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八十章? 左右不吃亏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俊秀才 6430 2024-07-16 15:26

  

柳铭淇前段时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才晓得,春香楼的老板龚劳居然是绣衣卫的人。

  

为什么他知道呢?

  

因为他去绣衣卫衙门找高敬的时候,就正好看到龚劳从高敬房间里出来。

  

看到柳铭淇的一瞬间,龚劳把提在手上的斗笠马上戴了起来。

  

可柳铭淇还是看清楚了。

  

等到前几天,他带着杜立峰去朱雀楼时,就看到朱雀楼的老板朱锐,和龚劳坐在一处小楼上谈笑风生。

  

少年的视力非常好,虽然隔得稍微有点远,但他还是认出了这个在高敬房中出现过的神秘人。

  

询问之下才晓得,这位龚劳便是春香楼的老板。

  

实际上龚劳也是倒霉。

  

他倘若没有那么做作,不把斗笠戴起来遮掩,而是大大方方的、喏喏维维的陪笑着跟柳铭淇见礼,那么柳铭淇还会以为他是来求高敬办事儿的,或者是高敬找来询问话的。

  

正因为龚劳这么紧张的下意识遮掩自己,柳铭淇才断定这家伙一定是密谍。

  

只不过当时没有想到,龚劳居然还是春香楼的老板。

  

这个豿日的东西!

  

豿日的绣衣卫!!

  

人们在花楼的时候是最放松的,当然吃喝玩乐之下,就会说出许多平日里不敢说的话,不敢说的秘密。

  

甚至于在和姑娘们在床榻之间的时候,更容易吹吹牛比,爆一些猛料出来。

  

倘若在这个时候,姑娘本身就受老板的指使,搜集一些力所能及的情报,甚至是床榻之下就有暗道,就有人在专门听…

  

啧啧,这就太丧德了!

  

太无耻了!

  

连睡姑娘都能被监听全程!无耻至极!!

  

不过这事儿换在现代就不一样了,有些纨绔子弟就喜欢被人围观…世风日下!什么八二九一,真是听都没听过!

  

回来之后,柳铭淇便去了一趟春香楼,点明了他的身份。

  

龚劳吓得直接跟高敬说了,不过高敬知道柳铭淇不是乱来的人,倒也没有多干涉。

  

正巧这一次李瑜喜欢到春香楼来找姑娘,柳铭淇便用到了龚劳。

  

一方面是有他在好办事儿,另一方面也是柳铭淇身正不怕影子斜,我用的人都是你绣衣卫的,就证明我没有隐瞒的意思。

  

日后景和帝问起来,他也好解释。

  

这一次的探查,看似没有任何的效果,可柳铭淇也一点儿都不失望。

  

要是第一次探查,李瑜便拍案而起,大呼“天下苦室韦久矣”那才是开玩笑。

  

柳铭淇转身就得走。

  

这样的蠢货,只会把自己的命送了,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但很显然,李瑜根本不是那种人。

  

浅薄而不能有城府的人,是不可能在耶律飞扬身边呆这么多年的。

  

因此李瑜的表现非常好,比柳铭淇看的那些碟战神剧中的浮夸派要好上不少。

  

如果柳铭淇所料不错,在离开大康之前,李瑜应该还来找自己。

  

至少打着名义是靠做生意挣钱,不会谈及别的。

  

可如果这条线真的就如此搭上了的话,那么柳铭淇敢肯定,三五次、七八次交易之后,李瑜应该就会有进一步的动作了。

  

为什么柳铭淇要找上门给李瑜送钱?

  

还不是因为有了钱才好造反吗?

  

有了各种钱财,才能购买兵器、盔甲、战马,才能训练军士,才能供给粮食。

  

只有这样充分的准备好了,百济才会和室韦干。

  

百济可是有一百万的人口。

  

室韦总共才六百万,其中还包括了百济的一百万人。

  

倘若这么多人在他们屁股下面造反了,可想而知对室韦的影响有多大。

  

到时候室韦还有力气来对付大康?

  

他们应该祈求大康不要横插一脚,派大量的骑兵杀入室韦境内,帮助那些叛军。

  

如此一来,十年之内的室韦,对大康是没有多大威胁的。

  

等到十年之后,红薯已经遍布天下,柳铭淇会发明更多的东西来增加大康的实力,大康的综合实力一定会有一个飞跃的提升。

  

到时候两国再打仗的话,便是会初现代差了。

  

哪怕室韦的军队再精锐,遇到降维打击的军队,也绝对是只有丢盔弃甲,大败而归的下场。

  

当然了,这只是柳铭淇估算的最好情况。

  

最坏的情况是人家李如玄根本就不打算背叛,人家就打算做一个孙子,好好的为室韦服务。

  

倘若如此,他们做生意也仅仅是做生意。

  

这样其实也没有什么。

  

柳铭淇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外销的经销商,自己也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多卖点这些奢侈品给室韦,那么他们的上层就会越来越腐化,年轻一代就会越来越贪图享受,过个三五十年之后,你再瞧瞧他们还有打仗的心思没有?

  

所以你看,左右都是柳铭淇得到好处,一点儿都不吃亏。

  

如今已经是进入了十二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是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

  

从古至今,春节都是人们最愿意花钱的时候。

  

杨白劳都肯舍得钱,给喜儿扯两尺红头绳,更别说普通人了。

  

正巧今年京畿地区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大家活儿手里更加宽裕。

  

每天赶进京城里面宰杀的肥猪都多增加了一年万头。

  

虽说味道比不上裕王府的生态猪,但在老百姓们来说,碗里能多一块肉,那便是很好的生活了。

  

在这个情况下,裕王妃还是很爽快的给了大家福利,顺带着也是她内心深处在为儿子祈福。

  

虽然已经贵为亲王了,但再上一步就是太子,太子之后是皇帝。

  

对于儿子成为亲王还是成为皇帝,裕王妃一直是有些纠结的,不过无论哪种结果,她都希望儿子福气满满。

  

因此,就跟裕王妃已经取代太后成为了京城地区最受寺庙道庵最欢迎的人一样,裕王妃这一次是面对京城老百姓们大撒金钱。

  

身为做生意的人,又是武家勋贵出身的女儿,裕王妃肯定不是傻子。

  

她懂得做生意不能白白送东西的道理,不然你下次再卖,别人就会惦记着你曾经送过,以后每一次买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天天等着你再送。

  

这样的生意是不长久的。

  

所以裕王妃搞了一个“春节送温暖”活动。

  

你没看错,真的是春节送温暖!

  

柳铭淇看着都差点想问,老妈你是不是哪个街道办穿过来的?

  

裕王妃的活动很简单,只要你在裕王府的商铺买一包白糖,那就特别再送一袋二十颗装的大白兔奶糖。

  

一包白糖一斤,卖价一两银子。

  

一袋二十颗装的大白兔奶糖,也同样是一两银子。

  

基本上算是买一送一了。

  

但实际上在市场上面,白糖还是比较充足的,大白兔奶糖就很少了,几乎是没有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

  

如果你把范围扩展到了京畿地区之外,连白糖都是稀缺物,许多殷实的人家都还舍不得买已经涨价到一两多甚至二两的白糖。

  

当然了,那些很有钱的商人就不一样了,人家每一顿饭都要吃白糖做出来的菜,每天都要来几颗大白兔奶糖,生活过得别提有多滋润。

  

大白兔奶糖之所以如今供应勉强充足起来,自然是有原因的。

  

这儿不是五月份的时候,从草原上新来了七千多头奶牛吗?

  

经过唐五带着人培育和好好的调理,这些奶牛的产奶量大大的提升了。

  

如今每天能够挤出两万斤的牛奶。

  

这些牛奶一点都不给外面用,全部拿去做大白兔奶糖了。

  

可即便是如此,大白兔奶糖的订单仍旧是供不应求。

  

裕王妃也是提前了一个月说,然后这边大白兔奶糖作坊才给她留下了二百万袋。

  

当然数量也不多,一颗大白兔奶糖才五克重,一袋二十颗才一百克,五袋才一斤,二百万袋也就是三十几万斤的奶原料而已——毕竟还要加白糖、凝胶等等。

  

现在到了寒冬腊月,裕王妃便直接买一送一,轰动了整个帝京城。

  

连帝京府外面县份上的人,还有京畿地区的人,有些都坐上牛车马车过来抢购。

  

每一天,裕王府商铺的门口,从早到晚都是排得满满当当的人群。

  

甚至直接还有许多小商贩在旁边提价收购。

  

反正这么贵的东西也舍不得吃,您也就别拿回家去了,都卖给我们吧。

  

一包白糖加一代大白兔奶糖,给您三两银子,怎么样?

  

虽然这个价码比不上前几个月大白兔奶糖非常紧缺的时候,但一次转手就能赚一两银子,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愿意的。

  

不过一天基本上一个人就只能买一次而已,因为队伍实在是太长了,第二趟根本赶不及。

  

于是京城本地的老百姓,每天都期盼着过来排队,然后好挣这个钱。

  

有些外地来的土豪们,懒得排队,多花一两银子,也就是四两银子现场买这些小商贩的,却也是心甘情愿。

  

毕竟在几个月之前,就是一袋大白兔奶糖,寻寻常常都能到五六两银子一袋,要是去了远一点的地方,比如是江南,十两银子一袋都不稀奇,堪称天价!

  

现在四两银子,还加了一包白糖,有什么不好的?

  

可这也是在现场的价格,如果等到小商贩们离开了,卖给了大一点的商人,再卖到外地,那便会分开卖,一袋大白兔奶糖又是四五两银子啰。

  

不过总的来说,春节什么都没有涨价,唯独这大白兔奶糖和白糖却是还降价了一点,这倒是一个好事儿。

  

所以这些天,京城的许多街道上,都是这些排队的老百姓们——他们的长队早就弯弯曲曲排了好几条街道。

  

基本上京城附近的老百姓们都或多或少的从“春节送温暖”活动中获得了实惠。

  

多一点的一家人甚至能挣到十两八两的。

  

可即便是如此,寻常老百姓们都舍不得让孩子们吃一颗大白兔奶糖。

  

哪怕小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渴望和迫切。

  

大人们的心比铁都还要硬。

  

现实的生活早就让他们明白,生存才是第一要素。

  

穷人家的孩子,能吃上饱饭已经是奢侈了,再吃这种转手一颗就能卖到一钱银子的大白兔奶糖,那会被老天爷降罪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