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的目标,是占领整个岛国!苏联人根本就不满足于一个北海道!如果现在调动更多的军队,登陆北海道,与苏联军队激战,那只会给苏联人创造登陆东京的机会!
北海道,只是岛国的一块领土而已,多年来,作为防备苏联进攻的土地,北海道的经济,一直都没有什么发展,现在苏联人即使得到了,那也只是一块领土而已。
东京就不同了,岛国主要的工业,都是分布在东京附近的太平洋工业带上的,可以说,岛国的命脉,就在这里!
现在,岛国虽然在政治上是侏儒,经济上却是巨人,岛国在二战后,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现在已经超过了西欧!
如果苏联人的真实意图,是占领东京,那岛国就绝对不能把所有的军队都调动到北海道去!
难道,这次要放弃整个北海道了吗?难怪保罗中将会郁闷,久间茂雄拿到了这份情报,手同样开始颤抖了。
该死的苏联人!一只喂不饱的北极熊!
“命令我们的第七舰队的双航母战斗群,离开现在的航线,向东部航行,封锁千岛群岛到东京的航线!”保罗中将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堵死苏联人的出路。
三天的时间,苏联人肯定还在鄂霍次克海里挣扎,不过,最多明天,就能从里面钻出来了!北方四岛在己方陆基预警机的监视范围之内,苏联人应该会走更东部的千岛群岛,从某个不知名的航道里出来。
第七舰队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们要在广袤的海域上,找到苏联人的船队,还要阻拦住他们的航程,而且,还不能率先发起攻击!怎么说那些都是民用船只,对民用船只的攻击,尤其是苏联船只,搞不好真的会引发世界大战!
本来,第七舰队的双航母战斗群,是要封锁根室南部海域,让苏联人的太平洋舰队,呆在自己的标津驻地里出不来。而且,航母上的f14战斗机,还能够支援北海道上空即将爆发的空战。
但是现在,第七舰队有更重要的使命,必须要去拦截苏联人的登陆部队!苏联人居然想要故伎重演,想要登陆东京!莫斯科的那些家伙,都疯了吗?
那个勃列日涅夫,还是个老家伙,好对付一些,新上任的安德罗波夫,据说跟乌斯季诺夫好得能穿一条裤子!
而那个乌斯季诺夫,是典型的斯大林一样的狂热的崇尚武力的家伙,他们妄图给苏联开设千年的基业!
不能让苏联人的阴谋得逞!
“我们的空军,全力支援北海道上空,一定要夺取制空权!陆军的那些武装直升机,前去对付苏联人的坦克部队!”保罗中将的第二个命令,就是对苏联人的装甲集群的攻击,靠地面战车是不行了,只有空中的武装直升机,才能够阻止住苏联人前进的脚步!
大量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一定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在西欧,北约也是希望靠武装直升机能够阻止苏联人的装甲洪流。
但是,这一切,要以制空权为保障的!
既然无法在地面提供更多的支援,驻日美军的空军部队,要拿出百分百的努力来,夺取北海道上空的制空权!
78年3月6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望向了岛国,一场战争,就这样突然而然地爆发了。
关于战争的起因,双方各执一词,岛国严重抗议苏联人破坏协议,发动战争,而苏联方面则指责岛国才是发动战争的刽子手,岛国人首先向钏路发起了进攻,而现在苏联军队的行动,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
钏路外围的那些岛国的坦克残骸,就是最好的证据!这些涂着膏药旗的坦克,已经越过了双方的分界线!
而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可以看到,苏联人的装甲集团,正在向南快速推进,浦幌守军不战而降。放弃了继续向南部的山地进发,苏联的装甲集团开始向西推进。
而同时,西部的军队也开始出动,从旭川向南一路进发,两支军队会在千岁汇合,时隔一年,北海道的战斗,又进入了白热化。
态势对苏联是有利的,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美国一定要帮助岛国度过这次难关!
从战线后方的野战基地里,大量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从低空中飞行着,前往战区,两侧的短翼下,挂载着沉甸甸的陶式反坦克导弹。
从空中,将苏联人的坦克部队干掉!
靠着超低空飞行的隐蔽性,第5飞行队的数架眼镜蛇直升机,在快速地向战区靠近,领头的飞行队队长井上二郎,将锐利的目光投向远方。
作为直升机飞行员,一树之高的王者,武装直升机的飞行员,都需要练就眼疾手快的技术,当他敏捷地翻过一个土坡之后,对面,已经是烟尘滚滚。
苏联人的装甲部队,就这样杀了过来!
“攻击,攻击!”井上二郎一边在无线电里面下达命令,一边推动机头,眼镜蛇直升机继续向前飞行。同时,前面的武器操作官,已经在瞄准具里面,套住了一辆冲在最前面的t64坦克。
那些坦克上面,怎么都盖着砖头块?武器操作官一边想着,一边就要按动发射按钮。
“注意,有自行高炮!”就在这一瞬间,井上二郎发现了对面的装甲部队中,一些高大的家伙,张开了倾盆大口。
作为世界陆军的最先进的代表,苏联的装甲力量,怎么能忽视了空中威胁!而对付坦克的天敌,一树之高的武装直升机,苏联的装甲部队中,是有专门的装备的!
zsu234“石勒喀”四管23毫米高炮!
a3П式23毫米4管自动炮的炮管已经上扬,封闭式炮塔后部的火控雷达天线已经由行军状态快速翻起成为作战状态,就在继续行进之中,这种自动高炮,就开始了保卫己方坦克集群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