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404章 大移民

大明从慎重开始 一笑澄明 4841 2024-11-04 14:26

  

严成锦在都察院无事。

  

吴宽在值房里喝喝茶,偶尔写一封弹章,也不来找他。

  

下了值,回到府中。

  

王不岁又找来了:“少爷,那乔新元又找来了,还在良乡收生丝和彩丝,价钱高多了,这是要断咱们的财路。”

  

良乡和山西挨得近,生意做大了,难免会有碰撞。

  

只是,乔新元以抬高生丝的价钱,实在卑劣了一些。

  

良乡想要收到的生丝,只能比他的价钱更高。

  

京城某酒楼。

  

乔新元亲自给焦芳斟酒,笑眯眯道:“小人在良乡收了一批生丝,他们不卖工坊,也做不下去。”

  

焦芳将酒杯放下,道:“本官承了你的好处,只帮你这一次,陛下不喜商人扰乱市场秩序,你小心些。”

  

“大人放心,学生心里有数。”乔新元命人抬上来一箱银两。

  

奉天殿,

  

弘治皇帝看完都察院的疏奏后,看向吴宽:“都察院近日,弹劾疏奏少了,朕记得戴姗在时,朕每日要阅五本弹章。”

  

吴宽忙道:“朝野清明,没有弹章,也是好事。”

  

刘健和李东阳微微点头,露出笑意。

  

焦芳低下头去,不敢看弘治皇帝。

  

他还是有些忌惮严成锦的弹章,听闻没有都察院的疏奏,心中松了一口气。

  

出了殿门,迎上吴宽,两人一同在吏部为佐官,十分熟悉。

  

“原博兄,今日上朝,似乎没见严成锦?”

  

吴宽笑道:“那家伙告假一日,难得清闲,孟阳兄可要去我都察院喝茶?”

  

“不必,愚兄还有要事,要回值房。”

  

严府,

  

王不岁来向严成锦禀报,良乡的工坊也抬价了,花了比平日一倍的价钱收购,心疼死他了。

  

严成锦却不以为意。

  

该知道的,陛下自然会知道。

  

他在京城溜达了一圈,回到府中。

  

“良乡的粮食日渐丰盈,用来酿酒吧,在良乡开一家酒坊。”

  

明初时规定,不许坊间酿酒。

  

因酿酒需要粮食,朱元璋为了节省粮食,下了禁令。

  

但是到了后世,就慢慢变得宽松起来。

  

王不岁不明白,

  

为何少爷突然想做酒庄的生意。

  

“少爷,如今大明有山东秋露白,江西麻姑酒,东阳酒等等,若是没有特殊的酒方,极难将酒做起来。

  

这秋露白,就是乔新元的商号。”

  

想做酒庄生意,没有秘方,是极难经营的。

  

“本官酿的酒,自然有特别之处。”严成锦对着何能道:“准备一个石磨,本少爷要酿酒。”

  

何能见怪不怪了,少爷隔三差五就会折腾一次,他也懒得咋咋呼呼。

  

将庖房前的石磨清洗干净,找来一桶麦。

  

酿酒,需先做酒曲。

  

严成锦要酿葡萄酒,但市面上做的白酒太浑浊,且价格太贵,自己酿制,成本将大大节省。

  

将带皮的麦用井水洗净,晒干。

  

七月正合适酿这样的酒。

  

严成锦坐着马车到良乡,径直前往良乡衙门,“本官要一片很大的地,可否安排?”

  

张贤微微躬身:“只怕安排不了,如今流民的草棚,都快住不下了。”

  

草棚不用银子,流民们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俨然当成自己家。

  

听到越生越多后,严成锦不禁吐槽,果然是温饱思人欲,黑灯瞎火,就喜欢生孩子。

  

全都留在良乡,必定不是长久之计。

  

严成锦打算将一部分流民,运到海南。

  

海南地广人稀,在土地缺人耕种,只是要重新录一大批人的黄册。

  

需向陛下禀报。

  

一个时辰后,

  

严成锦进了宫,回到都察院写了封疏奏,呈到奉天殿。

  

弘治皇帝疑惑地问:“移民?”

  

“臣想将良乡的五千流民,永远移至海南,前些日子,臣收到许进忠的信,除了黎族之人,海南极少人烟,征兵无处可征。”

  

海南要建立环岛卫所,需壮丁力役无数。

  

韩文想了想,道:“明初时,高皇帝曾在山西的平阳、泽州、汾州,调动千万流民,前往各地耕种。”

  

春泥归来无处栖,赤地千里少人烟。

  

每逢大旱灾和兵灾后,出现某地人口稀缺时,便会调动大移民。

  

如今良乡的流民生活,竟这般好了?弘治皇帝震惊不小。

  

得了朝廷的旨意,命人前往良乡,让船再停两日。

  

张贤在良乡衙门贴出告示,并站到衙门前:“海南已沃如江南,若愿动身前往海南落户,赏十两银子。”

  

良乡一片躁动。

  

能得银子自然是好,可需离开京城,到海南扎根,便要仔细考虑了。

  

“十两银子虽好,可是小人在良乡还有田地呢。”

  

“听闻海南是流放之地,张大人为何要将我们驱赶到那里?”

  

听闻消息,流民们闻风而来。

  

看着那张告示,在工坊干活,识字的流民不少,盯着告示能看个大概。

  

流民在良乡住的好好的,不明白朝廷为何要驱赶。

  

看完告示后,不免有点恐惧。

  

张贤道:“若去了海南,本官保证,你们可以分到更多田地。”

  

梁中不想搬,去了海南还卖个屁烧饼。

  

在良乡,子孙后代,还能考工程师呢。

  

“至少是两亩地!”

  

听到此处,有不少流民报名,拖家带口准备前往海南。

  

良乡的草棚,移出来六百多户人,空了大半。

  

即便如此,地也不够。

  

严成锦坐着马车闲逛到了良乡西边,张贤为难道:“大人,这里是房山的地界了。”

  

房山与良乡紧紧挨着,中间有一片沃野之地。

  

严成锦早有打算,让良乡不断扩大,可比肩顺天府。

  

因商人不往西走的缘故,房山看起来极为安静,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

  

这里的田里,种着庄稼,山上种着玉米,成片成片。

  

房山,衙门。

  

贡佐坐在衙堂上,想来今日是无人来报案了,抬起袖子,擦擦惊堂木,准备下值。

  

“老爷,良乡送来的本本。”门皂小跑进来。

  

良乡在顺天府出了名,富可敌国。

  

同为顺天府下属的州县,房山还欠朝廷的税银呢,贡佐正愁今年夏税,如何继续拖欠。

  

“良乡想要我房山的地?本官就指着这几亩地活着,不给!”

  

县丞拿过册子看了眼,双眼放光:“老爷,好事啊!”

  

贡佐气急败坏,“有什么好,就这几亩地了,给了良乡,岂不喝西北风!今年夏税如何交?”

  

夏税是定额,每个县交多少,黄册清清楚楚。

  

户部不改税目,把地给出去,就相当于把地送给别人,还替别人交税。

  

改户部的税额,是极难的事情。

  

县丞却笑道:“咱们不是欠着税银吗?若是良乡有一半商人,来咱们房山做买卖,咱们也能收税银。

  

地不给,咱们让良乡搬过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