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朝小公爷

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赵皆立军令状

明朝小公爷 贪狼独坐 3877 2024-11-04 14:22

  

张小公爷说不管这些事情,他就真的没有去管了。

  

他现在正在监督的是铁矿、煤矿的开掘,这对于整个铸造分司乃至粤北的发展都是极为关键的。

  

为何佛山铁锅能够在当时称雄于世,甚至远销海外?!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就是粤北所产的铁矿、煤矿。

  

正德十一年进士张净峰在粤北为官时撰《粤北通志初稿》上,有载曰:

  

“粤北之为铁冶,于利固肥,而于害亦烈。凡韶、惠等处,系无主官山,产出铁矿…”

  

“先年节被本土无籍流徒,每年于秋收之际,纠集凶徒,百千成群,越境前来,分布各处山铜…”

  

“创察住札,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一二十座,每炉聚二三百人…”

  

“在山掘矿,煽铁取利。山主矿主利其租税;地鬼、总小甲利其常例;土脚小民利其雇募…”

  

这说明粤北的矿是极其之多的,甚至因为不让采矿而多次爆发了民变。

  

来这里开矿的可都不是什么良善人,几乎都是本地的士绅豪强。

  

譬如在鄂北麻地坡招工开采铁矿的汪革,史载他:“邑有酤方在仑步白云,革讼而擅其利…”

  

“革在淮仍以武断称,如居严时出佩刀剑,盛骑从…”

  

于是“纠合无籍之徒因山作炭,卖炭买铁,就起个铁冶,铸成铁器出市发卖…”

  

“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数年间发起个大家事来…”

  

简单说就是这些铁矿、煤矿,已经成为了这些士绅豪强们中饱私囊的钱袋子。

  

官方哪怕稍微靠近他们就敢举旗造反,而且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是都是有功名的!

  

这批人在清朝还打算这么干,以为大清还跟大明似的惯着他们这些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然而大清根本就不跟你玩什么招抚,直接该砍脑袋砍脑袋、该流徒流徒。

  

被大清砍掉了一大堆脑袋、流徒了一大堆人后,他们这才明白了一个道理:

  

原来不是我多厉害,是当年大待我好啊!

  

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大明已经被他们折腾死了。

  

张小公爷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答案是:官办的大规模开采企业。

  

那些个豪强肯定要死搂钱,而且那些矿工多是“无籍之徒”。

  

就是说,他们是没有被登记户籍的人。

  

即便是被豪强们打杀了,官府也都不会管。

  

所以怎么可能会给他们很多钱?!自然是能抠则抠。

  

张小公爷开官办自然是不一样的,银子肯定给的足足的。

  

再有根据古籍及军械营造局制造的器械协助,开采量、安全系数直接就高出一大截。

  

开采出来的铁矿送至铸造司那边大批量的冶炼、锻造,然后再出售。

  

成本上就直接把这些小矿山给碾压了,他们根本就竞争不了。

  

“雇工这边倒是有些许熟手,就是还需要熟悉章程、工具…”

  

小周管家小心翼翼地跟在张小公爷身后,数百国防军精锐就散布在四周警戒。

  

还有姬武将、妙安足利鹤,全都身着甲胄警惕的看着四周。

  

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招募码头工人以来,他们就一直都是如此。

  

没辙啊,张小公爷那个户籍登记实在是杀伤力太大了。

  

户部的官员们杀到粤北来做什么?!那肯定不是来旅游的啊!

  

抽调的都是顺天府有登记灾民、计然之战中,登记京师百姓户籍经验的那一批人。

  

他们来这里就是登记户籍的,汇总之后这粤北羊城留一份、另一份则是送回京师备案。

  

然而这一手拿出来顿时整个羊城地区的士绅豪商们,就蛋疼了。

  

而且这特么不仅是蛋疼,那简直就是蛋碎啊!

  

因为张小公爷有钱了,直接把这月银开到了包吃住整个工期一两银子!

  

卧槽尼玛!这可是绝对的高薪啊!

  

毕竟此时在粤北民匠除了“月粮四斗”之外,每年主家给下的补贴也才一钱银子。

  

这里可不是京师啊,京师这个价钱估计请不着人了。

  

可在粤北这里,这个价钱那可就得是绝对高薪了!

  

矿山的工价更牛批了,长期的!包吃住一个月一钱银子,一年下来基本纯挣差不多一两啊!

  

据说矿山上还得考核,若是有本事考核过的最高可以拿到月银五钱!

  

这消息传出去顿时无数“无籍之徒”们眼珠子都红了,心里无数的卧槽!

  

原本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去登记户籍的流民们知道这工价月银后,二话不说就开始打听怎么登记了。

  

没户籍其实很凄惨啊,最重要的是“黑户”哪怕死了报官几乎都是不受理的。

  

他们也不敢轻易进城,很多时候自己辛苦做出来的物件儿只能是在城外便宜卖了。

  

可他们也不敢登记户籍啊,为啥?!

  

因为登记了就得面临着“徭役”这个很神经病的规定,这真是自带干粮白干活儿的事儿。

  

长期的话可能还有些米粮,但基本也都是搜刮了好几层到他们这里根本就吃不饱。

  

被征发一次徭役就意味着家里失去了一个壮劳力,这哪怕是对小康之家都是致命的打击。

  

可这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爱啊,修造码头、开挖矿山那都是吃死力气的。

  

大家一琢磨、再一算这笔帐,顿时觉着无比划算。

  

布政使章玄应、按察使赵栗夫他们早就摩拳擦掌了,一见这事儿公布了二话不说便找来各州府开会。

  

会议上传达的精神很直接,羊城新码头、矿山、水泥厂、铸造分司…等等事宜!

  

《帝国时报》特别刊载了此事,其曰:

  

“章布政使大人特别强调的京师投资目标远大、内涵丰富,与粤北互利互惠,是粤北发展之百年大计!”

  

“…必须坚持以布政使司总责、州府抓落实,各县一起抓,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不得懈怠!”

  

“会议上章布政使大人、赵按察使不惜立下军令状!”

  

“谁敢耽误粤北发展一阵子,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就耽误他一辈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