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奸佞

第74章 风暴

大明奸佞 油腻道人 7707 2024-07-16 17:40

  

三代以降哪朝可称盛世?

  

诸大绶略微一琢磨,便道:“文景可称盛世,汉武也可,贞观亦可!”

  

白玉堂浅笑:“那么请问状元公,文景之治,尊的是什么?是儒家吗?”

  

“额…”诸大绶被噎住了,但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文景虽不尊儒家,但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功绩也更胜文景!”

  

白玉堂点了点头,笑着道:“不错,汉武帝确实独尊儒术,其国力、功绩也更盛文景!”

  

诸大绶脸上露出了笑容。

  

但:“那么贞观呢?贞观时期尊的又是什么?”

  

诸大绶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严嵩等人都低下了头,不去看诸大绶和白玉堂。

  

这种打脸的机会,白玉堂怎么可能会放过:“贞观尊的也是黄老之术,甚至大唐时期的科举也不是只儒家一言,还有明算、明经、明法,甚至还有道举科目!”

  

“贞观时国力和功绩,比之汉武帝时,又如何?”

  

诸大绶的脸酱成了猪肝色,这话他实在没办法回答,因为不论怎么回答,都是错的。

  

这第一批职业经理人,坏心眼子那是一个比一个多,差不多各个都是坏的头顶生疮、脚底流脓。

  

八年的蹂躏,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有机会把敌人往死里踩的时候,一定不能脚软。

  

所以诸大绶脸变成了酱猪肝,但白玉堂还是没打算放过他,他道:“状元公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功绩优胜文景,那么这些都是独尊儒家带来的吗?”

  

“不,这些都和儒家没半问钱的关系!”

  

诸大绶哪受的了这个,激动的指着白玉堂道:“你胡说,陛下,请讲此妖言惑众之人,推出午门斩首,以儆效尤!”

  

白玉堂用关爱智障人士的眼神看着诸大绶道:“我妖言惑众?呵,汉武盛世是怎么来的,是汉武帝创设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度,颁行推恩令消减藩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又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

  

又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在民生得到修养之后,在国力得到提升之后,大肆对外扩张的同时,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以此来以战养战!”

  

“这才有了空前的威名和盛世!”

  

“至于你说的独尊儒术,是,这没错,但独尊儒术也只是设立太学,以此来开民智!”

  

“听清楚了吗?儒家的作用,仅仅只是开民智!”

  

“我们少爷曾经说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白玉堂这番铿锵有力的话一说完,众人都犹如遭了五雷轰顶一般,傻愣愣的看着他。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听着就热血沸腾啊!

  

但这话真的是那个张忠说的?

  

这怎么可能?

  

那个满身铜臭的家伙,有这么高尚的思想和觉悟?

  

别人犹如五雷轰顶,不信这这话是张忠说的,但嘉靖帝却听着浑身舒坦,因为张忠把汉武盛世的一切功劳都归功到了汉武帝身上,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武帝推行各种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武帝挥斥方遒横扫四方的霸气,这才有了让人仰望的功绩。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张忠是忠于他嘉靖的,这说明张忠的心思在他嘉靖身上。

  

这说明张忠是个大大的忠臣!

  

一时间嘉靖帝犹如三伏天吃了冰激凌、三九天喝了一碗胡辣汤,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再疯狂的呐喊,舒坦!

  

再看状元公诸大绶,嘉靖帝满眼里都是厌恶,仿佛在看一坨屎,妈的智障,你也不想想你这状元是怎么来的,是谁给你的。

  

嘉靖帝本来就是个信道的人,对黄老之术,那是格外的推崇,你特么的一本正经的说除了儒术之外,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嘉靖帝能高兴才特么的怪了。

  

就算你是状元,这辈子你也废了,只要嘉靖帝还活着,你能进一步,算嘉靖帝输了。

  

白玉堂的攻势还没完,他朗声道:“陛下,我家少爷曾言,儒术只可开民智,

  

对于治国之道,则完全没用,治国之道,需法家和农家以及商贾之道!”

  

“唐太宗曾言,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能吃穿不愁,能手有余钱,谁特么的会吃饱了撑的去造反?回头看看历史,哪次朝代更替,不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推翻了统治者的?”

  

“老百姓日子过的好,这才是一个王朝延续的根本所在!”

  

“那么怎么才能让老百姓日子过的好呢?”

  

“最基本的,就是快速的让商品流通起来!”

  

“为何这么说!”

  

“因为我们大明地大物博,哪怕是一县、一府、一省受了灾,也可以调集其他省的物资去赈灾!”

  

“如果整个大明都受了灾,那就需要以外补内!”

  

“外,是什么,外是周边诸国以及海外番邦!”

  

“道家庄子曾言,外王而内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内也就是对老百姓要宽厚仁慈,对外要实行王道、霸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嘉靖帝听的热血沸腾,浑身都燥起来了:“好,好,好,好一个外王内圣,好一个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白玉堂多有眼力价啊,他立刻就跪在地上五体投地,大呼:“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年岁!”

  

他这么一搞,别人就不能只站着看戏了,虽很不情愿,但也只得跟着跪下山呼万岁!

  

嘉靖开心啊,吹捧什么的老子最爱听了,大手一挥:“平身,白卿家,你继续说!”

  

这特么的就卿家了,卿家是什么意思,您老懂不懂?

  

白玉堂谢恩之后,赶忙继续道:“保证老百姓能过好日子,除了上面说的让商品快速流通起来,以及外王内圣之外,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并给让百官以法行事!”

  

“单单清廉二字,是不能说明这个人是否是个好官的!”

  

“如果一个人,他只重视自己的清誉,却不重视农事、不注重民生、不懂的律法,那么当他任一方知县、一方知府的时候,他如何处理民事,指望师爷吗?”

  

“如果事实都指望师爷,那要你何用,朝廷干脆让那师爷去当知县、知府好了!”

  

“你别说你比师爷高贵,高贵有屁用?”

  

“天底下除了陛下之外,其他人都是一样的,你们都是替陛下治理天下的,可你们这不懂,那不懂,什么都不懂,你们怎么替陛下治理天下?”

  

“你们这不是治理天下,而是拿陛下的天下开玩笑,甚至说难听点,你们这是在挖大明的根!”

  

本来还想反驳的众人,一听这话,全都闭上了嘴!

  

嘉靖原本就不善的眼神,现在已经渐渐的有了杀气了!

  

白玉堂蔑视的看了面如死灰的状元公一眼,再次道:“我们少爷掌管家业后,

  

经常对那些外庄掌柜的讲,做事行事都要有法可依、依法行事!”

  

“把这句话放到朝廷来说!”

  

“官员只要懂法,依法,守法,那么就是政治清明!”

  

“老百姓守法尊法,就是天下太平!”

  

“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何愁盛世?”

  

“只要有了盛世,在厉兵秣马,又何愁没有丰功伟业?”

  

“但陛下你看看,咱别的不说,就拿咱们刑部的官员来说事儿,陛下你把所有刑部的官员,拉到一起,然后从大明律法里抽题给他们考试,你看看有多少人能考及格!”

  

“再说户部,陛下你问问户部的官员,咱都不说那些高大尚的预决算,就只说算数这一项,看看户部有多少人是合格的!”

  

“所谓术业有专攻,你干这一行,却对这一行一无所知,那你怎么能做好陛下吩咐下来的事儿?”

  

“就凭你们这些屁都不懂的人,怎么开万世太平?”

  

“一个个整天嘴上嚷嚷着,大明盛世,盛世个鸡毛啊,天底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了吗?”

  

“都有活干吗?”

  

“孩子都能读书上学吗?”

  

“有新衣服穿吗?”

  

“老有所依了吗?”

  

“鸡鸣狗盗之辈都销声匿迹了吗?”

  

“外敌可都消灭了吗?”

  

“没有,一项都没有,我就问你们哪来的脸整天把盛世,把天下太平挂在嘴边上?”

  

嘉靖帝的脸黑成了锅底了,甚至看严嵩都不顺眼了!

  

严嵩自然感受到了来自嘉靖帝的火气,他是真恨不得把这个叫白玉堂的给剁了,但他没办法,只能忍着。

  

“一个官员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少爷说了!”

  

“不是什么清廉,也不是你的名声,而是务实!”

  

“当官的不是不能务虚,但要看你务的是什么虚,比如对陛下的忠诚,比如你每日三省吾身,这些都是务虚!”

  

“那么什么是务实呢?”

  

“是民生,是一个地方的发展!”

  

“民生是什么,民生是百姓是否吃饱穿暖,民生是百姓出行是否方便,民生是治安是否良好,不要求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只要求街上没青皮混混、流氓恶霸!”

  

“那么什么是发展呢?”

  

“发展最简单的讲,就是看你治下老百姓手里是否有余钱,今年的余钱是否比去年的余钱多,老百姓的余钱多了,你这一县一地的赋税,自然而然的就会增加!”

  

“你这一县一地的赋税增加了,那国库就会增加,国库富裕了,陛下就能更好的治理天下!”

  

“这些话,都是我们少爷平时闲来无事讲给我们听的,具体怎么做,我们也不知晓,我们也是一知半解!”

  

“但总的来说,就是术业有专攻,百家兴,天下兴!”

  

谁也没想到,事情的发展会是这样的,白玉堂在嘉靖帝面前的一席话,在背后‘有心人’的推动下,以光速在江南各地传播着。

  

到了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各地对于百家和儒家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走在大街上,坐在茶馆酒肆里,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听到有人在议论。

  

如果放在其他时期,白玉堂敢说这样的话,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但现在是晚明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各种学说学术纷纷冒头的阶段,也是百家思想争鸣的阶段,甚至民间已经有了笑贫不笑娼的风气。

  

总的来说,欠缺的,只是一个敢发声的人。

  

现在白玉堂做了那个敢发生的人、第一个人发声的人,百家思想瞬间就爆发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恐怖的风暴。

  

在这股风暴当中,儒家思想依旧占据着主动,和人对喷的时候,人数总是最多的那一方,但那些以前不敢吭声的人,现在却敢明目张胆的和儒家对喷了。

  

这种现象,对于儒家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但对于百家争鸣,对于国家来说,

  

却是极其有利的。

  

所谓理不辨不明,辩着辩着,就会把真理给辩出来。

  

喷到三月中旬的时候,这股风暴中,竟然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声音。

  

什么声音?

  

科举改制!

  

没办法,人人都想当官,不管你是什么思想的支持者,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当官,都是为了货与帝王家。

  

都是为了成为人上人!

  

可以前的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江南读书人有上百万之多,可最后能脱颖而出的,不过区区几百人。

  

对于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制度,其愤恨之意,已经积累的足够足够多了,只要一颗火星落在上面,必然会以一个极其恐怖的姿态爆发出来。

  

白玉堂的话,就是那颗火星!

  

然后,江南一下子就炸了!

  

科举改革的呼声,已经到了压都压不住的地步。

  

支持儒家思想的人,和支持其他思想的人,见了面,首先是开喷,这个没的说,但喷到最后,就变成了极其统一的步调,那就是科举改革!

  

然后这帮人就会吆五喝六的跑到衙门口,甚至跑到南京皇宫午门口去闹事儿!

  

你能以霹雳手段压住一次,但你能压住千百次吗?

  

不可能压得住的!

  

而且你压的还是读书人,这个时期的读书人,那是真不怕死,你压的有多狠,

  

反弹的就会有多狠。

  

所以,三月下旬的时候,嘉靖帝给身在北京的徐阶发了一份圣旨,然后在三月的最后一天,把南京所有的官员,以及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巡按御史以及提学官,都叫到了跟前…

  

议科举改革!

  

还在找"大明奸佞"免费小说百度直接搜索:"速阅阁"速度阅读不等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