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着,李崇从皮包里翻出林婉如说的那个送给自己的礼物,这些天一直都在给家里找个安稳之所,现在终于有了方向,也算是有空静下来看一看林婉如送给自己的那个礼物是个什么东西。
李崇跟俩兄弟交了一些底后,打开铁盒子,里面是一本书籍,连个扉页都没有,一直塞在铁盒子里压着,但是接触到空气就蓬开来显得很厚,目测都有一寸,大几十页。不过说是书籍也不准确,因为摸在手上不是纸的触感,而是棉麻的质感,撕扯不坏,非常的结实。不过时间长了,还遗留着汗渍的斑点,散发有一些霉味儿。
“嗯?这个是本腿法书籍。”李崇翻开两页,每一页上都有半篇幅的文字,下面是出腿的图。
直到翻到最后一页盖上的时候,李崇才发现自己把书看反了。
最后一页上,隐约的透出几个大字,这应该是首页吧。李崇靠近跟前分辨了一会儿,在脑海里勾勒补上一些笔画才看清楚。
“十二路谭腿!”李崇讶然出声。对于这腿法,李崇可谓是久仰大名。作为招允师傅的徒弟,也算是武林人士了。在这国术圈一直就有“南拳北腿”的说法,由于自己师从招允,而师傅又是佛山叶师傅的徒弟,算是拳法中人,所以这“南拳”的名头应该按到哪家拳法头上暂不做评论。
但是这“北腿”就毫无争议了,就是指这“十二路谭腿。”传说此腿法起源于龙潭寺,故前面也经常加上“少林”二字。
李崇这一看就入了迷,从朝阳到日暮,坐在甲板上,要不是顺生恒生两兄弟午时打了一条活鱼炖成汤送了过来,李崇还知道接过碗来喝,俩兄弟都要让人把船停靠到岸边,找个医生过来看看了。
直到夜幕降临,看不到字了,李崇才起身长叹一声,“十二路谭腿!攻守并济,果然名不虚传啊!”
“大少爷,你可算说了一句话了!整个大白天你就坐在船头,除了翻书就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哈哈,这是一本好书啊!”对于李崇而言,林婉如的这份礼物简直就是无价之宝,拳术圈里一直就有“练拳不练腿,如同冒失鬼”的说法。当然咏春拳自有其章法,但是技多不压身,尤其是这套专门练腿的腿法。
“大少爷,您的拳脚功夫现在是不是很厉害?”跟着大少爷走南闯北,一路上顺生恒生俩人见到李崇出手过几次,每次都不费力气的就能制服别人,简直比护庄队最喜欢舞刀弄棒的二爷李有存还要厉害许多。
李崇摇了摇头,“所谓厉不厉害,只是他人的感觉。在这个以枪为主导的时代,一个人就算武功天下无敌,面对几杆长枪,也全无用处,只是多几分自保的本事罢了。”
就这样,整个回家的路上,李崇一直翻阅此书,不时还在船头验证书中所悟,有两次还闹出了掉进河里的笑话。
“大少爷,那是家里的马车!”船头上,眼尖的恒生指着停靠在码头前的马车兴高采烈的说道。早先回来之前,李崇就往家里发了电报,于是早早的有马车到兴化的码头处来接。
上了岸,一看是老同叔带着一个护院儿驾着马车。
“老同叔,你怎么顶着大太阳出来了。”
马车前老同叔笑着说道,“我这年纪大了,老在门里守着也不得劲儿,乘着这把老骨头还有劲儿就多动动。大少爷你就上车做好,可别小看我们老人,驾马车老稳了。”
“驾!驾!”在苍老的吆喝声中,马车稳稳前行。广袤的天地间,只有马车的木质车辙声带着吆喝声。
“大少爷,我们到水庄了,就快到家了。”
李崇的眼睛从“十二路谭腿”这本书上移开,掀开帘子一看,看到路边一闪而逝的水庄界碑。
“马车回来了,大少爷回来了!”马车到家门还有数十米的距离,坐在马车里李崇就听到家门口的声音。
不过从马车上下来,才感觉都家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儿。
看了一圈人,爷爷的精神状态已经好太多了,人都在唯独缺了自己的老爹,于是李崇问道,“娘,我爹人呢?”
“哎,征粮队来了,你爹和邻庄的几个老爷受邀在扎垛镇上赴宴去了。”说着母亲陈月英脸上带着不悦。
“咚!”爷爷李钱塘杵着的拐杖重重的往地上一摁,发出沉闷的一声。
“入春以来,这已经是这征粮队第三次来了,以往一年只来两次,看来这‘孙刮油’是成心要不让我们这些乡绅好过了!真以为我们是圈养的肥猪么?想宰一刀就宰一刀!”爷爷李钱塘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怒意。
这“孙刮油”说的其实就是征粮队的队长孙成涛,这货据传是当今盐城市长的小舅子,所以弄到了这征粮队队长这一肥差。盐城作为江苏境内面积最大的城市,虽然经济上比不过南边的几个城市,但是农业上一直不错,常年无旱无涝的,这负责到下面征粮,基本上每个庄子的地主乡绅,为了顺利打发这些人走,都会塞点钱打点一番的。
一开始李崇以为是上面要备战,所以征集粮草,毕竟在上海开辟的这一战场将事关国运,大军的调动总要粮草先行。但是在从家人的交谈中,李崇越来越发觉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因为打着抗日名号筹粮的已经有过两次了,按理就是开辟上海这个主战场需要筹集的战略物资经过两次筹集已经差不多了。但这接二连三的,更像是这位市长大人想要借此中饱私囊。亦或者说这位市长大人身为江苏十三大市的市长之一,肯定能听到上面要打仗的消息,估计是担忧自己的小命准备跑路吧,这并不奇怪,上海的很多官老爷都挂印辞官离开是非之地了。但这跑路前,总得利用些职权最后在捞上一笔。
但是爷爷和父亲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情况啊,俗话说不到万不得已,民是不与官斗的,所以还在忍气吞声。
此刻,扎垛镇上,余枫酒楼,这座镇子上最早出现的酒楼里,镇子下属的几个庄子的地主乡绅都聚在这里。
“黄老爷你不是在城里面有人么,今年春上、芒种这征粮队已经来了两次了,全是什么“抗日征粮”,一次比一次狠,这一反常态的,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这黄老爷名叫黄贵发,水庄的大地主,足足五百亩上好水田,在一众乡绅中也算是实力最强,在城里也有人,所以众人都围着他来探听点消息。
此时此刻,李庄。“铛!铛!铛!”海春轩塔前钟声回荡,这是护庄队集合的信号。