘉。”

  

实在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算李弘还稚嫩,可也知道,西域对大唐关系何等重大。

  

征西之事,何等重要。

  

大唐在西域,已经再输不起第三场了。

  

事不过三。

  

若这第三次再输。

  

二十年内,大唐将无力向西半步。

  

而在西域的都护府、安西四镇这些象征大唐存在的军镇,将失去来自唐境的支持,很快淹没于胡人的反扑。

  

到那时,大唐不但会失去对西域通商的黄金商路,失去供养大唐财赋的丝绸之路。

  

还会丧失大量疆土。

  

国境线从安西四镇,从碎叶水、怛罗斯,一直缩回武威一线。

  

缩回蜀中石堡之间。

  

也就意味着。

  

大唐关中与胡人之间,将失去一切战略缓冲带。

  

只要胡人打破陇右防线。

  

便可长驱直入,借着地势俯冲入关中。

  

重现唐初时,突厥人不断扣关,长驱直入,劫掠大唐腹地的惨况。

  

以那时,大唐永无宁日。

  

中原百姓,在刚享数十年太平后,再一次被战火卷入。

  

不用怀疑,历史上,吐蕃人正是这么干的。

  

直冲入大唐关中,烧杀抢掠。

  

冲入长安,满街踏碎公卿骨。

  

逼得大唐皇帝狼狈逃蹿。

  

李弘虽不知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

  

但光看沙盘,唐军若输了这一次,将会丧地千里。

  

没准大食人和突厥人,真就赶鸭子一样,追着唐军败兵,一直冲入陇右,冲入蜀中、关中。

  

到那时,万事休矣。

  

恐有亡国之险!

  

一想到此,李弘额头上冷汗都冒出来了。

  

他像是求救一样看向苏大为。

  

但出乎意料的是,苏大为竟然不发一言,似在沉默思索。

  

李弘心中焦虑。

  

若让苏庆节为总管,实在没有信心。

  

这么复杂的局势,这么艰难的一场战役,唐军少得可怜的底牌。

  

以苏庆节的能力,实难驾驭。

  

但如果让苏大为做总管。

  

他离开长安之后。

  

那朕呢?

  

谁还来护着朕?

  

若母后那时有别的心思,谁来救朕?

  

当真左也为难,右也为难。

  

心中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李弘第一次知道,原来皇帝这个位置,并不如想像中那样好坐。

  

面对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简直是让人焦虑到头秃。

  

武媚娘凤眸抬起,扫过殿上群臣:“邢国公主动请撄,众卿家以为如何?”

  

姜还是老的辣。

  

武媚娘早已不是昔日入宫的小昭仪。

  

对这种政治权谋信手拈来。

  

无论苏庆节出来,是出自他自己的意思,还是苏大为授意。

  

武媚娘都不急着自己表态。

  

反而询问群臣意见。

  

环视一周,见无人答话。

  

武媚娘心下暗恼。

  

看来这些经历两朝的大臣,也不是傻子。

  

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轻易开口。

  

开口等于站队。

  

唐军丢了西域他们不会立刻有损失。

  

但若站错队,脑袋说不定就没了。

  

“众卿怎么都哑巴了?”

  

武媚娘一声冷笑,目光从昂然挺胸,伫立在殿中的苏庆节身上划过,投向阎立本:“左相,你为诸臣之首,你先说。”

  

“啊这…”

  

阎立本万万料不到,自己一心与人为善,从不轻易站队。

  

只想做好本份之事。

  

但人在殿中站,锅从天上来。

  

太后居然直接点名到自己。

  

这一下,想躲也躲不过了。

  

他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先行礼,再犹豫着开口道:“天后,臣以为…”

  

“以为如何?”

  

武媚娘继续施压。

  

阎立本无奈,只得偷偷看了一眼苏大为方向,硬着头皮道:“臣以为,邢国公可为前总管,但此次征西非同小可,须一员能力出众,经验老道帅,方才稳妥。”

  

阎立本话音刚落,武媚娘紧接着就问:“那以左相看法,究竟谁可为帅?”

  

啊这…

  

阎立本当场就抓瞎了。

  

天后,你这特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是要逼死老臣吗?

  

如此得罪人的事。

  

我若说出苏大为,便是得罪了这位大狠人。

  

这种天降猛男,让他灭国有点想多了。

  

但杀我一个左相阎立本,还是如宰鸡狗一般容易。

  

可若不说出帅才人选,只怕今天也搪塞不过去。

  

满朝这么多六部官员都在盯着。

  

武媚娘那双带刀子般的眼睛也在盯着。

  

当下,阎立本把牙一咬,脚一跺,横向一条心,叉手道:“臣保举…天竺都督,王玄策为帅!”

  

整个大殿,不知多少人心中一口老血喷出来。

  

好家伙,当真是好家伙。

  

咱们猜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

  

左相不愧是官场老手,居然在这种时刻还能玩出漂亮的飘移来。

  

人人都以为他要说出苏大为的名字。

  

岂料方向盘一甩,居然甩出王玄策来。

  

第一反应就是离谱。

  

可是再细想,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毕竟,当年王玄策曾借尼婆罗和吐蕃仆从军,大破中天竺。

  

打得五大天竺王,集体叫爸爸。

  

这等本事,若天后肯松一松手指,不计较他姓“王”这件事。

  

论能力,还真有这个资格。

  

至少统领吐蕃和吐谷浑,调教这些外蕃仆从军的本事,王玄策玩得是出神入化。

  

“天后,臣附议。”

  

“臣也附议!”

  

“王玄策现在天竺都督府,只需朝廷一纸调令,令其从天竺出兵,还能征不少天竺人做仆从,以王玄策的资历和能力,压服吐蕃和吐谷浑人不成问题。”

  

“臣等皆附议!”

  

六部官员中,不少人站出来表示认同。

  

只有李弘一脸懵逼状,还没回过神来。

  

嗯??

  

我在哪,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王玄策,王玄策是…

  

哦,好像当年跟苏大为征过吐蕃。

  

后来为主将,苏庆节为副将,追击吐蕃残部,一直打入天竺。

  

最终降服天竺。

  

将天竺化为大唐版图。

  

后来因功受到朝廷封赏。

  

前几年回了长安。

  

后来因为天竺当地有叛乱,又将他派过去平叛。

  

之后就为天竺都督,镇守在中天竺。

  

论能力,论资历,他做过苏庆节的主将。

  

以他为征西总管,似无不可。

  

这样便免了将苏大为调出去。

  

可以留在朕身边,以保万全。

  

李弘在心中盘算着。

  

越想越觉得,阎立本这老臣,提出的建言不差,相当有可行性。

  

而且两头不得罪。

  

当真应该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难怪能做左相这么多年。

  

这眼光不差的。

  

所有人里,有些懵逼的反倒是苏庆节、程务挺和苏大为。

  

什么?

  

把王玄策都推出来了?

  

当然老王的能力确实可以。

  

数次出使天竺。

  

被阿罗那顺伏击囚禁后,带着副手逃出。

  

不但没回长安,反而上吐蕃借兵。

  

用吐蕃和尼泊尔人的仆从军,反出一个爆击。

  

直接打跪了天竺诸国。

  

乃是不世出的奇才。

  

除了出身王氏遭武后忌惮,实在也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来。

  

可问题是,老王在天竺干得好好的。

  

这么把他调出来,天竺的防务谁来做?

  

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大唐现在,只怕没人能代替王玄策,去镇住天竺五部。

  

不过细想想,也实在提不出什么更好的建议。

  

舍王玄策,怕真就只有苏大为亲身上火线。

  

再一次提兵出大唐,远赴西域了。

  

但到苏大为今时今日的位置,实乃大唐中流砥柱。

  

不可轻动他是大唐的定海神针。

  

有他在,朝廷各派势力,就不敢撕破脸,不敢违反游戏规则玩暴力政变那种戏码。

  

有他坐镇大唐,大唐四夷的胡人。

  

比如新罗、倭国、突厥、百济、高句丽、西域突骑施、吐蕃。

  

这些异族,都不敢闹得太过。

  

名将,就是唐朝的“核武威慑”。

  

有名将在,各族头上都悬着一把利剑。

  

正如昔日三箭定天山之薛仁贵。

  

在正史上经历大非川之败,被外贬数十年。

  

一但起用,回到战场上。

  

敌人一听名将薛仁贵之名。

  

立刻不战自溃。

  

纳头便拜。

  

不敢与之为敌。

  

这就是名将的威力。

  

威慑力量,要点在于威慑,而不在于使用。

  

用得多。

  

便毁了。

  

薛仁贵兵败于怛罗斯,正是这一切最好的注角。

  

所以于公于私。

  

苏大为留在朝中,对李弘,对朝廷政局稳定,对外蕃的威慑,都是最佳选择。

  

武媚娘也不是没有别的心思。

  

如果可以,她是很想调苏大为离开洛阳。

  

只须一年半载。

  

她有信心,可以全盘掌握朝局。

  

甚至行废立之事。

  

若论政治手腕,李弘距离她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而权力这条路,是会上瘾的。

  

它是一味毒药。

  

可以让人失去亲情、友情。

  

不惜献祭一切。

  

只为登上最高的位置。

  

但是她同时也是清醒的。

  

时机未到。

  

若流露出太明显的意图。

  

不敢保证苏大为是否会反弹。

  

双方的关系,从最早的姊弟、恩义,到现在披着恩义外衣,实则是互相忌惮提防。

  

有许多事,是不能宣诸于口的。

  

武媚娘想要最高权力,甚至想成为女帝。

  

那么她前进路上,现在唯一的敌人便是李弘。

  

只要收掉李弘的权力。

  

寻机废掉李弘,再立李贤或李显为太子。

  

她便可以安稳在慑政太后的位子坐上数年。

  

数年后,待要传位太子时。

  

她的权力早已巩固。

  

到那时,满朝都是武后的人。

  

她要称帝,也是顺理成章。

  

朝中不会有任何阻碍。

  

但是苏大为,在此时站位李弘。

  

等于替武媚娘踩了一脚刹车。

  

要搬开李弘这个拦路石,就得先搬开苏大为。

  

可要对付苏大为。

  

无论从哪方面,都没有机会。

  

论实力,苏大为已经是大唐异人金字塔顶峰。

  

天下第一人。

  

论统兵,苏大为在唐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也就是萧礼这两年,苦心造诣,把关中府兵给玩废了。

  

这是一出双刃剑。

  

既伤了大唐的根基,也伤了苏大为在军中的根基。

  

唯一的好消息,恐怕是苏大为之前在殿上所说的。

  

异人不能轻易对普通人出手。

  

到他这种境界,若是杀戳太重,会引动天地法则。

  

所以是有一种约束力在。

  

这让武媚娘心下稍安。

  

至少,如果真到必要的时候,出动数万,十万百姓、大军。

  

哪怕强如一品异人。

  

也会投鼠忌器。

  

所以苏大为应该不会突然做丧心病狂,屠杀朝廷,自己封王那种事。

  

那是两败俱杀的打法。

  

容易把苏大为自己也一波带走。

  

双方都有顾忌,才能保持危险而脆弱的平衡。

  

武媚娘想把苏大为调走。

  

但绝不能做得太过明显,引发苏大为反弹。

  

也只能暗中暗示,示意阎立本这些重臣说出来。

  

她在从旁推波助澜。

  

只是没想到,阎立本这个看起来忠厚老实的家伙,关键时刻居然也耍起了猾头。

  

心中虽恼。

  

但武媚娘也只能心中暗自磨刀。

  

冲阎立本微微一笑:“左相当真是国之栋梁,哀家甚是欣慰。”

  

欣慰二个字,说得咬牙切齿。

  

阎立本当场冷汗就下来了。

  

后背全被浸湿。

  

心里拔凉拔凉的。

  

心说坏了。

  

好像还是得罪武后了。

  

要说武后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记仇哈哈,那个睚眦必报。

  

昔年赵持满就是暗自骂了几声武后。

  

回头就被吊路灯了。

  

而且武后还严令不得收敛,让全长安的人看看。

  

好好的大唐名将。

  

在西域打得胡人心胆俱裂的大唐将军。

  

最后落个尸身暴晒,被野狗啃啮的下场。

  

长安官员何止千百,竟无一人敢去替赵持满收尸。

  

后来是王方翼归来。

  

念着兄弟之谊,亲自去收敛赵持满尸骸。

  

找到时,已经残缺不全了。

  

当时王方翼为之怮哭。

  

长安无人不为之落泪。

  

这一刻,阎立本心里哆嗦着,感觉自己距离赵持满和王方翼的下场,已经无比接近了。

  

李弘此刻无心去体会阎立本心中悲凉,他向着狄仁杰眉飞色舞道:“狄尚书以为王玄策可担任征西统帅吗?”

  

狄仁杰思忖一番,叉手行礼道:“臣无疑议。”

  

“善!”

  

李弘又环顾群臣。

  

第一次感觉扬眉吐气起来。

  

只要搞定了西域。

  

只要苏大为在朕身边。

  

这皇帝位置,谁也夺不走。

  

朕依然是继承父皇大业的皇帝,能继续大唐辉煌。

  

他颇有些意气风发,向群臣问道:“众卿以为王玄策可担任征西统帅否?”

  

六部官员,左右臣相皆硬着头皮道:“臣等无异议。”

  

妈的,武后那双眼睛,如果是刀,只怕已经在殿上砍人了吧。

  

但是皇帝问起来,也不能不回答啊。

  

哪怕不想站队,此刻也无法推诿。

  

李弘的目光落在十二卫大将军,以及众将军的身上。

  

“诸将军以为如何?”

  

“甚善。”

  

“臣等附议。”

  

得到这些支持,李弘心中颇喜。

  

头一次感觉掌握了主动。

  

他看向自己的母后,略带着得意之情。

  

这既是对母后露出峥嵘之后,对自己帝位威逼侵蚀的不满。

  

又有一种,久在武后阴影下,极力渴望被认同,被赞许的心态。

  

“母后,以为可否?”

  

被李弘当着群臣的面问到脸上。

  

武媚娘脸上的笑容越发明艳。

  

她轻轻一拂大袖。

  

如张两殿。

  

斜飞的眉鬓好似利剑一般。

  

衬得下方一对凤眸,越发冰冷威严。

  

虽然在笑,眼中却没有半分笑意。

  

“弘儿长大了…”

  

武媚娘笑道:“既然弘儿属意王玄策,哀家又能说什么呢。”

  

“报”

  

就在大殿上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大家都在为定下征西大将,搞定一切难题而“欢欣鼓舞”时刻。

  

突然,殿外有人大声通报。

  

有千牛卫守在殿外大声询问。

  

然后又有内侍太监快步匆匆入殿。

  

太监佝偻着腰身,悄然扫了一眼殿中情。

  

待发觉展中的气氛古怪时。

  

不由抽搐了一下。

  

像是被人抽了一鞭子。

  

满头大汗的跪下,匍匐在地,扯着尖细的嗓子道:“回禀天后、陛下,有边疆紧急军情!”

  

殿上所有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子落在太监背上。

  

苏大为的目光如无穷无尽的潮汐,要将人吸入大海。

  

按入海底。

  

武媚娘的目光,如无穷无尽的星光,如昆明池中大小涟漪波澜。

  

要将太监撕扯粉碎。

  

皇帝李弘的目光,如光似箭。

  

仿佛要将太监身体刺透。

  

左相阎立本的目光。

  

右相石崇信的目光。

  

左武卫大将军程处嗣的目光。

  

右武卫大将军李玄信的目光。

  

还有邢国公苏庆节。

  

十二卫其余将军。

  

众军将。

  

六部主官。

  

所有的目光,差点把太监给四分五裂,挫骨扬灰了。

  

太监趴在地上,恨不得把自己一头撞死。

  

为啥今天好死不死是自己轮值。

  

为啥如此倒霉,居然这个时候需要上殿传话。

  

被当世如此多大佬盯着,神魂都快要崩溃了。

  

直到好不容易,听到皇帝李弘的声音:“既有紧急军情,还不速速报来。”

  

“喏!”

  

太监这才回过神来,顾不上去擦拭额头上的冷汗,头也不敢抬的道:“收到天竺都督王玄策急报,二月,大食人从天竺山口入寇,攻势甚急。

  

天竺镇军与之战,折损严重。

  

现下大食人已侵占西天竺与北天竺。”

  

仿佛一枚巨石投入水中。

  

沉默的大殿上瞬时掀起滔天巨浪。

  

大唐君臣瞬时就炸了。

  

“什么?大食人居然攻入天竺!”

  

“该死,天竺为我大唐内藩,为我大唐天竺都督统领,入寇天竺,就是向我大唐宣战!”

  

“大胆贼子,狼子野心!天后、陛下,臣请朝廷发兵,臣愿亲自领兵,与大食人决战!”

  

“定要让这些该死的大食人,有来无回!”

  

一时间,群情鼎沸。

  

这是什么?

  

这是当世第一强国,大唐帝国,被一帮无耻小贼来偷袭。

  

这是莫大的耻辱!

  

大食人吞并波斯,打得波斯总督求内附。

  

唐人没感觉。

  

因为波斯不是大唐领地。

  

大食人侵入吐火罗,渗透至碎叶水和怛罗斯,唐人仍没太大感觉。

  

因为那里也不是明确的大唐领地。

  

而是属于西域的模糊地带。

  

大唐在那边,也是客军。

  

也是外来的。

  

但是大食人侵入天竺。

  

对现在的唐人,对大唐君臣来说,那意义便完全不同了。

  

天皇大帝李治在世时,最大的政绩是什么?

  

不说内政,就说对外的开疆。

  

那便是将辽东高句丽、百济纳入版土。

  

将吐蕃、西域诸国纳入版土。

  

将天竺纳入大唐治下。

  

成为大唐的土地。

  

若是天竺人叛乱,那还算情有可原。

  

毕竟是原本的土著。

  

但你大食算什么东西?

  

我大唐已吃下的肥肉,你居然来搞偷袭。

  

想从大唐碗里夺肉吃。

  

是欺我大唐无人吗?

  

昔年中天竺阿罗那顺,伏杀唐使,王玄策一怒便借兵灭了中天竺。

  

唐人就是如此心高气傲。

  

就是如此桀骜不驯。

  

就是如此的暴躁!

  

因为我们是天下第一。

  

我们是光耀万年的大唐,我们是唐人。

  

自来只有我们去攻略别人。

  

哪有贼子敢抢我们大唐的肉食?

  

大殿上这些各部官员,不少家在天竺那都是有着生意的。

  

天竺的香料,还有天竺的黑奴,在长安都是一等一的紧俏货物。

  

一时间,群情激愤。

  

“天后!陛下,下令出兵吧!”

  

“咱们必须教训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大食人!”

  

“他们不但侵入西域碎叶水,还侵入天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请予臣精兵三万,臣提兵亲上天竺,斩了那些大食人的狗头。”

  

“请给臣精兵二万,牙将三千,水师五万。臣将攻略大食,将波斯人的土地夺回来,永为我大唐内藩!”

  

“陛下,臣愿提兵五万,亲征大食,直捣大食人的国都,管教大食人做为大唐内藩!”

  

好家伙,当真是好家伙。

  

这些大唐的重臣和将军们,当真是目无余子。

  

已经喊出要直捣黄龙,夺下波斯人的土地,让大食人纳贡称臣了。

  

苏大为在一旁听出,嘴角仍不住直抽抽。

  

这个时代的唐人,当真是好暴躁啊。

  

不过…

  

我喜欢。

  

另外就是,你们到底知不知道大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妈的,一个个口号喊得振天响。

  

大食的疆域不下于大唐,横跨东西一千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势力一度达到西腊城邦的恐怖怪兽。

  

大唐若要出兵攻大食。

  

就不说地理和现实的那些困难了。

  

就算一路畅通的走,只怕也要走许多年吧?

  

横跨小半个地球的感脚。

  

真要达成了。

  

足以写出大唐版山海经了。

  

苏大为收回心中的杂念,清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扬声道:“天后、陛下,诸位大臣,请听我一言。”

  

沸腾的大殿上,声音渐渐冷静下来。

  

包括武媚娘在内,李弘、阎立本、狄仁杰、程处嗣,李玄信、苏庆节等人,一齐看向苏大为。

  

武媚娘凤眸微微眯起:“未知苏郡公,有何高见?”

  

呵呵,王玄策如今在天竺已是焦头烂额。

  

自顾不遐。

  

当无出任征西域的可能。

  

阿弥啊,你素来重情义。

  

西域有薛礼之大败。

  

天竺有王玄策的危急。

  

这两人和你关系匪浅。

  

都这个时候了,你难道还能龟缩在洛阳不成?

  

此乃天助我也。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大唐太后,天后武媚的凤眸里,隐隐闪过一抹得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