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女频言情 唐朝贵公子

第四百零三章:赐封国公

唐朝贵公子 上山打老虎额 6273 2024-07-15 15:41

  

可是扶余威刚的话,倒是比娄师德自己来自吹自擂,却是可信了许多。

  

这倒不是李世民不相信娄师德。

  

可毕竟是自己奏报自己的功绩,总会让人觉得有虚报的成分在。

  

只是眼下,在此奏报的乃是敌将,而且此人面上诚恳,说到自己被击溃的时候,脸上也不无惋惜的样子,却又流露出了对娄师德钦佩之意。

  

这种复杂的情感,同时在扶余威刚的面上呈现,令李世民不得不相信了。

  

扶余威刚而后感慨道:“罪臣真是万死,败军之将,乃是无能;为了保存这些跟着罪臣一道出生入死的将士而归降,背弃王上,此乃不忠;只是罪臣此举,也有自己的私念,百济割据马韩之地已有许多年,之所以能偏安,实在是因为中原混乱,而今大唐陛下定鼎天下,延续秦汉之一统,百济区区小国,却还依附高句丽,对抗大唐天朝,臣见娄将军这样的校尉,带一偏师,即可驰骋汪洋,百济倾国之力而不能敌,这百济的社稷,如何能够保全?是以臣方才知道,百济的国祚大势已去。与其顽抗,不如拱手来降,如此,上可得陛下宽宏,使王上不失安乐公位。其下,也可令百济百姓得以安宁。”

  

说着,便是叩首,表示屈服的样子。

  

李世民原本对于降将,尤其是扶余威刚这样给娄师德带路,杀入了百济王城的降将,是没有半分好感的。

  

可这扶余威刚说的动情,又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令李世民也不禁为之动容了。

  

大国和小国是不同的。

  

大国的道路只有君临天下,四海归一,万国来朝。

  

而对于小国而言当扶余威刚察觉到自己用尽了所有的资源,都抵挡不住一支大唐偏师而这能击溃百济水师的将军娄师德不过是小小一个校尉的时候,势必会想大唐若是要讨伐百济,能造出多少这样十几艘的舰船呢?大唐又有多少像娄师德这样的人呢?

  

那么你是扶余威刚你会如何选择?

  

继续顽抗?直至惹怒了唐军,数不清的唐军自百济各个口岸登陆,而后整个百济陷入火海,数不清的人被杀戮?

  

还是索性选择一个虽不体面但至少能保全百济国军民的方法?

  

扶余威刚分析得入情入理,虽然明明每一个都知道他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可这一番道理说出来,却也没有半点违和感。

  

扶余威刚又道:“臣之所以愿意为大唐肝脑涂地,自是因为管中窥豹。起初见着娄将军的时候为他的忠勇所慑,此后娄将军要深入虎穴奋不顾身,心中又不禁骇然自知大唐若是有十个娄将军,这寰宇之内天下再无敌国可以挡大唐的锋芒。再之后娄将军攻入王城喝令将士们不得侵犯百姓,只取府库中的财富,又严令将士们不得取分文,所有的战利品,都要记录在册,送到长安,献给陛下!臣这时,却是顿感欣慰,知道自己没有跟错人,莫说百济,便是高句丽,也不过是秋后蚂蚱而已。只是罪臣毕竟为降将,只恳请陛下发落。”

  

李世民站了起来。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什么可说的?哪怕是李世民知道扶余威刚所说的都不过是场面话,此时身为大唐天子,也该为后世做一个表率了。

  

李世民道:“卿能知大体,识时务,愿为大唐效命,朕自有优待,暂予你昭武副尉之位,在长安听候任用吧,你的儿子,可是叫扶余文吗?便为宣节校尉吧。”

  

昭武副尉乃是从六品,而宣节校尉则为从七品,而且一般这样的字号,都属于散职。

  

也就是说,并不会派遣什么实际的职务,不过是朝廷给一份口粮先养着而已。

  

可是对于扶余威刚而言,已是十分满足了!至少自己的性命先是保住了,又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位,那么将来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于是他忙真切地叩首道:“陛下玉露,臣甘之如饴。”

  

扶余文也跟着行了个礼。

  

李世民随即将目光落在了娄师德的身上,经这扶余威刚一说,李世民可谓是对娄师德有了更深的了解了。

  

就不说他的功劳了,单说这家伙杀入了王城,掠夺了王宫和府库,得了价值六十万贯的财物,却没有私取,而是统统造册,送来长安,献给朝廷,就足以让李世民对娄师德生出很大的好感。

  

李世民此时怎么看娄师德就怎么顺眼,口里感慨道:“崔岩等贼子,都说卿家要反,朕差点就偏听偏信了,幸好陈正泰极力为你争辩,终归朕没有令娄卿家含冤。现在总算是真相大白,而卿之忠勇,朕已心里了然了,只是…卿只寥寥十数艘舰船,是如何破敌,又如何取胜?来,和朕好好说一说。”

  

方才扶余威刚滔滔不绝的时候,娄师德和陈正泰互换了眼神。

  

陈正泰眼神中的意思是,这哪里来的逗比?

  

娄师德眼神中的意思却是,门下也不知道这家伙到了陛下面前,这么能说啊!

  

只是夸着夸着,总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这差一点,娄师德就要成为卫青一样的人物了。

  

此时听了李世民的话,娄师德忙收起心神,道:“扶余校尉所言,实在让臣惭愧,臣确实立下了些许的功劳,可这一切,其实都归功于陈驸马。”

  

“哦?”李世民觉得越听越迷糊了。

  

群臣也颇有兴趣,只是此时,他们只是料定,娄师德不过是借此想要攀附陈正泰而已,所以似那些熟谙人心的人,不禁莞尔一笑。

  

娄师德很认真地道:“这扬州水师,且不说钱粮大多都是陈家供给。其中最重要的是,水寨的一切操练,人员调配,都是陈驸马亲自交代的。而真正厉害之处,就在于那些海船!那些海船行在海上,不但比之寻常的海船要平稳的多,速度也快,一旦张帆,速度乃寻常海船的一倍有余。其船身格外的牢固,寻常的碰撞,不会引发船只的沉没。臣这一次出海,主舰受创多达十三处,按理来说,早该沉没了,可之所以能够依旧的稳如磐石一般继续作战,并且安然返航,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船体在碰撞过程中,在发生倾斜之后,非但不会翻转,反而会迅速的翻回!十几艘舰船,对阵百艘,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百济的舰船,和当初大唐的舰船形制相差不大,可与新船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臣将此战的首功归功于陈驸马,并非是臣受陈驸马所举荐,实在是这船太过厉害了,若没有此船,便是臣的舰船增加十倍,也未必能有今日这样的胜利。”

  

一下子,所有的疑惑解开了。

  

方才君臣们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为何娄师德能以少胜多,难道真是百济水师不堪一击?

  

好吧,现在答案出来了,原来如此。

  

李世民一时惊讶,只是因为…设计了新船,就可在海战之中,爆发如此巨大的威力?

  

可细细想来,这不正是陈正泰在学堂中所提倡的东西吗?新的技艺,带来的不只是便捷,而是技术的碾压。

  

李世民想起这个来,不免眼眸亮了亮,随即看向陈正泰道:“娄卿所言,是如此吗?”

  

陈正泰老老实实地道:“确实是实情,儿臣得知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师强大,我大唐若是要与之争锋,只能建设更大规模的船队,可即便如此,也未必有全胜的把握。所以儿臣决心另辟蹊径,带着一群能工巧匠,设计出了新船。只是…儿臣自己当初其实也不知这新船的威力,竟是如此厉害。直到娄校尉凯旋,方才知道…至少新船的设计是成功的。设计新船,只是第一步,能否经得起检验,才是重中之重…”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地道:“这技艺所带来的好处,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朕从前总觉得你不务正业,性子古怪。可现在方知有这么多的大用。既如此,那么此战的首功,自当是你,其次为娄师德了。”

  

李世民说话的时候,微微抬起眼眸,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似乎是想看看,这群臣之中是否有人有什么异议。

  

毕竟军功这个东西,涉及到的乃是爵位的问题,倘若有人反对,朝廷还需谨慎。

  

可此时,群臣都是一言不发,只齐刷刷的看着李世民,分明也认同了陛下的判断。

  

倘若真是新船的原因,那么说是首功,就一点都不为过了。

  

事实上,在场的人,都对船只和海战算是一窍不通,他们此时只知道一点,这一战,堪称为化腐朽为神奇了。

  

李世民见无人反对,松了口气,于是正色道:“如此大功,怎么可以不赏赐呢?理应爵加一等,正泰此前为郡公,而今当进国公。”

  

国公…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一时诧异了。

  

显然大家没想到会居然赐国公!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李世民,还没有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给二十四功臣敕封国公,能获赐国公的,其实并不多。

  

而现在陈正泰不过二十岁上下而已,这个年龄,便几乎要位极人臣了。

  

国公乃是从一品,当然,只是爵从一品而已,可是待遇比之从前的郡公和县公,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

  

这其实也是历朝历代的规矩,能因功劳获丰侯爵和郡公、县公的,肯定不少,尤其是开国初年,功劳很多。

  

可任何一个爵位,就意味着一个家族的兴起,所以越往上,至少到了国公这个级别,往往就会显得极为吝啬了!

  

如若不然,王朝初年便敕封上百个国公出去,那还了得?以后子孙们怎么办?一个国公,就是一个大爷啊,儿孙们继位之后,成天面对着上百个大爷,换谁也得受不了吧!

  

贞观迄今,县公和郡公有数百人之多,至于下头的县侯、县伯就更多了。

  

这一方面,是有功的人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抚那些大世族,给与他们爵位和一些特权。

  

只是到了国公,哪怕李世民,也会显得格外的谨慎。

  

毕竟,这已是臣子获得爵位的极限了,再往上,那就是王了。

  

只是对李世民而言,这一战对于大唐而言,实在太重要了,一方面,剪除了高句丽的羽翼,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完成隋炀帝未竟之业彻底平定高句丽,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一旦大唐的水师,可以压制住高句丽的水师,这就意味着,即便是从陆路进攻,水师也可以沿着海岸线,不断给陆路的军马进行补给,同时骚扰高句丽,使高句丽首尾不能呼应。

  

“诸卿没有异议吧?”李世民面带微笑,他倒是很想知道,这个时候,谁敢站出来反对。

  

房玄龄咳嗽一声,率先道:“陛下,臣无异议。”

  

杜如晦也跟着点点头。

  

长孙无忌心里其实有些复杂,一方面,如今自己得儿子算是捏在了陈正泰的手里了,这两年,长孙家和陈家的关系开始和睦起来。长孙无忌当然得同意。

  

可另一方面,长孙无忌这个人的性情,还是有些争强好胜的,小小年纪的陈正泰,就已经和我这皇亲国戚以及开国功臣平起平坐了。

  

哎呀,好像嫉贤妒能啊。

  

不过纠结归纠结,他最终还是颔首道:“陛下赏罚分明,令人钦佩。”

  

几个最有权力的大臣都点头了,其他众臣,便也纷纷称是。

  

现在崔家已经开始自身难保了呢,这个时候,还是小心为好。

  

当然,有人是真心认同。

  

也有人面上带着几分拧巴的样子。

  

这一切,都看在李世民的眼里,不过不管怎样,没人出来唱反调,这事算是定了下了!

  

他显然心情不错,面带微笑道:“那么…就这般的定了,只是…封什么国公好呢?陈氏,可是出自孟津吗?”

  

第一章送到,求支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