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四百一十二章 轰炸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远征士兵 2934 2024-11-04 14:32

  

栗林忠道的这种表现或许就是典型的日本人的矛盾的性格。

  

不久之前,栗林忠道还预感到硫磺岛会失守,自己及手下都会死在中队手下,也因此患得患失的郁郁寡欢。而现在,在知道有舰队这个援军的时候,其态度马上就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是担心失守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把中队留住并让“其付出代价”的问题了,并随之就有种要大展手脚的意气风发。

  

但只怕栗林忠道做梦也没有想到,此时的中队已经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硫磺岛发出致命一击。

  

应该说,这一击的重点栗林忠道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那就是机场。

  

只不过栗林忠道自以为已经将机场设为陷阱,或者也可以说用布置在坑道里的防空炮将其控制住,于是反过来自己将其忽略了。

  

这个失误,很快就会给他及部下乃至整个日本都带来惨痛的教训。

  

中国部队从第二一早就展开了对日军展开了轰炸,目标是日军控制下的折钵山、382、362a、362b、362c几个高地,轰炸烈度并不大,就像日军对中国登陆部队的轰炸一样有一炮没一炮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就不用多说了…为远征军即将发动的进攻做准备。

  

这里说的准备有两方面,一个是用炮弹击毁重要登陆部位有可能的地雷为部队的偷袭开辟道路,更重要的则是用炮声掩护偷袭行动中有可能发出的声音。

  

第二个准备是吸取了日军偷袭的经验教训…日军是在偷袭前突然加大炮轰的力度,所以吴宇航在第一时间就对日军的进攻产生怀疑,吴宇航是这样,远征军中有经验的老兵当然也嗅出了这其中不寻常的味道,所以从上到下对其后出现的日军坦克突防其实都有一点心理准备,这也是中队能够成功的把日军挡在防线外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客观原因,那就是日军炮弹很宝贵,栗林忠道不敢乱用。

  

其实日军炮弹还是足够多的…正如之前所说的,日军许多战略物资原本是用于马里亚纳群岛与中美联军对峙的,结果马里亚纳群岛的迅速溃败使日军只能将收集来的战略物资都投到硫磺岛。

  

但战争这东西,考验得更多的往往是指挥员的心理和预期。

  

在栗林忠道的想法里…美军已占尽了海空优势,那么硫磺岛就很难再得到补给,很难得到补给也就是坐吃山空,硫磺岛储备的弹药和物资总有打完、用完的一天,当弹药和物资耗尽的时候,也就是109师团“玉碎”的一刻了。

  

人的心理总是希望能活得长一点、守得久一点,于是栗林忠道当然就会“省着用”。

  

但中国部队却不需要这样…尽管哈尔西说只能分一小部份运输舰为中国部队提供补给,但这所谓的“一小部份”也是数十艘运输船,这些补给足够中国部队支撑起这种低烈度的轰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军为运输船护航的军舰甚至都是比中国部队更先进的弗莱彻级驱逐舰。

  

由此也可知,美军此时其实并非完全没有能力支援中国部队进攻硫磺岛,而是美军不愿意支援或者这么快支援。

  

罗斯福很清楚中队进攻硫磺岛的目的…那就是“围魏救赵”,通过进攻日本本土逼迫日本将用于进攻中国的部队更多的调到太平洋方向,但这又不是罗斯福所希望看到的。

  

同时罗斯福又不希望硫磺岛的日军构筑起过于坚固的防御工事。

  

此时的张弛并不知道,硫磺岛对于美军来说其重要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马里亚纳群岛。

  

硫磺岛的位置恰好位于日本本土与马里亚纳群岛的中间…距离两头都是一千多公里。

  

而罗斯福又接到情报,知道日本人正在硫磺岛建设雷达监测站和机场,一旦这些都建设完成,那么就会对美军利用马里亚纳群岛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产生很大的阻碍…美军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不久,日军雷达就有可能监测到,同时战机起飞拦截。

  

虽然此时日军的雷达和战机几乎都无法对美军b29轰炸机构成威胁(注:美军b29轰炸机的升限是一万多米,而日军零式战机的最高升限为五千米,根本无法拦截高空轰炸机b29,日本用于拦截美军高空轰炸机的战机主要是一式隼战和二式屠龙),但即便如此,日军设在硫磺岛雷达站和机场还会给美军的b29轰炸日本本土造成很大的麻烦,比如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对b29来说就要飞行两小时左右,这也意味着日军有两小时的准备时间。

  

这也是罗斯福会同意让中队进攻硫磺岛的原因之一。

  

但另一方面,罗斯福又担心中队在朝日本本土方向进攻得太猛、太快了,会影响日军在中国方向的战役展开,接着就会把兵力过多的调到太平洋方向…这显然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所以,罗斯福的真实想法其实是让中国部队在硫磺岛方向不死不活的拖着,日军无法在岛上构筑工事,中队也无法取得胜利,等美军从菲律宾那边喘过气来再说。

  

但罗斯福的这种想法本身就存在着误判。

  

首先是中日两军之间的仇恨可不像美日两军那样…美日两军作战往往是为了作战而作战,还处在比较理性的状态,而中日两军更多的还是不拼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所以罗斯福所希望的这种不死不活的状态基本不会出现。

  

其次,就是罗斯福低估了中队或者也可以说低估了张弛的能力…在罗斯福和美军的眼里,以为中队以这总人数只有五万余人且装备和补给都十分有限,是不大可能短时间内拿下硫磺岛的。

  

在这里,罗斯福及美军将领已经把中国部队的战斗力及战斗经验加成进去了,但还是不认为中队能做到。

  

但事实却证明罗斯福及美军将领都错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