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文唐

563 牝鸡化雄

文唐 步兵长 7030 2024-07-16 17:51

  

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六月,恰好是北方粮食作物收割的季节,岳山趁着这几天比较清闲也陪着家人到自家地里转悠了一圈。

  

“今年的粮食生长的还不错吗。”看着地里饱满的豆荚,岳山欣喜的道。

  

古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从来都不是小麦和水稻之类的,这两种农作物一直到解放后才成为主食。

  

原因很简单,小麦是产量低,水稻对农田的要求太高。

  

那时候的主食是各种豆类,等到红薯和土豆传入中国,主食又变成豆类、红薯、土豆。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国家大力推广各种肥料,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的小麦和水稻才成为主食。

  

唐朝时期豆类依然是主食,只有达官贵人才吃小麦,水稻吃的人就更少了。

  

说起农作物,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土豆马铃薯,毕竟太高产了,说美洲是天赐之地。

  

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另外一种更加神奇的作物,黄豆。

  

为什么说黄豆神奇呢?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固氮,恢复土地肥力。所有就有一个传说,种植大豆能养地。

  

种植大豆能不能养地不知道,但固氮是真的。在没有积肥手段的古代,种植大豆确实延长的耕地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土地肥力。

  

而且大豆影响丰富,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超高,有植物肉之称,恰恰中国古代大豆一直都是主食。

  

从这个角度讲,大豆真的是上天赐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要是没有蝗虫会更好。说起来有一半都是你的功劳,那个沤肥确实很管用,用了肥料后每亩地都能多产斗。”岳老四背着手走在前面,说道。

  

“今年的蝗虫应该没有去年那么严重了吧?”岳山明知故问的道。

  

去年动员全民灭蝗,今年有接连下了好几场大雨,蝗虫的数量虽然比平常年份还是要多一些,但已经没有去年那么严重了。

  

相信过了今年,这一轮蝗灾就会被彻底消灭。

  

“没有没有,今年要是还那么严重,百姓可还怎么活。感谢圣人啊,一力主张灭蝗,还用粮食换蝗虫。去年那么一抓,蝗虫可不就少了吗。”说起抓蝗虫,岳老四顿时来了兴趣,滔滔不绝的道:

  

“你可不知道,全家老少一起出来抓蝗虫。去年一天就能抓几筐,换好几斗粮食。”

  

“后来大家才发现,这蝗虫就是一块肉啊,吃了照样长身体。虽然蝗虫很难吃,但总比饿肚子强。这家伙还能治夜盲症,听说药馆一个大子一小包,太坑人了。”

  

对于药馆高价卖蝗虫粉,岳老四打心眼里鄙夷。

  

“自从知道这玩意卖的这么贵,大家伙儿就不想着卖了了。换的粮食够吃了之后,抓的蝗虫都自己留下,晒干磨成粉添加到粮食里面一起做饭吃。”

  

“今年还没开春大家就都盼星星盼月亮等着蝗虫生出来——前几天为了抓蝗虫隔壁村子还打了一架。”

  

“为了抓蝗虫打架?怎么回事?”岳山连忙问道。

  

“那两个村中间有一条河,河堤是共管的大家都去那里抓蝗虫。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有人想歪点子偷偷跑到对面田里抓蝗虫,结果就打起来了。”岳老四道。

  

这…岳山都有些哭笑不得了。

  

居然因为这事儿打架,也是没谁了。

  

蝗虫是大灾,去年大家都巴不得全国人民都到自家地里抓蝗虫。今年反过来了,蝗虫反而变成了宝贝。谁敢来自家地里抓,那就是虎口夺食。

  

说话间一行人就到了地头,看着地里的庄稼岳老四非常的骄傲。

  

他岳老四别的本事没有,种庄稼绝对是十里八村的一把好手。

  

可是很快他的脸就黑了下来,原来是地里有一群小孩子在抓蝗虫,只听他大喝道:

  

“你们一群小兔崽子,不知道豆子要熟了吗,你们这一趟把豆荚都弄炸了,豆子都丢了啊。你们这些小兔崽子,真是气死我了。”

  

这群小孩一见主家过来,拔腿就跑,站的老远岳山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豆荚炸裂声,把岳老四给气的直跳脚。

  

“四翁别生气,我们给你家抓蝗虫呢,省的蝗虫吃你家的庄稼。”这时有一个小孩回头喊了一句。

  

“你…你…”把岳老四气的差点晕厥过去,但有实在拿那些小孩子没办法,只能干巴巴来了句:“气死我了。”

  

父母凭子贵,岳山封侯他爹岳老四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这一点从称呼上就能看得出来。

  

只要不是同族,辈分比他长的亲切的喊一声老四,同辈分的不分年龄大小都喊他一声四哥,辈分比他低的都喊他四伯,小孩子都喊他四翁。

  

这里多说两句,古代称呼很乱,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翁婆祖父祖母爹娘母亲父亲是流传最广也是使用范围最多的称呼,在任何时代都可以使用。

  

只不过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更多应用于书面,翁婆爹娘更多应用与口头。

  

至于唐朝称呼父亲阿耶,这属于时代特色。但在这个时代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大人、爹也同样没有问题。

  

还有哥这个称呼,大多数时候是个亲切的尊称,可以称呼自己的儿子,也可以称呼自己的同辈,甚至称呼自己的父祖辈都没有问题。

  

古代父亲称呼自家儿子,亲昵点的都是三哥五哥,称呼同辈兄弟同样可以用。称呼父祖辈叫大哥二哥什么的同样没有问题。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些少数民族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到现在称呼自己的祖辈父辈用的依然是哥。

  

但在唐朝这个哥只能私下用,显得亲昵,公开场合一般还是用比较正式的称呼。

  

李丽质喊岳山哥哥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书友就别来较这个真了。

  

言归正传。

  

看着那一群‘嚣张’的孩子,岳山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生气?和一群小孩子划不来。

  

高兴?小孩子诙谐的童趣?呵呵…在古代粮食比黄金都金贵,这群才刚刚脱离饥饿的小孩子就如此肆意的糟践别人的劳动成果,有趣个季吉尔。

  

前世网络上流传一个梗‘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看来有必要给这些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德智体美劳。

  

回头就给各家下发通知,所有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到了学校,哼哼…

  

后世人经常说种植业是根植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天赋,对也不对。

  

对的地方在于,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发展,中华民族在种植上的天赋确实被点满了。

  

不对的地方在于,这个世界上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中华民族的种植天赋是通过一代代人历经几千年培养出来的。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到三代,再到春秋战国墨子发明耕犁,后来各种农具组建增多,通过总结种植技术也日趋完善。

  

到了唐朝时期差不多已经告别了刀耕火种,更多的是有计划的开垦。对于禾苗的间距、除草、灌溉、选种等等都有了系统的方法。

  

但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积肥。

  

其实中国人早就知道了土地肥力这个概念,总结出了轮更这种最原始的恢复土地肥力的方法。

  

但轮更其实也只是减缓土地肥力的流失,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土地肥力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积肥。

  

最好的肥料就是动物的粪便,只是粪便热量太高会把农作物烧死,必须要通过沤肥释放热量才能当做肥料作用于农作物。

  

然而沤肥技术一直到明朝时期才被发明,在此之前的朝代积肥的方法要么是焚烧农作物秸秆,要么是轮更天然恢复。

  

但古代穷啊,二十一世纪的农民都在为秸秆再利用问题发愁。但古代秸秆也是宝贵的财富,谁家都不舍得烧。所以恢复土地肥力的方法就是轮更。

  

岳山穿越之后自然也把沤肥技巧给搬运了过来。

  

岳老四将信将疑的用过之后震惊的发现,这个沤肥真的管用,轻轻松松亩产多收斗。

  

然后四姓坪开始学习沤肥技术。

  

当李世民发现四姓坪的庄稼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时候——于是全国推广沤肥技术。而且沤肥还有一个副产品,沤肥产生的汁液就是天然的杀虫剂,能有效灭杀农作物害虫。

  

有人要问了,要是沤肥汁液这么好,为啥二十一世纪不用?

  

很简单啊,二十一世纪的虫子经历过各种杀虫剂的洗礼,抗药性太强了,一般的杀虫剂都杀不死。

  

大唐的虫子还没有吃过杀虫剂,简简单单的沤肥汁液就能轻松杀死它们。

  

这也算是岳山再一次造福大唐人民了。

  

那群小孩离开,岳老四自己生了一会儿闷气儿就把这事儿抛在脑后了。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会找到孩子家中,让对方赔偿。

  

但现在,种地更多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乐趣,不指望地里的庄稼过活,所以人也就变得大度起来。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一点都不错。

  

岳山刚发家的时候岳老四不适应骤然的改变,每天都躲在地里干活,等适应了也就能泰然处之了。

  

他也开始雇佣佃户使用仆人,依然经常下地,也一样心疼自家的庄稼,并且会为了庄稼长得好感到开心,会因为自家的庄稼产量高自豪。

  

但干活从生活的必须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乐趣。

  

虽然他没有养成好逸恶劳之类的恶习,但也慢慢的学会了享受。地里的庄稼被小孩子糟蹋了一点,他会生气,但转眼就忘了,不会跑到小孩子家让别人赔偿。

  

这就是改变。

  

今天岳老四到地里来是为了收割大豆,平时他自己也会一起动手,但今天要陪自家儿子,所以只是叮嘱了一下仆人就和岳山一起去了另外一块地。

  

“这块地种的是棉花,不光是我们,今年十里八村都种棉花,棉种都是问我们家买的。”岳老四指着地里的郁郁葱葱的棉苗说道。

  

“以前大家不是觉得棉花不能吃,不愿意种吗?今年怎么改主意了。”岳山问道。

  

十里八村大部分的地都种棉花,少说也有上万亩,这个种植面积对大唐来说已经不少了。

  

起码足够军需使用了。

  

“棉花能卖钱呐,朝廷高价收购,算下来比种粮食还划算。主要是蝗虫不吃这玩意儿,种它大家都放心。”岳老四说道:

  

“不光是我们周围,其他州县也有人来买棉籽,还有官府的人找我请教种棉花的技术。你等着瞧吧,用不了两年整个关中地区到处都是种棉花的。”

  

说起这事儿岳老四更加的兴奋。

  

棉花虽然是岳山搞出来的,但发展壮大可离不开岳老四的努力,这些年一直是他在帮忙管理总结种植技术。

  

但农民是最经不起风波的,一般不会种植自己不熟悉的农作物,即便发现这种作物很赚钱。

  

岳山家种植棉花有几年了,实际产出比种粮食还要划算,可就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种,让他推广棉花种植的想法一直都没办法实现。

  

而且这玩意儿岳山也不希望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广,来自于后世的他非常清楚一旦采用了这种方式会出现什么后果。

  

就算在二十一世纪,都出现了用拖拉机把农民的麦田给毁坏,把长成的核桃树给砍掉种其他农作物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上面下令大力推广,下面的人为了拍马屁也就是所谓的‘响应号召’搞出来的恶心事儿。

  

二十一世纪尚且如此,如果在古代,呵呵…

  

所以即便岳山很希望推广棉花种植,也一直强忍着没有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来。

  

虽然自发推广速度会很慢,但重在稳妥。况且他也不缺这点时间,他才十七八岁,有的是时间等待。

  

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蝗灾居然促进了棉花种植的推广。

  

想想也是,蝗虫的食物主要是禾类植物,除了荞麦所有的粮食作物都在它的食谱范围内。棉花不是禾类作物,蝗虫不吃啊。

  

农民虽然求稳,但也知道变通的。在蝗灾的威胁下,自然不会硬着头皮技术种植粮食。

  

而一旦农民尝到种植棉花的甜头,以后不用人催,他们会自己种植的,甚至还会推荐给周围的亲戚朋友。

  

在地里转了一圈岳老四就去地里和其他人一起割豆子去了,岳山则返回了家中。

  

刚到家就见到了惊慌的赵蒙:“岳候不好了,有人发现了一只化雄的牝鸡,并把此事捅到了朝堂之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