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奋斗在开元盛世

第630章 河东

奋斗在开元盛世 歪嘴椒 7261 2024-07-16 17:43

  

安禄山以射生手诱杀杨光,也是无奈之举。

  

他虽然身为幽州、河东双料节度使,但是相对于他真正的大本营幽州,安禄山对河东的控制力,并不强。

  

名义上,河东所有边军,也归他这个节度使节制,但是朝廷在构建安河东节度使府的时候,也安排了一些“防御性措施”,比如,在认命主要成员的时候,特意给河东节度使府里面掺了沙子…

  

河东节度使,安禄山。

  

河东节度副使,吉温,乃是李林甫的举荐。

  

河东节度留守,杨光,乃是杨国忠的推荐。

  

一个节度方镇,有限的三个有名有姓的高官,竟然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势力,自然,河东节度使府,也成了三方角力的战场。

  

先说杨光。

  

杨光本是弘农杨氏出身,但是跟杨国忠以及洛阳杨玄璬一系族人,支系比较遥远,事实上,在杨玉环还没有成为杨贵妃之前,弘农杨氏的主支嫡脉,都跟他们比较疏远,人家还嫌弃洛阳一脉坏了弘农杨氏千年华族的名声呢…

  

然后这不是杨玉环成为天子宠妃了么,尤其杨国忠这个杨玉环的族兄,借助杨贵妃的枕头风一路青云直上,升任了御史中丞之后,情况有所改变…弘农杨氏毕竟是千年华族,主支嫡脉自有其操守所在,犯不上因为一时一世的荣光就改变其坚守的道路,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别说你成了贵妃,就是成了皇后,主支嫡脉也不会上赶着找你去!

  

但是,这种操守,却约束不了所有弘农杨氏的族人,比如杨光。

  

杨国忠升任御史中丞,跟天子面前的红人王鉷一路明争暗斗,虽然在明眼人的眼睛里,都能看出来他在朝廷之中还是羽翼未丰,但在普通人的视角之中,却也能当做朝堂的一方大佬看待,尤其是杨家五府夜游之后,难免有弘农杨氏的子弟想攀龙附凤,杨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靠了杨国忠。

  

杨国忠也算对得起他!

  

不管是因为“千金市马骨”还是真想照顾一下族人,跟杨贵妃一起合力,几番运作之下,还真杨光运作出来一个河东节度留守的职位。

  

这算是个肥缺了。

  

虽然节度留守,在整个方镇的官职体系之中,要低于节度使和节度副使,但是具体情况也得具体分析啊…

  

安禄山虽然是河东节度使,但是向来坐镇幽州,本人甚至连河东节度使府的大门冲哪开都不知道…

  

吉温,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虽然挂了一个河东节度副使的官职,但是一直滞留在长安城中,帮着李林甫干点脏活累活的,也没空去河东方镇坐镇…

  

如此一来,河东方镇,岂不就是杨光这个节度留守说了算?

  

纵然安禄山和吉温也会派遣自家的心腹之人前往河东节度使府,尽量为自己一系势力争取更多的实惠,但是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不论是负责掌军的兵马使、还是负责政务的掌书记、推官,在名正言顺的节度留守面前,终究要矮上一头,即使拼尽全力,也就只能保证自家一系的力量维持现有的局面,很难在杨光的眼皮子底下大肆发展。

  

按照杨国忠给杨光的规划,只要徐徐图之,一点一点地蚕食节度使府的权力,未尝没有对安禄山这个节度使和吉温这个节度副使取而代之的可能。

  

说白了,杨光在这种局势下,就是河东节度使府的实际掌控人,名声虽然不显,但是权利一点没少,合适!

  

杨光是合适了,安禄山可就不合适了啊。

  

也不知道是安禄山厌烦三方势力的角力,还是他自信只要自己出现在河东节度使府就能迅速地控制住局面,反正这些年,他都对河东方镇那边不太上心,即便是自家心腹在河东方镇吃了亏,安禄山也都听之任之。

  

这种态度,在平常的时候,没啥,至少对他安禄山执掌幽州方镇没啥影响…

  

但是,现在不成了。

  

这不是要造反么…

  

安禄山还指着迅速攻破洛阳城称帝呢,在他“造反”的谋划之中,河北、河东、河南,都是他“建国”的基础,怎么允许河东方镇还如此混乱?

  

再说了,在他造反的准备之中,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把河东方镇之中不听话的兵将,都“送到”塞外去…

  

所以,必须拿下杨光!

  

说实话,要想拿下杨光,后面倒是好说,十余名射生手诱捕而已,很简单。

  

但是前期准备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总不能还没造反之前就把杨光杀了吧?

  

可是不拿下杨光,他又怎么能全力配合安禄山调动河东兵将?

  

事实上,不听安禄山号令的兵将,大部分都是杨光麾下的嫡系队伍,及时不知道安禄山存心将这些兵将“送到”契丹王账,他也不愿意让这些兵将跟着安禄山出塞作战——这些兵将都是他自己的嫡系,肯定就不是安禄山的嫡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正常作战,肯定也是脏活累活全给他们,然后战后叙功的时候一定吃亏…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愿意?

  

事情,仿佛到了一个死循环之中,安禄山不能把杨光的大部分嫡系部队“送到”塞外,等他造反的时候,必然会受影响,可是要想带走,就必须要杨光点头…

  

怎么办?

  

好在,安禄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人的支持。

  

吉温!

  

代表这李林甫势力的吉温,利用自家河东节度副使的身份,配合安禄山这个正牌的河东节度使,高举“为国效力”的朝廷大义,逼得杨光河东节度留守这个河东节度使府的“三把手”不得不低头,同意安禄山将他麾下的大部分嫡系河东兵马都带到了塞外!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安禄山走通了李林甫的路子,让吉温不得不配合安禄山?

  

这是吉温的自作主张!

  

为啥?

  

因为吉温要投向安禄山!

  

吉温,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这些年一直帮着他干着脏活累活,甚至不惜顶着一个“酷吏”的名头,李林甫也在一力提拔他,本职升任侍御史,使职升任了河东节度使副使,纵然还算不得朝堂一方大佬,却也是中层官员的顶级了。

  

但是,吉温并不满足!

  

他的追求,是入相!

  

可惜,李林甫满足不了他了。

  

当然,如果按照正常速度发展下去,李林甫早晚也能将吉温提拔进入政事堂。

  

但是,现在不行了。

  

因为,李林甫的年岁太大了!

  

吉温知道,自己在李林甫致仕之前,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另外,比入主政事堂更加严重的问题,他在朝廷的靠山,没了…

  

就以他这些年头顶的那个“酷吏”的名声,要是在朝堂之上没有个靠山,那就真不是能不能成功入主政事堂的问题了,而是生死问题!

  

对于吉温来说,当务之急,是给自己找一个靠山,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找一条退路出来!

  

在谢三郎还没有入京之前,留给吉温的选择,并不多。

  

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只有这三个人而已。

  

按照一般的逻辑,吉温应该选择王鉷才对。

  

因为王鉷算是李林甫的政治盟友,尤其刚刚在李林甫的支持下,打败了杨国忠升任了御史大夫之后,更是跟李林甫一系混得蜜里调油。

  

以吉温内心的猜测来说,如果李林甫致仕之后,王鉷是最有可能全盘接收李林甫政治遗产的人,甚至再加上他本身乃是天宝年间天子面前最红的那一个,甚至有可能直接接任李林甫的大唐首相。

  

这么一说,作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吉温投靠王鉷,才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但是,吉温就是有点不愿意。

  

投靠了王鉷之后,很可能在第一时间之内,从“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变成“王鉷的左膀右臂”,听着好听,其实呢,还是那些脏活累活。

  

说句实在的,吉温真是干得够够的了,谁没事还想背着个“酷吏”的名头过日子?

  

可别忘了,武后朝的那些酷吏一个个都是什么下场!

  

既然吉温自身不愿意直接投靠王鉷,他的思路就豁然开朗,投靠羽翼未丰的杨国忠,投靠远在幽州的安禄山,哪一个不必投靠王鉷的结果要好?

  

锦上添花,哪如雪中送炭?

  

吉温算是想明白了,王鉷、杨国忠、安禄山,这三方面之中,无论他吉温投靠了谁,对方不说倒履相迎,也得欣喜非常。

  

既然这样的话,投靠谁,那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投靠谁才能给吉温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前思后想之后,吉温选择了安禄山。

  

一来,三方比较之后,只有投靠安禄山,才能让他的身份地位更高一些。

  

投靠王鉷,不过是跟现在的情况一样,从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变成王鉷的左膀右臂。

  

投靠杨国忠,能够极大提升杨国忠的势力厚度,帮助他尽快丰满自己的羽翼,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如果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吉温甚至可以跟他“平起平坐”。

  

投靠安禄山,吉温的地位最高。

  

为啥?

  

因为安禄山乃是幽州、河东的双料节度使,一般时间,都要坐镇幽州范阳府统领大唐边军,也就是他不在长安城!

  

这样的话,从安禄山的角度来说,他更需要一个“朝堂大佬”在大唐中枢为他说话,如果吉温能够充当这个角色的话,那么,两人之间就不是简单的“上下级”的关系,而是“政治盟友”,那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

  

二来,投靠安禄山,吉温入相的机会,更大。

  

安禄山,胡将!

  

严庄能够看出来,他吉温自然也能够看得出来!

  

胡将这个身份,注定了安禄山不能入相!

  

而王鉷呢,人家有可能直接接李林甫的班直接入相…

  

杨国忠呢,有可能在贵妃的枕头风吹拂下,同样也挺进政事堂…

  

也就是说,投靠了他们两个之中的任何一个,吉温如果还想入住政事堂的话…等着吧!

  

说不定李林甫走了,王鉷去当大唐首相…

  

王鉷不干了,杨国忠接着干…

  

至于吉温…

  

我摔!老子不想等!

  

所以,吉温选择了安禄山!

  

安禄山身为胡将,不能入相,但是安禄山也希望在政事堂之中有人帮他说话,如果吉温成为了他的政治盟友,那么,吉温甚至可以借助安禄山的力量推荐他进入政事堂!

  

在吉温明确了要投靠安禄山做新的靠山之后,他一直在考虑如何接近安禄山。

  

在长安?

  

不好!

  

因为安禄山天宝十载入长安,由于李老三的拉拢,安禄山堪称众矢之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盯着他,吉温在李林甫还没有致仕之前,作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贸然接近安禄山的话,不但难以取信安禄山,还容易引起李林甫的警觉。

  

但是吉温也不着急。

  

因为他和安禄山之间,还有另外一个交流的途径。

  

河东方镇!

  

一个节度使,一个节度副使,关于本方镇的相关事务联络一番,一点毛病都没有!

  

巧了!

  

安禄山离开长安回到幽州,开始“备战”出征塞外,一纸公文就送到了吉温的案头,他要调动河东兵将出征。

  

吉温正愁没有机会跟安禄山接触呢,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

  

其间,几经周折,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

  

吉温欲转投安禄山,安禄山自然满口答应,反正他马上就要造反了,空头支票随便往外开…

  

就这样,安禄山在“傻呵呵”的吉温配合下,成功压制了杨光,将河东“不听话”的兵将成功“送到”了塞外…

  

不仅如此,安禄山为了彻底控制住河东方镇,在糊弄住节度副使吉温之后,在起兵之初,还派了十名射生手前往太原“诱捕”了杨光,直接杀之祭旗,算是彻底了结了河东方镇的不稳定因素!

  

高明听了严庄的介绍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河东方镇里面,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弯弯绕呢,一个节度使府,不但涉及到了三方争斗,还有吉温的“叛主之举”,真乱!

  

随后,高明赶紧向自家师父汇报。

  

谢直一听,这还有啥客气的?

  

吉温,就算不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也是从客观上为他造反提供了方便!

  

相对于河东方镇之中的狗屁倒灶,谢三郎更希望知道的,是…

  

“安禄山造反,哪里来的十万兵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