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便向皇上,以及各位大臣讲讲这条丝绸之路吧!”
张骞起身,他眼望着未央宫外的夜空,脸上竟也写满了沧桑和风尘。
“臣受皇命,于十五年前离开长安城,带领了百余位随从一路辗转向西,我们渡过了黄河,进入了浩瀚的沙漠。”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便在沙漠里依据太阳和星星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我们日夜兼程地赶路,可终究还是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汉军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最后也所剩无几了。”
“我们被匈奴软禁在草原上,给他们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有人在暗中监视着。”
张骞双眼如炬,他的眼睛里,仿佛射出了一道可以穿越时光的电流,带领着未央宫里的众人顺着时光隧道,来到了遥远的大漠之中。
牧草由绿变黄,由黄变绿,雁阵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一转眼,便过去了十一年。
张骞渐渐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人相处融洽。同时,他默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等的分布情况。
“我便耐心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张骞等人趁着夜色,马不停蹄地逃了出来。
“我们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了沙漠戈壁,翻过了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
“最后,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我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出发时的人也就带回了一个人。”
张骞讲到这,便停下来看了看刘彻。
“张骞向我详细讲述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等详细情况。”
刘彻忍不住开始插话,他也饶有兴趣的继续讲道:
“听了张骞的讲述,我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
“那里的人民大多数都希望与我们汉朝友好交往,他们同样渴望着过上文明富足的生活。”
刘彻提及这段往事,言语中充满着自豪感。
张骞第一次成功地出使西域,开创了汉朝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的新局面。刘彻也完成了“合纵连横”的政治目的。
“皇上又派我二次出使西域各国,联合了大月氏和乌孙等国,彻底打通了西域的通道。”
张骞两次的西行,不仅完成了汉武帝的政治目的,也在客观上打通了印度、西亚以及欧洲的交通要道,这条路便是“丝绸之路”。
汉朝的丝绸、铁器、灌溉等先进技术开始慢慢传向各国,同时也把国外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传入了中国。
“丝绸之路”成为了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窦婴听着这段关于“马路”文明的发展经历,也是感慨万千。
“皇上高瞻远瞩,能够开辟如此规模的战略通道,其深远意义无法估量矣!”
“西域使臣张骞历尽艰险,历时十余载为我朝开创了恢弘伟业,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窦婴的话高度赞誉了“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也对汉武帝的智慧和眼光,敬佩不已!
“皇上,臣还要禀告一事!”
张骞不敢居功自傲,他马上想起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臣两次西行,最远到达了欧洲地中海沿岸,臣听说了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要来我朝访问的消息!”
“哦?这是真的吗?”
“是的,地中海沿岸的小国,如今都在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内,他们还给我讲了一段关于凯撒的趣事。”
“有一次,凯撒大帝去剧院看戏,他身上穿着的衣服,让剧院里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人们紧盯着凯撒,连看戏的兴趣都没有了。”
“后来大家才打听清楚,凯撒穿着的衣服,是用我朝的丝绸制作成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便在欧洲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各种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
“人们以穿上丝绸衣装为最高的荣耀,丝绸甚至开始与黄金等价了!”
“欧洲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路’的意思。”
张骞也是越讲越兴奋,未央宫里的众人,也是听得意犹未尽。
“是啊,皇上,我们乌孙人也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绸,国王这次命小人来到汉朝,就希望回去后能多带些丝绸啊!”
乌孙的使臣站起来说道,他旁边的大月氏使臣也起身附和着。他们都有共同的愿望。
“好啊,汉朝愿意与你们友好通商,也愿意把制作丝绸的技术传授于你们。”
“汉朝会不断与西域各国互通有无,加强我们之间的各种合作,你们不是也给我们汉朝带来了很多好东西吗?”
刘彻也喝过用西域葡萄酿造的美酒,他对这种独特的酿造工艺赞不绝口。
汗血马也是刘彻的最爱,汉朝现在在各地都建立了繁殖汗血马的基地,全国大概已经有了一百多匹纯正的汗血宝马。
长安城中就有四匹,是专供刘彻秋季狩猎时用的坐骑,骑上汗血马的感觉自然妙不可言,刘彻曾经一度舍不得下马,一直骑了几十里路从猎场回到了长安。
“我现在非常期待见到罗马凯撒国王,希望他早日来我朝巡游一番!”
刘彻想要见到这位传说中的欧洲统治者,海上的徐福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愿望。
不过,徐福对罗马帝国没有友好的感觉,相反他将罗马帝国视为了新的敌人。
原来,新朝收到了远在非洲大陆马文斌的飞信,罗马人再次踏上了非洲大陆,而且对新朝发动了袭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罗马人掠夺了大量的铁器、木材,捕杀了成群的大象,获取了象牙。
他们以“探险者”的身份出现在了非洲,最后又以“掠夺者”的恶名逃离了那里。
徐福将那只“望远镜”紧紧地攥在手里,他在心底默默地下定了决心:
“我要带领新军去罗马人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