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徐福大帝

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吾老

徐福大帝 九月雷鸣 4176 2024-07-16 17:27

  

徐福从光明岛回来后,他的心情一直不错。

  

他将索罗老汉从光明岛上带到了皇宫,并让雁秋给他安排好了住处。

  

为了老人日常起居的方便,徐福还特意嘱咐雁秋,给索罗派了一名侍女。

  

这在岛上是绝无仅有的,连徐福自己身为皇上,都没有一名专门的女婢或侍从。

  

“皇上,老汉我不能坏了新朝的规矩啊!”

  

索罗颤抖着双手,他感动得泪流满面,并执意不要侍女来伺候他。

  

“我索罗的骨头,还硬着呢!”

  

徐福握着索罗的双手,他微笑着说道“老人家是黄金铸就的,当然不用人来侍奉,呵呵!”

  

“不过,徐福我现在可不光为了您,我还要给你找几个伙伴,你说好不好?”

  

“哦?”

  

索罗听说皇上还要给别人派发“福利”,惊异地睁大了眼睛。

  

“是的,我们新朝走到今天,有无数个像您一样的工匠,他们都在默默劳作着。”

  

“现如今,大家都上了年纪,新朝百姓怎么能置之不理呢?”

  

徐福对新人“养老”的问题,看来也是早有考虑。

  

“皇上!”

  

索罗听明白了,皇上没有忘记他们这些老工匠们,新朝的百姓们也没有忘记他们。

  

“老人家,您是新朝的‘金人’,我们还有一个‘铁人’,‘鱼人’,‘农人’,‘药人’…”

  

徐福想到了李铁匠、老彼得,还有农人赵老汉,医生孙老汉等等。

  

“你们都是我新朝的无价之宝啊!”

  

徐福说的没错,真是有了像索罗这样一大批工匠们,新朝才有了如今的发展规模。

  

这些人是不能,也不会被大家遗忘的。

  

他们理应过上安乐舒适的晚年生活。

  

为此,徐福还专门召集了翁仲和各位大臣,进行了商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徐福在议事厅内,向百官高声诵念道,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我新朝自当传承古圣先贤的遗训,始终以《孝经》为本!”

  

徐福心中不竟感慨万千,他要与臣子们畅谈“孝之道”。

  

“今日我们就聊聊关于‘孝’的话题,大家以为如何?”

  

“皇上心系百姓冷暖,不忘百姓生死,令臣子们感动不已!”

  

翁仲首先感叹道,他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列位臣工也是不住的点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有谁能躲得过去呢?

  

“好,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徐福兴致盎然,他便先讲了一个舜帝以孝感动天地的故事。

  

“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又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徐福讲完这段流传很广的故事,百官开始议论纷纷。

  

“皇上,微臣也讲一个吧!”

  

翁仲紧接着也讲了一个“啮指痛心”的故事。

  

“相传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好,曾子真不愧为‘宗圣’的美名!”

  

众人听完丞相讲的故事,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赵明显得有些局促,今天新朝畅谈“孝”,自己怎么也要讲个故事才行啊!

  

“咳!咳!”

  

赵明清了清嗓子,他想到了一个“百里负米”的故事。

  

“末将才疏学浅,平时也没看过什么书,就讲个小故事吧!”

  

“子路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常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

  

“他常常怀念双亲,希望父母也能享受到如今的奢华生活。”

  

“后来孔子赞扬说子路孝敬父母,是生时孝道,死后怀念啊!…”

  

赵明讲完,连连向大家拱手致意,显得十分谦卑。

  

“各位大人都讲了故事,那我也讲一个吧!”

  

雁秋从百官中走了出来,她看来也非常有兴致。

  

“巾帼不让须眉,雁秋尽管讲来!”

  

徐福感到无比畅快,看来今天的话题,确实让大家充满了感慨。

  

“我就讲一个‘鹿乳奉亲’的故事吧!”

  

“相传郯子父母年老,又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

  

“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了猎人。”

  

“猎人敬他孝顺,便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出山…”

  

雁秋的故事讲完了,群臣又接着讲来许多关于“孝”的故事。

  

这种形式的议事,在新朝还不多见,但徐福已经完全认可了这种治国理政的方式了。

  

“今后,我们要在新朝继续广开言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不久,老彼得、李铁匠夫妇,以及赵老汉等老人,都搬来和索罗同住了。

  

他们老了吗?不,在这里,大家又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